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喜歡發怒,該怎麼控制?


做一個善於發怒的人

怒,是人的一種情緒,通常是一種可怕的情緒、糟糕的情緒。

怒的過程,經常不可控制;怒的結果,經常不可想像;而怒的理由,經常不可思議,甚至不可理喻。

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判斷和需求。每個人的主見、判斷和需求,都會烙上個性的獨特印記。人與人的主見、判斷和需求,通常可實現相對統一,但是難達成絕對一致。人,認識世界、對待人生、處理問題的相互差異,在思想交流、人際交往、利益交互、情緒交鋒中,一旦突破觀念的認知,觸碰道德的底線,侵犯利益的範圍,超過容忍的限度,憤怒之火將逐漸累積、終會爆發,甚至迅即蔓延開來,漸成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對於憤怒的人與惹怒的人,不能簡言其好人或壞人。憤怒的人,未必是對的;惹怒的人,未必是錯的。人,遇有不平之事,碰到無恥之徒,制止其不平,指出其無恥,以怒正風,以怒制怒,以怒樹德,以怒揚善,維護大眾的公理與利益,這種惹做不平事、當無恥徒的怒,是正義的,是正確的,是理應倡導的,因為這於多數人有利。

怒,從追求真理、維護公義的角度,應該怒,應該多怒,怒是一種追求和維護真善美的爭。

人,在平常日子裡,在平常事情上,不該怒,該少怒,特別應減少莫名的、無謂的憤怒。怒,屬於人,源於心,常歸於傷。人生有個規律,常怒之人,多數是身強力壯、年輕氣盛時。年輕時經歷不多、想法很多,怒點很低、怒火很旺,身強、氣盛、欲多,又少計後果,常感覺眼前的世界不順眼,常認為別人的言行看不慣,怨氣常生,怒火易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心智的成熟,逐漸參透人生、放下執著、容得萬物,靜氣在心,怒意不存。

人,學會善於發怒、控制濫怒,未必要順其自然地等待老去。年輕時,修為到了,境界升了,則可提前做到。無論性格脾氣如何暴躁的人,只要有顆火熱而冷靜的心,都可把怒火控制得當、收發自如。

人的怒,是一團火,不要放在心裡肆意燃燒,燒得越旺,傷得越深,活得越累,老得越快。人,面對怒火,要跳出心裡的火團,變為手中的火把,既彰顯人性的溫暖,又照亮人生的善途。


看了前面幾個人的回答很不錯,但多是從技巧和應用方面的回答。我想從認知方面補充一下。

首先,說明一下什麼是發怒?

心理學角度上來說,發怒是指當願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發怒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人的一些感受不良的生理反應,比如:臉色發紅,身體出汗,胃部收緊,坐立不安,咬牙握拳,雙肩發緊,呼吸變快,心跳加速等的。

其次,人為什麼會發怒?

對於人類的情緒方面的認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一套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關。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的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下面的事例很好的說明了這種理論。

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擺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遭,只是他把自己想像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

最後,如何更好的控制情緒?

ABC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認知能力的提升會讓人們在遇到不順利的事情的時候,會更多的從理性思維方式出發去考慮問題。能認清導致生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至於盲目的發泄自己的壞情緒。另外應該加強對自我認知方面的學習,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理性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同時也要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當發生不愉快的時候,多從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真正的愛自己,保護自己!

回答者:昕動力,IT領域外企管理,關注心理學在職場和個人成長方面上的應用。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

發怒,就是一個人經常大動肝火,憤怒和敵意是致命的心態,發怒也是典型的慢性自殺。俗話說,忍一時風平良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發怒時,噴發出來的憤怒之火,即會傷害到無辜的人,也會燃燒到自己頭上。從輕微的心煩意亂到盲目的憤怒,是滲透於人們的交往中的惡魔,經常發怒的人,也就是抑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所謂「憤怒商」升高,帶著失控的心態,隨時可以惱怒,惱怒變溫怒時,面紅耳赤,吹鬍子瞪眼。其怒火的背後懷疑、不信任、失望。甚至有時候敏感多疑,使憤怒可抬高八度。機體內分泌突然變化,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壓升高,全身肌肉緊張等。

現代醫學發現,人類65%—90%疾病與心理壓力有關,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於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去做,才能控制易怒情緒呢?

1 家庭和睦利於控制易怒

家和萬事興,人際關係不僅包括和朋友的關係,還包括家人的關係,因此,家庭和睦對於控制易怒,降低「憤怒商」在家庭環境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平時要做到尊老愛幼,互敬互讓,使之不產生髮怒的導火索。

2 付出友善就會收穫友善

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和老同學微信聊天,都要記得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這個友善包括讚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只有這樣才會收穫別人的友善,心情好了就不會發怒。

3 保持沉默就會克制怒火

當意識到自己要發火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約束自己的舌頭,強迫自己不要說話,採取沉默的方式,有助於緩和激情,冷靜頭腦,從而不用外力而能消化怒氣。

4 自我提醒做到反應得體

人要發火時要用意識駕馭自己的情緒,心中默念「不要發火,息怒、息怒」,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切不可放肆大罵出口,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

每個人都是性情中人,也會遇到無名火起的時候,控制發怒,還要依靠自身素質的提高,雖然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生活中還是要努力改變自己的性格,珍愛自己,珍愛生活,通過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讓怒火在平和中自生自滅吧!


喜怒哀懼是人的四種基本情緒,通過這四種情緒的隨意組合就形成了複合情緒。人的情緒、行為方式等與先天的氣質有關,同時也與後天性格的形成有關。有的人天生就愛發脾氣,這是因為他的氣質類型就是多血質的人。

人的情緒情感的表達,是根據自己需要是否滿足而決定的。當你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反而當你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人就會產生憤怒消極的情緒。

消極情緒通過自己身體器官來消化

生氣不利於健康,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我們的想法可以欺騙自己,但是我們的身體卻很實誠,它幫助我們消除所有負性的情緒,我們身體的絕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於消極情緒的積累而形成的。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指出,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攻擊我們自己的身體器官來消化負性情緒的,因此愛生氣的人,他的身體健康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覺察自己的情緒,及時轉移注意力

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或者是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產生情緒,在自己想要將情緒爆發出來的時候,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或者放下手頭的工作做一些其它的事情,讓自己的想法在這個情緒爆發點上轉移。

想發脾氣時深呼吸,暗示自己、開導自己

深呼吸可以很好的使人放鬆,也可以很好的調節人體的緊張度,當想要發脾氣的時候,進行深呼吸,同時暗示自己發脾氣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讓自己慢慢的冷靜下來。

調節心態,事事就順心了

心態的好壞決定著是否會產生好情緒,當人具有消極心態的時候人們看事情就容易偏激,感覺人人都和自己作對,發生的沒有一件好事情,因此容易發脾氣。面對困難時,讓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什麼事情都不強求,不要害怕失去,是你的誰也搶不走,保持自信,過去的事情不應該成為人前進的絆腳石,人應該學會努力向前看。


憤怒是正常的情緒,先允許自己有怒氣。

如果發怒了,就發怒了。

但是也可以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去體驗憤怒,而不一定去罵人,也就是說,你允許憤怒在自己的身上出現。但是不會把自己的情緒的責任推給別人。


題主因為被最親近的人(老婆)背叛,導致自己出現了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和體驗,甚至是一些軀體化癥狀(軀體化癥狀是一種以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一組神經症。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具體的器官或身體部位的生理性病變,但由於長期莫名的情緒不良或心理問題導致生理出現問題,常見的有壓力或焦慮過大會引起消化系統病變,如題主類似)。

心理學上常說,身心一體,這就是典型的心理影響了生理的狀況,出現這種情況,光靠吃藥是很難徹底解決的,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心理問題才行。

看了前面所有人的回答,大部分分析和方法都挺好的,題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嘗試。在這裡,我想和題主分享兩個方面的內容供題主參考。

一方面,遇到親人背叛,絕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憤怒、焦慮、抑鬱這類情緒,尤其是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時間越長影響越大,越會造成被傷害者的疊加性傷害,嚴重的甚至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主要癥狀包括噩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出現這些負性情緒,是正常的,應該被我們自己理解和接納,而不是一味的壓抑甚至是內疚、指責自己(如題主可能會想,她就犯了一次錯也改過自新了,我為什麼就是不能原諒她還老是對她發脾氣呢)。說直白點,我們受傷了我們有生氣憤怒的權利。

另一方面,有了情緒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怎麼更好的去處理。

  • 首先,通過題主簡單描述事情的經過,不清楚題主是否有和妻子去深入溝通過這件事情,發生這麼具有破壞雙方關係的事件,是需要兩個人去深入溝通,充分了解對方的想法,從而獲得雙方的支持和包容,才能更好的去共同生活。

國內很多夫妻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採用的是「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大家都不要再提起」這樣的方式。如果雙方決定共同去面對,過去的肯定要讓它過去,但在過去之前,是需要雙方能做到真正的包容。不然放任不管僅希望時間解決一切,對雙方都是傷害(丈夫會過不去這個坎總想發脾氣生氣,生完氣之後又覺得自己怎麼不大度點而內疚自責;妻子覺得我都知道錯了對你更好了你就不能原諒我,我好委屈)。

  • 其次,在這裡,想和題主分享國際國內心理諮詢中常用且比較有效的針對情緒問題的方法——認知行為療法(CBT),它是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阿倫.貝克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來訪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他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就題主的事例來講,妻子出軌(情境)——我被背叛了(認知)——我很生氣、憤怒,胃不舒服等(情緒或生理反應)。如果要改變這些負性生理或情緒反應,就需要改變題主的認知,當然我所列出來的認知並不是題主最核心的認知,「我被背叛」的背後很可能有類似這樣的一些中間信念,如:「她不愛我,所以才背叛我」、「如果我這次原諒了她,她以後會不會還會出軌」、「失去她,我會不會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她是壞人,她不應該被原諒」等,而這些中間信念的背後最核心的信念可能會是「我是不可愛的(她才不愛我或出軌)」「我是無能的(擔心找不到更好的人,或她以後還會出軌)」。

題主需要去發現自己每次發脾氣或自動化思維的背後有更核心的信念,再通過一些如,蘇格拉底式提問、檢查相信這個信念的優勢和弊端、行為試驗等認知方法(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去慢慢改變自己的認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講了很多,希望能給題主一點幫助,最後一個方法就是:無論出現多麼糟糕的情況,請記住還有最後一條路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無論你在哪裡,請在自己過不去的時候找當地的諮詢機構。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小夥伴,請關注公眾號「渡仁心理」哦


有強烈好的動機,其他交給時間吧

「因為老婆的背叛深受打擊,搞得我身心疲憊,心力交瘁!」

只要是人「動物的共性」、被背叛心理一定難受,

難受的程度與愛情的忠誠度、對伴侶愛的程度正相關,

您是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覺得這個事情的發生是對自己最大的否定,

繪心橋以為更多的是一時鬼迷心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老婆的背叛」是「老婆」與您心理距離增大到可以容納另外一個人,

您與老婆的心理距離不是單方面決定的,

您與老婆的心理距離的相互和諧程度的標誌,

她的出軌與您對她的關心不足以忽略另外一個男人,

如果您對她的關心到位,

能夠察覺到她行為的異常程度,

如果您關心她到位,

背叛一定會被您扼殺在搖籃中。

繪心橋沒有追究誰是誰非,

只是將有限的線索來分析事件發展的走線,

事情已經發生,追究誰是誰非於事無補,

當然應該吸取相互關心不夠的教訓,

(但她也信誓旦旦的保證絕不再犯,我選擇了原諒她,事實證明過後她也沒有再犯了對我也不錯),可是心裡一直過不了那到坎,老是糾結那件事,搞得我杯弓蛇影,發現她跟異性聊天或電話我就會浮想聯翩,多疑!

說明您希望原諒她,只是自己沒有能力跨出這一步,

也許是面子觀難過這個坎,

您的一切反應都是正常的,

面對這樣一個大的事件還能夠常常反省自己已經不容易,

給自己一些時間平息、修復,

您有如此強烈珍惜家庭、愛情的動機,

您的智慧一定有能力跨出這個坎。

時間,時間,

時間會淡化心中的傷痕。


多想想這樣做的壞處。

遇事喜歡發怒,周圍的人會對你印象不好,你會失去很多朋友;遇事喜歡發怒,對身體不好,容易傷肝;遇事喜歡發怒,你的家人受不了。

遇事多動腦,多反思,不要輕易動怒。

(個人看法而已。)


發怒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來。偶爾的發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經常性的就需要改正的。

首先,在發怒的時候最好保持沉默,人在生氣的時候,最容易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做一些衝動的事情,因此要努力保持沉默,冷靜思考問題。等真正冷靜下來再去解決問題。

其次,學會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開心的事情上,可能你的情緒會有所緩和。

最後,要進行心理暗示法,告訴自己發怒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使事情更糟糕。發怒不僅傷身還傷感情,暗示自己發怒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一個人發怒可能會影響很多人的心情,擁有一個好心情,快樂很重要。

總之,要學會克制自己,不要隨便對其他人亂髮脾氣。


推薦閱讀:

紅包能證明一個人喜歡和不喜歡你嗎?
如果一輩子只有一段戀情,對人生來說會不會是一種遺憾?
哪些歌好聽?
叛逆每個孩子都有,怎麼正確引導?

TAG: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