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頓飯上百個菜是真的嗎?清朝御膳房是哪個菜系的?
清朝御膳房主要的菜系是北京菜,但是所謂北京菜,是以魯菜為基礎,吸收了滿洲菜、蒙古菜等特點形成的。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還有一些南方菜的出現。
清代記錄御膳的檔案是《膳底檔》,我們看看孝欽顯皇后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幾份《膳底檔》吧。
光緒二年七月十一日
進母后皇太后晚膳一桌,克食二桌,果桌一桌大碗菜四品:燕窩『江』字如意肥雞、燕窩『山』字三鮮鴨子、燕窩『萬』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五柳雞絲
懷碗菜四品:燕窩雞皮、三鮮鴿蛋、大炒肉燉海參、氽鮮蝦丸子碟菜六品:燕窩拌熏雞絲、芽韭炒肉、荸薺杏干肉、松仁雞脯、口蘑炒肉片、大炒肉燜玉蘭片餑餑四品:壽意白蜂糕、澄沙餡立桃、棗泥餡百壽桃、燕窩八仙湯
光緒二十年(1894)四月二十七日,
進聖母皇太后早膳一桌,果桌一桌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口蘑爛鴨子、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金銀鴨子、燕窩『疆』字五柳雞絲中碗菜四品:燕窩三鮮雞、氽魚脯、黃瓜燉筍雞、三鮮鴿蛋碟菜八品:燕窩拌熏雞絲、松花鴨子、荸薺杏干肉、炸八件、黃瓜絲清炒鴨絲、炒桂花翅子、風乾香腸、小肚肉丁果子醬餑餑四品:壽意白糖油糕、壽意苜蓿糕、燕窩八仙湯
可以看到每桌膳食也就是十八品,加上兩桌克食,一桌果子,大概也就是幾十品,不過克食基本是用來看的,果子偶爾吃吃而已。可以看到這裡面燉海參啊什麼的,多數還是有山東菜的影子。
一頓飯上百個菜,其實是老百姓對大內皇宮的想像,其實和皇帝天天吃山珍海味一樣,基本上是瞎想。以我閱讀到的材料看,清朝皇帝一頓早飯摺合成人民幣在今天差不多就不到300塊錢,雖然我早飯通常都是粥餅鹹菜,一頓飯5塊錢,但偶爾想體驗一把皇帝的標準,也不是吃不起。
其實想了解清朝皇宮人們的生活並不難,由於御膳房裡每一道菜都要有嚴格的記錄,所以比如有一天,慈溪想吃乾隆十九年五月十日的早餐,是很容易的,內容大體如下:
肥雞鍋燒鴨子云片豆腐一品——廚師常二做。
燕窩火熏鴨絲一品——廚師常二做。
清湯西爾占(煮的很爛的肉)一品——廚師榮貴做。
攢絲鍋燒雞一品——廚師榮貴做。
肥雞火熏白菜一品——廚師常二做。
三鮮丸子一品——廚師常二做。
鹿筋炮肉一品——廚師常二做。
清蒸鴨子糊豬肉科爾沁攢肉一品——廚師榮貴做。
上傳炊雞一品。
竹節卷小饅頭一品。
孫泥額芬白糕一品(小奶糕)
蜂糕一品。
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
南小菜一品。
碳腌菜一品。
醬黃瓜一品。
酥油茄子一品。
粳米飯一品。(見愛新覺羅浩《食在宮廷》)
所以只要有人賣,這一頓飯300塊錢我想是夠的。
當然了,老百姓總覺得皇帝一頓得吃100個菜才能有皇帝范兒,其實有錢人的快樂我們根本想像不到,所以就不必瞎猜了。
至於清朝宮廷御膳房的菜系,倒是可以說兩句:『
一般來說,京城的宮廷菜總共由三個部分構成:
一則是山東菜,也就是魯菜。這是由於明朝遷都北京的時候,大量的宮廷御廚都是山東人,所以魯菜在今天也被稱為「宮廷菜」,清朝入宮以後畢竟犯不上把山東廚子都趕回老家,所以一部分魯菜師傅就留在了宮中;
第二類是滿族菜,說白了就是游牧民族的烹飪飲食,今天北京著名的醋溜肉片加木須(醋溜木須)就是從滿族菜中的羊肉菜中來的;
第三類是蘇州菜,這沒什麼好說的,乾隆皇帝特別喜歡,甚至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皇帝出巡東北,還要帶著御廚張東官隨行。張東官80後的人應該比較熟悉,畢竟有一部由徐崢、張庭主演的電視劇《滿漢全席》,就講的他的故事。
但是:
據一本筆記小說記載,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的時候,江南的一些地主老財們就紛紛出錢,精心準備了一桌江浙地區的吃宴請乾隆皇帝。我們知道乾隆皇帝吃到好吃的東西總是喜歡題字的,但那天乾隆吃完了以後,一言不發就回去了。大驚失色的地主富商們花了無數銀錢打聽到乾隆皇帝的貼身太監,最終才弄明白原委,太監是這麼說的:
如果萬歲爺吃了你們的東西覺得好,回去想吃,吃不到我們這些做奴才的該怎麼辦?如果一些新鮮蔬菜,比如春筍,萬歲爺冬天想吃,弄不來,我們做奴才的又該怎麼辦?於是每道菜上菜之前,我都給菜上加了一大勺糖。
所以宮廷菜好吃,就是一個幻覺,你以為皇帝真的喜歡吃嗎?
慈禧個人就不用介紹了,一頓正餐確實有上百個菜,擺滿至少三張桌子拼湊的膳桌,有人想會不會浪費?不會,其實慈禧自己吃不了多少,剩下的會賞賜給下人,有的菜沒吃過的,還會被賣給京城大飯店,有錢人喜歡吃。一般皇上這些沒這麼奢侈,不會天天滿漢全席,只有節日請所有王子王孫,外戚大臣這些,據說一般熱菜134道,冷盤48道,點心形形色色加起來兩百多,應該就是現代菜系的雛形吧
推薦閱讀:
※黃酒煨雞
※慈禧的另一個世界
※大清滅亡後,為什麼滿清皇族不和元朝一樣逃回北方?
※1660年李定國南明軍殘部能夠大勝緬軍,一百年後清緬之戰,清軍卻失敗,清軍實力為何衰落這麼快?
※為什麼明朝萬曆打了那麼多勝仗被人罵成昏君,清朝咸豐打了那麼多敗仗而被人稱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