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能說說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歷史?


大部分地盤在大陸,首都卻在島上。這樣的國家,除了非洲赤道幾內亞的首都馬拉博,還有歐洲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丹麥的島嶼是比較多,但丹麥4.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屬於歐洲大陸的日德蘭半島。

你可能會問:丹麥為何不把首都放在日德蘭半島上?再退一步,即使一定要把首都放在島上,那也應該放在位於丹麥中部的菲英島(丹麥第二大島,面積2984平方公里),怎麼會放在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非常的繁華,又因安徒生而聞名世界。但是,你看地圖也發現了,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丹麥第一大島,面積7031平方公里)位於丹麥主體的最東邊(不包括遠離丹麥的博恩荷爾姆島)。哥本哈根又位於西蘭島的最東邊,隔著狹窄的厄勒海峽,就是瑞典城市馬爾默。現在,兩座城市之間已修建了跨海大橋。

即使不套用東方的「天子守國門」的忌諱,把首都放在鄰國邊上,從軍事角度說是很不安全的。丹麥為什麼要把首都放在國門邊上?不怕瑞典偷襲嗎?

「天子守國門」的危險性,丹麥當然懂了。丹麥卻說: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你們不太一樣。

首先,丹麥位於北海與波羅的海的結合部。在公元1914年德國基爾運河開通之前,波羅的海國家的船隻要進入北海,必須經過厄勒海峽,以及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是波羅的海國家的船隻第一座要面對的「收費站」。丹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陸型國家,他們的生存,更繫於海洋。丹麥熱衷於開拓海外殖民地,比如丹麥也有個東印度公司,跑到北美洲和非洲西部到處搶劫。丹麥知道只要控制厄勒海峽,就等於挖到一棵搖錢樹,只要缺錢了,搖一搖樹,就能嘩嘩掉銀子。

在丹麥國力強勢的時候,所有進出厄勒特海峽的商業船隻必須交納等值於本船貨物價值的不高於2%的買路錢(水路),丹麥才予放行。丹麥坐地收錢的好日子,延續了四百年,直到公元1857年,以《哥本哈根公約》為標誌,丹麥不再有收過路錢的資格。在能收過路線的日子,丹麥可以把線用來建設首都,如果首都離厄勒海峽太遠,運輸成本相對較高,不划算。

現在的丹麥面積較小,但歷史上的丹麥王朝面積可不小。太遙遠的丹麥征服英格蘭,這段輝煌就不多說了。公元1397年,丹麥、挪威、瑞典組成卡爾馬聯盟。丹麥不斷掌控挪威,瑞典不想再陪丹麥玩了。公元1524年,卡爾馬聯盟正式解散。但是,丹麥依然控制挪威,以及日德蘭半島的德國部分。最重要的是,丹麥還控制著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厄勒海峽的對岸。

如此,丹麥一來能靠著黃金海峽發財,二來,也解決了「天子守國門」的尷尬與風險。此時的哥本哈根,位於丹麥(不含挪威)的中間,相對是比較安全的。厄勒海峽的對岸,今屬瑞典的馬爾默,一直是丹麥僅次於哥本哈根的第二大城市。

但在1658年,強大的瑞典進攻丹麥,丹麥為了自保,把厄勒海峽的東岸割讓給瑞典。從此,厄勒海峽成了丹麥與瑞典的邊界,哥本哈根成了邊界上的首都。

圖-丹麥街頭騎車女孩

你會說:這個時候,哥本哈根總應該遷都了吧。遷到哪呢,日德蘭半島?該半島面積倒是大,但南、北長,東、西窄,戰略縱深不夠。再加上半島地勢較低,無險可守。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雖地近瑞典,但地勢險要,有險可守。

還有一個原因。丹麥整體實力弱,但列強不會允許丹麥或瑞典完全控制厄勒海峽,尤其是沙俄。瑞典再強,也不敢滅掉丹麥,進而得罪列強。從這個角度講,丹麥把首都留在哥本哈根很安全。

到了近現代,這種列強並立格局下的和平局面,得到了強化。蘇聯敢進攻丹麥,那就是與美國、歐洲為敵。(二戰後的)德國敢進攻丹麥,那就是與美國、歐洲、蘇聯為敵。美國早就失去了直接吞併他國地盤的興趣,最多搞幾個海外基地。瑞典更沒有能力進攻丹麥,大家一起發財多好。

圖-丹麥街頭騎車女孩

在此種情況下,丹麥也就沒有必要遷都了。


謝邀。

哥本哈根是丹麥王國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歐的最大城市,它不僅曾被聯合國人居署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也有丹麥的標誌美人魚雕像在海邊靜靜沉思,充滿童話氣質。哥本哈根的前世今生,悅史君給你做一個簡單闡述。

十一世紀初,哥本哈根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偶爾會有人在這裡進行貿易集市。

十二世紀初,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進行貿易,哥本哈根發展成為一個商業城鎮。

1167年,紅衣主教阿布薩隆建造一座城堡時,發現了哥本哈根,哥本哈根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十五世紀初,哥本哈根成為丹麥王國的首都,在丹麥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貿易港」的意思。

成為丹麥王國的首都以後,哥本哈根很快成為丹麥最主要的城市,陸軍、海軍等行政部門相繼遷移到了這裡。

十七世紀時期,由於天災人禍,由於黑熱病的肆虐,遭受到嚴重破壞,市民的生存也受到極大的威脅。

僅在1711年至1712年的一年之中,由於黑熱病的肆虐,哥本哈根的人口就減少了一半。

十八世紀末的兩場災難性的火災,毀壞了哥本哈根大部分地區的基本設施,有被毀滅的危險。

十九世紀初,哥本哈根走出了絕境,又重新興旺起來。

這時,法國大革命在歐洲大陸掀起巨浪,拿破崙一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丹麥王國聯合法蘭西帝國抗擊英國。

雖然一度取勝,但在戰爭中英國的軍隊攻克了哥本哈根,城市的建築在戰爭中毀壞嚴重。

不過,由於大量人口從農村到工業城市尋找工作的機會,從而使哥本哈根的人口和工業生產都恢復得很快。

二十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哥本哈根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城市一樣,遭受到了衝擊。

到了1940年,哥本哈根被德國軍隊佔領,直到1945年才解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哥本哈根又重新恢復到原來的地位,開始了戰後恢復階段。

現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哥本哈根已經成為一座具有迷人魅力的現代化大都市。

應該說,在這個充滿城堡和童話氣息的城市,悅史君相信你的哥本哈根之行,一定會很愉快!

(寫有趣的歷史,說不盡的傳奇,我是悅史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丹麥,位於歐洲大陸的西北,東部瀕臨波羅的海、南部與德國接壤、西部瀕臨大西洋的邊緣海--北海、北部與挪威、瑞典隔海峽相望。丹麥其本土是由日德蘭半島和較大的西蘭島、菲英島以及大大小小的400多個島嶼所組成,除此之外,位於北美洲的格陵蘭島和位於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

哥本哈根,是丹麥王國的現今的首都。哥本哈根位於丹麥本土第一大島--西蘭島的東北部,與瑞典的馬爾默市隔厄勒海峽相望。丹麥素有童話王國的稱號,而丹麥的象徵--小美人魚銅像就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北部的長堤公園內。

哥本哈根歷史上是依託港口興起的城市,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扼守著波羅的海通往北大西洋的出海口。

12世紀時,當時的丹麥國王將還是小漁港的哥本哈根賜予了大主教阿布薩隆。大主教隨後在此地興建城堡。

十五世紀初期,哥本哈根成為了丹麥的首都,再加上之前丹麥與挪威、瑞典組成的卡爾馬聯盟,這裡成為了北歐的中心。

哥本哈根在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曾經遭受過嚴重的打擊。十七世紀受到黑熱病的影響,哥本哈根人口銳減;十七世紀末期又因兩起大火使得哥本哈根受損嚴重;而十九世紀時英國與丹麥之間爆發的哥本哈根之戰又讓哥本哈根以及丹麥損失慘重。

在第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奉行了中立原則。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本土包括哥本哈根市在內均被納粹德國所佔領,一直到1945年納粹德國戰敗之後才實現光復。


中國人對哥本哈根的了解一般比較有限,大都知道這是北歐國家丹麥的首都。很多小朋友可能還知道這裡是安徒生童話的發源地。關心國際時事的也許都聽說過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愛美的女生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哥本哈根減肥法。但似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哥本哈根這座城市的歷史。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給大家做點知識普及。

哥本哈根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2世紀。丹麥人為了保護通向瑞典的海上商貿線路在厄勒海峽建起了一座城堡,在城堡周圍逐漸出現了居民區,丹麥人將其命名為kebmandens Havn,意為商人的港口。

1254年哥本哈根獲得城市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但這座興起的城市也被漢莎同盟視作競爭對手,在1369年將其全部摧毀。1416年,丹麥國王將王宮遷址重建的哥本哈根。到了1443年,丹麥正式將首都從羅斯基勒遷到哥本哈根。從此哥本哈根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然而哥本哈根發展的歷史卻不是一直順風順水的,其從被漢莎同盟毀城開始,就一直厄運纏身,多災多難。不僅有戰爭,籠罩在這座城市上空的,還有瘟疫的陰影。

1658年至1659年,瑞典長期包圍哥本哈根,18世紀的瘟疫使全城三分之一的居民死亡。1728年和1795年的大火也吞噬了不少的建築和人口。1807年,英國艦隊炮擊哥本哈根,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可即便如此,哥本哈根這座城市也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也許是命運之神驚嘆於這座城市頑強的生命力,在多次災難未能壓垮哥本哈根後,對哥本哈根就變得格外眷顧。自從丹麥與瑞典的戰爭結束後,哥本哈根就沒有再經歷過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也因此我們才能在今天得以見到存於哥本哈根的大量17世紀以來的各種建築。

哥本哈根中文意譯為商港,從地圖上就能看出哥本哈根港的位置對於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非常重要。位於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連接英國北海和大西洋。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哥本哈根的海運和港口都很繁忙。

此外,丹麥人比其他北歐國家的人更加開朗,更加熱情好客。現實中的哥本哈根比安徒生的童話世界更加色彩斑斕,多姿多彩哦!


丹麥(Damak)的首都叫哥本哈根(Cpenhngon),又作哥首哈根,兩個詞的意義原本相同,都源於「夏耕之屍」。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故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克之,斬耕闕前,耕既立無首,(逃)厥咎,乃降於巫山」

這就是說,夏耕是夏桀的臣子,在湯伐夏桀的時候,敗桀於章山,湯在此殺了夏耕,砍掉了夏耕的頭,「有人無首,操戈盾立」,說的是一個無頭人像,即夏耕的像,一手持矛,一手持盾,無首而立。在《山海經》中還有一位刑天氏,與夏耕的形象有些類似,刑天即衡天、興安,刑天氏曾與軒轅爭神;被黃帝斬首,因此,諧音稱為刑天,結果刑天氏「以乳為目,以臍為口」舞干戚,而夏耕之屍則是「操戈盾立」,干戚即戈盾。但他們是不同時代的兩個人。

「於章山克之」,《史記·夏本記》正義引《准南子》:「湯敗桀於歷山,與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淮南子·墜形訓》:「湯為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一般認為「南巢」為盧江居巢,「歷山」為歷陽之山,皆在南方。但湯伐桀的戰爭似乎並未向南發展,首先商湯為燕人,也就是東北人,「整兵鳴條」的「鳴條」,即孟鳥,「滿洲」是它的諧音。

《海內西經》云:「孟鳥在其(室韋靺鞨)東北」。正是今遼寧、吉林地方,孟鳥統治東北後,地以人名,即鳴條、滿州。其次,夏朝的第一位君主為大禹,大禹之父為穌,穌之父為顓項,而顓預高陽之國本在東北的扶余,自然東北就成了夏的根據地。這樣看來,「歷山」地名雖然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但在這裡比較接近的卻是遼寧省南部的「立山」。古書有烈山氏,《左傳》作歷山氏,即因居於歷山而得名,如此「章山」則可能與遼寧省的彰武有關。湯放夏桀於南巢,而把其家屬放於歷山,使其脫離屬眾,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家族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後發展壯大,成為契丹,契丹正是「夏」,原本為一族。因而《墜形訓》所述則正相反,應為「困夏曆山,放之南巢」。

湯既敗夏桀,斬夏耕,夏耕的家族自然要攜夏耕之屍逃走,「(逃)厥咎」,指的並不是夏耕,因為夏耕已死,而是指夏耕家族;「乃降於巫山」,指遷到了巫山居住,巫山的地理位置並不是建平縣的巫山,而應當在西方,即今天的歐洲。因為《大荒西經》中的這段文字之前敘述的是非洲北部,在它後面敘述的則是「吳回」、「一臂民」,吳回即無懷,在伏羲氏時代;而後來帝嚳時代,陸終(老童)之子黎被封於此,又沿用了「吳回」之號,這就是後來的烏桓(回、懷、桓、古音相通);一臂民即只有一條胳膊,又叫「奇左」、「奇肱」,也就是西方所說的「吉洪諾夫」,飛艇的發明者。此外,《大荒西經》中又敘述有「十巫」,為以色列走失的十個家族,其中的「巫姑」就是今烏克蘭,這裡也可以稱作「巫山」;而《山海經》中的大巫山,則是指烏干達。

夏耕家族遷徒後到達了西方,其具體位置就是丹麥的哥本哈根,又作哥首哈根。夏,古音與雅、哈、阿相通,哈根就是夏耕,哥首哈根就是「割首夏耕」,即割去腦袋的夏耕,之所以又叫哥本哈根,實際與哥首哈根的意義相同;「本」也是「首」人的根本就是頭,大概是因為避諱改「首」為「本」。

在今天丹麥的童話中,常見到一武士的形象,全身盜甲,有時手還持有矛和盾,但頭盔裡面卻沒有頭,這正好與「有人無首,操戈盾立」的夏耕之屍的形象相同,這更進一步說明二者的淵源關係。

最後再談一下「丹麥」一詞,《大荒西經》中有「深目民」,深又有音耽(dan),有如沈,有shen,chen,dan等音;目,音mi,因此深目就是丹麥。《爾雅·釋地》中有「大蒙」,指極西之地,與極東之地,「東蒙」、「東明」相對應,說的也是丹麥。大蒙、丹麥、深目都是同一詞的不同寫法。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位於西蘭島東部,隔厄勒海峽和瑞典城市馬爾默遙遙相望。哥本哈根人們常說丹麥是一個「小個子大腦袋」,意思是首都不小,而國家不大——哥本哈根是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而丹麥總人口也只有500萬左右。因此,哥本哈根還是北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被大海環繞,寧靜平和,以優雅之姿靜靜展示著自己古老又全新的魅力。

  1157年,哥本哈根港還不是丹麥的首都,當時的國王瓦爾德瑪(1131年~1182年)將其賜給主教阿布薩隆。1167年,主教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座城堡,使它逐漸繁榮起來,被人稱作「商人之港」(哥本哈根是就是丹麥語「商人之港」的意思)。

  阿布薩隆主教去世後的幾百年間,哥本哈根時而是主教的領地,時而又歸國王管轄,直到1417年才最終被國王接管,並於1443年被定為國都。

  15世紀以後,哥本哈根逐漸成為丹麥最重要的城市。十六、十七世紀時,厄勒海峽的交通給它帶來了繁榮。此後鐵路、港口和大型企業如釀酒廠、船廠、冶金工廠等相繼建成。

  17世紀,丹麥最著名的國王之一克里斯欽四世擴建了哥本哈根版圖,他修建了玫瑰堡、證券交易所和圓塔等著名建築,使哥本哈根更加繁榮,現在還能在丹麥看到這位國王留下的、帶有C4標記的古建築。

  哥本哈根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瘟疫、火災和戰爭曾多次襲擊過這座城市。回顧哥本哈根的發展史,不能不感嘆它的頑強和蓬勃生機,今天哥本哈根是丹麥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商業港口,也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和海陸空交通樞紐。


哥本哈根坐落于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

12世紀時洛斯基勒的阿布薩隆重主教在此築起要塞,建立了「商人之港(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丹麥語:K?benhavn;英語:Copenhagen),是丹麥王國的首都,蒂沃利公園Tivoli和美人魚像可以說是哥本哈根的象徵,也是丹麥最大的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丹麥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哥本哈根曾被聯合國人居署選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並給予「最佳設計城市」的評價。

哥本哈根圖冊


推薦閱讀: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介紹和錄取情況
從2胞胎到8胞胎,這些多胞胎哪些最乖?
迫近現實的太空採礦,是否觸碰國際法邊界?
送你國際/國內免費單程機票,這一次真的說走就走!
獨闢蹊徑,與眾不同,吉尼斯認證能助推白酒走向國際?

TAG:國際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