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中藥調理脾胃,對孩子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說說自己的經驗吧。

我女兒現在兩歲三個月,孩子生下來就遺傳了我的脾胃虛弱(中醫不會跟你說遺傳學,辯證不同)。孩子很能吃,但是日漸消瘦,而且臉色也越來越黃,用食療調整了很久,沒有好轉。

這期間孩子一直很能吃,但大多沒有吸收營養成分。因為女兒一直是我母親在幫我帶,帶的很仔細,所以孩子基本上沒有吃過零食,(關於零食我要說一下,都說小孩子不要吃零食,其實不然,小孩活動量大難免每頓飯之間要加一點零食,但是零食要盡量選擇純手工的,添加劑少的,現在很多都會做一些沒有添加劑的食物,所以孩子可以放心的吃)每頓飯都是按時吃的。

食療過後沒有太大的效果,朋友介紹說讓孩子吃益生菌調理一下腸胃,女兒從六個月的時候就在吃益生菌,因為沒有多大效果,所以一歲以後就沒給它吃了,現在朋友建議換一個牌子的益生菌試試,我就買了兩盒,女兒吃了以後發現她吃的多拉的多,總是喊餓,我就又給她吃了五穀粉中的黃色五穀,又給她吃了純手工做的黑芝麻加蔗糖的芝麻球,就這樣,吃了一個月,我發現女兒的臉色漸漸有了血色。

這期間飯還是給她按時吃,她喜歡吃奶片,吃的最多的零食就是奶片,這個月過後我還是決定繼續給她把益生菌吃上,還有黑芝麻球。

現在大多數孩子生下來都會脾胃虛弱,這是我們的營養結構造成的,孩子脾胃虛弱從小調養,慢慢大一點就會好了。

盡量不要給孩子吃添加劑防腐劑多的食物,這對孩子的脾胃會造成嚴重負擔。

希望我的這一點小經驗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俗話說疾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又又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所以針對小兒脾胃虛弱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如果小兒脾胃虛弱程度嚴重,出現了不思飲食,面色無華,形體消瘦,頭髮稀疏,面色萎黃等,筆者建議進行中藥調理。

2.如果中藥調理後癥狀減輕,或者輕微脾胃虛弱的患兒。筆者建議重在調養。小兒飲食要尤其注意8個字「食貴有節,節貴有時」。每天定時定量吃飯,不可暴飲暴食,不可食甘厚味,更不可以過食寒涼中傷脾胃。

3.無論是那種癥狀,筆者認為,小兒推拿對脾胃虛弱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幫助。家人可以給寶寶多推以下穴位:補脾經,揉腹,捏脊,揉足三里等。久久按之,必定好轉。


建議不用藥物調理,大家都知道是葯三分毒,這樣反而會傷了脾胃。人的營養來源於脾胃消化與吸收,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就容易「面黃肌瘦」。雖然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但是不合理的飲食方式是導致孩子脾胃失調的主要原因。

那您可能會問如何調理孩子脾胃?

首先要針對自己的孩子找到原因如下

1、飲食不節。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脾胃功能還不健全。所以如果飲食上不加節制,飢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或零食太多,都可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脾胃虛弱等症,日久則「面黃肌瘦」。

2、過食寒涼。小兒本為「陽盛」主體,易產生內熱,所以喜食寒涼。如果不加以節制,過食寒涼之物,就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虛寒,功能下降,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攝取。

3、不合理的用藥。小兒患病後,家長非常著急,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服大量藥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鎮痛的西藥,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紅霉素等,這些葯都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並引起噁心、嘔吐等症,這樣,病雖治好,卻留下了胃受損傷的後患。長期下去則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而致「面黃肌瘦」。

4、人體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鋅可導致腹瀉、厭食症;缺鈣導致生長停滯、抽搐等;缺鐵等致貧血、厭食、生長發育停滯。以上這些都可使人體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日久則使小兒「面黃肌瘦」。

5、營養失衡。小孩子沒有自控能力,吃東西沒有節制,一旦吃得過多,就會損傷到脾胃,出現消化紊亂,吸收不好,面黃肌瘦。有些家長以為孩子營養不夠,變本加厲給孩子做好吃的,結果反而增加了腸胃負擔,脾胃進一步受損,進入惡性循環。

找到原因就可以針對性調理如下

主要要從飲食上解決,有時間的父母可以多給孩子做一些有色彩有的食物增加孩子的食慾感。雜糧健脾和胃 脾胃虛弱的小兒,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烹調採用湯、粥、羹、膏等情勢,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長要注意食有控制,避免過飽傷及脾胃。要給小兒多吃些五穀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適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盛,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輔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進步小兒胃腸功能及助智力開發;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其含蛋白質高,且易消化。 另外,還要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也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 家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採用多種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麵食時在麵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收。

身邊要是有營養師的朋友可以多質詢!祝您的寶貝健康成長!


我的建議是不要,因為是葯三分毒,還不如從食療上,並且現在葯都是良藥苦口的,你說你做哪些給孩子吃,孩子自己還不願意,每次吃這個像吃什麼一樣,吃下去效果還不一定會完全發揮出來。脾胃這個是要去護理,但是心情也是尤為重要的。平時做飯多弄些山楂,麥芽,茯苓,白扁豆這些都是中醫里健脾的,也要多注意補氣血,這種會好很多的。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經常有家長說孩子面黃肌瘦,不長個子,厭食,愛吃零食,集中在3到7歲的年齡段,偏向於脾胃積滯,很適合用中藥調理脾胃!服用一段時間後,孩子會面色紅潤,胃口好,不挑食偏食!唯一的缺陷就是服藥依從性不佳,如果改良口味,孩子們還是願意喝中藥!


很多人說小孩不該用藥,也不該用中藥,我說這些人都是扯蛋,懂個屁,在中醫,很多是葯食同源的,比如生薑,紅棗,山藥,桂圓,核桃,薏米,綠豆,茴香,桂皮,這些可是中醫常用的中藥,特別是生薑在中藥配方裡面非常多的方都有,還有熱粥都是中藥,既是食物,也是中醫藥調理治病,那些說不能用中藥的人根本就不懂什麼是中醫!


給孩子調理脾胃,如果問題不是很嚴重,見意從食療方面入手,畢竟食療對孩子來說安全,像懷山藥煮水,或是熬山藥粥,都是很好的方法,我個人認為,孩子脾胃不好,是父母的失職,有時候,我們不能什麼都慣著孩子,冰淇淋太寒傷脾胃,就不要依著孩子性子讓他吃,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去監管孩子入口的東西,控制一些傷害脾胃的食物,另外,多帶孩子戶外活動,也是有利於調理脾胃的方法。


唐代醫聖孫思邈說「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痾,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他還引用神醫扁鵲的話說:「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食療不愈,然後命葯。」作為一個學中醫的媽媽,我覺得對於疾病的調整,方法選擇,需要慎重;對於小孩子來說,更要謹慎。

小朋友在幼年階段的生理特點就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意思是五臟系統結構上雖然基本完善,但功能都還不太完善;「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氣比較旺,但是脾胃常常處於虛弱狀態。因此,我建議,盡量首先還是採用食療或者經絡推拿的非藥物調理,如果實在是癥狀較重,前面兩種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再採取用藥。


孩子太小不適合用藥 孩子太小也不能用熱水袋 即便用熱水袋 寶媽媽 注意水溫 小心燙著孩子 寶媽媽 用兩隻手互相搓 寶媽媽的兩隻手搓熱了 給孩子捂在胃上 多捂一會 製作參考 還是看醫生


推薦閱讀:

老中醫:這方子一天喝3次,能祛痰消腫,清宿便
大道至簡:養生的奧秘(下)
麻杏石甘湯——中醫識方
中醫、西醫哪個更好?基層小中醫這麼看...
中醫大補桃仁: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TAG:中醫 | 健康 | 育兒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