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為什麼要催婚?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催婚,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噩夢」,在網路上吐槽成海,自嘲地曬各種被「父母催婚」的痛苦經歷。
根據中國紅娘網數據統計,浙江有70%的單身人士表示,在過年時,被不止一次地問起何時結婚,75%的25歲以上單身人群曾被催婚。在浙江,杭州頻繁被催婚年齡段為27歲至32歲,溫州催婚的情況更厲害,頻繁被催婚年齡段為23歲至27歲。
去年,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針對40歲以下的青年做了催婚現狀調查,每個城市1000份樣本,隨後發布了《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近八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被催婚率高達86%,也就是說,「80後」以及「90初」的青年,壓力最大,而女性被催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還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父母就催著結婚了。
昨天,我們報道了一個杭州30多歲男子受不了爸媽催婚,竟然燒炭自殺的事情,網友議論紛紛。
有繼續吐槽的網友Neptune:父母才不會覺得他們在催婚,他們只會覺得這是為你好關心你,當然,我理解父母這種想法,但不要強迫我。
網友大V和小v:95後的老阿姨表示跟爸媽三觀不一樣,溝通感覺中間隔了非洲大裂谷。心累。
有表示理解的
網友曉霜:相互理解,彼此包容。
網友周某某:我覺得過年也就是親戚找找話題聊天,未婚催已婚,已婚催一胎,一胎催二胎,今年我總算懷了二胎了,大家都消停了,就是問問啥時候生,年過完就好了。也有當了父母的有話要說網友詩畫江南:我是個在感情婚姻方面經歷過太多的人,所以對感情婚姻深有體會,我只想說作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成個家,現在是自由戀愛社會,做父母的適當管管就行了,千萬不要過多干涉。那一抹淺笑:我一直以為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婚姻靠的是磨合,容納和包容,你親我愛的有幾人……
事情都有兩面,子女們在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各種心煩抵抗,嫌棄他們啰嗦嘮叨,甚至因此恨不得逃離他們身邊的同時,很少去關心或者試圖了解,為什麼父母這麼著急?
是啊,為什麼呢?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為什麼要千方百計惹你討厭,讓你心煩?
都說等你有了孩子,才能真正了解父母,那麼關於催婚,是不是要等我們到了父母的年紀,才能明白他們的一片苦心?
這樣就太晚了。
子女和父母間的代溝和隔閡,不能放這麼多年,因為這些不理解會像一根根尖銳的刺,傷害自己也傷害最愛你的人,無謂消耗掉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和愛。
「經常有家長跟我聊天,說著說著眼淚水就下來了!」杭州資深的紅娘來大姐說,本來就心焦,加上子女不理解,做父母的也不容易。
關於催婚,昨天,我們請一些父母說了說心裡話:
為優秀的子女抱不平黃阿姨的女兒,讀書時人人誇漂亮,又是個學霸,一直都是備受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說起自己女兒,黃阿姨的嗓門也大一點,滿心驕傲。今年,女兒35歲,從某銀行跳槽到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年薪40多萬,按理說足夠優秀了,可是黃阿姨漸漸覺得不太對味。
大概從四五年前,每次老同學、老姐妹們的聚會,大家的話題都是誰誰家兒子女兒要結婚了,誰誰趁著聚會來發請帖喜糖了,誰家孫子白白胖胖很可愛了……她都插不上話。
原本別人眼中最能幹最優秀的女兒,現在一提起,大家都幫著搖頭,「長得好看,鈔票多有什麼用啦,再不結婚要錯過了。」
年齡卡在這裡 擔心孩子的身體黃阿姨又氣又急,替自己女兒打抱不平,同時也想不明白,自己女兒應該是男孩子圍著轉才對的呀,怎麼剩下了呢。
女孩子的家長更擔心的是自家女兒的身體。陳阿姨的女兒38歲,有個一直相處的男朋友,但兩個人都不提結婚的事情。
陳阿姨急都急煞:「女孩子35歲就是高齡產婦,超過這個年紀生孩子增加很多危險,我怎麼勸她都不聽,反而說還想享受幾年二人世界,不看重那張紙(結婚證)。年紀越大生孩子就越難,小兩口以後要是連個孩子都沒有,婚姻怎麼會幸福。」
以前管得太多 現在擔心孩子不會找對象
張阿姨的兒子33歲,沒談過戀愛,雖然嘴上不承認,張阿姨心裡是有點懊悔的:「是不是以前管太多了。」
張阿姨說,兒子好像沒有談戀愛的想法,和女孩子聊天沒幾句話就沒話說了,什麼浪漫啊,哄人開心啊,統統沒概念。
我們還有力氣 能幫一點就幫一點兒子倒是不急,天天安安分分上班,張阿姨急了,加上有點自責,於是親自出馬幫兒子相親,介紹女孩子。
前段時間,一個母親找到來大姐,聊著聊著眼淚就下來了。這位母親說,自己30多歲的時候生的女兒,如今女兒36歲了還沒對象,女兒一兩年內再不結婚生子,自己就70歲了,「我想趁自己身體還做得動,幫女兒帶帶孩子,再過兩年我就70歲了,以後想出力也力不從心了。」
來大姐說,這個母親告訴她,做夢都夢到過幾次女兒出嫁時的畫面,甚至想過,自己能不能活到外孫、外孫女結婚的那一天。
父母一天天老去,對孩子操勞的心卻始終放不下,他們擔心自己老了非但幫不了兒女的忙,反而成為負擔,所以想「趁還有力氣,能幫的時候就多幫一點」。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這裡想從另一個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死亡焦慮。
《我家那閨女》最新一期的節目中,青年演員焦俊艷邀請高亞麟做客,在飯桌上,被催婚的焦俊艷談論起婚姻,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高亞麟說了一句話: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焦俊艷不明白。於是,高亞麟解釋說:
「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這個與年齡無關,你現在30歲,不會想結婚,哪怕你60歲,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牆擋在那兒。父母一沒,你開始能清晰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高亞麟的一番話說得很有感觸,顯然是自己的親身體會。很多觀眾表示,在聽完高亞麟的解釋後,都淚目了。這句話之所以會戳中觀眾的淚點,是因為它揭開了一個殘忍的真相:我們的父母已經到了面對死亡的年紀,而我們也得看著他們走向死亡。而爸爸們聽完高亞麟的那段話後,紛紛表示贊同。無論是誰,在面對即將到來,或者終將到來的死亡這一事實時,會產生恐懼、糾結,不安等複雜的思想和情緒,這種情緒,就是死亡焦慮。雖然,對於死亡的焦慮和不安一直如影隨行,但是死亡的恐懼和禁忌,讓我們在生活中很少提及。但是直到父母去世,那種對死亡的恐懼才會撲面而來,恰如那句:「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不在了,我們就要直面死亡了。
催婚催生,可能是父母應對死亡焦慮的一種方式袁姍姍的爸爸在之前的節目中,多次提到,擔心看不到姍姍結婚,怕自己有遺憾。「如果她選擇不結婚不生小孩,也許我走那天,可能很傷心地走了。」
當時,還被年輕的主持人們勸阻,因為這會讓孩子背負過重的壓力,感到自責。現在看來,袁爸爸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死亡在他父母身上的身影,所以才格外擔心和牽掛孩子。這在老年人身上尤其常見和明顯。子女長大離家,自己退休歸家,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自我價值感也隨之慢慢喪失。對於他們而言,人生從高峰慢慢走向低谷,而他們也在親人和朋友的陸續離世中,開始面對人生的重大議題:死亡。當人在走上歸途的時候,人才會深刻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才會更想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對於上一輩的老年人而言,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子女的婚姻。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尚未結婚的孩子是沒有真正的成「人」,作為父母,他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沒有完成,這便成了他們心中最大的遺憾。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看到子女結婚生子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人生的「圓滿」,而孫子、孫女的出生,則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除了給單調的老年生活帶來樂趣之外,也可以大大地對抗死亡所帶來的焦慮和陰影。所以,催婚催生,便成了老年人的生活日常。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催婚催生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因為你們面對的不止是老人的心愿,更是老人的恐懼。而我們,也不要小瞧這種死亡焦慮,即使父母不說,它也一直都在。它深藏在我們的無意識深處,通過隱藏和偽裝,轉化成各種形式,成為困擾和內心衝突的核心問題。如何幫助父母應對這種焦慮?對於死亡,我們到底在怕什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答案就是:還有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做。換句話說,你越不曾真正地活過,那麼你對死亡的恐懼就越強烈;你越沒有充分體驗過生活,你就越害怕死亡。對於我們的父輩們來說,由於時代和環境限制,他們生活的重心一直都是孩子和家庭,很少有人真正為自己活過。因而在面對死亡這件事上,他們的空虛感會尤其強烈,而這種強烈的空虛感會逼迫他們不斷地尋求更多東西抵禦內心的死亡恐懼。催婚催生、保健養生都成了他們的法寶。
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父輩們去面對這種無法避免的死亡焦慮呢?
- 和他們討論你對感情的態度和對未來人生的規劃
對於父輩來說,如果你暫時沒有結婚的打算,與其逃避問題,不如和他們談談你的人生計劃和打算。不管他們能不能接受,但是討論本身,也是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 鼓勵他們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去上老年大學,跳廣場舞,下棋,釣魚等等這些活動,可以讓他們在放棄自我很久之後,重新找回自己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 帶父母去想去的地方
父輩們往往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地方,所見有限,可以利用假期,帶父母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拍一些照片,讓他們在更多地方留下足跡,這也是一種尋找自我存在的方式。
- 送父母一隻他們喜歡的寵物
子女在外,父母難免感到孤單,一條可愛的寵物,既可以陪伴父母,也可以讓他們感受「照顧」的價值感和樂趣。
- 父母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鼓勵他們幫助他人。
年老的父母往往會價值感喪失,這時候鼓勵他們發揮他們的光能餘熱,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會在這種幫助他人的方式中獲得人生的意義感。我們無法阻攔死亡的腳步,這些方法也並不能完全消除父母的死亡焦慮,甚至也無法打消父母的催婚念頭。但至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父母和子女之間架起一個橋樑,增進了解,互相體諒。
推薦閱讀:
※這樣子的女孩子是不是代表對我有好感?
※怎麼樣說話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怎麼看待妹子們或漢子們在感情上「騎驢找馬」這種行為?
※男友家裡窮,父母不同意我們在一起,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友善對人也很好,卻總是獨來獨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