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機背部開個口做進氣道,起飛後用下氣道可變進氣道,對縮短起飛距離有沒有作用?


提主展示的圖片是米格-21PD,這個是蘇聯冷戰時期搞的垂直起降機,但最後放棄。

米格-21打開背部進氣道主要目的是為了垂直布置的升力發動機供氣,並非為了什麼短距起飛。這種升力發動機因為方向是垂直安放,直接吸收上方空氣比較簡單高效,而且因為其是將燃燒後的熱氣流往下面吹,如果使用機頭進氣道,容易吸入廢氣,導致推力下降。對於普通飛機來說,採用機背進氣道起飛,完全是異想天開的做法。因為這樣做就意味著增大迎風面積,增加風阻,起到減速板的效果,試想一下,誰會帶著減速板起飛?


沒有作用,起飛距離和發動機推力,氣動外形的關係更大,進氣道在飛機設計時就確定了的,再加開進氣對起飛沒有任何作用。

大家知道,飛機起飛是依靠發動機推力使飛機達到起飛速度,使獲得的升力大于飛機本身重量從而離地起飛。在這其中,發動機推力大小,從在地面的慢車狀態到大推力狀態轉換的快慢,是使飛機提速的關鍵。然後就是飛機氣動外形是否乾淨,載重量大小,升阻比大小,影響了飛機需要滑跑多遠。再就是飛行控制系統和飛行員,能否在從地面到離地過程中保持適當操作,比如拉杆動作是否適當合規,也對起飛距離有所影響。

可見,縮短起飛距離,應該做的是以上幾個方面,歷史上所有短距起飛飛機也是圍繞這幾方面做文章。比如大家熟知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為了垂直起降和縮短起飛距離,一方面是把發動機噴口做成可偏轉,即可以向下偏轉使發動機噴流向下噴出,使飛機垂直起飛,再轉換到向後噴流,轉變為平飛狀態。也可以發動機噴口向後,利用滑躍甲板滑躍起飛,大大縮短起飛距離並節約燃料消耗,達到更大的載彈量和更遠的作戰半徑。

再一個做法就是改變飛機氣動外形,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美國海軍當年著名的F-8「十字軍戰士」戰鬥機。該戰鬥機在起降時可以改變主翼的安裝角,從而獲得更大升力,使起飛速度和降落速度更慢,適合航空母艦的操作。還有各種變後掠翼飛機,在起飛降落等速度慢的時候減小主翼的後掠角,獲得更好的起降性能,在起飛和戰鬥時增加後掠角,獲得更大的速度和性能。

可見,這些縮短起飛距離的措施不是通過改變進氣道的形式實現的。歷史上確實有在背部開口進氣的戰鬥機,如米格-29。但米格-29在機背開口的目的是因為該機設計成可以在條件較差的野戰機場起降,起落架放下後進氣道蓋板隨之放下遮住進氣道,利用背部輔助進氣門進氣供給發動機工作,從而達到保護髮動機不被吸入進氣道的野戰機場的雜物打傷。明顯這是做不到縮短起飛距離的目的。而且,這個設備在米格-29的後期改型中也都取消了。


推薦閱讀:

125師炮團股長,您在哪裡?
日本投降,為何口服心不服?因為,中國太寬容
57名敢死隊員只活了12人:抗戰台兒庄血戰的1天
87年前的那一夜:九一八事變地圖,每一瓦片都是國殤
俄專家:俄中軍事合作路線圖是對美國侵略性的遏制

TAG:航空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