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


針對楊貴妃東渡日本一說,至今仍有很多人認同這一點。起碼這會讓人感覺當年馬嵬驛一幕並不是那麼太血腥太殘忍,誰也不忍心看到李隆基殺死自己的愛人。

在日本如今還保存著楊貴妃墓和五輪塔,以及楊貴妃觀音像,甚至還有日本人自稱是楊氏家族的後人。他們認定楊玉環和楊國忠的兒媳以及孫子楊歡在遣唐使的幫助下,東渡到了日本。

在他們的認同的傳說中,當年楊貴妃在安史之亂的形勢下,被迫無奈的與楊國忠的兒媳和孫子楊歡乘坐「空鱸舟」漂洋過海,經過漫長的時日終於到達日本山口縣的久津,然後就定居在了這裡。並且楊貴妃還憑藉自己的智慧幫助當時的天皇挫敗了一場宮廷政變。在安史之亂平定後,感覺快要不久於人世的李隆基派出方士出海尋找楊貴妃,這些方士不負所望,在久津找到了已經不再是貴妃的楊玉環,並把李隆基所贈的兩尊佛像留給了她。待到方士回到大唐之時,李隆基已經不在人世。這對分飛的勞燕再也不能在一起了,空留「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期待罷了。

那麼當年在馬嵬坡看到的屍體又是誰的呢?這些自稱楊貴妃的後人曾說過,當年在馬嵬驛之時,士兵發生了嘩變,陳玄禮等人殺死了楊國忠,但仍然不放過楊玉環,因為他們認為是楊氏兄妹蠱惑聖上才導致今天的結局。安祿山造反其中的一個目的也是要得到楊玉環,所以陳玄禮要求李隆基殺死楊玉環,這是唯一能平定嘩變的方式。但當楊玉環自己表示願意用死來保證李隆基的安全時,陳玄禮卻不忍心下手,於是和高力士密謀後,用一個侍女的屍體替代楊玉環,而將真正的楊玉環交給遣唐使,讓他們將貴妃帶到日本,只有那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2005年著名作家葉廣芹遠赴日本,進行了大量調查,同日本史學家做出一個結論,久津的楊貴妃墓中埋葬的正是楊貴妃本人。否則不會有人編造一個這樣的傳說,也不會有日本當年關於楊貴妃在日本生活的史料。那楊貴妃是怎麼到達日本的呢,主要有四個要素。

第一:楊貴妃在宮中之時,並沒有倚仗權勢欺壓他人,相反對宮娥和太監已經各大臣都很友善,沒有得罪任何人,大家對她十分有感情,誰也不忍心她遇害。

第二:陳玄禮和高力士的用侍女代替楊貴妃的事情是真實的,並且得到了楊貴妃前夫李瑁的幫助,因此李瑁此時掌管調節軍隊的權利。

第三:能讓楊玉環脫身的最大功臣是高力士,當初就是高力士讓楊玉環先當道士,藉此成為李隆基的貴妃,高力士是楊玉環的心腹,也是恩人。正是由他找到願意護送楊玉環到日本的遣唐使和心腹之人。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楊玉環能成功逃出去,得到了時任鴻臚卿的侄子楊暄的幫助。鴻臚卿專管外交,楊暄和遣唐使以及胡人商隊十分熟,而且交情深厚。楊貴妃化裝成胡人隨胡人商隊沿讜駱道從駱驛口進來,然後由洋縣出去,再沿漢江南下,然後到長江,再往南到海邊,最後由遣唐使護送到日本。

雖然這麼說,但是我國很多學者和歷史學家進行反駁,認為我國寫的楊貴妃結局才是正確的。但一部分認為日本歷史並沒有撒謊,而且證據確鑿。至於誰對誰錯,是不好說清的。我個人更傾向於她真的能東渡到日本,安安靜靜的過一生,這樣的結局無疑更美好一些。


歷史中關於楊貴妃的死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自縊而死,有人認為是吞金而亡,也有人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當然民間還流傳著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由於年代久遠,有些事情已經無法考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歷史的迷霧始終沒有被撥開。

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曾經寫過一首詩來悼念楊玉環。這首詩中記載楊貴妃是吞金而死。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陳寅恪先生對這種說法頗為感興趣,也曾經做過考證,說楊貴妃在自縊之前也有可能吞金。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沒有死,而是被調包之後逃出去了。

關於楊貴妃的下落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流落民間當了一名女道士。這種說法記載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裡暗示著楊貴妃既沒有升天也沒有命歸黃泉,也就是仍然停留在人間。俞平伯先生對這首詩經過考證,認為如果僅僅要表達長恨,寫至馬嵬驛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這首詩中雖然說唐玄宗救不得楊玉環,但關於楊玉環的下落也語焉不詳,引得後人猜想。

另一種說法就是楊貴妃遠渡重洋到達了日本,這種可能性不大。按照唐朝的航行技術,當初鑒真和尚還花費了好幾次才成功。楊玉環一介弱女子,既然是逃亡當然不能興師動眾,準備肯定不如鑒真和尚充分,所以按照推理來講能夠到達日本的可能性不大。當然關於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究竟是真是假未可知,畢竟娛樂圈沒有噱頭很難出名。


粉絲一詞起於現代,但古時已經有之。唐玄宗愛妃楊玉環東渡日本一說就是她的鐵杆粉絲白居易老先生一首《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一書而發生的故事。白老先生大概很欣賞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美態,或者對李唐安史之亂,歸咎於楊貴妃身上,讓貴妃當背鍋俠不爽。所以在楊貴妃死後的50多年裡,留下了「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去」詩句,為楊貴妃東渡日本埋下了伏筆。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一代絕世美人楊玉環香消玉殞。這些事實都被《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所記載的明明白。自有了《長恨歌》之後,著名文人都有質疑。包括現在的知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都產生了質疑。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東渡去了日本。

後來的文人墨客,添枝加葉推出了這樣一個版本。當年馬嵬坡兵變,禁軍總兵陳玄禮和高力士因對楊貴妃的愛憐。將唐玄宗的侍女替身楊貴妃。在遣唐史的幫助下,乘船離開了大唐。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的久津。

特別是在11世紀,《長恨歌》在日本已家喻戶嶢。日本的著名作家紫式部就在《源氏物種》記載楊玉環到達日本後,受到了日本皇后孝謙的重用。日本作家南宮博《楊貴妃外傳》,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對楊貴妃東渡日本起到了推波助讕的作用。它還記述了楊貴妃出逃時,還有楊國忠的兒媳及孫子楊歡。在日本時,還幫助日本天皇處理過一次宮廷政變。

故事編的有板有眼。日本山口久津這個村子很早就有「楊貴妃之鄉」而聞名。1963年,一位日本姑娘就對觀眾說自己是楊貴妃之後。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慧居然也稱自已是楊貴妃的後代。這在當時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但後來經查,山口百慧的祖籍是中國不錯,是浙江三門河畔一個叫溪頭楊的村莊。但在當時在中國史學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面對楊貴妃東渡日本向故事,雖然傳說的有理有據,在日本有塑像和墳墓。這並不代表故事的真實性。但確實反映出了人們對楊貴妃的同情和懷念。楊貴妃並不是安史動亂的源頭。她不過美麗動人,能歌善舞,好食荔枝而已。人們幻想著她沒有死,而是東渡去了日本。


推薦閱讀:

讀史札記——德才之辯
諸葛亮:我有臉盲,根本不知道妻子漂不漂亮
魏徵:一個換過5位老闆的雲遊道士,如何能成為名垂千古的良臣?
唐朝人的面子工程:花重金寫墓誌吹噓生平
老而不死會怎樣?世界各地的棄老殘酷物語

TAG:楊貴妃 | 中國古代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