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擁兵百萬,所建立的王朝,為何短短42天便倒台了?
李自成大軍爆發期,正是明末大饑荒最嚴重的時期。因此,李自成大軍當中饑荒災民才是大部分。
李自成在1639年進入河南的時候,其實只有兩三千人的隊伍。結果一進入河南,災民紛紛投奔,集合起數萬人的隊伍。隨後又聯合了羅汝才一起行動。從1640年開始,李自成開始攻打州縣,開倉放糧。更是,「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從此可以看到,李自成軍隊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缺乏訓練的災民。少數精銳部隊主要是吞併的羅汝才騎兵,羅汝才騎兵都是明朝西北邊軍騎兵,實力很強,因為欠餉紛紛逃亡,最後加入到羅汝才的隊伍。
另外,李自成還有部分明軍投誠兵和自己的老兵組成的精銳長矛和火器步兵。總體來說,李自成的最精銳部隊大約是十幾萬人。在山海關一戰,就被滅了6萬精兵,特別是騎兵隊幾乎全滅。最後在潼關,大順軍集結十萬軍隊,其中3萬人屬於精銳部隊,其餘都是,以流寇、土匪和前明弱兵構成。結果,潼關一戰慘敗,大順軍幾乎全滅。
其實山海關,潼關兩次殲滅戰以後,大順軍的十幾萬精銳,已經消耗大半了,剩下了都是災民和散兵游勇組成的烏合之眾,根本不能進行艱苦戰鬥。
隨後,阿濟格以3萬清軍追擊,大順軍,此時的大順軍已經是指揮混亂,人心渙散,在襄陽,九江,十三戰十三敗,50多萬大順軍死亡逃亡,只剩下了20多萬人,其中已經沒有多少能戰部隊。否則也不會被3萬清軍殺的50萬大順軍一路13次慘敗,最後只能投靠南明。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內城。
崇禎皇帝在命令後宮嬪妃自殺後,帶著太監王承恩逃向煤山,之後兩人先後上吊身亡。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統一王朝,由此覆滅。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推翻暴政,建立新王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此時李自成手中握有重兵,並且佔據了大明王朝的權力中心,以及廣大的北方地區,看起來,改朝換代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但就是在這樣一種大好的形勢下,李自成卻僅僅佔領北京42天後,就灰溜溜地帶著部隊撤離。最終暴死荒野,實在可悲可嘆。
(李自成劇照)
那麼,在這42天里,李自成在北京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呢?
說起來,李自成在進京之初,還是比較守規矩的。首先一點,就是他對大明皇室的寬大處理。
李自成在進京後很快就抓到了崇禎的三位皇子。一般情況下,舊王朝的皇子被起義軍抓到,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像趙匡胤登基後,善待柴家子弟那樣的舉動,是極其少見的。
這三位皇子,李自成不僅沒有為難他們,還主動邀請太子朱慈烺共同進餐。在朱慈烺提出「不可驚擾祖宗陵寢,禮葬父皇母后,誅殺不忠不義的投降官員」三個請求後,李自成並沒有生氣,而是表示儘力而為。後來,李自成還加封他為宋王。
除了對待皇室成員的態度好之外,李自成還專門令人在北京城內張貼告示,下令「凡傷人以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
因此,在李自成進城之初,不管是明朝的一眾官員,還是京城裡的百姓,內心對於這位外來者,都是充滿好感的。
(李自成進京)
李自成在進京後,首先就檢查了大明的國庫。檢查的結果令他大失所望。偌大一個明朝,國庫竟然只有幾十萬兩銀子。可這才剛剛進城,總不能立馬就管百姓要吧?可不去要的話,這百萬軍隊吃什麼呀?
於是,李自成最終把目光放到了明朝的官員身上。
他特地委派了大將劉宗敏,全權負責收繳明朝官員貪污軍餉的工作。劉宗敏對於這件事非常上心,對於老實上繳軍餉的官員,他一律不予追究。而對於那些交不出錢的人,劉宗敏則為他們準備了無數的酷刑。
在整個催款過程中,劉宗敏縱容手下的士兵,對明朝官員進行了搶劫、掠奪、姦淫婦女等行為。雖然最後闖軍收穫了幾千萬兩白銀,但他們在入城之初樹立的良好形象,已經在明朝官員和京城百姓心中完全崩塌。
對於這些事,李自成則是採取了默許的態度。他畢竟是窮慣了的人,在榮華富貴已經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享受當皇帝的滋味還來不及呢,誰管你這些小事?
(吳三桂降清)
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為,很快傳到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耳朵里。本來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在進京路上,聽說自己全家都被劉宗敏劫掠的消息後,一氣之下,率大軍返回了山海關。
李自成在聽到消息後,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無奈之下,他決定親率大軍收復吳三桂。而吳三桂則非常清楚,假如自己與李自成決戰,可能會有所不敵。於是他與清廷攝政王多爾袞達成了借兵的合作協議,共同對付李自成。
最終,李自成與吳清聯軍,在一片石展開了決戰。由於準備不足,李自成損兵折將,慘敗而歸。在逃回北京後,很快,他就被迫逃出了北京。
可憐李自成辛苦十多年,卻僅僅享受了42天當皇帝的感覺。
當然了,這事怨不得別人。失敗最大的原因,恐怕是由於他最終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類人,目光太過短淺。
(參考資料:《大順史稿》)
一將功成萬骨枯,天下大勢自古以來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明朝末年,天下連年戰亂,奸臣當道,民不聊生,雖然崇禎皇帝剷除異己,勤於政務,卻沒能挽救處於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最終被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打敗,闖王李自成打著「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帶領義軍攻入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建立了大順政權。
然而,僅存在了42天,大順政權即宣告瓦解,可謂曇花一現。那麼這42里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史料記載,李自成號稱熊兵百萬,建立大順政權後,迅速建立了一系列諸如「掠金令」、「連坐之法」等禁令,可謂輝煌一時。大家都知道,李自成之所以如此順利的推翻大明王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大明王朝的精銳之師都在山海關抵禦外敵。如果崇禎皇帝沒有選擇自縊,復國未可知。崇禎皇帝已死,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拚死抵抗。正當吳三桂猶豫不決時,京城傳來消息:李自成的軍隊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致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誓死不降。山海關之戰隨即爆發,義軍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進攻下兵敗如山倒,李自成也被迫放棄京城,退守西安,此時距離他攻入紫禁城僅僅42天。
當然,李自成退守西安的願望也沒有達成,在站至最後一人後,孤獨無助的逃往了九宮山,1645年5月17日,在九宮山遭村民誤殺,一代梟雄就此淪陷,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悲可嘆!
李自成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小時候的李自成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放羊娃,後來他發動起了農民起義,一步步做到了CEO,甚至在北京登基稱帝。最後僅僅只過了42天,李自成就被迫從北京匆忙撤退,最後在湖北被殺。雖然他做皇帝的時間只有42天,可能連皇帝的試用期都沒有過,可是李自成的一生依舊充滿了傳奇色彩。那麼,李自成為何只當了42天的皇帝呢?他在這42天里都在幹什麼?為何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只存活了這麼短的時間就失敗了呢?
其實準確來講,李自成當皇帝的時間應該是一年多,早在西安的時候,李自成已經稱帝了,一直到次年五月份李自成在湖北被鄉勇殺害,李自成一共過了一年多的皇帝生活。而我們通常所講的42天,其實指的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開始,一直到他從北京城撤兵在這期間所經歷的42天。很多人都好奇,李自成在這42天的皇帝生涯中都幹了什麼?其實大體上總結也不過就是四件事情——找女人、找錢、山海關打仗跟二次登基後抓緊跑路。
李自成推開北京城的大門之後,並沒有見到崇禎皇帝,所以命人馬上尋找,終於三天後在煤山發現了弔死的崇禎皇帝的屍體。一般來講攻破城池之後,領導者首先要進行的就是民心和士兵穩定的安撫工作。因為對於這些百姓來說,他們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統治者,如果民心不穩的話,很有可能會成為將來權力傾覆的關鍵因素。而這些士兵,一路跟隨著李自成,經歷了大大小小各種戰爭,心理上已經滿目瘡痍。當時的李自成並沒有取得完全性的勝利,因為清兵也是它們的一個重大危險因素。所以及時安撫手下,能夠更加快速的調整好軍隊的戰鬥力,為以後的全面勝利打下基礎。
縱觀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只要是這樣從農民起義走上這把皇帝交椅的人,一定都會先去做這些工作,可是李自成卻偏偏沒有遵循這條鐵律。如果他什麼都沒有做的話,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樣一個放羊娃還意識不到這些問題,沒有這些軍事謀略思想和大局意識。可是李自成在攻入北京之後,第一件事竟然是去皇帝的後宮找妃子和宮女。他迅速的瓜分了這些後宮僅存的女人們,而後就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每天就是在溫柔鄉里喝酒作樂,要不就是聽聽小曲、看看大戲,完全沒有一點統治者的樣子,就像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
李自成在貪圖享樂的時候,沒有忘記及時搜刮錢糧。他安排劉宗敏去為他「募捐」,劉宗敏首先把目光鎖定到了這些明朝的官吏身上。因為明朝末期,官吏貪污腐敗之事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劉宗敏非常確定,從這些官員身上,一定能夠搜刮來大量的錢財。為此他製作了上千副的刑具,只要有誰不乖乖聽話把錢交出來,他就用這些酷刑懲罰他們。如果說劉宗敏對這些貪官下手這麼做還能夠情有可原的話,那麼他對百姓同樣實施了這樣的策略,就顯得有些殘暴了。當時死在酷刑之下的上千人,落得終身殘疾的有三百多人。而這一切,都是李自成默許的。
李自成沒有想到,劉宗敏殘暴對待的這些人中有吳三桂的父親,加上李自成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導致吳三桂為此大為惱火。本來吳三桂打算倒戈李自成,但是李自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玩火自焚。直到李自成派出去和吳三桂交接的特使被吳三桂斬殺的消息傳到李自成的耳朵里後,李自成才如夢初醒的意識到壞事了。這個時候迷迷糊糊的他,想到了要馬上開始準備戰鬥。可劉宗敏卻拒絕了奔赴山海關的委任,沒有退路的李自成只好自己親自上陣。
奔赴山海關之後,李自成才知道吳三桂早就和清兵聯合了,氣急敗壞的李自成把吳三桂一家滿門抄斬來宣洩自己的怒火。帶著滿滿的不甘心,李自成選擇了搞一次面子活,在逃跑之前再登基一次。這一次的登基儀式辦得非常匆忙,與之前的意氣風發非常不一樣。登基草草結束之後,李自成就開始了自己的逃命之路,最終逃到湖北的時候被一個鄉勇所殺。其實李自成的失敗不是無跡象可循,他在北京玩的白色恐怖,以及沉迷酒色不問政事等等,都是他失敗的原因。說到底,李自成這樣一個放羊娃,從一開始選人用人都是錯誤的。無論是謀士策略還是管理,都以非常小民的思想進行,他的稱帝之路就像一個暴發戶一樣俗氣。小夥伴們,對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你覺得還有哪些呢?
李自成也算是歷史上農民起義的一個典型,崇禎上台後點背,內憂外患各地起義不斷,加上陝北連年乾旱。農民開始鬧饑荒,吃的都沒有了,走投無路為了找吃的保住性命,就迫不得已開始了起義暴動。
李自成起初只是闖王帳下的一個將,之後李自成和李岩另起爐灶,二人在崇禎二年也開始組織農民起義,並獲得了部分農民的響應。部隊也由小到大漸漸成長了起來,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小有實力的部隊,後來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成功將襄陽拿下,並順利的攻破了北京,就這樣明王朝竟然意外的被李自成消滅了,同時李自成也建立大順政權。
李自成取得勝利之後,在那個國內滿目瘡痍,到處戰亂的情況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還沒有得到穩固,就被清軍打敗了,後來還在撤退時戲劇性的讓村民給誤殺了。其實李自成最主要還是沒有做好勝利的準備,沒有在穩固了基業之後,以長遠的發展目光做好規劃。就好像一個貧困潦倒的人,突然讓他得到一筆不菲的財富,他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錢,會瞬間的讓自己迷失方向。本來這筆財富可能會是他自己的轉折點,可沒有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就會迷失在短暫的物質世界之中,也就大概率的會失去眼前大好的機會再次走向失敗。
個人的一點看法說,說的不好還請包涵,如果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崇禎朝遇到小冰河期,災荒連年不斷,糧食出現危機,百姓吃飯都成問題。這種情況下,政府本應該開倉放糧,賑濟百姓,渡過難關。但是,政府為抵禦清兵入關還增加了賦稅。由於官場腐敗,官員們借收稅之機壓榨百姓,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根本活不下去,餓死的人到處都是,人吃人現象隨處可見。
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造反興許有條活路。為了活命老百姓紛紛起來造反。李自成能夠快速聚齊百萬之眾,就是有太多的流民為了吃飯,為了活命。
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每到一地就把當地的大戶搶劫一空,錢財用作軍費,糧食充作軍糧。糧食吃完了,就必須轉戰別的地方。官方稱農民起義軍為流寇就是這個原因。
這樣的軍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凝聚力差,聚得快散的也快。有飯吃就跟著你,沒飯吃就各奔東西。
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本以為北京是大明朝都城,錢糧有的是,打開明朝國庫他傻眼了,國庫沒有錢也沒糧。李自成無奈又回到老路上,向大戶開刀。北京是大明王朝的都城,大戶當然很多,李自成得到了錢糧,但失去了士紳的支持。
李自成在山海關吃了敗仗,退回北京城,北京城內李自成又得不到支持,吳三桂和清兵聯合向北京城逼近。北京城糧食有限,李自成固守北京城,堅持不了多久,沒飯吃他的部隊很快會潰散。李自成無可奈何,只好離開北京回陝西老家。
李自成的農民軍是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的,過去李自成的對手是腐敗的大明,打勝仗就可以吃大戶。現在對手是清兵,農民軍被追著打,沒有打勝機會,所以也就沒有吃大戶的機會。沒有飯吃,農民軍的弱點就體現出來,很快四散奔逃,剩下的殘餘,很容易就被清兵消滅。
李自成的農民軍沒有造血機能,靠輸血活著,一旦停止輸血就會快速死亡。所以李自成42天倒台是必然結果。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這個問題有意思,擁兵百萬,感覺貌似非常的強大
世界上李自成並不是被打敗的,而是沒有約束自己的士兵,士兵到達北京城後,只知道燒殺搶掠,搶奪女人,搶奪金銀財寶!軍隊迅速腐化,沒有了鬥志和戰鬥力!
李自成的一個部將搶了吳三桂的女人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迅速打回北京城,李自成的號稱百萬軍隊的軍隊在吳三桂如狼似虎的軍隊的衝擊下,一潰而散!李自成兵敗如山倒!自殺了!也有說逃亡了,已經不重要了!歷史上已經沒了李自成!
那麼根源在哪裡!
首先是李自成沒有政治志向和沒有得天下的眼光,就沒有嚴明的軍紀,在得到一點的勝利後就迅速每勝利沖昏了頭腦!
看看劉邦,年輕的時候,看到秦始皇出巡就說:「大丈夫當如是」!占咸陽城後,本來也是沒有擋住誘惑,在咸陽宮裡睡了好幾天,看到美女走不動了,但是在樊噲和張良,尤其張良的勸說下,冷靜了下來,退出咸陽城,約法三章!咸陽百姓太開心了!一心嚮往之啊,不想讓劉邦走啊!劉邦得了民心,管住了自己的軍隊,也逃過了被項羽戰敗的危險!否則劉邦不出咸陽,必被項羽所殺!
再看看朱元璋,也是,很早就制定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規劃!有軍師劉伯溫的大力支持!
還有劉備也是,素有大志,小時候就對著村裡的大樹說,我必要乘此大輿寶蓋車,給兒子起名都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兒子名字組成就是「封禪永理」這不就是當皇帝嗎?一直失敗不斷的遭受打擊,沒有放棄,在遇見諸葛亮之後制定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如魚得水,一路順風順水,獲得赤壁之戰勝利後直取益州,建立帝業!
還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戰略規劃,統一北方!軍紀嚴明,甚至有曹操的馬踩了麥子曹操割發的故事,說明曹操治軍是多麼嚴明!
這一切,李自成都沒有!百萬之眾也會成為一盤散沙!一擊即潰!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不僅意味著明朝全國性政權的結束。還意味著他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從此以後要圖謀天下禮賢下士兢兢業業等等,而不是局限於農民起義的階級鬥爭中,也就是說他需要一個質變。
但毫無疑問李自成的質變失敗了。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大兵其實大多是烏合之眾並非百戰之兵,大部分都是因為明末小冰河時期的天災而吃不飽飯的老百姓,讓他們跟著大軍打打順風順水的仗撐撐場面可以,真正大戰起來是不堪一擊的。
而且根據當時資料顯示,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在內有大規模的鼠疫爆發,李自成山海關大敗以後,選擇退出北京而不是固守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鼠疫肆虐,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
李自成的大軍中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是老營的幾萬兵馬。後來隨著李自成征戰吳三桂,當時與吳三桂打的難分難解甚至有勝算,可見其戰鬥力之強。(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自成與吳三桂激戰時多爾袞突然出現扭轉了戰局,使李自成大敗,老營的人馬也折損的七七八八的。
而且李自成並沒有穩固的根據地,縱觀他的起義過程,一直屬於流竄式作戰,並非有目標有組織的作戰,這也是他離開北京城以後一瀉千里的原因所在。
李自成進入京城以後的作為更是零分首先他當時對關外的滿清割據政權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滿清與明朝的戰爭與他無關,所以並沒有重兵布防。殊不知他進入北京以後已經成為天下矢之了,更是成為了代替了明王朝抵禦清軍的角色,因為不重視滿清,導致了隨之而來的山海關之役的慘敗。
而且他當時還沉浸在農民起義的階級鬥爭角色之中,不知道拉攏官紳地主,而是採取繼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比如說嚴刑拷打明朝官員抄其家產。引起了官紳們的強烈不滿,因此不可能穩定以北京為主的廣大北方統治區。
自古皇權不下鄉,說明官紳地主是龐大帝國統治地方的基礎。李自成想要成就一番霸業,卻轉換不了身份,拉攏不了官紳階級,又豈能不失敗。
再看看滿清,清軍入關以後,依前明官員所職照舊起用。(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甚至有些官員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時被陞官了,那麼就按照大順官級起用,又退回了士紳地主的大量田地,拉攏了官紳階級。
再對比對比李自成的所作所為,他敗的如此之快不冤啊!
謝謝觀看,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李自成所統帥,純為農民軍隊,農民投誠初衷,居多迫於饑荒,僅為活命口糧,慕名濟民而來,臨時聚義相從,猶如烏合之眾,本已少勇可賈,組織鬆散異常,戰力可想而知。軍無張良之類神算軍師,陣缺劉基一般明斷謀士,既誠如廣積糧,高築牆津滔方略,難以通曉,佔山為王尚可,建國立邦則難。攻一城則傷一城,破壞居多,建設極少,民眾傷亡慘重,難以休養生息。劉邦守城即訂約法三章,朱元璋立地則整飭軍紀,與之相比之下,義軍遜其者多。攻戰缺乏謀略,但凡攻佔一城,為募征戰軍資,劫掠王公貴族,查抄鉅賈富戶,遇有抵抗不從,燒殺搶掠一番,縱兵劫富濟貧,難稱仁義之師,猶如江洋大盜,難免傷及無辜。征戰屢毀城池,一番洗劫,如經匪患,民心漸失,離散難聚。
起義軍有致命缺點,缺乏穩固後方基地,急功近利冒進京師,輕視南面敵對隱患。朱元璋起事時,先是紮根兩淮,奠定後方基地,繼而攻克江東,奪得經濟優勢,再圖江都諸郡,定都南京稱王,虎視江浙福建,鼎分一方天下,至此終成氣候,為防腹背受敵,暫緩進攻京師,直至消滅陳張,徹底平定江南,方才圖略北上。其後分兵兩路,一路出山東進河北,一路越河南轉山西,既此後患已除,民心眾望歸服,所過攻城略地,勢如摧枯拉朽,元軍潰不成軍,大半天下既得,最終一鼓作氣,大軍揮師京城,步步穩中求穩,終展雄才大略,一戰定鼎中原,開創大明王朝。
而李自成起事,始於重災之地,經濟根基薄淺,民生猶為脆弱。連年征戰之後,城市瀕臨崩潰,民怨戰亂日甚,李自成則不慮,急於攻佔京城,路遇黃河難渡,憂心一夜白頭,征戰猶如流寇,無暇鞏固西北,督軍傾巢而出,後方基地未穩,毅然進軍河北。當此之時,義軍方掠中原,所佔之地未穩,江都之張獻忠,江南有明殘部,幾方勢力割據,互相虎視眈眈。闖王一時勢大,不免驕傲自滿,不以南患為意,督軍進軍河北。
乘勝追擊之下,明軍一觸即潰,義軍進境順利,闖王聲勢浩大,不久攻克北京,正當沾沾自喜,勝利來得突然,以為天下已得,計定登基事宜,軍紀一時混亂,燒殺搶掠難禁,官民四散逃離,清軍趁機入關,闖王倉皇失措,倉促迎戰不及,鐵蹄衝擊之下,義軍節節敗退,向西逃亡不及,張獻忠伺機復仇,南明部藉機圍剿,往南多遭掩殺,終至潰不成軍,軍無後方基地,無力東山再起,月余兵敗覆滅。當初驕兵冒進,缺乏穩固基地,攻無所據,退無可守,進攻則求全力以赴,遇險只能孤注一擲,可謂勝得起敗不起,一旦戰敗,所屬一盤散沙,潰不成軍,迅即土崩瓦解!因此方有清兵入關,僅以數萬鐵騎,即擊潰數十萬義軍於千里逃亡。由此可見,義軍戰力虛弱,軍紀之亂嚴重。
歷朝開國者,深知建國不易,城得其容易,失之亦容易。政權穩固之際,新定皇城首府,不宜遠離基地,最忌入住京城。前朝京城舊地,自是富甲天下,王公貴族眾多,富商豪門雲集,皇恩聖眷惠濟,居民尚且富足,民心依然念舊,一時難以歸服,在此登基定都,恐怕政權難穩。楚漢滅秦,拋棄咸陽,定都長安,西漢終結,東漢相承,光武中興,遷都洛陽,三國之後,魏改許昌,晉歸洛陽,五代分崩,十國十都。隋復洛陽,唐遷長安,宋建開封,元定大都,明繼大統,改都南京。明朝以前,歷代新朝,重定都城,無一例外,不循舊地,概莫如此。闖王失於謀略,不先穩定西安,無暇收復晉中,不屑平定江南,不慮前車之鑒,亦不謀定洛陽,僅以流動軍隊,空占明一京城,一旦戰敗,空無基地,敗無退路,軍心立散,四散奔逃,以致一敗塗地如斯,敗於謀略不足,非偶然所使!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農民階級為了擺脫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舉行了數百次農民起義,從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到西漢末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的黃巾大起義,隋朝的瓦崗軍起義,唐朝的王仙芝、黃巢大起義,宋朝的宋江、方臘起義,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這些前赴後繼的農民起義,不是最後陷於失敗,就是被地主和貴族篡奪了勝利果實,成為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由封建時代農民的特徵決定的,既有革命性,又有保守性。作為被剝削者,他們是革命者,本能地要反抗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同時農民又是小私有者,他們目光短淺,小富即安,在平均主義思想指導下,他們提不出徹底推翻封建制度的辦法,失敗是註定的。
李自成劇照李自成起義也沒有逃出這樣的歷史宿命,100多萬人的起義隊伍,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順政權,卻只存在了42天(從3月19日,李自成進入北京,到4月30日退出北京)原因多多,分析如下:
一、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麻痹意識和驕傲自滿衝垮了理智。自進入北京,李自成主要是忙著準備登基,而對當時威脅最大的守衛山海關的明朝吳三桂勢力缺乏有效的手段,導致吳三桂投降清朝多爾袞,引清兵入關。面對虎狼之師的清兵,李自成又缺乏充足的準備,倉促迎戰,導致失敗,被迫退出北京。
山海關大戰二、農民軍迅速的腐化墮落,攻佔北京後,奮鬥進取,同甘共苦被貪圖享樂,勾心鬥角取代。大將劉宗敏等人瘋狂搜刮明朝遺老遺少,而農民軍軍紀日益敗壞,搶掠百姓,惡行累累,
三、流寇式的思想,導致農民軍始終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不重視政權建設,農民軍進入北京後,能控制的地盤非常有限 ,而且,李自成的「富貴還鄉」的思想,使其並沒有採取有效的經營北京的舉措。
四、追贓助餉,喪失民心。因沒有建立地方政權,在進入北京面臨財政枯竭的情況下,面對明朝3000官員請求為新政權效力的要求,李自成的做法是準備夾棍,嚴刑拷打,追贓,之後面向富商大賈,然後是普通百姓,整個北京陷入恐怖之中,一位明朝官員這樣說:這哪是新朝的新氣象,這就是流寇的習氣。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導致了李自成的必然失敗。
推薦閱讀:
※上聯:茶淡酒濃都是情,如何對下聯?
※同心同德創偉業,下聯如何對?
※勤勤勤庸人成聖人。求對上下?
※能用「冰雪韓迎」四個字作首詩嗎?
※上聯:蹬閣品茗觀樓下車水馬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