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可以輕鬆打敗日本,為何美國卻如此艱難?
作戰對象不一樣
二戰時期,蘇聯和日本作戰的主要對象是陸軍。而美國和日軍作戰的主要對象是海軍。
日本是沒有空軍的,日本的空軍屬於陸軍和海軍。
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矛盾是非常大的,海軍稱為陸軍為馬鹿,陸軍也非常看不慣海軍,而且日本政府對海軍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在二戰中日本擁有數艘航母,還有其他各種配套的戰艦。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總共擁有的坦克連蘇聯半年的產量都不到,而且都是那種性能比較差的,和歐洲戰場上主流坦克相比差了很多。而且蘇聯和日本作戰的時候,基本上日軍的精銳部隊都已經被美國消耗完了,蘇聯消滅的,不是新兵就是一些其他的部隊。
日軍的甲種師團,很多都是在太平洋戰場,或者是在東南亞戰場之上,在中國東北的很多都是乙種師團,或者是新編師團,戰鬥力都不是很強。而且蘇聯進攻日本的時候,先是飛機,後是坦克,對於習慣一向在中國作戰的日軍來說,這一點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才沒多少天就戰敗。
而美國人1941年珍珠港戰爭爆發,到1945年在在日本本土丟下兩顆原子彈,從開始到後來的優勢,可謂是非常艱難,重要的島嶼上又投入兵力爭奪。而且碰到了部隊,大部分都是精銳部隊,所以美國很難打敗日本。
有什麼不對,歡迎討論。
因為他們所面對敵人,時間,作戰方式都不一樣,所以軍心也不一樣,才造成這樣的假象。
1、時間
1945年8月9,蘇聯紅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邊界,對盤踞在中國東北境內的七十多萬關東軍發起了總攻。而日軍在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是8月15日。前後僅僅只相差6天。
在蘇聯對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的時候,日本國內的主要矛盾在於誓死守衛日本本土,所有的精銳部隊已經作戰物資都由國外戰場已經轉移到了國內戰場。在瀕臨戰爭結束的這幾天,日本可以說軍心渙散,根本沒有作戰的慾望,跟以前不怕死的風格完全是兩回事。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與蘇聯的戰鬥中,日軍死亡8.3萬人,投降59.4萬人,投降是陣亡人數的將近6倍。從這點可以看出,當時的日軍的士氣是如何的地下,根本已經不指望能贏了。
但是美日作戰卻不同,美日正式作戰從「珍珠港戰役」開始,1941年12月8日開始,而在這個時間段,可以說軸心國氣勢如虹,作戰慾望積極,也可以看一組數據,日本以陣亡150萬餘人的代價結束了太平洋戰爭。
2、蘇聯跟日軍作戰對抗主要是陸軍,而蘇聯的陸軍基本可以碾壓日本陸軍作戰,但是美日交鋒的方式是海軍,而日本的海軍在當時世界上排名是第三。可想而知面對的阻力也是不一樣。
並不能說蘇聯可以輕鬆地佔領日本,或者可以說日本並沒有把蘇聯當作軍事對手,應該說,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勝利後,對蘇聯還是有一點心理優勢的,諾門罕一戰,蘇軍雖然獲得了勝利,但也只是慘勝,並不是日本陸軍真的比蘇軍差太多。
按照日本當時的軍事狀態,進攻美國是最優選擇,在陸軍已經和一個大國開戰的情況下,若再進攻蘇聯,除了造成陸軍兵力不足,並且不能發揮本國的海軍優勢,假如日本再進攻蘇聯,其實力不凡的海軍艦隊將處在閑置狀態,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軍事資源的巨大浪費,日本之所以去偷襲美國,就是想讓本國的軍事資源效率最大化,但是為了軍事資源的效率最大化而和美國開戰,在戰略上又是很愚蠢的,這讓日本同時處於和三個大國對抗的狀態。和蘇聯雖然說沒有開戰,但是日本也要花大量的兵力防止蘇聯的進攻。
這所以造在蘇聯打日本很輕鬆,美國打日本很艱難的印象,除了作戰的時間節點不一致之外,主要是美國打的是日本軍事體制中最強大的部分,日本在海軍的投入要遠大於陸軍。
後來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之所以給人很順利的印象,除了日本的陸軍和西方相比落後,並且關東軍的精銳部隊都已調入南方,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打光了,剩下的類農墾部隊本身就沒有多少戰鬥力,蘇聯打起來當然打起來當然很清松。如果反過來要蘇聯去對付日本海軍,蘇聯一定會被打得摸不著北的,因為日本海軍比蘇聯海軍在實力上要高一個人量級。
這個提法是不對的。問者有可能只認為1945年8月蘇聯出兵150萬軍隊就將日本的70萬關東軍打敗了,而美國打敗日本卻花了四年時間(1941.12.7-1945.8.15)。
日本全面侵華之後,日本大本營存在北上和南下之爭。日本首先就是計劃北上入侵蘇聯,但經過張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之後,使自己認識到武器裝備都不如蘇聯,特別是蘇聯的裝甲車輛,日軍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由於日本與美國的矛盾日甚,日軍為了獲取戰爭資源,不得不南下東南亞和發動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一場典型的現代化立體作戰,美日兩國軍隊進行過中途島海戰、珊瑚島海戰、瓜島之戰、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日本在陷入中國戰爭泥潭的情況下,又南下東南亞以及發動太平洋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還能堅持四年可見日本的戰鬥力不可小覷。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日本在美軍的打擊下已經喪失了還擊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從九一八事變的帝國之花變成了落日黃花。蘇軍這個時候簡直就是撿現成的。如果不是從45年開始戰鬥,而是更早的話,日本與蘇聯戰鬥的時間會超過美國。
眾所周知,蘇聯注重重工業的發展,雖然,這樣會導致偏向發展,但是蘇聯在這方面真的發展的十分迅速,日本在一戰中才開始迅速發展,但是蘇聯不但發展迅速,還有沙皇時代留下的財富和廣大的土地,什麼原料都是可以自足的,再將目光轉向美國,此時的美國已經有了資本的積累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但是,不一樣的是,美國在一戰結束到二戰的開始軍事發展的很緩慢。
不知有人有人注意到,美國在剛加入二戰時主力是在歐洲戰場,其實,這是一個有政治意味的行動,二戰結束時的美國一切行為就不難看出這麼做的原因,但是,這是並不吧!主力放在太平洋進攻日本,其實道理很簡單,讓日本去惹蘇聯,這樣擁有強大海軍實力的日本和擁有龐大蘇聯就形成了互相制約的能力,甚至是一個單方面的秒殺,但是,戰爭嗎?對雙方都會有傷亡,所以,這樣可以拉低蘇聯實力!另外,小日本真的海洋實力在那時特別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的確很強大,並且航母也是相當的多,並且許多都勝於美國的航母,再者,蘇聯擊敗日本,也是在日本國力虛弱只是,當時的日本將大軍都調往了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了,很難回援其他地方,比如關東軍。
所以,蘇聯也是一次乘人之危。但是,話說回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想打日本的話確實不容易,中國打日本也夠嗆!所以還是和平好!現在,都知道為什麼美國打不過日本了吧,其實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不能打!一旦打敗了他亞洲就沒有人能在亞洲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制約蘇聯了!包括,對戰後日本在經濟和軍事裝備的扶持與給予。
海軍和陸軍不是一樣的。
日本海軍在二戰時期是世界三強,與美國人打了四年。陸軍勉強算是五強而已,蘇聯的大縱深,火力至上輕鬆打得日本哭爹喊娘。
首先,陸戰和海戰是不一樣的,而且蘇聯路上力量本來就厲害,再加上和德國交戰積累的大量的經驗,無論是裝備質量,進攻思路都不是一個檔次。
而日本海軍,在開戰初期,絕對是世界前一二,那位說只有幾個破航母的,你認真的?日本偷襲珍珠港過後,美國在太平洋上其實非常的被動,航母數量,艦載機質量都是遜色於日本,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被日本侵略佔領,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無一倖免,甚至於澳大利亞都開始準備抵抗日本的入侵,你給我說這隻有幾艘破航母?
最後美國取得勝利,靠得是豐富的資源,大量的人力,說白了,也就是資源金錢的消耗,日本島國物資匱乏,飛機打一架少一架,資源稀缺。經歷中途島海戰,珊瑚島海戰,馬里亞納射火雞之後,完全喪失了在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哪有蘇聯打敗日本?假的。蘇軍攻打中國東北時,面對的是老弱新兵剛剛組建的關東軍,而且是美國丟兩顆原子彈之後,日本已經失去鬥志,醞釀投降了。
所以,日本是被美國打敗的,中國軍民堅持長期抗戰起到重要作用。
蘇聯前期對日媾和承認偽滿,讓日本侵略者騰出更多兵力打中國南方。後期進入中國東北大規模強暴拆光工業裝備,罪惡滔天。
蘇聯在二戰時期主要和日本懟了兩場,諾門坎戰役和後來的東北之戰,美日角逐則涵蓋整個太平洋戰場。
後世對日本的評價,對日本海空軍(空軍未獨立)評價頗高,尤其是海軍,但對陸軍的評價確是「最優秀的一戰軍隊」。代差啊,單兵素質再強也難以彌補。
蘇軍懟日本的兩場,一是遠東方面軍打關東軍,在39年,這場仗蘇軍技術兵器大大超過日本,歷史記載是大勝,但其實蘇軍損失並不小。解放東北之戰已經是45年了,儘管有兼顧的國防工事,但是日本各方面遠遠不是蘇聯對手,打落水狗並不說明什麼問題。
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初期面對的是優勢頗大的日本海軍,甚至到瓜島時都不佔優。後期奪島損失頗大,是因為地形限制了火力發揮,美國陸軍不太擅長打硬仗也是原因之一。
綜合比較,蘇軍面對全勝時期的日本陸軍占不了太大便宜,估計面對固守的日軍更是可能頭破血流,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打出了偉大的勝利,但是陸軍略遜(個人感覺剛正面不如日蘇)。這種比較不能說明蘇軍比美軍強很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