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才稱得上是懂中國文化?


文化一詞是孔子在易傳中造的詞,中國文化的源頭是易經。懂中國文化,首先要從學易經開始。中國文化造字從伏羲氏開始,用0和1畫出陰陽符號,陰是黑夜,陽是白天。觀察宇宙自然發現八大自然現象,造出了「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個方塊字,開文明先河。周文王在伏羲氏畫八個自然現象基礎上,又演化出六十四個自然現象,並遵照自然本質造字取名。搭建了中國文化完整系統地框架,孔子作易傳用文化命名六十四個自然現象,並用還原宇宙自然本質的語言準確注釋。構建了六十四個社會生活常理,觸及了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孔子的社會生活常理鏈接人與自然的關係,強調了人向自然學習踐行落地的文化。比方說,孔子從自然現象水和天構成需求的常理。易經叫水天需卦,卦是自然現象的意思。人類從事農作物生產之前就有農作物,這是大自然給人類創造的需求,聖人懂了這些教人去學習大自然的需求創造,人類產生了農業。並把需求文化擴展到所有領域,因為萬物都通此理。水是生命之源,創造萬物條件,天是空間。聖人從水生萬物悟到人的「需求」二字,又從大自然創造需求中學習象自然一樣去創造需求。這就是文化,需求一詞出自易經,中國人一直在用,但不知出處,更是識這個字,不識這個理了。


懂中國文化。必須讀懂《道德經》,《大學》,這兩本書讀懂的標準,就是心性開悟。心性開悟的標準是:儒道佛一切經書,都能夠隨意讀懂,馳騁自在。能做到此,很難很難。不是勤奮可得,不是聰明可以,也不是大學教授就行。

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智慧文化,不是文字,不是讀幾本書,或者讀幾萬本書可得。這個智慧,最難說,最難證。就說你註解《論語》,出版印刷一億本,還是文字儒階段,內心不能契合入道。如同朱熹這位大儒,那知識面非常廣,讀書非常多,注釋非常多,講學很厲害,學生遍及天下,受到帝王禮遇。這又如何?依然未悟。

我們學習中國文化,要以孔孟為準,以王陽明心學為準,通過自己證悟,實現王陽明心學四句教的境界,實現儒家《大學》三綱八目的境界。

做一個真正的智者,文以載道,開啟智慧。傳承一代又一代。智慧文化的繁榮,必然催生經濟的發達,人心的平衡,生活富足,國家強大,在世界競爭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


何為文化?文化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各位不信,可以去查任何語言,或者國家,對於文化一詞的解釋,無非就是說:文化是除了朝堂事、錢袋事以外,那些旨在豐富人們精神層面活動的事情。

也就是說,文化所蘊涵的最基本意義,應是在於怎樣豐富人們的思想,提高人們認知這個世界的層次。

理解了文化的涵義,就應該知道,文化的含義何其豐富?下面,咱們就單從一個方面,來說說如何去理解中國文化?

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他的歷史,俗語說:文史不分家,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國家的發展史,也是其文化傳承的變遷史。

咱們國家秦漢之前,文化思想豐富,正所謂「百家爭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以孔子儒學為代表的文化底蘊,逐漸形成。

到了宋代,朱熹理學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社會制度的穩定性,同時,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禮教開始貫穿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領域。

直到近代,確切說,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之間,西方文明通過槍炮,敲開中國大門,中國的「文化源頭,唯我獨尊」的文化理念,受到嚴重衝擊。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進入文化思想活躍期,東西方文化,開始逐漸交融,這之後,一直到四五十年代之前,我們曾有過一陣迷茫,「師夷長技以制夷」、「拿來主義」等等,對待西方文化的探索,逐漸開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經濟逐漸恢復,國際地位逐漸提高,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自豪感逐漸加強,這時候的文化底蘊,多數反映了當時社會變革中,國人對待文化傳承、時代變遷的思考。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現在,很遺憾,國人經濟、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這些年,人們精神層面卻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空虛,各種社會不良風氣,也使得青少年沉迷於「金錢」、「遊戲」、「網紅」等上面,缺少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激情與內涵。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現在,五十年間,個人認為,現代的年輕人欠缺文化思考,甚至進入了迷茫階段。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當然,只是「一斑窺豹」式的閑談,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準確來講,不能說中國文化,應該叫中華文化。因為中國是一個地理、政治概念,而中華才是民族、文化概念,因為中華之「華」就是文化之「化」。

所以,如若要徹底明了中華文化,首先必須弄清文化是什麼,然後通透中華之何來,就可以深刻懂得何為中華文化。

何為文化?現代學者對文化一詞的內涵繞不開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對文化的定義,他說「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從泰勒的這個文化說辭,說明用邏輯思維的路子來定義文化是艱難的,因為從人類誕生起文化就誕生了。就像我們很難定義一個人一樣,文化也難以界定,這是科學思維對文化描述的局限性,因為文化更強調的是過程,它更側重於動態的延伸。

《周易·賁·彖傳》有這樣的記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我們經典對「文化」二字較早放在一起的描述。此處的「文」字應從本義(天下的陰陽變化)上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聖人)根據天象紋理的變化感覺四時的變化,根據人的變化和道理使天下化成。孔子沒有對「文化」一詞下定義,卻從「文」的變化談了「化」的目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描述。

我們中華文化就應該從「文」的角度對文化做出某種描述即可,而不必強求以科學的邏輯思維來定義文化,因為現代漢語的「文化」就是「以文化之,從文到化」的過程。

「文」字就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所以文化簡單來說就是「人化」,文化就是使得人成其為人的某些存在。人成其為人,首先就是語言的使用和文字的運用。沒有語言,人不能稱之為人;沒有文字,稱其為人可以,但稱其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就勉為其難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要發明自己的片假名、韓國要發明自己的訓民正音根本的原因,因為語言文字就是某個民族的根本特徵。

無疑,漢語和漢字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成其為中華民族的根本。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根本。語言文字這個根本中蘊涵著本民族特有的道理,以及由此種語言文字內在的文法所決定的民族思維路數,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說一個民族有文化與否,根在上說的就是看描述紀錄這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所謂中華文化,就是由漢語漢字的文法所決定的我們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以及貫穿於整個民族行為中的做人做事應該遵循的內在道理。

談起中華文化,很多人會說熊貓、長城、故宮、龍、清明、端午、京劇、民歌、書法、剪紙、燈籠、中醫……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這是不準確的,這些都只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或者說是符號,不是中華文化本身。文化不是具體的實物,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精神和靈魂。就像一個人,他的服飾、髮型、說話聲音的大小、走路的姿態、甚至他的肉體都只是他的外在表象,一個人的品性、精神和靈魂才是他本身。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看重表象,如何看臉重顏值,對於文化,我們不能只重視文化的產品和載體,更要重視文化本身的思路、精神和靈魂。作為中華文化的先行者,我們必須在內心清楚我們的文化思路、精神與靈魂,是這種民族的思路精神和靈魂附著在某種物質之上,這種物質或產品才會在某種情境中成為文化的形體或文化表徵。

說長城是中華文化的表徵,是因為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工匠精神的智慧,象徵著中華民族「以退為進,以和為貴」的精神,所以它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說黃河是中華文化的表徵,是因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最早孕育於黃河流域,它象徵著母親。黃河河道變化多端,它象徵著世世代代中華兒女與黃河鬥智斗勇的精神,所以它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同樣,龍為什麼是中華文化?是因為它活靈活現,變化多端,是中國人思維方式的象徵,不是因為它面目猙獰、醜陋邪惡。清明節為什麼是中華文化?是因為它反映著中華民族祭奠祖先,永不忘本的本性,不是因為柳條變黃適合踏青。端午節為什麼是中華文化?是因為屈原作為愛國詩人,為了國家利益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屈原象徵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之靈魂,不是因為可以賽龍舟吃粽子。

書法、國畫為什麼是中華文化?是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每一個筆畫都蘊藏著豐富的華夏韻味和道理,是因為國畫的寫意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紅色為什麼是中華色?是因為紅色代表著喜慶歡悅、中國人愛熱鬧的本性,它象徵著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精神,代表著為國犧牲的高潔;京劇為什麼是中華國粹?是因為京劇本身就是徽劇、崑曲、吹腔、平調、梆子、秦腔等多種劇類的融合,是這種融合的本質象徵著中華「求同存異、大同小異」的文化精神內核。

孔子為什麼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名片?首先是因為孔子為中華民族奠定了倫理道德的基礎,讓我們生為華人而知道如何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第二,是因為孔子有著「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以及中正謙和的行事法則,他的「和而不同」可以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政治決策等方面最基本的通則;第三,孔子的一生是為理想而奮鬥的一生,有著「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光輝生命形象;當然孔老先生還有諸如彬彬有禮、平易謙和等其他原因。

老子作為中國名片為什麼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的讚譽甚至遠在孔子之上?一是因為老子是中華智慧的象徵;二是老子提出的「道」是對世界本源的追問,這種對真理的追求剛好契合了西方學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焦點認知;三是因為老子的《道德經》較早介紹到西方並廣為傳播。

兩位老人家是我們中華民族道德與智慧的化身,前者讓我們華夏兒女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民族美麗地屹立於世界東方,使我們心懷壯志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後者的智慧啟示我們華夏兒女要在世俗的生活中找尋到生命的靈光,給予我們華夏兒女世俗生活之外的精神家園,找回生命本身的喜悅。

如果說語言文字讓我們成其為人的話,那麼兩位老人家身上閃耀的品質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與本質,讓我們中華民族最終成為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特族群,讓我們這個民族成為有獨特文化、道德、思路與品格的族群。

人活著,首要的都是求個生活明白。傳播文化,當然自己也要首先明白文化是什麼。明了了中華文化本身,差不多也就可以明了自己的生命了,通透了中華文化的精神,也就能夠通透生命的價值,也會通透社會生活中更多的生命亂象。如若重塑了三觀,你就能變成另一個有追求的自己。


先要給"中國文化″下定義?什麼叫中國文化?我以為,中國自有史以來,一切/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合,才稱為《中國文化》?孔孟儒家四書五經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白馬不是"馬″?樹葉不是樹?個別不代表一般?中華文化包括孔孟儒家,孔孟儒家概括不了中國文化?


要懂得中國文化,首先要學四書五經。《易經》是五經之首。能粗通易經就很不簡單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也是必讀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創的燦爛文化。簡稱為國學。懂得中國文化,才能梳理清楚中國歷史,正所謂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才能正確的古為今用,正所謂以古為鏡;才能洋為中用,正所謂把西方文化中國化;才能從根本上確立文化自信,正所謂越是民族特色的文化,越是世界性的。


推薦閱讀:

釣鯽魚應該用什麼小葯加餌料的組合?
氣虛會引起肥胖,如何調理比較好?
離婚後,前夫為了孩子有時候會聯繫,可是他現在的老婆天天發信息罵我,怎麼辦?
四十歲的男人一無所有還有機會翻身,找到人生的目標嗎?

TAG: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