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人生》你們有什麼讀後感?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一部影響千萬青年的勵志名篇。著名導演賈樟柯說:三十年的閱讀書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路遙的《人生》,讓他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當他很滿足這個既體面又能施展才華的工作時,卻被有權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在他痛苦絕望的時候,純樸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這對於高加林來說,此時巧珍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他失意時的精神慰藉。

然爾新的機遇再次降臨,重新回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老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對高加林的愛大膽而炙熱,這也讓高加林陷入了一個艱難選擇中。一邊是善良單純的鄉下妹子巧珍,一邊是情投意合的城裡姑娘亞萍,在反覆考慮後,他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善良的巧珍含淚接受了他的選擇。

造化弄人,當他認為一切安定,準備施展才華抱負時,高加林通過關係到城裡工作的事被告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城裡的姑娘離開了,當他回到村裡,巧珍也已嫁為人婦。當他褪去驕傲,認清現實後,懊悔的撲倒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便是路遙《人生》不是結局的結束!至於後來高加林到底怎麼樣了,這應該讓生活回答。

讀完這本書,會覺得高加林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有信念、有理想、會自私、會虛榮,同時又是善良的、勇敢的。人都會走彎路,跌倒了能爬起來,就有希望。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但是,這篇小說每個人讀起來是不一樣的,根據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每個人有自己的不同理解。

其實,人生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人生,只是「不同的人生經歷」而已,難道不是嗎?每個有人生經歷的人,都是一部「人生」大片。也許是愛情,也許是事業,也許是官場,你是否也做過有昧良心的事,而最終得到生活的懲罰呢?

人生可以用這句話來結尾: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請不要哭泣

假如你捉弄了生活,那最終哭泣的一定是你


閑時讀書,是路遙的《人生》。

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柳青)。這句話正是對高加林人生的概括,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從農民到新聞幹事,從城市到農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選擇出來的。

主人公高加林讓人又愛又恨,他身上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他在物質或出身上或許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從民辦教師到農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沒有放棄,他在掙扎。

生在農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他代表了城鄉三角地帶的知識分子,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他又有知識分子的傲氣與虛榮,去縣城賣饅頭卻不叫賣,在大街上遇見同學很尷尬,去掏糞卻怕遇見同學家長。

從農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小說上下篇的分界點。我讀到這的時候,莫名的鬆了口氣,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高加林聯繫在一起,高加林出人頭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樣。

高加林的愛情和他的人生軌跡聯繫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戀愛:完美、純真。黃亞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侶:家庭好、有文化。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擇正是愛情。

小說的結局呢,高加林奮鬥的結果是又回到了農村,事業、愛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點。前後的巨大反差讓人唏噓、惋惜。可如果讓我們選擇結局也一樣,這因為人的局限性和知識分子的局限性。

路遙關注了城鄉交叉地帶的知識分子的迷茫,這也是現代應該關注的問題書中還有利己主義的黃亞萍、趨炎附勢的馬占勝、手先富起來的劉立本和因為關係當上民辦教師的三星、淳樸的高玉德夫婦,那個時代在離我們遠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這就是人生。

讀路遙的書莫名有種向上的力量,讓人思考,讓人拼搏,然後去奮鬥自己的人生。


謝謝您的邀請??當年年小,喜看瓊瑤小說,對路遙的小說《人生》似蜻蜒戲水般,當看了電影《人生》後,

才知自己錯了,又去把小說《人生》找來再讀。先談高加林:

演員周里京把這個人物刻劃得入木三分,當年我們還是少男少女,於是男孩統統去模仿他的衣著,女孩們悄悄議論:他的眼晴!眼神!於是爭論不休!完了,再去評他的做法:幾經風雨,最後又回到原地,有的同情:怎麼會這樣!有同學批評他:背叛劉巧珍,去找一個所謂的有知識有文化的城裡人!我當時的態度:高加林有文化(在上世紀80年的高中生)有知識,長得又好,當然有自己的想法,後被同學黃亞萍背棄,這是他人生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看後,我們沉悶了很久:結局怎麼會這樣???

再談劉巧珍:

(吳玉芳飾)當年的女演員是原生態的美,我們女孩子都很喜歡她:純情!美麗!善良!明知在高加林背叛了自己,還要對他關心!最後落難了還要叮囑人關照他!看後心裡很不是味道!唉!人生啊:一旦錯了!什麼都錯!(當年想法:為什麼不改改結局?)

第三談談影響我最深刻的一段話,就是路遙寫在《人生》序言裡面的話:人生就如一陣風,它是能穿越荊棘的。只有穿越過荊棘,這陣風才能吹綠萬山遍野,才能吹來萬紫千紅,才能迎來人生的春華秋實!

最後,謹以此篇感謝路遙先生帶給我們的《人生》經典!

致敬路遙先生!

天堂安好!即興回答,純屬個人觀點!見諒!(圖片:來自網路)


讀了幾遍,很好,給人生以很大的啟迪。尤其是2015年拍的電視劇,讓我覺得少安比少平更有責任感,更有生活擔當。水平成了光顧自己自我奮鬥的憤青了。而少安則不僅要顧家還要顧鄉親們,致富不忘鄉親。農村多麼需要孫少安這樣的好基層幹部呀!我希望到路遙的家鄉去尋找孫氏弟兄,看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謝謝邀請!

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是小說《人生》的主題。主人公高加林憑藉自己努力和叔叔的幫忙,終於脫離農村進入城市,從而給其人生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當然,作者對這種變化並不持歡迎的態度,高加林愛情的變化和內心的掙扎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最終高加林因「走後門」而被單位辭退回到農村,人生的挫折使得主人公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腳踏實地,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問題是:

1.是誰決定一些人必須在農村,而另一些人必須在城市?

2.是誰規定人們的情感傾向和情感方式?

如果說人們失去了自由擇業和遷徙的權力,那麼,是誰剝奪了人們的這種權力?

作者思不及此。不僅不及此,還對這種「剝奪」予以由衷的讚美,並以主人公的命運來做情理上的詮釋。如果說這是時代的局限,那麼,作者此後的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在這一點上也沒有絲毫的突破,繼續為這種「剝奪」做藝術上的辯護。

因此,《人生》如果曾引起廣泛共鳴的話,那也只能說明我們曾經的人生是思想的荒原而已!


-1-

小說《人生》,是在1982年出版的,相對於《平凡的世界》來說,是一部中篇小說。

書的封面上寫著: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小說的開篇就是男主角高加林從學校回到家中,情緒非常的不佳,他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鄉村做了3年的民辦教師,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個長相英俊且多才多藝的老師,高加林更是想著能夠通過轉正成為一位正式的老師,但就在這時,他的老師職位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

也就是說,一心一意想要成為正式教師的高加林失業了,他面對的唯一出路就是跟隨父母下地勞動。只是這十幾年來,他努力學習,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再像父母一般與土地為伍,現如今面對突然的變故,前途一片茫然。

剛開始的一個月他睡的很早,起的很遲,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愣怔半天,在農村你做不講理的事情大家可能習以為常,但是如果你不幹活就特別讓人反感。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高加林開始跟隨父母下地。

做農活,高加林還做不習慣,手上磨得都是血泡,父母心疼他,不想讓他在地里勞動,就讓他把家裡蒸好的饅頭拿到城裡賣掉,清高而稍顯自卑的高加林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根本就開不了口。

在落日餘暉中沮喪的高加林拿著一筐一個都沒有賣掉的饅頭回家,在路上遇到了巧珍,這個想要讀書卻沒有讀成的姑娘,喜歡有文化的高加林。

巧珍早就猜到高加林不可能把饅頭賣掉的,於是在半路上等著他,然後幫他把饅頭都賣掉了,其實是送給了住在城裡的姨姨家。

也就是這次,巧珍鼓起了勇氣表白了高加林,巧珍從很早就開始喜歡高加林了,只是那個時候高加林開始讀高中,又開始教書,不認字的巧珍只能遠遠的關心著,而這一次,高加林又回到了村子,巧珍再也不願意錯過這次機會了。

面對巧珍真誠的表白,高加林明顯是慌亂的,但也被真誠所打動,他接受了巧珍的表白,但卻在冷靜之後懊悔自己的衝動。

鄉村生活的無聊和單調,還好有巧珍無微不至的關懷,撫慰了高加林因為丟掉教師職位而沮喪的心情,他開始期待每天與巧珍的見面,甚至開始適應每天的勞作,對黃土地也慢慢產生了感情。

當愛情在一個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蘇醒以後,它會轉變為一種巨大的力量,甚至對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熱烈的愛情也可能會使他的精神重新閃閃發光。

如果生活能夠繼續這般平靜下去那也應該是幸福且美好的吧,只是人的心總是不甘於眼前所看到的世界,嚮往著出走到更加廣闊的世界裡。

-2-

打破平靜生活的事情是高加林的叔叔被調回了縣城工作,叔叔的下屬為了討好這個新上任的上司提前幫高加林安排了到縣委通訊組做通訊員。

從教師到失業做農民,再從農民突然到做通訊員的正式幹部,小人物的命運被玩弄於鼓掌之中,如果沒有自己長久以來秉持的原則,那麼註定了隨波逐流,而這對於高加林來說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開始。

幸運的是高加林非常勝任這個工作,他不僅文筆好而且積極向上,很快便嶄露頭角,但對於年輕的高加林來說,對於這突然而來的幸運也免不了的飄飄然。

曾經的同班同學黃亞萍在高中的時候就對高加林有好感,只是工作的原因便沒有繼續發展,而現在高加林也在縣城工作,高加林寫的很多通訊稿都是由在廣播站工作的黃亞萍來讀的。

兩人的接觸便也多了起來,黃亞萍確定了高加林對自己也有好感之後便跟相處了幾年的男朋友張克男分手了,高加林面對來看望自己的巧珍,最大的借口就是: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對此巧珍還能說什麼呢?傷心欲絕的巧珍,知道即便是再愛高加林,可也是勉強不了的,很快便答應鄰村馬栓的求親。

高加林與黃亞萍兩個人沉浸在愛河之中,完全不顧小小的縣城有多少人的眼睛都盯著他們,他們高調示愛絲毫不在乎。

-3-

張克男的媽媽一紙檢舉信便把還在雲端飄飄然的高加林拉到了地面,處理的結果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真是的猶如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黃亞萍呢,她喜歡高加林但又怕他當農民,所以她矛盾的痛苦。

生活對於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定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不選擇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高加林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離他遠去,黃亞萍的生活更是退出了他的生活之中,如今該怎麼辦呢?

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

曾經失意的時候,有巧珍在自己的身邊安撫自己,而如今呢,巧珍已經嫁與別人了,命運讓他品嘗了一下甜美的滋味就重重的把他拍打在地上,這一次還能站得起來嗎?

或許,生活就是想要讓他明白,所有的悲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為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如果不是生活給他重擊讓他止步,虛榮只會把他帶入更加無可挽回的深淵。

只是,現在是否太遲了,事業沒有了,珍愛的人也丟棄了,生活還要怎麼繼續呢?

-4-

所以高加林頹喪的說:我本來得到了金子,但是我又把金子扔了,現在我覺得活著實在沒有意思,真想死……

高德順老人便說:如果按你說的,我早該死了,我,快70歲的孤老頭,無兒無女,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還天天心裡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我雖然沒有妻子兒女,但是我愛過,痛苦過,我用兩隻手勞動過,修過路,栽過樹……這難道不是活著的意思嗎?

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因為錯過了愛人便秉持著「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的那個心上人,所以我這一輩子也就不娶媳婦了」。

娶了一個不稱心的媳婦,就像喝涼水一樣,寡淡無味,如果我不死,她就活著,她一輩子就揣在我的心裡。

這一番話進入了高加林的心中,他忍不住的痛哭,為他得到而失去的巧珍。

小說讀完,忍不住的代入,如果自己是高加林會怎麼辦?如果自己是巧珍不能跟愛的人在一起會痛苦嗎?

好吧,願我們都能尋找到那塊金子,並且牢牢的抱住,可別不小心弄丟了。


每個人讀《人生》感受可能不盡相同,比如現在的年輕人,現在是開放時代,網路時代。現在的青年讀《人生》無法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以及愛情觀,人生觀。因為現在青年沒有經歷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人物感受,那個時代物質貧泛,精神空虛,文化,思想意識單純。而《人生》在人物塑造,情感構思,生活環境,思想意識已突破了時代的范 疇。作者在敘述,描寫,構思,反省等方面彷彿是在 訴話自己的人生。人生不幸,歷盡磨難,愛情 忐忑。人生是什麼?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我們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人生》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共鳴。許多人在淚流滿面中讀完。作者在作品中,作品中有自己的影子。自己路在哪裡?《人生》中的命運也是那個年代多數人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今天,穿越到從前讀《人生》,再也讀不到從前的味道,《人生》是路遙,而我們的人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都變了味。文學的功效被社會價值觀取代。人生只看價格,不談價值。人生的路上看不到道德的底線。終究越走越遠,越走越窄…。


我的回答:路遙先生的小說《人生》我看過,我談一談看法,先談談高加林,他有文化,人長的又帥氣。肯定是女孩子追求的偶像,這是勿庸質疑的,他追求黃亞萍被甩,我們也不必嘲笑他,他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和自由。再說女主人公,她喜歡加林只是一廂情願,因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他不可能有遷就和同情,遷就和同情那不是愛情,高加林遇見好的女孩去追求,我們也無可厚非,女主人公確實是一個好女孩,清純樸素善良,但是,高加林他(她)不合適。現在的女孩子,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本來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孩,你用自行車馱她,那就是一種摧殘,我認為,人生各自有追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看完《人生》有一陣,夜靜談所感:

路遙的《人生》是看完一陣之後,感觸才來的越發強烈,當下浮躁現實的社會,讓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給的那份純真善良愛情,是那麼的不容易,給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面臨人生的未知和選擇時,我們或許迷茫或許糾結。如果走錯,願歸來你還是少年。尤其是愛情里,希望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愛情都是純潔的美好的不摻任何雜質的,對待那個將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拿出最起碼的尊重和最尊貴禮遇,善待。不將它褻瀆,不將它利用。


推薦閱讀:

《飛鳥集》最喜歡的
《金瓶梅》里的詩詞世界 其一
嫌疑人x的獻身 讀後感
款冬。
形容口才好的成語,你的口才夠好嗎

TAG:路遙 | 人生 | 文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