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府「鐵帽子王」的同輩之間有長幼關係嗎?


有也沒有。

說「有」的一方面,是因為清代鐵帽子王的「始封王」們是能排上輩分的,比如說禮親王的始封王禮烈親王代善是睿親王的始封王睿忠親王多爾袞的哥哥,禮烈親王代善則是承澤裕親王碩塞的伯父,這是有長幼關係的一個方面。

但是,清代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傳承數代之後,這種關係就不怎麼凸顯,主要原因一來是因為早就出了五服的範圍,不屬於近親了,二來是因為背後有很深的尊卑意識在。這則是「沒有」的方面。

這裡涉及到什麼尊卑呢?就是清代皇族內部到底是以爵位論尊卑還是以輩分論尊卑的問題。

以爵位而言,即是親王尊於郡王,郡王尊於貝勒,以此類推。但是我們舉個例子,醇賢親王奕譞是鐵帽子王,他的兒子載灃繼承之後就是第二代醇親王。而載灃的八叔鍾端郡王奕詥只不過是郡王,那麼在交往中,是否可以認為奕詥的身份卑於載灃?顯然是不可以的。

反之以輩分而言,則輩分大者為尊,輩分小者為卑。但是再舉個例子,比如說載灃是載字輩的鐵帽子親王,如果他見到一個祖先連入關都沒參加的紅帶子綿字輩閑散覺羅,他這個親王就要比閑散覺羅位卑么?顯然也是不可以的。

故而,在清代皇族內部,有一個典型的模式,即是雙方如果在五服關係之內,按照宗法輩分論尊卑,而在五服關係之外,則按照爵位論尊卑。

這雖然有一點跑題,但是這裡可以看出,始封王的輩分和後代的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不過,從朝廷禮儀來講,清代宗室王公的排序是有專門的規定的。根據《會典》的記錄,清代宗室親王的朝班,在光緒朝晚期是: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怡親王。這種排列方法,其實即是根據始封王的排行順序進行排列的。這裡比較特殊的例子是怡親王,他當時排在最後,是因為在祺祥政變之中載垣被廢的影響,所以導致其家族排在了最後。


這個問題問的很雷人,既然是同輩,自然有年齡大小的關係。

清朝與明朝都擁有數量巨大的宗室,然而與明朝宗室制度不同的是,清朝施行世襲罔替的承襲制度,也就是說,爵位繼承之後會自然降低等級,比如親王的爵位傳給兒子,就降等為郡王。

而「鐵帽子王」,不在降等承襲的範圍之內,由於他們對朝廷巨大的貢獻,因而可以爵位永傳,用不著降等。整個清朝一共十二位鐵帽子王,集中在清初與晚清。

八位是開國功臣: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塞碩、克勤郡王岳托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他們永久封爵,並且配享太廟。

之後,還有康熙帝的十三子怡親王允詳,以及後來咸豐帝的三個弟兄恭親王奕訢、慶親王奕劻和醇親王奕譞,也成為「鐵帽子王」。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重大黨爭
遵紀守法?伯顏等人的回答是有兵、能鬧就可以為所欲為
漫話五千年:神話時代,誰比我清高(0139)
浮沉之間,定格千年文明
以古寫今——搶人大戰之秦與六國

TAG:清朝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