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如何維持生計?


古代女性不改嫁是一種被鼓勵,被宣揚,被旌表之事,但並非主流。實際上在平民百姓中,特別是貧苦人家,喪夫之後,為了維持生計,主要還是以改嫁為主的。

至於高門大戶的女子,因深受儒家禮教束縛,加之自己本就生活較為寬裕,不必改嫁,所以守節之人頗多。那麼女性守寡後,如何維持生計呢?

最初,女性在丈夫去世後,因難以維持生計,所以主要以殉夫為主。後來朝廷念及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婦人也殉夫了,沒有人照料,所以勒令不得殉夫。於是貞潔的女性主要以守節為主。

在守節的女性中,小的僅有十幾歲。如此一來,在漫長的幾十年歲月中,主要便以孤苦無依為主了。對於一些家族勢力較大的人而言,尚有家族可以幫襯,甚至通情達理的娘家可以扶持。遇有問題,可由族中耆老拿主意,由家族中管事之人接濟幫助,生活不至於如此困窘。

而對於貧苦無依的女子,卻又十分堅持守節的,則需要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以換取生活費用。上侍奉公婆,下照顧幼子。對於一些有孩子的婦女來說,孩子是她最大的盼頭,待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有了出息,自己也便熬出頭了。

但是無子的婦女呢?她們既無金錢可以維持生計,又無子嗣以盼,只能苟活於世,終日靠紡織,做工為生,其艱苦難以想像。

不僅如此,寡婦還會遭受來自外界的騷擾,對於一些遊手好閒之人,或富家子弟,往往見寡婦貌美,便藉以騷擾,在古代對於如此羞於啟齒之事,很少婦人可以豁出顏面報官的,所以只能忍氣吞聲。當然,也不乏一些生活困窘到一定程度之人,靠此項途徑來謀生。

古代女性地位本就十分低下,對於喪夫的女人而言,即使再嫁也終究逃不過受人白眼,受丈夫冷遇的處境。所以無論守節與否,女子處境均十分艱難。


古代女性守寡後能不能改嫁,主要還是看在宋朝以前,還是宋朝及之後,因為宋朝出現了程朱理學,這是個分水嶺。

宋朝之前很多朝代,對於女性婚配製度都是很人性化的,尤其是唐朝,男女結婚後,任何一方覺得過的不好,都可以提出離婚。到了宋朝及之後,女方就沒有資格提出離婚了,只有男方有資格,而且也沒有離婚,而是休妻。

宋朝及之後的王朝,被休了的女人,很難再嫁,而且多半會被人看不起,為人所詬病。當時提倡「好女不嫁二夫」,那時候人們迷信,認為女人一旦嫁了兩個丈夫,到了地府就會被閻王切成兩半,然後兩個丈夫一人一半。

不知道這種奇葩的理論是怎麼被接受的,如果這種理論成立的話,那一些娶了三妻四妾的男人,到了地府豈不是得大卸八塊?所以女人不能改嫁,這些都是男權社會的一種禁錮思想罷了。

古代戰爭比較多,很多人不小心就死了,那麼這些人死了之後,家中的妻子該怎麼辦呢?按照當時的風氣,是肯定不能改嫁的,那麼就只能守寡了,如果守寡的話,該如何生活呢?

由於這些女人都是裹小腳的(裹小腳也是在程朱理學之後),男人死了之後如果沒有子嗣或者孩子太小的話,很可能會被宗親吃絕戶,就是家裡的親戚到寡婦家來,把所有的財產變賣,然後就在他們家擺宴席吃飯,直到把財產吃完。

這些被吃了絕戶的寡婦門,由於她們都是小腳,很多重活都幹不了。只能去作坊做一些手工業,比如做做紡織之類的。但也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最後要麼餓死,要麼淪落到青樓里。

如果孩子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寡婦就要遵從「夫死從子」的思想,以孩子作為一家之主,然後在家裡掌管著內務,孩子去賺錢養她。

如果孩子還沒有工作賺錢的能力,那麼這些女人就要出去做工,通常這種女人都很辛苦,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撫養大,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因為養自己都很困難,更別提多養一個孩子了。孩子如果孝順還好,最怕遇到一些白眼狼,忘恩負義之輩。

可以說古代女人如果守了寡,是非常不好過的,尤其在古代女人是弱勢群體,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更不好生存。很多女人因為沒有工作能力,為了活著只能被時代逼著選擇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最後吐槽一下這個毀了幾百年中國女性的朱熹,他和程顥、程頤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還曾提議男子應以不娶寡婦為榮耀,寡婦改嫁為失節,男子若要娶寡婦,此男子也同為失節者。

本以為這種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也應該身體力行,做個好榜樣,沒想到他自己的私生活卻夠混亂的,不僅納了已經當尼姑的女人當小妾,還有跟兒媳婦扒灰的嫌疑,真的是自相矛盾,前後打臉啊!


古代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維持生活是很艱難的。

整個來說,人類社會幾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時代更是如此。所以女人無論在社交和掙錢方面,都比男人要艱難。一個寡婦死了丈夫,家裡就是沒有頂樑柱,那生活真是相當艱難。

咱們先說幾種比較好的情況吧。

情況一,子女成年了,出息了。

這個自然沒問題,子女成年出息,可以奉養老母親;要是兒子當了官或者女兒嫁了貴人,說不定還給弄塊貞節牌坊來表彰下母親守寡幾十年的艱辛呢。

情況二,娘家有勢力,親爹媽或者兄弟給幫襯。

這種也好。雖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娘家爹媽終究捨不得自己的心頭肉。至少出了事還能有個幫忙的。

情況三,夫家有勢力,有良心,能保護孤兒寡母。

守節的寡婦,按理說屬於夫家的人。如果夫家本身是獨苗那可就慘了。要是夫家本身人丁興旺,死了丈夫,還有伯兄、叔弟,或者公公婆婆還在,還可以讓孤兒寡婦有個容身之地。比如紅樓夢裡面賈珠死了,李紈住在賈府,因為有賈母、王夫人看顧,肯定是吃穿不愁,還能撫養賈蘭成就功名。比如三國時候曹文叔死了,他的妻子夏侯令女堅持守節,就得到了曹文叔堂兄、大將軍曹爽的庇護。

但是這種大門大戶的日子也很難捱。畢竟最親密的丈夫死了,其他的完全看公公婆婆、伯兄叔弟的良心和臉色。遇上不好相處的小姑子亂嚼舌頭,或者丈夫的兄弟想要搶奪財產,分分鐘叫你待不下去。

情況四,女子本身特別能幹潑辣,或交遊廣泛,能發家。

比如戰國末期的重慶寡婦清。或者歷史上出名的那些美女、悍女、才女,她們就算守寡,大致也能過得不錯的。

然而上面這各種情況加起來,不會超過百分之十。最後就是廣大的一般寡婦。

死時兒女還小(甚至沒有兒女),娘家不夠給力或不願幫忙,夫家沒什麼勢力或沒什麼良心,不但得不到庇護,還要防備丈夫族中的叔伯兄弟來搶奪遺產,還要防備村裡無賴來踹門。

這樣的寡婦,生活真是比黃連還苦。無非是或者守著一點菲薄的遺產,或者給人縫縫補補,當老媽子做傭人,掙一點辛苦錢,含辛茹苦度日。有子女還好。雖然子女本身是撫養負擔,但是子女一點點長大還是有希望,七八歲就能幫家裡幹活。尤其是男孩,到了十多歲已經可以掙錢超過媽媽,還可以幫忙支撐門戶。那種根本沒有子女的寡婦才真艱苦,完全沒有希望。

所以,舊社會寡婦真是非常不幸的,也因此「踹寡婦門」被稱為極為惡劣的一種行為。

『』


一個字「苦」啊!本來喪偶後的女性已經屬於凄苦之人,可恨一套「程朱理學」的出現,又給這些可憐女人身上背上一層枷鎖。

儘管古代社會提倡女子「從一而終」,但是,卻沒有進行強制約束,寡婦另嫁他人被看作是平常之事。但到了宋朝,程頤、朱熹等人創立了理學以來,自此便「以理殺人」, 針對兩性關係開始從寬鬆走向嚴苛。其中針對婦女貞節觀看到極度嚴苛,「程朱理學」反對寡婦再嫁。自此以後,似乎「貞節」與否成了評價女性的唯一標準。


程顧率先提出寡婦「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極端主張。他把寡婦的節操,看得比寡婦的生命更重要。那些可憐的女子在婚後死了丈夫,已經很不幸,如果想再嫁,便會背上「失節」的名聲,要一輩子被人唾棄。因此只能獨守空房一輩子,不少女子為此一條麻繩上了吊或投了井。一個女子就這麼死了,不但沒人可憐,反倒誇其「忠烈」。於是,擺在寡婦面前的只兩條路,一是守節,二是殉夫。想要再嫁,不但白眼口水等著你,興許能活活打死你。

程顧和朱熹還曾提議,男子應以不娶寡婦為榮耀,寡婦改嫁為失節,若娶寡婦,此男子也同為失節者。這套理學搞得男人想娶寡婦也不敢,寡婦想改嫁沒人敢要,那麼等待她們也只能是守節或殉烈了。

例如朱熹好友陳師中的妹夫死了,他便建議陳師中的妹妹為夫守節。並說出「喪夫改嫁,皆是無恩」這類的混賬邏輯。可憐陳師中的妹妹新婚不足一年,丈夫因病而死,此時還不到二十歲的年齡,便被強制要求孤苦伶仃守寡一輩子。這一輩子,要怎麼渡過,要受多少煎熬,只有這苦命人自己知道罷了。

打宋朝以後,到了清朝,這個混賬邏輯越發變態。對寡婦的越是也越發苛刻,甚至於看人一眼都為不忠於亡父,不少女人因此被處以私刑,亂石砸死,浸入豬籠,或任由無賴地痞糟蹋致死,寡婦的命薄的很啊。只能忍受孤獨和冷清過一輩子,還要看人臉色。稍有不測,便會被「吃絕戶」。

何為「吃絕戶」?這個詞是說無兒無女的人死了之後,他的家產被賣掉分掉。但是很多死了丈夫的寡婦也被吃了絕戶,婆家人或者村裡人以及那些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知道這家女人死了男人,會將她的家產全部明搶一空,才不管她死活。甚至於被婆家趕出家門的事情也多有存在,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不就是在丈夫死後,被大伯趕出家門最後饑寒而死的嗎?

所以說,封建社會的女子在喪偶後是很不幸的,一套「程朱理學」與其說是以理服人,不如說是以理殺人!


明清時期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如何維持生計?如果寡婦的家庭是達官顯貴,自然衣食無憂。一般家庭的就需要分情況說明了。

一、最壞的情況,被「吃絕戶」。吃絕戶就是一旦寡婦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年幼,而且不改嫁,那麼其丈夫的男性親屬或者全村村民就會有組織的對寡婦進行抄家,洗劫變賣所有的財物。然後他們在寡婦家中辦酒席,直到把變賣所得吃得一乾二淨,分文不剩。這樣一來,寡婦一無所有,只能賣身為奴或者背井離鄉自生自滅。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被吃絕戶的典型代表。

二、如果寡婦的兒子正直青壯年,生活會好一點。明清慣例,婦女沒有財產繼承權,一旦婦女守寡而不能改嫁,如果家裡有兒子,那麼兒子會繼承父親的全部財產。這樣,寡婦起碼有個住處,可以依靠兒子來維持生計,再加上自己打些零活,生活不至於太緊張。

三、如果寡婦娘家或者婆家頗有實力,對寡婦也不錯,還可以依靠他們的關照度日,日子過得也不會太差。

四、如果寡婦是個有能力的女強人,還可以自主創業。比如清末陝西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周瑩就是這樣的,她在丈夫和公公相繼去世後,獨自一人扛起家族,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硬是建立起雄據陝西的商業帝國。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就講述了周瑩的故事。

總而言之,明清時期絕大多數不改嫁的寡婦,她們不僅遭到歧視,而且生活會很艱難。


喜歡的話請關注和點贊,謝謝支持!


題主其實涉及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改嫁問題,一是明清寡婦生存問題。

寡婦,也稱「節婦」、「嫠婦」,是指在中國傳統社會,丈夫去世之後終身不再嫁的女性。在丈夫去世之後,有部分女性為了生存而改嫁,如宋代范仲淹,其母謝氏在范仲淹兩歲時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朱說,至其中進士為官之後才複姓歸宗,另有一部分女性在丈夫去世後之後,被夫家其他人強迫改嫁,甚至直接販賣。除了改嫁以外,仍有部分女性苦志守節,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守節被看作是一種榮耀,甚至可以得到地方官乃至中央的獎賞,所以守節婦女尤多。那麼這些節婦如何生存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旌表節婦牌坊

節婦生存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自食其力,另一種就是他人資助,而以自食其力為主。

婦女自食其力的方式有很多,如從事紡織業,依靠紡織為生,在傳統社會,「男耕女織」是最普遍的耕作方式,所以,大部分婦女在丈夫去世之後,仍然以紡織為業,藉以維持生計;還有節婦像男子一樣操持家務,並不像人們想像的傳統社會婦女僅在家紡織,她們可以像男子一樣進行農業耕作等,鄂城呂世清之聘妻廖氏,未及婚嫁聘夫即去世,其仍前往呂家守節,「自是內外家事,孺人以一身任之,不言瘁。春夏之交,水耕火耨,效男子業,行路之人見其蓬鬆憔悴,奔播苦楚,無不酸鼻而流涕。」也有部分節婦依靠典當、販賣等方式生存。此外,嫁妝也是節婦生存下去的重要財產,清代大多數婦女擁有對自己嫁妝的獨立占有權和支配權,所以在生活貧困時,依靠嫁妝而生。

至於他人資助,包括政府的資助,如對地方官、朝廷旌表的節婦會給予一定銀兩等;宗族的資助,宗族義田、祠產等都會對節婦有一定資助;還有包括親朋好友資助等。他人資助在節婦生活中佔小部分,主要還是依靠節婦自身。


在我國古代,不是所有的朝代都不允許寡婦改嫁,從宋朝開始,女性守寡後為了貞節,才逐漸不能改嫁。

著名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就發生在漢朝,卓文君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嫁人,結果丈夫死的早,於是成了寡婦,後來與司馬相如有意,於是二人便私奔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卓文君更是有「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存世。

從宋朝開始,由於程朱理學的興起,對婦女的貞節開始逐漸看重,一旦寡婦選擇再嫁,則被視為違反綱常禮教,對其進行嚴加指責或者禁止。

對於婦女的貞節,魯迅先生在《我之節烈觀》一文中說:「古代社會,女子多當作男人的物品,或殺或吃,都無不可······後來,殉葬的風氣漸漸改了,守節便也漸漸發生······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才說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可見,魯迅先生對封建殘留思想是極為痛覺的!


那麼,這些婦女守寡後是如何維持生計的呢?

在宋朝之後,那些理學家鼓吹「女子無才便是德」並且將「裹小腳」這種扭曲當做美,導致古代很多婦女根本就沒有生存能力。

所以,一旦女子守寡,對這個婦女來說都是極大的打擊,比如在古代農村,更是有吃絕戶這種陋習的存在,就是當一家之主的男人去世,如果沒有子嗣,那麼宗族的人就會到家裡來搶東西,或者將東西賣了,然後在死者家裡擺宴席,直到吃光為止,這就是吃絕戶。

比如明末清初有名的江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嫁給錢謙益為妾,錢謙益死後,宗族的人就來搶東西,柳如是氣不過,就上吊了。很多被吃絕戶的婦女,甚至走上了乞討的道路,下場十分凄慘。

所以,守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被「吃絕戶」!

正常情況下,因為不能改嫁,大都會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丈夫家裡有田產房屋的話,這個寡婦就要承擔家裡的所有勞務,還有撫養子女和贍養老人的義務,可以說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女人身上。在小品里經常說:「給寡婦挑水」。其實就是寡婦家裡活多!

而且,很多時候,因為家裡有子嗣(沒有子嗣容易被吃絕戶),所以,宗族裡面的親戚都會進行幫助,國家有時也會進行一些補貼,以此來鼓勵寡婦守寡。

當然,也有自力更生的,比如賣些豆腐,到別人家去做工,但是古代很多婦女都會裹小腳,也幹不了太多的活,去年大火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的周瑩,其實就是這樣,因為沒有子嗣,財產都被宗族裡面其他人給霸佔了,但是聰明的周瑩通過自主創業,還成為鼎鼎有名的晉商,慈禧逃到山西的時候,周瑩還給慈禧捐錢。

總而言之,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女人一直都處於弱勢地位,一旦家裡的頂樑柱倒了,那麼,接蹤而至的就是噩運!


古代女性唐宋以前守寡,改嫁並不受限。有時國家為了增丁,還明令年青女性不能守寡,如匈奴等民族的收婚制。

從明清時期盛行程朱禮學,女講貞操守節從一而終,所謂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那麼寡婦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大明律》只規定,受朝廷封賞的誥命夫人不能改嫁,平民女子則只能凈身出戶。不能帶走賠嫁和夫家的財產。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一無所有回去吃閑飯,哥嫂弟媳臉色可不好看。

若非娘家接納,再嫁良人的機會並不大,條件好的人家,會覺得寡婦晦氣克夫,如果夫家殷實,不若守寡。

古時民間有俗語: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寡婦守節再不再嫁,當然也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畢竟生存第一。比如《紅樓夢》里寶玉的寡嫂李紈,有兒子賈蘭,又有四五百兩年收入(劉姥姥一家子一年才二十兩)

鳳姐兒笑道:「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在賈府倒也衣食無憂。而賈珠原來也有兩三個小妾,沒有孩子,被李紈打發出去,想必是再嫁了。

明清時官方雖沒有規定喪夫必須守節,並且不準寡婦再嫁也是犯法的,但以立牌坊的方式來,鼓勵表彰貞節烈婦。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對三十歲前守寡,至五十歲還未改嫁的寡婦,由官府賞建貞節牌坊,所在家族可免差役。

因此對於平民寡婦,族人是支持的,有名聲又有免差役的實惠,家族中興義學,同族子弟可免費上,而且族中有公田,予以賑濟。當然略有薄產,不嫁可守勉強度日,還能受尊重,守寡也就成了無奈的選擇了。

因為再嫁帶著拖油瓶,孩子小要改姓,也不受待見,為了兒子年歲稍長的婦女心疼孩子,或對前夫有情,寧肯孤獨終老也有的。

如果孩子大些,成人成家,靠兒養老名正言順。倘若老母再嫁,兒女臉上無光覺得失格,定會加以阻止。

電影《菊豆》中,長大的天白,儘管知道了天青是生父,他還是懷著敵視和仇恨將天青趕出了染房,最終不忍母親與之相好,扔進染池淹死了。

△《寡婦村》劇照

總之有兒子的寡婦,守節比較多,而無子或無兒,往往被族人"吃絕戶",逼得嫁人以生存,甚至出家或自盡。

"寡婦門前是非多",眼見青春凋零,又不甘寂寞的年輕寡婦,總不免弄出些動靜來,倘被族人發覺,不說沉塘,閑言碎語也令人抬不起頭來。

僅管衣食無憂,李紈年輕守寡,也過著心如死灰的日子。作為女人一旦喪偶,也真是不幸了。

像清末周瑩馬青霞那樣的奇女子,又有多少呢?為生存守寡,憑藉個人才華縱然富甲一方留名後世,也不過孤單一生,殉葬於舊道德罷了。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在古代封建禮教束縛下,人們的道德標準是有性別之分的。男人出軌,最多算是「有失德行」,不會深究;而女人通姦,是「失貞」,要浸豬籠。所以,一般的傳統大家族都不允許寡婦改嫁。但是,窮苦人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對於這些大家族的寡婦,生計問題好解決。一般丈夫會有資產,再加上兄弟族人幫襯。自己可以衣食無憂的度過一生。

而且這些大家族的寡婦,品行貞潔的,大都不再出門。斷絕與異性接觸,少受外界引誘。

當然,也有耐不住寂寞的,無非就是私通和自慰。私通被發現,肯定會被族人弄死:浸豬籠,燒死,群毆致死等等。自慰比較隱秘,而且工具種類和材質多樣。玉石,青銅,反正只要尺寸合適,信手拈來。

而對於貧苦人家,想守活寡就沒那麼好的條件了。寡婦只能自己勞作,換來溫飽。如果,窮的吃不起飯,也只能改嫁。

其實,明清時期,還是有「過繼婚制度」的。貧苦人家的寡婦一般都會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者同輩族人。本族沒有合適的,可以遠嫁他處。

封建禮教雖然重要,但是,吃飽肚子更重要。飯都吃不飽,字都不認識,「三綱五常」就是屁話。

尤其是戰亂年代,改嫁的更多。男人死的多,不可能讓寡婦都守寡吧?此時,封建統治者也鼓勵改嫁,繁衍人口。

清末的名妓「賽金花」,就曾三次嫁人。第一位老公還是前科狀元洪鈞,曾隨老公出使歐洲!所以,寡婦是能改嫁的。只要你有本事,沒人攔得住。

賽金花不僅嫁人,她為了生計還重操舊業。而且,被列為上海名妓「四大金剛」之首,人稱「賽二爺」。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她還和舊相識,聯軍司令瓦德西勾搭上,同居數月。賽金花曾勸瓦德西約束軍隊,不要燒殺搶掠。瓦德西聽從了建議,下令約束軍隊。

(文/勇戰王聊歷史)


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寡婦有沒有財產、子嗣,寡婦的年齡如何,當時朝廷的法律如何規定,地方又有哪些特別習俗,都決定著孀居婦女未來的生計狀況。

有些寡婦就可以處置夫家的財產,這種權利保障了她們此後幾十年守貞生活的衣食無憂。例如,《清水江文書》中收錄了下面這條嘉慶十五年(1810)的記錄:

立典田約人文斗寨龍老美同姜氏美鳳妻叔二人為因家中缺少費用,自己問到情願將到補新田中上節大小田二坵當面憑中出典。

寡嫂帶著小叔子一起賣地,充分說明當地守寡婦女對於夫家財產擁有處置權。因此,這位姜氏的生活自然有所保障。

當然,寡婦受人欺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最好的例子就是《儒林外史》中由妾扶正的趙氏。在嚴監生死後,他們的幼子也夭折了。趙氏根本無法干涉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給他們這一房立嗣的事,嚴貢生想要吞併二房的財產,故而對趙氏大加欺凌。

總而言之,寡婦的生活如何,要視情況而論。


推薦閱讀:

銅為鏡可正衣冠;請對下聯?
上聯:月上枝頭,一壺濁酒解憂愁,下聯如何對?
《水滸傳》中晁蓋在臨終時,是否有意讓林教頭做梁山寨主呢?
虞美人的作者是誰?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