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寫的是什麼?


新春佳節將至,這過年可是要熱熱鬧鬧的忙活,從臘月開始,就要按部就班的接上這些老例兒了。而這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習俗可是少不了的。 每到年根兒 ,家裡的大人們都會上街採購春聯啊、吊錢之類的,只有見到這些紅紅火火的東西,才覺得的有過年的氣氛。對於那些家裡有能寫個書法的老人們,更是會自己親自上陣,鋪紙潑墨揮春,一家親朋好友圍在一起品評一下,其樂融融,一來妝點自家的門面,同時也借春聯上的美好寓意,表達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但是從記事的時候起就知道過年要貼春聯,但這春聯是怎麼來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引發了我的好奇。

第一副春聯寫在木板上

說起春聯要從一個神話說起,神話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鬱壘。

古時人們認為桃木可以驅鬼避邪,每當辭舊迎新之時,便在桃木板上書寫驅鬼神靈「神荼、鬱壘」的名字,然後懸掛在房門的上方,稱為桃符。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所以春聯最初的形式,是民間流行在門口掛「桃符」(就是兩塊桃木板)來趨吉避凶。

後來相傳,後蜀國君孟昶因平日善習聯語,就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寫對句,以試才華。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副,等待審查。孟昶看了都覺覺得不滿意。於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木板上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副最早的春聯!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翰林學士辛寅遜題辭的,孟昶覺得辭句對仗工整,寓意不錯,親自提筆書寫在桃木板上。

紙質春聯開始流行

由於最早寫在紙上的春聯不是很方便所以,所以到了宋代有印刷技術的發明後,人們就把木板改寫在紙上。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喜歡熱鬧,也喜歡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在某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

我們都知道對春聯有很多講究,什麼字句公整,平仄押韻等等。但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還在於內容和自己所給予的獨有的意義。我覺得春聯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所在,現代人重溫一下過去慶祝的方式也是很有意義的。您覺得呢?


謝邀。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時候誕生的,我相信是無人會知的,但第一副有記載的春聯也不知道,既然是春聯,內容一定是為春而寫的。而現在的春聯大體都寫吉慶福壽的內容,但各商家店鋪會請名人設計能反映其特點的對聯,吸引顧客,材料也各種多樣,很多還招人拍照留著呢。(下圖不是春聯,是紀念館對聯)


五代十國的蜀國後主孟昶的春聯: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謝友相邀。


歷史上第一副對聯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那時叫做桃符,桃符本來是用來驅邪的,貼在門兩邊當作門神使用。後來逐漸演化成為對聯。自從對聯的誕生,一直沿用至今。很多文人在雅聚之時,都會以對對聯來娛樂,這也是文人墨客的一種雅緻。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中間就用兩副對聯。


現存的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由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所寫。

新春納餘慶的意思是:新年享受先人的遺澤。佳節號長春的意思是:佳節預於著春意常在。

最早的春聯是刻在桃木板上,所以春聯又稱桃符。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據史書記載應是產生於五代十國時期,蜀紹主孟昶為春節親筆題寫的。具體是不是正確,我也不知道。請諒解!


根據:民間對聯故事記載;第一副春聯是在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親自寫下這樣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聯語對偶工整,含義明白,而且首尾二字連起來便是「新春"很適合春節氣氛。據考證這是我國第一副春聯。


.答 我國史上第一副春聯為後唐孟昶所

作。

此聯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謝邀》五代時期孟昶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副有字對聯代替了桃符。


推薦閱讀:

漢麻印記帶你領略漢麻之美
從韓世忠的身上看去,滿滿都是趙匡胤的影子
極簡英國史(2):英國-斯圖亞特王朝、英國內戰
歷史上的今天——1895年10月2日,北洋西學學堂正式創建
西夏窯有官府瓷嗎?也需要研究揭秘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