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究竟什麼意思?
魯迅《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5月15日,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作為中國新文學開山之作,誕生伊始,就引起了熱切關注,在此後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中,對於它的不同理解和闡釋從未間斷,甚至形成所謂的"狂人學史"。
《狂人日記》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整篇小說給讀者帶來最具衝擊力的閱讀體驗,便是"吃人"。"吃人"這一行為令主人公"狂人"恐懼,也強烈震撼著讀者。
我們查看原文,發現全篇共4870 字,而"吃人"一詞出現28 次,
平均每170 字出現一次,可以說,"吃人"作為核心語詞支撐和統領了全文,成為解讀這篇文章的關鍵。那麼"吃人"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1、 真的吃人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這層含義從哪裡得知呢?
查閱魯迅致許壽裳信: "偶閱《通鑒》,乃悟中國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說魯迅是偶然閱讀《資治通鑒》記載的吃人史實,並且明白到中國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寫下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義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狂人曾說: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雖然狂人作為一個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狂傾向。但是我們查閱歷史,狂人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歷史上確實有過很多"吃人"事件。比如狂人所說"易牙蒸子",其典故見於《管子·小稱》,文曰:"夫易牙者,以調和事公。 公曰:"惟蒸嬰兒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管理齊桓公烹飪的廚師易牙,桓公久居宮中,什麼珍饈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膩了,有一次半開玩笑地對易牙說:"我就是蒸嬰兒的肉沒有吃過。"易牙為了滿足桓公的慾望,將自己的三歲兒子蒸了獻給了桓公吃,雖然狂人記錯了人物年代,但這個事件卻是真實的。
此外,徐錫麟作為革命黨人,被清廷殺於安慶撫院門前,心肝被挖,用於炒菜,時年35歲;魯迅作品《葯》也寫過人血饅頭治療癆病。如果我們再繼續查看歷史,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醬)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見"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2、 禮教"吃人"封建禮教吃人恐怕是如今最為大眾所認可而廣為流傳的說法了,其實封建禮教"吃人"的含義來源於周作人,周作人曾經解釋說: 魯迅是通過閱讀中國古書,獲知吃人史實,並歸結為"禮教吃人"。而這個含義一方面確實是文中所蘊含之意,另一方面,它之所以流傳如此之廣,還有背後深層次的政治關係:即當時的新文化運動。通過對於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闡釋,來達到對於舊道德的批判,對新道德的提倡的目的。那麼,撇開這層政治上的目的來說,我們是從哪裡看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呢?
試看原文: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這一段可真謂鞭辟入裡,直切中封建禮教的核心要害!"仁義道德"作為封建禮教的直接表現,在封建社會被詮釋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們的偽裝的面孔,內地里卻都是要"吃人"!實則一個個都是食人血髓的惡魔,卻偏偏要披上"仁義禮教"的外衣,裝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可笑的是,"吃人"與"仁義道德"本就是兩個毫無關聯甚至互相矛盾的詞語,卻在封建統治者們的身上完美和諧的統一起來,似乎這本就是一體。否則,何以開創貞觀盛世、愛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為求得皇位,而殺兄逼父?"仁德"的漢王劉邦數次拋妻棄子、"分羹乃父",誅滅功臣?翻開歷史,我們分明看到統治者們用鮮血及累累白骨織就成了一件刺繡著滿是"仁德""愛民"字體的華衣,披在身上,還不忘向世人炫耀他衣服的美麗哩!
如果說,"真的吃人"是表,那麼"禮教吃人"就是里,兩者並不是截然無關的,而是互為表裡,"禮教吃人"是其核心內核,"真的吃人"則是其最變態、最極端的體現。兩者共同構成對於整個封建專制落後愚昧思想文化制度體系的強有力的批判。
3、 自身 "吃人"我以為,除了上述兩個含義外,這裡的"吃人"應該還有第三層含義,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禮教毒害下的中國人已經是痛苦不堪,卻轉而去吃更弱小者,充當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認為即使醫好了人的身體,強健了體魄,依舊無法使得國家富強,因為中國人的思想本質還是"吃人者"!於是轉而棄醫從文,從此走向了一條以筆為文以期喚醒國人思想的道路,可見中國人的思想愚昧麻木到了何等地步!而魯迅也是期盼能通過文字來喚醒他們的良知!
封建禮教本就是一頭吃人的猛獸,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經失去了自己鮮活的"生命"。而僥倖活下來的人們,更是轉而作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驅使。不得不說,國人思想里有一種劣根性——奴性,而這一點讓魯迅最為深惡痛絕的。
一方面,"被吃人者"們擔心著被"吃人者"們吃,另一方面,他們又心安理得地轉化成了"吃人者"本身:
"吃人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裡面,也會自吃。"
被奴役狀態、尤其是為順從奴役亦即為順從自身"被吃"辯護,以至於人們可以心安理得地處於這狀態中,並且去"吃人"。這構成了中國文化"吃人"本質的最深層結構。
《狂人日記》借狂人的口不斷地說: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
可見魯迅多麼渴盼著中國人思想的覺悟啊!不要再做個"吃人者"了!
《狂人日記》一書,"吃人"事件通過狂人這一悲劇性的文學形象深化為對封建禮教的批判,繼而與國民奴性相連接,由表及理的揭露諷刺而批判,正是魯迅改造國民性的思想最深刻的體現。(一往文學作者:解語花)
謝邀
我覺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和歷史現狀,尤其是我們國家經歷了百年風霜,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不管是統治階級還是文人墨客大家都在為人類歷史的進步做貢獻。
禮教吃人啊
批判——仁義道德被利用了我覺得
魯迅《狂人日記》中的吃人就是批判封建禮教吃人,在當時的背景下,不論是那一個人都是苦不堪言,壓迫和壓抑讓人窒息。我覺得魯迅用自己的文字揭露了當時禮教吃人的可惡現狀。禮教害人以及禮教的弊害真是讓人痛心。總是覺得打著仁義道德的旗號來騙人坑人啊。掩蓋事實的真相來圈人。
當時那種環境其實有些事是表面的,打著各種的幌子害人,借禮教的名義來吃人。干著有違天理,滅絕人性的事情。有些人還不是很明白在當時的環境里禮教本身就是吃人的。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再看看那段歲月確實苦不堪言,面對當時的亂象,人心,人性確實不知道去了哪裡,自私的一面,害人的一面確實讓人揪心。慘不忍睹啊。有時間可以看看。謝謝您的關注交流,一學習文化開啟智慧的大門。
圖片來源網路
《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是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化白話文小說。
都說「吃人」是《狂人日記》的一個核心話題,本文通過對小說的深入剖析,淺談「吃人」意象的象徵意義,那麼,這其中「吃人」究竟是什麼意思?聽聽有書君的幾點分析:
1.中國「人吃人」的真實現象
魯迅借狂人的口敘述了中國吃人的歷史,小說里的狂人雖然是個精神病患者,但其所說也並非胡言亂語。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真實的「吃人」事件。比如狂人嘴裡所說的「易牙蒸子」的典故在《管子·小稱》里有記載,文曰:""夫易牙者,以調和事公。公曰:"惟蒸嬰兒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雖然狂人記錯了年代,但事情真實存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古今兵亂食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
這些事情讓狂人感到了肉體將被吞噬的恐懼,最後絕望地喊:救救孩子。因此,""吃人""的含義本就含有血肉被吞噬的""人吃人""現象。
2.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吃 人」本質的暴露
狂人日記寫於1918年,正值「五四運動」前夜,辛亥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社會動蕩不堪。
人們打著仁義道德的旗號來「吃人」,封建傳統里三綱五常,在魯迅看來,都是會吃人的。狂人日記里說「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
在這裡的「吃人」,更多的是指封建禮教的「吃人」。吃掉的,並不是真實的血肉,而是民眾的思想。
所以,魯迅《狂人日記》中「吃人」,第一層意思是「真的吃人」,是其表面的意思;另一層是「禮教吃人」也是其核心意思。兩者之間互為表裡,由表及裡的揭露和批判了社會「人吃人」的現象。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驪姐才在現代文學課堂上給同學們講了這篇文章,下面就跟各位朋友分享對這篇文章的心得。《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一出手就是高峰之作。這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意象就是吃人。然而,我們不能簡單理解成魯迅抨擊傳統禮教吃人,魯迅先生把《狂人日記》當作為加入新文化運動的第一聲吶喊,其內涵遠比我們想像的深刻而複雜。
一方面,魯迅要批判的不僅是禮教,更是人性。吃人肉是中國歷史上自古有之的現象,同類相食反映了人性最深處的自私殘忍。
魯迅先生為什麼要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中就來吃人來說事兒呢?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便動物也很少有同類相食的行為,人吃人,這本身就體現了人性的極度自私殘忍的一面。
然而,根據美國人類學家鄭麒來先生所著的《中國古代的食人》這本書的研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吃人這回事。鄭先生把古代的吃人分為求生性食人和習得性食人兩大類。求生性食人在歷朝歷代都有,主要由於天災(乾旱、洪澇、饑荒等)和人禍(長期的戰亂)。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人們常常不擇手段生存,也包括吃人。據記載,宋人庄綽在《雞肋編》中就寫道靖康年間,金人入侵,北部中國地區人肉價格比豬狗還賤。他們還把人肉統稱「兩腳羊」,分成了不同的等級:小孩的肉等級最高叫「和骨爛」;女性次之叫「不羨羊」;老瘦男人最次,叫做「饒把火」。
如果說求生性食人是迫不得已,而中國習得性食人行為則更加可怕。鄭先生指出,中國習得性食人的主要原因,大體一方面出於盡忠、盡孝與熱愛(比如割股救母),另一方面出於報仇、雪恥與憎恨(比如「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愛與恨的一種表達,同時也是孔子學說的一種特殊延伸。此外,還跟醫療的迷信有關。比如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舉出人體器官可入葯者達35種,對治療某些疾病有特殊功效,其中包括人發、人骨、人肉、人膽及人血等。
魯迅在《准風月談?抄靶子》說:「 黃巢造飯,以人為糧,但若說他吃人,是不對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兩腳羊』。」魯迅曾經看過彭遵泗寫的《蜀碧》,對其中所寫到張獻忠屠殺四川人的殘暴印象極深,大受刺激,對中國人性深處的殘忍,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吃人就成為魯迅先生批判中國人性的經典意象。
1980年,剛出道不久的香港導演徐克由此受啟發導演了一部堪比《電鋸驚魂》的驚悚片,叫做《地獄無門》,講的就是一個發生在大家鄉的人吃人故事。
另一方面,魯迅的批判最終也沒有放過自己,這個俄狄浦斯之問所審判的犯人也有他自己。
魯迅在《狂人日記》裡面講述的故事在邏輯上很詭異。狂人先是發現世人要吃人,然後發現親人也要吃人,最後發現他自己居然也參與了吃人,所以最後狂人絕望地喊:救救孩子。其實狂人就是魯迅先生自己的心像,魯迅先生對人性的批判中也發現了自己的罪過,所以他早已放棄了自己得救的希望,只能呼籲救救孩子。
在古希臘悲劇當中,有個著名的宿命性悲劇叫《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出生的時候,就有祭司預言他會殺父娶母。俄狄浦斯長大之後,果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他的父親,娶了他的母親。當俄狄浦斯王的國度降下了災難,他要求大祭司追查元兇,沒有想到他自己就是兇手,最後俄狄浦斯王只好刺瞎自己的眼睛,將自己流放。
魯迅先生曾經在評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時候說過,「凡是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同時也一定是偉大的犯人」。其實,只有做過犯人的人,才懂得如何審問罪犯。魯迅就像俄狄浦斯追問兇手一樣,最後發現自己也是兇手之一。所以魯迅先生就像狂人一樣,是被吃者同時也是吃人者。這恰恰反映的是魯迅先生在反抗封建文化時候的宿命性悲劇。
這樣的悲劇,就拿魯迅先生自己的婚姻來說吧。他的母親給他定下一門親事,女方比魯迅大,而且是小腳還不識字。魯迅當時正在日本留學,剛剛剪去辮子,正憧憬著革命的魯迅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女子,要求退婚。然而,魯迅幾次反抗不成之後,只有遵從母命跟朱安結婚。魯迅與朱安的關係是最被人們指責的,雖然說魯迅對朱安的物質生活給予了必要的保障,也似乎盡了一個丈夫的責任,然而,朱安其實守了一輩子活寡。以此來看,魯迅是被禮教所吃的人,同時也是吃人者。
歡迎關注驪姐頭條號,帶你了解更多的文化歷史知識。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包含了所有五四運動以來的最積極的方面,比如,它對人性黑暗的一種深刻批判,對於傳統社會的徹底決裂,對於語言傳統的堅決顛覆,然後是象徵主義的藝術手法,也是當時歐洲文壇上最流行的創作思潮。
在這其中,有一點「吃人」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不論是真實的吃人,還是靈魂的被吃。那麼如今我們來思考,吃人到底代表了什麼?最最根本是對於人性黑暗的批判,書中的狂人也是一個「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他是羞愧的,在要被吃的他自身上也發現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原罪。之後他說救救孩子,這一聲呼救,不僅僅是救救被吃的孩子,更是救救那些被帶了吃人本性的孩子們,從對社會與人性的批判上,發展到了懺悔的層面。
魯迅寫狂人,一開始是認識到歷史上有吃人的傳統,「仁義道德」和「吃人」是同屬一個範疇的,「仁義道德」表面上維護倫理,實際上是對人性的壓抑,但同吃人一起,便是對人的保護,當寫到最後,發現所有人都在吃人,變成了一個吃人的社會。追究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吃人從對黑暗社會的批判,上升到了人性的懺悔,宣揚了人道主義。這是魯迅對於社會超時代的思考。
文/紅雨說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馬上刪除。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裡面,「吃人」這個詞語,肯定是源於封建禮教的束縛,這是毫無爭議的,畢竟「祥林嫂」,「栓子一家」,還有孔乙己,阿Q,等等這些人,都是被封建社會的陳舊思想,所害所累。
然而,「狂人日記」裡面,這個吃人的寓意,似乎更加的深刻,已經超出了普通的禮教束縛。
首先,我們要了解魯迅先生創作這篇《狂人日記》的背景,民國一九一八年,那個時候,正值,辛亥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等一系列的朝堂動蕩,社會混亂不堪,百姓麻木不仁。
魯迅先生那時候,也是對中國未來的前景,充滿了疑惑與失望,一撥又一撥看似拯救世界的軍閥,最後都露出了沽名釣譽的真面目,那些昨天還衝著你微笑的仁義君子,第二天便露出吃人的獠牙,惡狠狠的高舉皇族大旗。
這就是《狂人日記》的寫作背景。這篇小說,是魯迅先生「吶喊」的開始,而對於吃人的人,先生是有許多種定義的——
第一類,便是那些老學究,老中醫們的陳舊思想,也就是開頭筆者說的,三綱五常,封建禮教。這些人已經是社會發展的毒瘤,應該毫不留情的去除掉。
第二類,便是村口那些年輕人,小孩子,都是懵懂的,無知的,是應該列入「救救孩子」那一類的。
第三類,門口的那條瞪著眼睛的狗,還有狼子村那些吃了人心的村民,還有大哥他們。
這些都是已經墮落,或者將要墮落的一批人,換句話說,吶喊,恐怕對這些失去良知的人,已經不起作用了。但是,還是要爭取挽救一下,也許還有希望——
可以說,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看似荒誕不經,其實卻將當時社會上幾乎所有類型的人們,都刻畫的淋漓盡致。
從一個,看似精神發狂,其實內心冷靜的人眼中,去觀察這個已經顛倒黑白的世界,這就是先生高明之處,到底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莊周夢蝶,蝶夢莊周」呢?
吃人的人,早晚也得被別人吃掉——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如今的時代,到底吃人的人消失了嗎?還是我們依舊在吃著別人,也可能隨時被別人吃掉——
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如今,難道也真的,沒有不吃人的,真的人了嗎?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你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是指封建社會制度下,人的命不值錢。那個時候法律不健全,法律是為老百姓制定的,有權有勢的可以視而不見,他們可以草菅人命。他們殺了人,就感覺是弄死了一條臭蟲。
《狂人日記》創作於國勢如累卵的年代,當時的一批先進人士著眼於社會改革,於文學界發生了一場名為啟蒙主義的創作熱潮。
魯迅是其中之一,名揚當時,垂範至今。
首先《狂人日記》里表達的吃人並不是說在果腹無糧的情況下吃「兩腳羊」,也不是做困圍城的易子而食。
吃人指的是中國標榜的封建禮教禁錮、腐蝕人的思想,而統治者則藉助「君君、臣臣」等儒教解釋、制定的道德和社會規範剝削壓榨底層人民。
實為人民的得不到民主,等同奴隸。
上學時學習魯迅的狂人日記,當時理解不深,只是覺得深刻。後來反覆讀過幾遍,才覺』吃人』含義深刻。表面上是寫一個精神病青年老是懷疑別人要吃他,並列舉了誰誰家的孩子被吃了,誰誰家的病人被吃了,作者藉助這個狂人揭示了當時的吃人社會,勞苦大眾被剝削被壓迫,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毒害,同時魯迅呼籲整個社會覺醒吧,不要被吃人的社會吞沒,不是爆發就是滅亡!!!
推薦閱讀:
※魯迅和海嬰
※老浪的讀書筆記:《葯》之二
※魯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徐梵澄論魯迅
※魯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