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的「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雖然講的「江湖糙漢子造反」的故事,卻是四大名著中書名用得最典雅的一個。
「水滸」一詞典出《詩經·大雅·綿》
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另《詩經·王風·葛藟》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詩經毛傳》註解是「滸,水厓」,就是「水岸」的意思:
「厓」為初文,「崖、涯」是為精確表意造的後起字,水邊用「涯」,「山邊」用「崖」
引自:《王力古漢語字典》,第95頁
所以,經典《爾雅?釋丘》云: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
傳世文獻中「滸」就是表示「水岸、水涯」等幾種很相近的意義,「滸、岸、厓(涯)」互訓:
引:《故訓彙纂》,頁1314
「滸」這個字始見於漢代,但在小篆中「滸」寫作「汻」。
所以,「汻、滸」是古今字,聲符不一樣的異構字,後來,「滸」行而「汻」廢:
引自:李學勤(2012)《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987
唐宋詩詞中「水滸、江滸」也很常見:
- 唐李白《丁都護歌》: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 唐王勃《九成宮頌》序:「獲秦余於故兆,地擬林光;訪周舊於遺風,山連水滸。」
- 宋楊萬里《浯溪賦》:「乃跡故步,還至水滸。」
- 明何景明《津市打魚歌》:「野人無船住水滸,織竹為梁數如罟。」
《水滸傳》之所以用「水滸」二字作為書名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一百零八好漢集結聚義於「水滸」之地:梁山泊,以其有利地形以據官兵。
小說中的梁山泊是一個方圓幾百里、橫跨數縣的大淡水湖,易守難攻,湖面開闊、蘆葦叢生,水產豐富,湖中間有幾個幾個島,是好漢聚義之大本營。
《水滸傳》中對梁山泊的描寫和真實史料的記載:
其實,宋元之際,梁山泊一直就有盜寇盤踞,很多史料都有記載:
靖康之變以後,曾有漢人抗金武裝在此盤踞:
林憲亮. (2012). 《水滸傳》何以選擇梁山泊. 水滸爭鳴.
南宋、金時代的梁山泊:
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圖集,冊6,54-55
《水滸傳》字面意思就是發生在「梁山泊水岸的傳奇故事」,與歷史地理背景是無比切和的。
第二,「水滸」典出詩經《詩經·大雅·綿》,此段就是講敘周人「逼上岐山」,與水滸傳的「逼上梁山」是異曲同工。先秦商代晚期,周人活動在渭河流域一帶,這一帶當時是戎夏交融的化外之地,周族被戎狄頻頻侵擾。
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為了避開戎狄,就帶領族人遷徙,最後一次遷徙到岐山周原:這個「水滸」應該就是指的渭河及其支流千河、漆水河一帶,在此地的周原,是一塊水土豐美之地。
商代晚期被蠻族環繞的周人,活動遷徙範圍在渭河流域:
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圖集,冊1,13-14
-------------------------------
綜上所述: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水滸傳》之「水滸」一詞,典出《詩經·大雅·綿》,非常古雅的一個名字。「水滸」為「水岸、水濱、水涯」之意。「水滸」一詞表示梁山泊地形的典型特徵,「水滸傳」也即梁山好漢在梁山泊水岸發生的傳奇故事。《詩經·大雅·綿》是周人逼上岐山,遷徙周原的故事,原典中的「水滸」,指岐山渭水及支流交匯的水土豐美之地。跟宋代好漢「逼上梁山」有些許相通之處。我想,這就是《水滸》書名的含義之所在!滸,並非水邊。所以,水滸,並非暗指在水泊梁山發生的故事。
滸,水+午。
水,造字本義是:順著大趨勢發展下去的。
午,造字本義是:連續發展到達頂點,然後逆轉。如午時:太陽上升到最高點、然後向下發展的階段,即中午11點至13點。
所以,滸,造字本義是:發展到頭然後逆轉。引申才是:波浪碰到岸邊然後往回返。
所以,《水滸》的本意應該是:倒霉透頂然後命運逆轉的人們。
從小說內容上看,所謂梁山好漢,其實個個都是倒霉透頂的、走背字的、有案底的、犯法的人。這些人,最終如何消除案底、改邪歸正,順應大勢,做個對國家社會子孫有貢獻的人,至少不再違法、做個良民,這才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內容。
所以,水滸的主角是宋江,講的也不是官逼民反的大英雄或者逞能造反的亡命徒,而是想方設法讓這些倒霉透頂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整體籌碼、最終被詔安、改邪歸正。
要知道,當時的大趨勢並沒到改朝換代的時候,所以,被招安,其實是當時環境下這些梁山好漢最好的結局和歸宿。
關注老慢的真國學。
讀了那麼多年《水滸傳》卻不知道「水滸」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宋江帶領108位梁山好漢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作為民間自發組織反抗腐敗朝廷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明明是英雄好漢的故事,怎麼就成了「水滸傳」呢?
要解答這各疑問,還要從《水滸傳》的成書過程說起。
《水滸傳》主要是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宋江這個人並不是施耐庵虛構的,歷史上確有其人。
《宋史·張叔夜傳》有詳細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歷史上的宋江並沒有佔據水泊梁山,把官兵打得節節敗退,而是被官兵打敗了,情非得已才選擇了投降。宋江不是真心要歸順朝廷,後來他再次舉兵起義,很快覆滅,宋江也被殺。
到了元末明初,朝廷腐敗,社會混亂,宋江等人揭竿而起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唱,被改編成評書、戲曲等形式,成為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農民起義故事。
明初文人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整理各種民間傳說,進行了系統的彙編和完善,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讀到的《水滸傳》。全書主要描寫宋江、晁蓋帶領下的108位梁山好漢官逼民反,齊上水泊梁山的故事。後來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死,宋江和吳用等主要頭領接受趙宋王朝的招安,為奸臣當道的趙宋王朝殺敵報國,多數好漢橫死沙場,最後連宋江、盧俊義等人也被奸臣害死的故事。
施耐庵寫完了一干英雄好漢的故事,原本定名為《江湖豪客傳》,這個名字怎麼看怎麼彆扭,就像金庸的武俠小說名字一樣。施耐庵也覺得名字不佳,為此茶飯不思想破腦袋,還是沒想出一個好名字。這時候天才少年羅貫中站出來對他師傅施耐庵說:先生,你寫成這本天下奇書,講的是梁山水泊108英雄好漢的故事,我看不如叫「水滸傳」的好。施耐庵一聽,一拍大腿連聲叫好:就這麼定了,取消「江湖豪客傳」的名字,就叫《水滸傳》。
原來羅貫中建議的這「水滸」二字,出自《詩經》里「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一個叫檀父的部落首領,不堪外族的滋擾,率領族人一路往西,到了岐山下的一片肥沃的水窪地,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一族人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檀父是誰?檀父是周王朝的先祖,中原地區多數漢人就是這個部族的後代。
《詩經·爾雅·釋丘》: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也就是說,「水滸」指的是水邊的高地,梁山泊不正是「水滸」么?施耐庵取名《水滸傳》還有一個原因。官逼民反,梁山一眾好漢都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水泊梁山尋覓一個安身之地。這一點,和古公檀父帶領族人尋找一個安身之地是一致的。所以說羅貫中給老師的這個建議,堪稱神來之筆。
《水滸傳》從眾英雄排座次之後,宋江一心接受朝廷招安,妄圖在趙宋王朝加官進爵,青史留名。宋江確實也為朝廷立了不少汗馬功勞,但是當時的朝政把持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人手中,宋徽宗趙佶昏庸無道,只顧縱情享樂,導致宋江等人有功不賞,反而在四大奸臣的迫害下,108位好漢下場悲慘,要麼橫死沙場,要麼飲鴆而亡。宋江等人的結局,喻示了《水滸傳》的悲劇性,同時也揭露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招安其實是一場騙局,投降主義最終都會死得很難看。與其如此,不如奮力一拼,像方臘那樣,做一個敢作敢當的英雄好漢。宋江等核心領導集團「只反貪官污吏,不反朝廷」狹隘的鬥爭觀念所註定的悲劇,最後的結局,卻是死無葬身之地,宋江的死,還直接導致了李逵、花榮、吳用等人的死亡,因為一人而白白犧牲數十百個結義弟兄的性命,宋江面黑心冷,果不其然。
梁山好漢的出路在哪裡?就像李逵說的那樣,打上東京,殺了天子,皇帝輪流做,開闢一個全新的盛世王朝。可惜宋江有沒有方臘那樣的遠見和政治魄力。宋江字公明,諧音「功名」,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葬送了梁山那麼多兄弟的性命,這也是宋江本人為後世之人所詬病的最大原因。
END.
博客讀書:溫酒讀三國,煮茶看水滸。我是博書君,歡迎關注。
學而不思則罔,可見題主是一個愛思考的人。
原諒我不請自來!小可見題心喜,同時也為解開心中疑問,不自量力,竭力查究,希望能拋磚引玉,共聚友聲。
水滸,本義:水邊,指離水稍遠的岸上平地。
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爾雅.釋丘》
綿綿葛藠,在河之滸。——《詩.王風.葛藠》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李白《丁都護歌》
同時「水滸」也是一個典故,詞語最早出自《詩經·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商朝時周人先祖亶父,率領周部族歷經艱險,由土地貧瘠黃土高原的西北邊陲上,遷徙到了岐山腳下的周原(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就是在西岐)。周原位於陝西關中平原的西部,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臨滾滾東流的渭河,西側有汧河,東側有漆水河。東西長約70餘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岐山山脈綿亘東西,以西北諸峰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在這片河邊,土地肥沃,沒有彪悍的戎狄民族侵擾,周部族開始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周王朝。詩經中的「水滸」一詞,就是指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後世將「水滸」一詞代指生活出路和安身之地,法外之地。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中過進士,當了兩年官,由於文人的清高,與官場不合,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小說,原名叫《江湖豪客傳》。書寫好了,邀請相熟的文人墨客來品讀,大家讀了都讚不絕口,俱稱為傳世佳作。但是包括施耐庵本人都覺得書名太俗,不甚滿意。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寫出三國演義的牛人)沉吟再三,結合書中故事水泊梁山聚義,聯想到周朝的由來興衰,建議書名為《水滸傳》。這個書名既合典故,又含隱義,和梁山好漢的故事絕配,所以最終便改叫《水滸傳》,流傳至今。
另外有一種說法,因為梁山泊的寨名為「水滸」。書中多次提到「水滸寨」。如第77回寫道:...這行者景陽岡曾打虎,水滸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
元代戲劇作家高文秀的《雙獻功》,裡面唱詞說:「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伙,半垓來小僂羅,威鎮梁山。寨名水滸,泊號梁山。」
可見早在《水滸傳》成書之前,梁山泊英雄故事已經通過話本,戲劇流傳甚廣。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從而創作出不朽名著《水滸傳》!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在眾所周知,《水滸傳》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並稱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氏施耐庵與羅貫中。當然,對於《水滸傳》的作者學界仍有爭議,限於篇幅,在此不再展開。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義的故事,故事背景地在今山東梁山一帶,即《水滸傳》中所說的「水泊梁山」。那麼,《水滸傳》中的「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滸」有兩個含義,一是水邊的意思,念「hu」音;二是地名用字,比如滸墅關等,讀「xu」音。《古漢語常用字典》則這樣解釋:「水邊。《詩經 王風 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柳宗元《送薛存義序》:『追而送之江之滸。』」
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滸」是水邊的意思,比如河滸就是河邊;江滸就是江邊。由此結合《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背景,那麼「水滸」就是水泊邊的意思,這裡也是梁山好漢的安身立命之所。
據說,東平湖就是當年水泊梁山的一部分
我們通過閱讀《水滸傳》知道,當時在梁山一帶有著八百里水泊,官軍圍剿梁山時動用了巨大的戰艦,由此可見水之深,水之廣。近千年逝去,當年的浩渺水泊如今已蕩然無存,只見梁山,不見水泊。不過,也有當地文史學者考證,今天的東平湖就是當年梁山水泊的一部分。這個觀點是否正確,還需學界繼續探討、考證。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做過抗元義軍張士誠的軍師,後因意見不和,辭別了張士誠,帶著門人羅貫中四處遊學。他在路上看到一本講梁山泊宋江三十六人的話本《張叔夜擒賊》,受到觸動,想在此基礎上寫一本《江湖豪俠傳》,於是隱居於他的家鄉,四面沼澤,唯有水路通往運河的興化,潛心寫作。
施耐庵在書中給自已安排的一個角色,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也寫出了施耐庵對張士誠兵敗的黯然。水泊梁山的地形也參考於他當時寫作地點興化的地形,《水滸傳》里的方言也是興化本地方言。
寫成後名叫《水泊梁山英雄傳》,但是感覺太俗沒文化,弟子羅貫中想到《詩經·大雅·綿》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推薦給施耐庵,施耐庵大喜,遂用此名。
一則水滸為水邊平地的意思,與作者當時身邊和書里描寫的環境相合。
二則古公檀父以前居住的地方叫水滸,後來他帶領民眾另謀出路遷於岐山。施耐庵也在給梁山英雄們謀出路,朝廷腐敗,他們的出路是反抗,反抗之後呢,他謀的出路是招安,但招安後來也不是出路。不招安繼續打吧,還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也不是出路,況且代入到書里的張士誠已然兵敗,而書里諸多好漢的原型也多取自張士誠的部下。雖然梁山好漢們沒有出路,但是施耐庵羨慕周朝祖先古公檀父謀了一個好出路,嚮往有一個好出路。
《水滸傳》就是這麼來的。百度一下滸字,滸:hu 三聲,本義:水邊,指離水稍遠的岸上平地。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詩經·爾雅·釋丘》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蘇州現有滸墅關,念xu,原本也念hu,以前滸墅關是繁華大鎮,是京杭大運河碼頭,乾隆下江南從這裡過時念成了許墅關,聽說是旗子把三點水擋住了,也可能就是念錯了。皇帝念錯了不能說啊,怎麼辦呢?只好將錯就錯,後來都叫xu墅關了。
其實單從字面上看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水邊」,還有從《水滸傳》中的整體描寫來說「水泊梁山」又有水中的山的意思。
但是「水滸」這兩個字卻是有出處的,《詩經·大雅·緜》中有這麼幾句話: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在這句話裡面「水滸」指的是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水滸」又有「安身之地」的意思。
知道了這個意思,那就可以明白施耐庵為什麼給這部著作起這麼個名字了,就是說水泊梁山是一百單八將安身立命的地方。
水滸有「在水邊」的意思,也含在野的意思。
「滸」,在《說文解字》中寫作「汻」,徐鉉校曰「今作滸」,可見二者為古今字。
「汻,水厓也。」白話來說,就是水邊。 所以水滸後引申為民間、在野,今天也有山寨的意味。 而且「水滸」一詞也是有出處的。《詩經·大雅·綿》:「自土(杜)、沮、漆」、"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意思是從杜水來到漆水以後,周部族的祖先古公檀父一大早趕著馬,率領族人沿著這條西來的河水之岸,走到岐山腳下。 這裡面水滸中的「水」不是指梁山泊,更不是東平湖,而是現在陝西省岐山縣北邊的漆水河。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試著回答一下吧。
「水滸」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旗下,愛及姜女,聿來胥宇。」
意思是說:姬太王(姬亶,周文王的祖父)清晨騎馬賓士,沿著西邊水濱,到了岐山腳下,帶著寵妃姜氏女,來勘察可建宮室的地方。
而其中的水滸,也就是指水邊的意思。
我認為,施耐庵起這個名字,是很有寓意的,比如水邊可以用很多詞來形容:水泊、大水、山水等。
但是他用了水滸,而且還是以這個來命名,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據說,施耐庵本意是起名《江湖豪客傳》的,但是覺得書名不太好,經過羅貫中建議,換成了《水滸傳》。
但是這個是據說,沒有什麼根據的,也不過多研究。
我認為,「水滸」正是採用了詩經里的「水滸」,詩經里周朝的祖先,將家族遷徙到岐山腳下,開創了周朝。
而梁山泊一百零八將聚集水泊梁山,開始也是準備在此開支散葉的(少數如宋江這等還沒上梁山就想以後招安的人不算)。
但是有些可惜的是,雖然寓意都差不多,但是目的不同,一個是想要開創王朝,一個 想要附庸王朝,所以結局也就不同。
除此之外,我也想不通,施耐庵起這個名字還有什麼寓意了,也可能是施耐庵隨便取的,就是水邊發生的故事而已,沒什麼特殊,我們都過度解讀了。
水泊梁山,108將嘯聚山林,替天行道的意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