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打邊爐」與北方的「吃火鍋「有何區別、特點嗎?
打邊爐和吃火鍋其實是一毛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說有區別,那就是湯底的區別了。南方朋友多為鴛鴦鍋,就是一邊辣一邊不辣,或者是全雞湯、豬骨、牛骨清湯底。鴛鴦鍋的話如果招待外地朋友,他們喜歡吃辣的,鴛鴦鍋就排上用場了,一邊超辣無比,一邊清甜無比,這樣子招待遠方的朋友,①不怕朋友吃不慣,②不怕自己沒得吃??,所以在廣東相對較多這種鴛鴦鍋,話說鴛鴦鍋你們知道是怎麼來的嗎?它是來自與火鍋之鄉重慶,不知道是哪位朋友發明了火鍋,我們現在才能不亦樂乎的吃著火鍋~朋友來嗎?我請客????????
兩者在一般人看來沒什麼區別。但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不這麼認為。簡單說,在吃的定義下是打邊爐和吃火鍋是一個意思。但在吃什麼和吃的設備上又是有區別的。
在廣東發展起來以前都是些小漁村。漁民們打完一天魚回來想喝喝酒聚個餐就會支起一口泥鍋,就是砂鍋。裡面放上高湯或是沙爹湯,涮海鮮吃。因為用的是公筷而且地方小都圍著爐子站著吃,所以叫「打邊爐」。
它和一年四季都吃的火鍋不同。廣東人的傳統是秋冬「打邊爐」。春夏決不吃。因為熱天吃會上火。當然食材也大不相同。廣東人打邊爐鍋底都是海鮮湯,配著蟲草類的補品,基本都是清湯。涮食的也都是生猛海鮮。蘸料也沒四川火鍋那麼多選擇。都是海鮮醬或沙茶醬。
而火鍋涮食的包括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製品類,菌菇類,蛋類製品。在高湯里燙食。還會配上各種蘸料。
火鍋的品種也很多。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雲南的滇味火鍋,重慶毛肚火鍋,北京的羊肉火鍋,浙江的八生火鍋,杭州三鮮火鍋,湖北野味火鍋,東北白肉火鍋,香港牛肉火鍋,上海什錦火鍋,山東羊湯火鍋等。
北方火鍋為人所熟知,個人覺得「打邊爐」和「吃火鍋」有以下幾點區別:
第一,鍋底
前年到去年,潮汕牛肉火鍋風靡大江南北,這就是南方的「打邊爐」,鍋底主要是以牛骨熬制的清湯;
第二,食材
打邊爐涮食的是牛身上的不同部位,具體可以分為吊龍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油等部位;
脖仁胸口油
個人很喜歡的兩個部位脖仁和胸口油,脖仁煮熟後瘦肉部分呈網狀,中間包裹著肥肉,肥瘦適度,十分美味;看到上桌的胸口油,覺得會十分油膩,其實煮熟後入口是爽脆的口感,很特別。
此外,尤其要推薦牛肉丸,有些潮汕牛肉火鍋的餐廳會在大廳放一張桌子,有專人現場表演牛肉的錘制過程,以此吸引食客,為餐廳的真材實料做了宣傳。做好牛肉丸如乒乓球般大小,煮熟後十分有彈性,咬一口會有湯汁流出,十分美味。
現場捶打的牛肉
第三,蘸料
現在餐廳會準備多種醬料供食客選擇,但是覺得蘸沙茶醬最好吃~
第四,食用方法
在開始涮肉之前,最好先盛一碗牛骨清湯,加上芹菜末,品嘗湯的鮮美。然後依據桌上的建議時間,開始涮食各個部位。
謝謝邀答!
說起南方「打邊爐」與北方「吃火鍋」的區別和特點,那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打邊爐」。打邊爐是一道粵系名菜,屬於廣式火鍋。打邊爐的打是指「涮」的動作,人們圍在爐邊,將食物邊涮邊吃,所以叫打邊爐。
下面科普一下兩者的區別:
南方「打邊爐」的鍋底基本上都是清湯的,食材主要以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海鮮肉類為主。蘸料大體是沙茶醬、海鮮醬。
北方的「吃火鍋」的鍋底就比較豐富了,有麻辣的、滋補清湯的、紅油的、鴛鴦鍋的等。食材以牛羊肉片、菌類、蔬菜以及各類丸子為主。其蘸料有麻醬、香油、蒜泥、海鮮醬等。
吃法上,傳統的打邊爐是站著吃的,而吃火鍋是坐著吃的。
鍋具,傳統的打邊爐用的是瓦罅(xia),即砂鍋。吃火鍋用的是金屬器具。
筷子,火鍋用普通筷子,而傳統的打邊爐的筷子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以便站立涮食。
不過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南北烹飪的融合,打邊爐與北方的火鍋的吃法也沒有什麼明顯差別了。
(參考之度娘)
南方"打邊爐"其實就是廣式火鍋。以各種生鮮食材為主,如生魚片,魷魚片等等,現如今的北方火鍋與南方的區別不是很大了。記得小時吃火鍋,鍋是銅的,以炭加熱,食材主要是酸菜,五花肉。那樣的火鍋讓人回味。
沒區別,打邊爐名字由廣東和香港流傳,因為九零年代左右都是用一種燒碳,中間有個煙囪的一體爐,周邊一圈是湯,湯在爐的周邊就叫邊爐,跟火鍋一樣,只是南方喜歡清湯底,北方喜歡麻辣燙底而已
形式上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於文化傳承和對美食的理解。
這幾年全國各地品嘗美味,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食材多,菜品新鮮的地域主要以原味為主。基本上做菜很少放輔材調料,最大程度上保留食材原有的味道。
菜品不豐富的地方,做菜基本上沒有原味的。或多或少的會加以調料,起到增香的作用。當然也和地域的氣候息息相關。好比,潮濕的地方以麻辣為主一樣。
這樣就不難理解火鍋和打邊爐了吧!
推薦閱讀:
※憑什麼小龍坎能成為40萬家火鍋中的「黑馬」?只因做到這一點
※香噴泉火鍋,一喝湯、二吃肉、三刷刷刷
※火鍋標配蘸料
※火遍全國的潮汕火鍋,弾掉牙的秘密竟是它!
※驚訝!荷間辣月旋轉小火鍋透漏的加盟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