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後炮的典故是從哪裡來的?


「馬後炮」來源於中國象棋的一種殺法,是說當一方的馬與另一方的將(帥)處於同一條豎線或橫線上,且兩棋子間僅隔一步,馬在前面控制對方的將(帥),使之不能左右走動,再以馬做炮架,用炮在馬後面將軍,從而戰勝對方。「馬後炮」是中局或殘局階段頗具殺傷力的招數,算是一種絕殺手段,象棋中善用馬後炮者,往往能克敵制勝。

馬卧於前,炮立於後,此勢形成,殺氣已現,這本是下象棋的絕招。而在現實生活和工作等場合,「馬後炮」被人們用來比喻那些「不及時的、滯後的主張和辦法」,有「事後諸葛亮」的意思,也就是指事情過去之後,才想出辦法,或者是才做了該做的事。可見,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馬後炮」多是調侃或者貶義,與其原意是相悖的。

其實,無論是下棋,還是做一件事情,深思熟慮、籌劃在前,不出或者少出問題是最好不過的。有些事情絕對不能馬後炮,像企業生產上的安全管理,若平時不重視,疏於監管、忽視預防、隱患不除,一旦出了人命關天的重大事故,再去補救的「馬後炮」舉措已經無濟於事了。在我們的周圍,不乏喜歡「馬後炮」和「事後諸葛亮」的人,事情發生了或者已經完成了,有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先見之明,說「我早就料到會怎樣」、「我早就知道該怎麼怎麼」,這樣的馬後炮也毫無意義。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有時,「馬後炮」也有它的積極作用和正面意義。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出了點問題,犯了點錯誤並不可怕,要敢於自省、反思、認真查找原因,汲取教訓,善於自我「馬後炮」。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時候,我們同樣需要正確理解身邊領導和同事的「馬後炮」,這裡的馬後炮也許是我們改正缺點、減少失誤的「及時雨」。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象棋要叫象棋不叫士棋?
如何從菜鳥進化成象棋高手?
在網上下象棋,被對手虐慘後忽然逃跑,是什麼心理?

TAG:文化 | 象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