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貴的學區房,學校就越好嗎?


這個問題你只說對了其中一小半。

首先,學區房理論上越貴,說明這個學校是公認的相對更好的學校,這是社會達成了默認的共識,基本偏差不大會太大。

其次,學區房的老師輕鬆是不一定的,學校受追捧自然有被追捧的理由,學校的師資,教學,實力等方面一定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個東西不好有太大的水分。一個學校的「好」是一種綜合實力的呈現,是長期口碑以及相關的數據積澱起來的,絕不是人們隨便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來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要相信這句話。所以絕大部分的「好學校」都是名副其實的。

另外願意買學區房的家長,「都是父母教的好」還真不一定。這樣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更忙的,在自己事業方面一般都是有所成就的,這些家長更願意用金錢來為孩子創造優質的教育條件,希望通過第三方的努力來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他們平時其實用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多,只是金錢上投入的更多而已。

最後,想表達的是,如果有條件當然要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如果能更多地再去陪陪孩子,那就更完美了。


學區房的賣點是有好的配套的學校。學區房那麼貴,相對應來說學校不會差,但也不像傳說中的那麼神奇,難道別的學校的老師的水平就教不了孩子們?一個孩子能否成才,關鍵要看孩子個人還有家庭教育。

我堂姐家有個女兒,堂姐夫妻兩人都是普通的上班族,沒有條件給孩子選學區房,孩子的學校都是按片區劃分的。除了經濟條件不夠優越,堂姐對女兒的教育可是用盡心思,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整個家庭都有股學習的氛圍。堂姐的女兒很自覺也很爭氣,一路綠燈,考取了市裡最好的高中。

如果經濟寬裕,給孩子選學區房,無可厚非。如果條件不允許,四處借債去給孩子買學區房,那有點得不償失。還是那句,孩子是否能成才,關鍵看個人和家庭。


1、學區房的價格取決於所在的學區。一般來說,學區房越貴,主要原因就是其所在學區的學校越好。因為根本沒有人在乎學區房的戶型、朝向、樓層等其他因素。

2、此處的學校越好,主要是指這所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進入所謂的好學校的畢業生比較多。但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否一定就比其他學校高,我看也不見得。

3、不同城市對於學區房的規定會有所不同。比如杭州有些區,對於學區房的規定是,小學六年期間只能有一個學籍,所以,如果前面的學生還沒有畢業,你即使買了也是沒用的。還有一些地方的規定是,一定要在學區房裡住滿幾年才可以入學,等等。所以,買學區房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有關情況。

4、如果你錢多,那麼學區房隨便買好了。按照國人的觀念,學區房一般只會漲不會跌,多貴買進都不會虧。但假如你是普通家庭,就沒必要跟風去買學區房,一來也許政策突變,你買了也白買;二來買了學區房之後生活質量必定嚴重下降,即使送孩子去最好的課外輔導機構,其投入也遠遠低於學區房成本——反正最好的學校,學生也要在外面補習的。


越貴的學區房並不意味著一定有好的學校教育,因為部分的學區房的價格還會受到土地供應之類的影響。越是公共資源比較集中的地方,土地的供應上的控制就越是嚴重。

可是如果學校周邊的房子價格很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學校基本不怎麼樣。

學區房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名校有價值。

名校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如果說名校是有價值的,很多人在情感上可能接受不了。

但是,作為已經進化的靈長類最為基本的社會觀念或者社會心理,就是讓自己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光鮮亮麗。要想讓自己看起來光鮮,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些我有而你沒有的。

因此,越是稀缺的資源,越是會有更多的人追逐,那麼價值就會更高。價值更高就會有更多的人追逐。

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之中就敏銳的觀察到了這一點。

不論歷史怎麼變遷,人類對於稀缺資源的追求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不同視野的人追逐的資源類型不同。

有的人在追逐名車、名表之類的奢侈品,而有的人在追逐精神以及聲望上的滿足。

不過,因為考慮到教育的公平,所以名校的資源並不是按照出價的高低來進行分配,而是按照分數或者所在地域進行劃分。

如果是按照分數進行劃分,那麼家長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的成績達到最高;如果是按照地域劃分,那麼和這個地域相關的房產、戶籍之類的價格自然而然就會走高。

在名校的競賽之中,唯一可控的是家長的投入

對於很多中產及其以下的家庭來說,唯一實現階層流動的方式就是教育,或者更加直接一點就是高考。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說,現在階層不流動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越來越少,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半。

縱觀歷史,即便是在比較動亂的魏晉南北朝,上流社會也很注重人才的選拔。因為道理很簡單,有錢人是願意自己的孩子結交沒錢聰明人還是全部結交有錢的笨蛋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而在現在的高考評價體系之中,沒有人會關注過程的,大家唯一關注的就是結果。雖然簡單粗暴,但總好過於選拔之類的其他形式。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在短期內其實很難改變,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機遇這個更加是不可控。

而唯一可控的就是家庭教育,特別是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投入,這種投入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比如買學區房,讓孩子有更大的機會接觸到優質的資源,再比如請名師輔導。

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精神氣質,行為習慣上培養的投入,讓孩子能融入到現在已經未來的「精英」圈層。


所以,只要大學還分等級,那麼好學校周圍的學區房就不會便宜。不過大學不等級估計也是實現不了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分具體情況而論。

首先,越貴的學區房,是因為學校越好。這是因為,名校是稀缺資源,家長都希望為孩子找到一個學校管理好,教學質量高,學生素質高,家教背景普遍好,學生將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學校,所以,這樣的學校附近,房子價位普遍較高,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學校越好,房價越貴,而房價越貴,反而買的人越多,造成房價越貴,有錢人越集中在此買房,家庭背景好的學生越多,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無形之中又進一步提高了。因此,出現了上述良性循環的現象。

其次,我們還要看到,學校辦的好不好,與學區房價越貴有關,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一個學校辦的好不好,應該是與學校辦學理念,學校領導管理,師資力量配備等因素有極大的關係,學生生源較好,只能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本末倒置,要看到學校好的主要因素所在。

再次,關於是否投資於學區房,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一般說來,由於名校效應,學區房一般價位不會有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如果舉債購房,造成家庭負擔太重,影響正常生活,影響孩子培養,也是不值得的,再說,學區房還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因此,不能盲目跟風去投資學區房的。

以上觀點,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並發表意見!


我同意你的觀點,影響孩子最大的是家長,而不是學校的老師。

所以有些家長沒買學區房,孩子也學得挺好。有些家長買了學區房,孩子也沒學好,都是因為家長自身的原因啊。

好的學校,會吸引優秀的老師,學生還有大量的資金。有了這些優質資源,學校會辦得更好,培養更多的人才,名氣更大,進而吸引更多優質資源。這種現象叫馬太效應。也可以簡單理解成:好的就會變得更好,有錢人就會變得更有錢。

學校和老師當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應該買學區房,不過也不用迷信學區房,畢竟家長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所以有套學區房不如有懂教育的好父母。


學區房和學校相鄰而居。它們的關係我的分析如下

學校好。主要是指。硬體方面。運動場。實驗室。現代化教學聲光配置。綠化。環境安靜。軟體方面。校風,崇尚什麼理念,教風,教師兢兢業業。學風學生以學習為榮。

學校好,栽下梧桐樹引的鳳凰來。慕名而來。學校也可以異地掐尖。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學區房離學校很近的建築。學校好,入學的多,自然買房,租房者大量湧入。學校好。學區房升值空間大,學區房貴。

學區房越貴,學校就越好。這個就不一定。有些可能地理位置好,或者絕版地塊。如果不是數十年口碑公認好學校,打學區房招牌。那不過是個笑話。


越貴的學區房,學校越好,這是不一定的。但,學校越好,學區房肯定不便宜。

有四大種類的房子是貴而升值空間也大的房子。

1、市區房或市市中心房

2、地鐵房

3、學區房

4、剛需戶型房

這四個條件都滿足且條件優秀的話,房價不會低。單房子附近學校不怎麼樣或一般時,如果去他條件不錯或者更好,那房價也不會低的,甚至更貴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越貴的學區房,學校不一定越好。

選擇房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對學區房的要求不一樣進行選擇,如教師子女,這部分小孩上學可能對學校選擇比較多,並不局限於劃片上學。


謝謝邀請。

房子貴,是房地產商搞的鬼;學校好,比的是師資與管理,這二者之間的關係不是價格與價值來衡量的。

不過,很多不明就裡的家長因為學校劃學區招生,往往是這麼想的,他們是學區房價格高的推手,房地產商是始作俑者、直接受益者。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按常理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成立的。但有的學區房貴,也有其他原因。比如這個學區房屋資源比較少,這個學區地理位置優越,還有就是這個學區配套設施齊全等等因素。也是導致學區房貴的原因。


推薦閱讀:

有沒有在家裡給孩子買各種化學試瓶試劑,做實驗用的呢?
真的有學生是真正願意學習的嗎?
面試官問你為面試做了哪些準備,該怎麼回答?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