當孩子失去親人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談死亡?


那天,孩子突然和我說:媽媽,你說天堂那裡有什麼?

我說:當然是這裡有的天堂都會有。

孩子繼續發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去天堂的?

我說:該去的時候就會去。

孩子又問:那你去之前要告訴我一聲,我要抱抱你。

我笑著說:如果媽咪知道自己要去天堂前,就告訴你。

孩子感嘆:如果我想你了,想和你說話,怎麼辦?

我安慰孩子:你就對著天空說唄,媽咪會聽見的。

孩子疑問:媽咪,你去天堂,要做什麼?和神仙們一樣嗎?

孩子的問題可真多。因為很早之前,孩子就和我討論過生死,我就告訴孩子,離開的人,是去了天堂。而孩子覺得,天堂就是神仙住的地方,那裡很好,很漂亮。

如果孩子失去了親人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親人不是不見了,只是去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而我們暫時不能和他聯繫,他會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心中,而那個地方是每個人最後都會去的。

為了讓離開的親人開心,我們要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每個人終有一天必須要撒手而去,離開自己的親人,離開這個世界。如果命運要尚未成年的孩子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們該咋辦?這的確是個難題,也是個嚴肅的話題,很值得我們去深思。

科學實驗證明,人體細胞每2.4年更新一代,一般能更新50代。所以人類平均壽命是2.4*50=120年。此期間的人體細胞都在進行分裂、生長、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動過程。由幾十到一百多萬億個細胞構成的人體,也要面臨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

人類的生命不可能永存活於世,但是人類可以繁衍後代,並代代相傳。

親人的離去,僅用自然規律向孩子解得顯然不夠,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那就跟孩子談感情,可是又不能越談越傷心難受。應該盡量用些能鼓舞意志的、積極向上話語跟孩子交談。

通過耐心細緻的開導,讓孩子走出失去親人的心理陰影,使孩子化悲痛為力量,重塑生活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告訴經歷過失去親人的孩子,要孝順和敬重身邊的長輩,要關愛每一位親友,也耍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其實並不容易,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只有這一次。

從親人的離去,要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要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讓生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要讓有限的生命,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甚至全人類做貢獻。

親人總有要離去的一天,每個人也都是從孩子成長越來的。只有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會自強自立,學會改變自己,適應日益變化的環境,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死亡確實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大孩子和小孩子所能理解的死亡又不一樣,與孩子談的方式也不一樣。怎樣讓孩子理解到生老病死是一個很正常的更替過程是最重要的。繪本是一個比較好讓孩子理解死亡的方式,讓孩子可感受到親人雖然不在了,但是對親人的那份感情可以一直保存在心底深深懷念,永恆不滅!


這麼悲傷沉重的事情,一定要真誠耐心的對待,我猜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細心溫柔的家長。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善意的謊言比較容易接受,和他說親人去了很遠的地方要去做很重要的事情,留個希望給孩子,即使他想起來就會鬧你一陣;孩子如果知道親人已經走了不會回來,請給孩子多些心理安慰,走了不是不存在,親人換了另一種你看不到的方式守護你,雖然沒有能力再出現在你眼前,但是你哭泣的時候會陪你難過,你開心的時候會為你歡喜;對於再大點的孩子,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生命總有終點,悲傷過後繼續前行,也是對逝者的安慰吧。願孩子終將理解生命是一場孤單的旅行,在擁有的時候善待身邊的每個人,離去的時候能夠少一些遺憾。


首先要看是多大的孩子,如果他懂得死亡的含義了,不妨直接告訴他,如果他不懂,可以說親人去了很遠的地方。至於孩子心理上因此而來的影響,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在生活中給他更多的愛,來減少這種影響。


應當說的另孩子感到恐懼吧,越恐懼越好,因為……不說你也應該知道吧,小孩子不明白,讓他們遠離危險吧,而真正讓他們能自覺躲避危險的,就是他本身的恐懼,當然,我也不是說嚇唬,或者怎麼樣,自己把握這個度吧


推薦閱讀:

喜歡和愛有何不同?
有哪些名氣不大卻非常實用的軟體呢?
怎麼做才能讓白髮變黑?
人窮,是不是就不該擁有愛情?
無卡支付的未來在哪裡?

TAG:教育 | 育兒 | 生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