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聽話到底要不要打?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下,很多家長都認為「打」可以讓孩子聽話,甚至很多70、80、90後父母也都是在這種教育觀念下長(打)大的。在育兒的這條路上,我們講究的不是傳統、不是經驗,而是科學。寶寶「不聽話」是一個很正常的想像,就像寶寶小時候要吃奶,長大要吃飯一樣的自然現象。在家長看來「不聽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表現而已。小孩子剛生下來時對身邊環境、事物都很陌生,沒有自己的認識、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我意識,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切都是隨從父母的意願。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事物的不斷認識、自我思維的不斷建立,自己對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有了「自我」的表達願望。這時候,當家長對寶寶的要求和寶寶自己的意願有衝突時,寶寶就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寶寶不聽話」。

與其說是「寶寶不聽話」不如說是「寶寶有自己的主見」。當我們和孩子的觀點、認識、想法、做法等不一致時,寶寶所表現出來的「不聽話」是需要我們通過溝通來解決,而不是「打」。把孩子作為獨立的人來看待,他們需要我們的尊重,需要我們的肯定和認可,需要我們的傾聽和理解。如果我們父母不能「蹲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而是武斷地通過「打」來逼迫孩子順從自己的意思,那麼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創傷,為成長後期的叛逆埋下種子。大人的世界只有對錯,但是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比如說,在陪伴淘寶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都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告訴淘寶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但是很多時候淘寶並沒有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因為在他的世界裡,還沒有「安全」的概念,更多的是好奇心、探索欲。記得在淘寶剛學會走路時,帶他在外面玩,平坦的路面不走,總喜歡走凸凹不平、上下起伏的路面,如馬路牙子、石子路等,尤其喜歡小區的一座假橋,每次路過都要上下好幾個來回,樂此不疲(儘管有一次不小心摔倒,傷到了嘴巴)。後來在書上看到說,這是孩子剛學會走路時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喜歡有挑戰性的路面,去感知自己雙腳的能力。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講道理的,遇到問題父母只要願意「蹲下來」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充分地給予表達機會,孩子也會願意聽取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在自己的權衡判斷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有主見的的人,那麼請我們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機會和空間,在成長之路上少設一些障礙。

愛他(她)就要尊重他(她),放下高舉的巴掌,蹲下來,乖,摸摸頭!


一、絕對不要罵孩子。所有罵人的話,都是不真實的話,都是毫無意義的廢話。孩子不需要聽廢話。

二、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我支持你打孩子:

1、懲罰規則事先要講好,不能根據沒有事先約定的規則懲罰孩子;

2、懲罰規則不是單為孩子制定,是你跟孩子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換言之,若你觸犯規則,同樣要接受孩子的懲罰;

3、若自己有錯誤,則必須要坦蕩承認錯誤;一個能夠坦蕩面對自己錯誤的家長,才有可能教導出坦蕩面對自己錯誤的孩子。坦蕩面對自己的錯誤,比掩飾自己的錯誤,會更好的贏得孩子的尊重,會更好的樹立威信;

4、允許孩子申辯,若孩子有道理,要堅決支持孩子,絕對不可以在未講清楚是非對錯的背景下懲罰孩子;

5、打的部位要慎重,我只選手心、屁股,打手心時,讓孩子的手自己伸出來懸空,打屁股時坐下,把孩子面朝下放到大腿上;

6、懲罰完畢,認了錯,就完事。事後不能翻舊賬。

7、絕對不可以因為孩子的實際表現與你的期望之間的差異,而懲罰孩子。孩子的成績不好,錯誤不在孩子身上。你對孩子的教育不成功,那是你的錯誤,而不是孩子的錯誤,要懲罰也只能懲罰你自己。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你說的話在孩子心裡已經沒有威信、已經不值得聽了,錯誤在你。

總之,宗旨就是明辨是非,誰對誰錯要分清,對處錯處要分清;賞罰有信,何事賞何事罰、如何賞如何罰,一要約定好,二要堅決執行;有理有力有節,明確罪狀、認錯服罰之後,才施行懲罰,懲罰力度要能讓孩子牢牢記住,又不能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痛苦僅限於皮肉。

目標就是讓孩子心無芥蒂的把自己的錯誤與懲罰所造成的痛苦形成捆綁記憶。

最後,我堅決反對父母對孩子做任何類似於絕對不打你之類的承諾。你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約束自己,但絕對不應該告訴你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上,很多家長都堅持用「棍棒式教育」的方式,他們認為打孩子一頓,會讓他長記性。但其實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它會給孩子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1、影響孩子性格:

現代心理學表明,嚴厲的懲罰或過度的批評,可能對孩子的自我價值觀產生永久性的影響。爸爸媽媽斥責和懲罰孩子,其實效果並不大,但是很多家長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想以此震懾住孩子,就不得不變本加厲的繼續下去,長此以往,導致孩子性格不是特別內向,就是特別叛逆。

此外,孩子天生愛模仿,而作為與孩子每天相處最長時間的父母,自然就是「最佳的」模仿對象,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他。很多家長不明白,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說髒話的?是誰教的?其實,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我們家長自己。所以這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打罵孩子,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

2、影響親子關係:

越小的孩子,心理越脆弱,需要父母耐心的去呵護。如果你總是動不動的就斥責和毆打孩子,不僅會對他的身體帶來傷害,還會對心理造成影響,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的感情發生變化,他可能因此畏懼你,甚至是討厭你,那麼這個隔閡一旦產生了,孩子與你的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疏遠。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家長要做的是,盡量保持平靜,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讓他們認識並承擔自己犯錯後所導致的後果,然後引導並鼓勵他們去正確處理,千萬不要讓「棍棒教育」傷害孩子的心靈。


凡事無絕對。

為了某種教育而絕對執行某種東西,我私下以為,這是形而上學。

但是,所謂「不聽話」是聽誰的?這個「說話」的人是否執行統一的標準,是否這些「話」是提前和孩子約定好的,並訂了懲罰規則的?

把孩子當做平等的人來對待

關於對待孩子的態度,我到目前為止,從多年來看的各種書,接觸到的各類教育觀點,以及從兩個孩子身上,我發現,越是把他們看成一個平等的人,他們的進步和成長越是巨大。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一點要區別對待——

  •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規則需要不斷重複才能記住。

在一個孩子尚未懂得或記得規則的時候,懲罰採取得太嚴厲並不合適,更好的方式是在他情緒狀態可控的情況下,讓他有個思過角。如果他不停地做違反規則的事情停不下來,比如,打小動物。那就抱住他,讓他無法繼續,直到他安靜下來,告訴他,小動物是朋友,是友好相處的朋友,要友愛地對待它們。

  • 當孩子足夠大,懂得並記住規則後,提前約定懲罰措施,按措施執行。

真要是約定了,比如,打屁股一下,那麼就打,但建議打的時候,不要當著別人的面,一對一;用手打,自己下手多重有數。

切忌為懲罰而懲罰

懲罰的目的是維護之前關於規則的約定,不是為了出氣孩子而懲罰。

即使因為約定,打了孩子的屁股一下,其維護規則的意義也遠大於懲罰意義。

所以,在如此做之前,和孩子找個沒人的地兒說明白,我們當時如何約定的,你的哪些行為違反了我們的約定,按照當時的約定該如何,之後執行。執行完之後也記得,我依然愛你,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很高興你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相信你也會因此記住咱們的約定。

維護孩子的自尊,也同樣重要

其實,我兒子和他父親之間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一般先生都把他拉到他房間或洗手間,有時候我兒子會掉落,但一旦開門出來,他就又跟沒事人一樣,似乎我並不能隔門聽到的樣子。

此時,我就真的假裝不知道。我尊重他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而他這樣做了,並不希望別人當成什麼事兒來討論時,我也理解他的心情,當然,或許他真的以為我聽不到,那他既然想維護自己的尊嚴,那我更樂得成全。一個願意為自己行為負責,並時刻注意維護自己的自尊的男孩子,即使他將來並不出息,他也很大可能會成為三觀正的人。

我是8歲男孩和1歲女孩的媽媽,曾經的教書匠。歡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晨光微曉,給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關於寶寶不聽話,要不要體罰這個問題。我的建議呢是分情況?

在很多教育學中輕微的體罰是允許的,比如說不聽話打?首先那打屁股啊,打手心呀,都是允許的。

最近比較流行的教育觀點,

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溫柔教養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講的呢,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現在講的不是說孩子犯錯過程中體不體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只是針對這種教育方法的一種看法。你去問一種看法對不對?其實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任何的一種看法,想要辨明他的對錯必須要代入實際的具體的某一個情景當中。

有一個朋友的觀點很有意思,羅振宇也在節目上推薦過,那就是

灰度認識,黑白行動

那就是對一種事物的看法,處於模稜兩可的中間地帶。當具體到某一個事情必須給出明確的判斷,然後去執行。

我不認為輕微的體罰是好的,但是在具體的事情上,我可能真的會打兒子的手心。


再忙也要做個好媽媽原創,首發今日頭條,用視頻育兒故事,傳遞寶貴育兒經驗,每日準時奉上!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再忙也要做個好媽媽(haomama31)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8be5u4e0du8be5u6253.mp4", "neardup_id": 17333873639890335169, "thumb_width": 640, "vu": "618c039d861f4c0a8827be8ec57dd023",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2", "vposter": "http://p2.pstatp.com/large/19f00000be9e01eeb7ae", "vid": "618c039d861f4c0a8827be8ec57dd023",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1, "w": 854, "file_size": 3277959},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2, "w": 1280, "file_size": 7432264},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1, "w": 640, "file_size": 2450889}}, "duration": 114, "thumb_url": "19f00000be9e01eeb7ae", "md5": "3d7d4843c61dcb1a2ec196ee6bbc441d", "hash_id": 17333873639890335169} --}


大概看了一下別人的答案,基本上都是說不要打,我也比較認同。就補充一句,教育孩子,也沒有那麼絕對,有時候有的家長說,打罵了孩子,特別後悔,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其實也是未必。說得誇張一點,咱們小時候其實並沒有太講究教育方法,很多人小時候也有被家長打的經歷,也未必就留下心理陰影那麼嚴重。當然我不是說可以打孩子,只是說家長也要放鬆一點心情。

有一點已經被各種教育界人事反覆強調,隨著孩子能形成長期記憶,也就是俗話說的能記事兒,例如6歲前後,一般認為就不要打孩子了,除了他/她能記住,打罵孩子也會損害他的自尊心。

再說點前面其他答主沒有提到的問題,我覺得真正管用的教育方法,達到的效果是,讓寶寶大多數時候是聽話的。我覺得第一重要的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我家,其實我會設定一個底線,不是任何事情都會觸動這個底線,我也不會特別干涉寶寶,另外,我和她的關係真的是從小特別親密,她在我這裡還是非常有安全感的。這樣,目前我家裡,她爸爸的確沒有我有權威,如果我說了什麼不允許,她基本上就知道並沒有商討的餘地。於是,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面,她都會非常聽我的話,基本上也並不會耍賴,更是從小也沒有在公共場所製造噪音過。

最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也承認有的時候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還是隨著當媽媽時間更久,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好了,也更有耐心了,看周圍的人做什麼事兒,也變得不是那麼敏感了,從這點還是覺得自己通過養孩子也成熟了,蠻有成就感的。


孩子實在是不聽話,家長很生氣,要不要打孩子呢?

根據《民生議事廳》欄目做的對321家長的調查數據,53%的家長打過孩子,72%的學生被家長打過。而其中孩子在3—11歲時挨打最多,佔96.47%;12—18歲就慢慢少了,18歲以上基本不會挨打了,為0%。

值得注意的是,打過孩子的家長中,有90.59%曾被他們的父母打過。而這些家長,與配偶發生爭執時,5.88%從來不會留意避開孩子,56.47%大多數情況下會留意避開孩子,13.53%每次都會避開孩子,24.12%會偶爾避開孩子。還有一個現象,所有參與調查的家長,76.66%被父母打過。「棍棒教育」在中國,的確是「傳統」。

那麼孩子要不要進行打的教育呢?根據調查數據,年齡小的孩子挨打的機率很高,這個時候的孩子頑皮,是非觀念差,沒有辦法和孩子講道理。這個時候適當的打一下,孩子會記住,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你經常不能通過積極的鼓勵,也不能通過講道理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麼你可能認為在以下情況下,父母或許可以通過「打」的方式,給孩子以威嚇,使其改邪歸正。

01

如果孩子喜歡觸摸一些危險物,喜歡到一些不安全的場所,但由於孩子年齡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長給予警告,孩子還是再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

02

當孩子的行為觸犯底線的時候,比如某些作為、習慣、心理傾向,長大後有可能發展為違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時。比如偷家裡的東西,總是欺負小朋友,破壞公共或他人的財物的時候。

03

孩子太任性,太自我。過於自私、自我中心傾向嚴重,心中絲毫沒有他人的位置。有些從小被寵慣了的孩子,從來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不懂得要關心他人,長此以往,進學校後很難與同學相處,走上社會後,無法適應社會。對於流露出這種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時幫他們糾正。

04

孩子故意犯錯的時候。父母或老師已多次提醒他有規則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規時,或者犯規後還絲毫不認錯,下次還想再犯時,可以打孩子。簡單地說,屢教不改時,可以打他。

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即使萬不得已打孩子,也要讓孩子知道為他為什麼挨打,對於家長來說,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嘗到苦頭,吸取教訓才是目的。所以在打孩子時:

講明道理,告訴孩子下次應該怎麼做。懲罰時,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打只能阻止錯誤行為再次出現,但它本身不能帶來正確行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造成的危害時,才不會再犯。由於孩子年齡小,即使這次真心說「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應該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他正確的做法。而且,還要考慮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給他的建議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及時懲罰,不能倒算帳。要堅持隨錯隨罰的原則,這樣孩子所做的錯事就能與懲罰帶來的不愉快建立起聯結。這樣,他以後再做這些錯事時,會立刻想到懲罰帶來的不愉快體驗。

不能經常打孩子。俗語道:「常罵不驚,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經常挨打,由於「久經沙場,千錘百鍊」,就會變得「軟硬不吃,刀槍不入」。記住,體罰絕對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不要使打孩子成為虐待孩子。注意打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度,不能把孩子當成發泄對象變成虐待孩子。

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即使打孩子也要多講一些智慧。等孩子年齡大了之後,有了是非觀,可以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家長就犯不上再打孩子了。

最後,還是說一句,孩子能不打,最好還是別打。


我是絕對不允許體罰的,包括用嚴厲的語言責罵孩子,我也不能忍受。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複製系統,他們的舉動都是在複製身邊親人的行為。你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你告訴孩子的是,我比你大個,所以我可以打你。遇見不如你大的人,你就可以打他了。家長如果一直說髒話,孩子說髒話的可能性幾乎是90%的。我做了很多年幼教,我從沒打過孩子,也沒大聲罵過孩子。我也有自己的淘氣角落,做錯事的孩子自己去坐在那裡一分鐘,反省,然後回來抱抱,說哪裡錯了,我愛你。目前我教過的孩子,反饋都是在學校里很合群,沒有大的問題。我老公他媽,一輩子沒有罵過我老公一句。都是講道理,我老公脾氣非常好,我覺得這也是很有關係的


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是說服教育,很多時候寶寶只是好奇心,作為家長,已經有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可是孩子就幾年,很多事情沒見過沒嘗試過,需要父母去引導,或者自己去嘗試。一些錯誤的嘗試,在家長看來就成了「不聽話」。

如果以「暴力」來讓寶寶「聽話」,到頭來孩子的意識里下次注意的是如果不讓家長發現,而不是我再也不去犯錯。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以後會變得會敷衍趨勢,想各種借口甚至開始撒謊,防止自己再次「挨打」。


推薦閱讀:

毀掉孩子視力的四大「原罪」,可能不是電腦也不是手機
孩子學習煩惱怎麼辦?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會帶來哪些危害?
如何應對期末考試這一時期的孩子們?
一個老師在家長會上講的猴子的故事,家長們都在點頭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