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當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會怎麼發展?
雖然是假設 雍正帝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即位60年
雍正帝是1678年出生,在1722年即位,當時已經45歲,如果即位60年,那就是105歲——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能夠活到90歲以上,就算是普通人也非常的困難。
雍正帝能夠改革康熙帝晚年施政弊病的原因,就在於他即位時已經45歲,政治歷練、精神、人格都處於成熟階段,能夠以精準的分析問題並做出有魄力的應對。
火耗歸公改革、建立養廉銀這兩個改革就說明了雍正帝處理政務的成熟和熟練。火耗是官員為貼補而做出的合理但不合法的支出。雍正將火耗歸公,杜絕了地方官員任意以火耗攤派的機會。但雍正帝又不損害地方官員的利益,而是將通過火耗得到的銀子轉移到養廉銀里。這就讓原本是官員陋規收取的火耗收入,轉為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的集體銀庫。
利益不被損害,從原本的合理不合法變成合理合法,又避免被指責貪污,這就是乾隆帝即位後想要廢除火耗歸公但被絕大部官員反對的原因。
一方面厲行整頓吏治,另一方面將官吏們的利益合法化,恩威並濟。這是繼位皇帝在成熟年紀繼位的好處——有自己的原則、思想和處事手段,不至於毛躁冒進或思慮不全。
雍正帝和乾隆帝的性格雍正帝幼年時期的性格,康熙帝如此評價:
「喜怒不定」
因為幼年雍正帝性情急躁剛烈,康熙帝為訓喻他寫了四個字給他:
「戒急用忍」
1702年,在25歲的雍正帝的要求下,康熙帝撤銷了雍正帝「喜怒不定」的評語。這說明25歲的雍正帝漸漸不再急躁,而是變成了「舉止端凝」的成熟穩重樣。
在九龍奪嫡時,雍正帝經常在王府講解《金剛經》,和道士研究、修鍊金丹。
乾隆帝聰明,愛好藝術(詩、畫、書),在性格上應該和康熙帝基本上一致,施政上有和康熙帝類似。
假如雍正帝能夠即位長久一些
1、在雍正帝的某些改革上,乾隆帝並沒有廢除而是繼續堅持:
設立軍機處、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密折制度,秘密立儲,平定準噶爾,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設置駐藏大臣,禁止天主教傳教,海禁。、廢除賤籍等。
這些改革,雍正帝是否活著並無影響。
2、乾隆帝廢除的雍正帝政策有:整段吏治,打擊朋黨(隆科多、年羹堯、八爺黨等都是,乾隆帝雖然有過打擊朋黨但目的是出於禁錮思想,不同於雍正帝的重構朝廷權力的目的。),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3、雍正帝和俄羅斯簽訂《恰克圖界約》,確立外蒙古屬於大清的地位,確定《尼布楚條約》西部大清和俄羅斯未定疆界問題。
4、雍正帝禁止天主教原因有三個:1、天主教教士曾參與九龍奪嫡活動;2、因禮儀之爭而暴露出天主教徒不受控制的問題,擔心天主教的壯大導致國家不受控制;3、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拒絕教士嘉樂提出變通辦法的《嘉樂八條》,激怒雍正帝。但雍正帝還是允許天主教士在北京居住。
乾隆時期,天主教初了澳門之外,基本上被禁絕。
5、在禁海上,雖然雍正帝也實行禁海,但還是因地制宜的同意部分出海:同意福建漁民出海捕撈、同意廣東人移民台灣,保持康熙帝時期的四口通商口岸。
乾隆帝時實行嚴格的禁海令,並關閉三個通商口岸,只保留廣州通商口岸。
激怒雍正帝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四世
如果雍正帝治理更久的影響
1、在打擊朋黨、整段吏治上雍正帝還會繼續用力——雍正帝最痛恨朋黨:
「朋黨最為惡習」
並敢於說要清除朋黨文化:
「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
康熙帝、乾隆帝晚年積弊的問題,就在於官吏朋黨問題、官僚系統膨脹的問題。解決方法很簡單——通過殺派系領袖達到清肅舊有臃腫多餘的官僚、招納新生力量的目的。剛即位不久的皇帝殺前朝大臣,基本上都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2、天主教得以繼續在京師傳教,大清和西方的溝通渠道不會斷絕。雍正帝禁止天主教傳教,並非不能容忍,而是怕天主教信徒壯大後被羅馬教皇控制、影響大清。雍正帝保持讓天主教繼續在京師傳教,既能利用天主教教士帶來的知識和思想,也不至於出現天主教力量壯大導致大清被羅馬教皇控制的情況。
3、雍正雖然繼續實施海禁,但傾向於寬鬆實行。這在雍正帝在李衛以日本召集大清之人訓練軍隊為由要求嚴格海禁時,雍正帝大為申斥拒絕:
「昔聖祖遣織造烏林達麥爾森陽為商人,往覘其國。比復命,盛言國小民巽,開洋之舉繼此而起。朕數諭閩、廣督撫留意考察。」
雍正帝的治理措施是:要求沿海督撫注意加強海防,但不準實行嚴格海禁。
相比乾隆帝時期乾脆嚴格禁海的省事心理,雍正帝還是比較注意沿海漁民的實際需求。
如果雍正帝治理時間更長,繼位的乾隆帝只能繼續雍正帝的治理政策,難以大舉實行寬仁政策。吏治和朋黨問題上,雍正帝不會能夠清除,和雍正帝治理時間長短關係不大。
但在保留天主教在京師傳教、實行較為寬鬆的海禁這兩個方面上,能夠讓大清保留一扇和西方進行信息溝通的渠道,大清不至於處於閉塞的1860年狀態。這才是雍正帝治理時間更長的意義和作用。
當然,在雍正帝的治理下,不會出現所謂的乾隆盛世狀況。務實的雍正帝,不在乎這些花架子。
最後用馬戛爾尼給國會的報告結束:
「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隨時就可能沉沒。」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這個問題先來說說這個敗家的乾隆吧!
乾隆,大清皇帝中的老壽星,共活了88歲,都說乾隆是導致大清滅亡的導火索,這是怎麼回事呢?乾隆在位期間認為自已的大清江山固若金湯。所以他釆取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當時大清的工業發展落後歐洲一大截。他在位的60年里共下江南6次,每次去都是遊山玩水,尋花問柳耗費了大量的銀錢,可以說乾隆是大清所有皇帝中過的最舒適快活的,沒有之一!在他死後卻留給他兒子嘉慶一個空虛的國庫和後面幾代皇帝的屈辱史!
那麼乾隆舒適快活的資本是什麼呢?乾隆舒適快活的資本是什麼呢?是因為他有一個兢兢業業勤政的老子雍正帝,雍正共在位13年,從45歲登基一生勤政留下了1000多萬字的硃批文字,可以說雍正自登基之日起,每一天都處在忙碌的工作當中,雍正任期內整頓吏治,懲治腐敗填滿了由於康熙連連征戰掏空的國庫,留給了他兒子乾隆一個舒適快活的時代。
那麼如果再給勤政的雍正60年時間,大清會怎麼發展呢?我覺得大清的命運不會有太大的沒變,時代的發展不是一個二個人就能改變的,雍正再勤政也只不過是60年的時間,大清再發展,但是大清數百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會變,人的思想不變社會能發展到哪去!!歡迎關注評論留言!共同探討學習
我感覺是,清朝大體方向不會變。
清朝是封建制度的頂峰,皇權得到空前加強,但是這不代表皇帝就能為所欲為,皇帝做事也是要根據國家形勢來的。
現在很多人推崇雍正,並大肆讚許其各類政策:清查虧空,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整頓財政,打擊貪腐等等,但那是因為什麼?因為康熙末年清朝國家機器已經運轉失效了:官僚機構浮腫,吏治開始退步,貪腐盛行,人民生活惡化,國庫已經見底......這種情況下雍正只能進行一系列改革以修補國家機器,即使得罪一些利益集團也在所不惜,這方面雍正做的很不錯,可以稱得上一位有魄力,有作為的君主。
但是,雍正過於嚴厲的處事風格也使得清王朝出現了「矯枉過正」的問題,這樣再緊繃下去,大清國家機器也要完,經典電視劇《天下糧倉》就將雍正時期過於嚴苛的處事風格反映地淋漓盡致。
所以乾隆即位之初就用寬緩代替雍正的嚴苛,將大清這艘「大船」的方向再「調正」。但是,如果雍正也不是傻子,如果他能當朝更久,應該也能注意到這些問題,後期應該也能實行類似乾隆的政策。
雍正當政60年後,將會是105歲的高齡,這個假設實現的難度太高了。
雍正皇帝1722年繼位的時候,已經是45歲了,如果真的幹上60年再駕崩,那麼雍正去世時就將會是105歲的高齡,這個年齡不僅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的帝王壽命排行榜將高居榜首,就算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非常長壽的存在。
同時不得不說的是,乾隆一生遊山玩水、保健養生也只活了89歲,那麼以勤政著稱的雍正皇帝,每天忙於政務,每年只給自己放假一天,每天僅僅休息四五個小時,再加上長期煉丹服藥,確實很難活到這個年齡。
所以讓雍正當著60年,這個假設能夠實現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如果讓雍正在位的時間超過了13年,並且儘可能的長些,大清王朝的經濟將繼續發展,吏治將繼續革新,君主集權進一步加強,而大清朝的國力也將持續性的增強 。不得不承認的是,雍正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為勤勉,最為勤奮的皇帝。
雍正在位13年,留下了1000多萬字的硃批文字,可以說雍正自登基之日起,就一直處於忙碌的工作中,當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國成效。
雍正先後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攤丁入畝,減少了普通農民和百姓的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維持了社會底層民眾的利益,保障了國家的根基;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緩解了社會階層矛盾;火耗歸公,增加了國家收入,規範了民間貨幣流通,雖然減少了官員的額外收入,但是通過養廉銀制度的執行,極大的減少了官員的貪墨行為,也讓官員不再打火耗銀的主意,改善了官場風氣;而通過改土歸流,又讓國家加強了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力加強;設立軍機處,則徹底廢黜了傳統的八旗貴族議會制度對於皇權的制約;發展密折制度,使得自己坐鎮京師,便可盡知天下之事,並且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
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讓康熙晚年積累的諸多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和官場政治問題得以解決,同時讓整個國家得以快速發展。更為關鍵的是,徹底擺脫了國庫空虛的局面,雍正在位十三年,國庫存銀從就雍正剛剛繼位時候的不到700萬兩,增加到了超過5000萬兩,如果雍正的統治能夠繼續下去,國庫的存銀必然是越來越多,甚至只要多給雍正5—10年時間,雍正都可以將國庫的存銀增加到1億兩。
雍正卓越的政績,依然無法掩蓋大清王朝與世界脫軌的現實,也將不能擺脫大清王朝在19世紀中後期被世界列強們輪番「胖揍」的局面。「八股文」、「文字獄」禁錮了讀書人的思維,「重農抑商」限制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而「閉關鎖國」更是將大清王朝與世界的發展徹底隔絕。
歐美先進的思想、先進的制度、先進的技術,都與大清無緣,而大清除了政治管理體制上得到了發展,在其餘的領域幾乎失去了創造了,科技、文化水平全面落後與世界。
整個18世界,中國經歷了「康雍乾盛世」,封建君主專制到達了巔峰,但是反觀歐美,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且啟動了工業革命,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法國也在醞釀著大革命,世界都在發展的同時,大清王朝卻停滯了前進的腳步。
雍正皇帝固然是將國家治理的很好的好皇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雍正真的能夠當政60年,也依然無法打開大清的國門,依然無法讓大清與世界接軌,科技水平無法提升,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出現了與世界的明顯斷檔趨勢,而這最終也依然無法改變19世紀中後期大清王朝落後挨打,被世界列強「胖揍」的局面。
雍正去世後,乾隆在位的時間長短與大清王朝的發展結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實質性改變,因為制度不變,體制不變,大清王朝最終的結局也就不會變,但是如果雍正之後能夠是恭親王奕訢繼位,結果可能會真的不一樣。
很多時候,大家都批判乾隆是個敗家子,敗光了雍正為他開創的基業,揮霍了大清的國庫,將一個虛晃的盛世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也讓大清朝再也無法與世界列強抗爭。如果換一種假設,試問將雍正所留下的盛世局面與充盈的國庫資產交給誰,可以好好利用起來,將大清朝帶到世界的前列,我認為,這個人就應該是恭親王奕訢了。
不少人都說,如果道光將皇位傳給了奕訢,而不是傳給咸豐皇帝奕詝,那麼中國的近現代史就不會如此的屈辱。而縱觀晚清的皇室,奕訢是所有皇室成員中,思維最為敏捷,思想最為開放,對於外國的制度、技術與文化最為接受和認可的人,更為重要的是,奕訢的能力真的強,不管是對內的治理還是對外的交流,都展示了他過人的能力。
所以,如果能將雍正留下的充盈的國庫,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以及經過強化的君主集權統統交到奕訢手中,讓奕訢有錢、有人、有權力去搞改革和發展,或許大清的結局真的會出現不一樣的局面。
這樣說吧,清朝是在乾隆手中開始走下坡路不假,但是把乾隆換成清朝的任意一個帝王,也改變不了清朝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事實。人只是一個表面的原因,其本質的原因在制度。
當時間來到公元1700多年的時候,在清朝正是乾隆統治的時期,世界的大格局已經開始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彼時的歐洲大陸,正在進行著一場即將改變人類命運的工業革命。
以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為契機,蒸汽機從實驗階段正式投入了生產,大量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開始投入生產,並逐漸取代了之前純人工生產的方式。就以生產效率而言,蒸汽機器的效率已經遠遠超過人類。一時間,歐洲大陸的已經從農業時代開始向工業時代邁進,社會制度也從之前的封建制度進入到了資本主義社會。
毫無疑問,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遠超農業社會,與工業時代相匹配的資本主義制度也遠比與農業社會相匹配的封建制度也要來得更加優越。從此開始,東西方之間的的差距開始逆轉,西方列強開始引領了世界潮流。
反觀,乾隆時期的清朝,雖然還處在康乾盛世的尾聲,生產總值依舊遙遙領先於歐洲各國。但是,彼時的乾隆,正在致力於維護封建統治,將皇權專制推向到了一個歷史的巔峰。而想要維護皇權專制,閉關鎖國是一個必要的手段,把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是其內在的要求。
把乾隆換成康熙也好,換成雍正也罷?難道他們就願意放棄皇權專制嗎?答案是否定!不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同樣會堅定不移的實施著閉關鎖國的政策,同樣會致力於把百姓牢牢的束縛在土地上,這是毫無疑問。
所以,即便是雍正在執政100年,也不可能從根本拯救清朝 。實際上,雍正如果在位時間越長,歷史評價越低。但凡在位時間很長的帝王,在其執政的後期往往會變得安於享樂,漢武帝如此,唐太宗如此,康熙如此,乾隆如此,雍正能跳出這個規律嗎?
實際上,從15世紀末年歐洲開啟大海時代開始,中國與世界潮流的發展趨勢就已經開始背道而馳了。地理大發現,刺激了歐洲人征服世界的野心,催生了資本主義,加速了工業革命的到來。
反觀彼時的中國,正是明朝統治的時期,擁有世界最先進的造船技術,有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然而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選擇實施海禁,扼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哎!四爺無疑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最能攢錢的皇帝;他的那個農家樂審美的寶貝兒子乾隆,無疑是清朝最能折騰的皇帝,最好大喜功的皇帝,最能花錢的皇帝。他爸背著千古罵名攢的家底,被他都揮霍光了。乾隆時期,雖然是一派繁榮景象,但盛世下的危機已經非常深了。只要有一點縫隙,危機就爆發了。江河日下,沒人再可以力挽狂瀾了。
但,如果如題所述,雍正當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會怎樣?我想,它最終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這樣的話,可能會續命長一點。
我從來都認為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從來不會歧視他們的政權。但同時,也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是少數民族政權,統治集團內部是非常不自信的。他們沒法做到真正的開放包容。而這兩個政權有表現的非常兩極。比如,元朝,他們盡量不接受中原文化,盡量保持自己的文化,他們就是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退出中原;清朝,他們願意接受中原文化,並向中原文化學習。他們最終被融合了。但清朝的統治者,他們時刻都記得自己的少數民族身份,他們從骨子裡害怕別人說他們是少數民族。所以,才有那麼嚴重的文字獄。那是中國歷代少有的。
統治集團的這種封閉是一以貫之的,不是一兩個皇帝的問題。所以,不論誰走到最後都是閉關鎖國。在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工業開始發展的時候,無論哪個皇帝執政都得挨打。
清朝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就是集權達到了頂峰。天下事不論大小都是皇帝一個人做主。大臣都是奴才,都是皇帝命令的執行者。原來知識分子的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都被清朝統治者奴化為奴才的奴性。知識分子不在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百姓更不認為。國家就是皇帝的國家,跟百姓無關。這也是清朝的國策,也不是一兩個皇帝能或者想過改變的。即使在乾隆盛世,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看到的也是人民的貧苦和麻木。
綜上所述,晚清的困頓是避免不了的。必須是鳳凰涅槃。
中華帝國的歷史發展到清朝,已經如一位垂暮的老人,年邁體弱,苟延殘喘。康乾盛世不過是一次迴光返照,就算讓雍正統治100年,再進行更多整頓吏治的改革,也不過相當於給這位老人吃兩劑補藥,至多延長几年的壽命,然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題主說「乾隆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導致王朝由盛而衰」,顯然是不正確的。就清朝來說,由盛轉衰並不是乾隆一個人的罪過,也並不是換一個君主就能解決的,從以下兩點就可以看出來。
一、吏治腐敗。清朝之所以衰敗,根本原因在於吏治。許多人將希望寄託於雍正的吏治改革,他們希望乾隆短命,以避免像和珅這樣的貪官出現,避免乾隆嘉慶時期農民起義的爆發。他們希望雍正的火耗歸公和養廉銀改革能令清朝腐敗的吏治起死回生,然而這是不現實的。
首先,清承明制,官員的俸祿低的可憐,貪污腐敗難以避免。想想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整頓腐敗,他無所不用其極,剝皮實草,廠衛制度......然而,還是擋不住一批又一批貪官的出現。
儘管雍正進行了養廉銀改革。然而,隨著清朝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引起通貨膨脹,白銀大幅貶值。官員俸祿的購買力大幅下降的同時,俸祿的數額卻不見增長,因此,貪污腐敗難以消除。
其次,專制制度以人治為主,缺乏權力的制衡,腐敗不可避免。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政治的鐵律。在皇權專制強化的清代,官員的權力更是缺少約束,貪污腐敗橫行是管不住的!
二、閉關鎖國。我們常說清朝閉關鎖國有多麼嚴重,直接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云云。實際上,閉關鎖國政策是自元明以來中國海洋政策發展的必然結果,一口通商也不是乾隆一個人的過錯。
首先,有人說乾隆將原來的寧波、泉州、松江、廣州四口通商限制到了一口通商,導致清朝後期與世界隔離。實際上,清朝建立時起一直延續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在收復台灣之前更是嚴格限制東南沿海的貿易。
雍正之前,雖然名義上是四口通商,但是實際的通商城市有100多個,只是沒有官方的口岸而已。雍正將口岸嚴格控制在四個。到了乾隆時期,被減少為廣州一處。這是政策發展的趨勢。
其次,要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交流,首先得有發展商品經濟的動機,也就是經濟基礎。我們想想新航路開闢時期,些開拓海外殖民地的西歐國家,正是由於原始資本主義對財富的渴望,他們才有動機去征服海洋,發展自由貿易。
而反觀清帝國,自明末就已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被專制制度長期壓制,男耕女織,商品經濟的比重幾乎為零,根本就沒有發展海外貿易的動機,因此,限制通商並不是乾隆一個人的罪過。
另外,清朝統治者妄自尊大的世界觀也不會允許外來的國家與自己平等交往,不論是雍正還是乾隆,自由貿易必定不會被官方認可。
從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來看,清代已經是帝國時代的末路了。西方進行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時候,中國還處在元明時期;西方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中國還處在明清之際。
乾隆30年(1765年),中國還處在日益加劇的皇權專制之下,而英國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康熙、雍正、乾隆,這些專制君主們無論怎麼改革,也只是對清帝國這艘破爛大船的修修補補,然而積重難返,大船的航向已經註定是深淵!
作者:夏陽太史。
如果雍正當朝60年,乾隆短命, 那麼,清朝向前發展的大趨勢是一樣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全球氣候有一個變冷變乾的過程,這在歷史地理學上叫做「明清小冰期」,「小冰期」導致農業減產,西歐各國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以當時的歐洲人熱衷於海外殖民。
明末清初的氣候,可以用寒冷乾燥來形容,華北各省連年旱災,發生了農民起義,我國東北地區的氣候轉冷以後,女真族有不斷向南遷徙的趨勢,這樣一來,明朝就面臨著農民起義軍與後金(清)政權的雙重壓力。
「明清小冰期」對明朝與清朝的影響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清朝能夠出現「康乾盛世」,而明朝卻滅亡了呢?這就不得不從美洲高產作物說起。
新航路開闢以後,美洲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土豆)等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約在明朝中後期之時,玉米、番薯開始傳入到中國,但是,在明朝的時候,玉米、甘薯並未推廣開來,所以,沒有幫助明朝的農民渡過「小冰期」,到了康熙年間,這些高產作物才得到推廣,美洲高產作物的推廣,增加了糧食產量,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這是清朝出現「康乾盛世」的農業基礎。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雍正年間,民間有一些小的叛亂,同時還出現了一場被稱為「三藩之亂」的大亂,但是,老百姓沒有積極的響應,因為中國古代的農民最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而較少關注統治集團內部的事情,當清朝走向穩定,社會經濟繁榮以後,「反清復明」在普通老百姓當中很難有號召力了,而當農民吃不飽飯的時候,也許用一口大鍋煮點飯,就能讓很多饑民歸附,例如東漢光武帝就用這種辦法,招降了赤眉軍的很多部眾。
有人說沒有雍正年間的改革措施,也許清朝的統治時間會和元朝差不多,在康熙之後,清朝統治者就有可能退居關外了,這種說法其實言過其實了,康熙、雍正年間清朝的農業本來就因美洲高產作物的推廣,而逐漸走向穩定,不可能再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了。
清朝雖然出現了盛世,但是,這一盛世是靠美洲高產作物支持的,玉米、甘薯既高產,又耐貧瘠,大量的山地、丘陵被開墾成耕地、種上了玉米和甘薯之後,進一步推動人口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大量的人口向山地、丘陵地帶遷徙,然而,山地、丘陵作為農業生產基地,其產量是十分不穩定的,因為這些地方的土地與平原地帶相比,本來就貧瘠,而且容易水土流失,這就使得「康乾盛世」面臨著人口的增長大大超過耕地的增長速度的壓力,正如康熙皇帝自己說的那樣,「今人民蕃庶,山巔盡行耕種,朕常以為憂也。」
(雍正皇帝畫像)
人口過快增長的同時,清朝還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出現通貨膨脹是因為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衝擊了清朝以白銀為主的貨幣體系,清朝的財政收入在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基本是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略有起伏,而嘉慶年間的一兩白銀的購買量與康熙年間相比已經大大降低了,所以,清朝自嘉慶年間開始,面臨著國庫收入不足的問題。
(乾隆皇帝畫像)
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貨膨脹的問題在雍正、乾隆年間,並未真正顯露出來,美洲高產作物還在繼續發揮有益的作用,但是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就顯露出來了,嘉慶皇帝剛剛登基不久,乾隆還在當太上皇的時候,清朝就爆發了「川楚白蓮教起義」,聲勢浩大,蔓延湖北、河南、四川和陝西四省之地,道光年間,則又爆發了規模更大的太平國起義,清朝差一點兒被太平天國取而代之。
綜上所述,從歷史的大趨勢看,雍正當皇帝的時間長一點,因為他的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乾隆年間的腐敗、奢靡之風,可能不會出現,但他無法改變「康乾盛世」面臨的人口過快增長與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換句話說,康乾盛世、嘉道中衰的大趨勢靠一兩個皇帝是無法改變的。
1、腦洞大開的假設!
這個假設腦洞大開啊,雍正45歲即位,若當60年皇帝的話,那豈不是要活到105歲?若果真如此,中國第一高壽皇帝的名號,就非雍正大叔莫屬了!
還有,雍正45歲登基時,其子弘曆(後來的乾隆)12歲,父子相差33歲。如果雍正坐60年皇帝,105歲死,傳位兒子弘曆時,弘曆也是72歲高齡了,還能做幾年皇帝?乾隆王朝不用假設,都是命短的!
所以,以上假設太瘋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2、腦洞大開再升級!
不過既然是腦洞大開,那乾脆咱們把腦洞再開大點,讓這個假設頂天!假設雍正20歲繼位,年輕倍棒,意氣風發,一切都是最好狀態!在這個條件下,那咱們看會不會發生奇蹟!
雍正20歲繼位,那麼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就不存在了。因為雍正20歲,那他的兄弟們,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都是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也不存在什麼八爺黨了,一群低齡boy哪還能組團跟雍正干?所以,雍正坐上皇位後,簡直一馬平川,再也沒人添堵,每天感覺自己棒棒噠!
那麼,接下來年輕自信、精力旺盛的雍正,就開始要放大招了!老爹康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雍正帥哥將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對,雍正帥哥說:我年輕我自信,我怕誰?我要在位60年呢,有的是時間!誰怕誰?
3、假設下:戰力爆表的雍正
吏治混亂?官場腐敗?治!雍正雷霆手段,鐵腕反腐!重鎚之下,火星四濺,只需勵精圖治數年,貪腐之氣必自會滌盪一清,再造朗朗乾坤!以雍正帥哥的執政能力,這個可以辦到!
國庫空虛?欠款難回?追!追回國庫欠款,借的都給雍大爺還回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借了不還,胡蘿蔔大棒自己選!
土地歸流,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雍正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將會加速完成。沒了八爺黨們的強大阻力,沒了人到中年力感覺身體被掏空的尷尬,沒了八王議政的危局,一切就好辦多了!
據史載,雍正帥哥是個十足的勤奮皇帝,非常節儉,每天批閱奏章至凌晨一兩點,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除了生日極少不上班,一生批閱奏摺的字數就達幾十萬,可以說勤奮到變態的地處。有清一朝無出其右,在位13年就奮鬥了13年。強悍的人生,無需解釋。
所以,雍正帝死後,到乾隆帝接位時,官場風氣大有改觀,大清朝的國庫也從康熙帝時的國庫存銀不足800萬兩,到最後高達6000萬兩,整整翻了7倍多啊!這麼牛逼的成績,僅僅是雍正在位13年時間干出來的!
那麼,如題假設,要是在位60年呢?很顯然,雍正皇帝人生的這份答卷,將會漂亮到爆表!說不定會在經濟治國上超過其父康熙,「康乾盛世」直接會變成「康雍大治」,可能頗有大唐「貞觀大治」的感覺!
4、皇帝再高,也怕菜刀!
但是,要轉折了哈。雍正所處的時代,是整個中國封建時代長河的晚期了,清朝到達頂峰後物極必反,也將走下坡路,無論雍正再英明神武、再能幹,也只能延緩王朝下滑的步伐,而最終不能改變時代的滾滾大勢。一強帝頂天,亦螳臂當車!
如果雍正在位60年,那麼晚年的雍正將與美國的華盛頓同處一個時代。當時的美國已實現獨立蛻變,緊緊跟上了時代潮流,並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引領者」,而已創造了輝煌業績的晚年雍正,會不會因為自己的這些輝煌而更不屑於西方的「淫巧奇術」了呢?會不會更加沉醉在「天朝上國,唯我獨尊」的暫時性夢境里呢?
自信了,是好事;但太自信了,就成了壞事。
一個落魄被挨打的人,反而更容易醒悟。一個輝煌到爆表的人,又怎麼會從眼前的輝煌中走出來,並低頭謙卑的向他看不起的人學習?難!難!難!
早疼,早醒,莫貪多。
我反而覺得,清朝如果能多出幾個昏君、幾個滾蛋皇帝,反而是好事。加速閉關鎖國的清朝滅亡,我們就可以提早與世界接軌,提早進入近現代化。如此,也不至於和西方拉開那麼大的差距,而被列強踐踏、飽受百年屈辱!
我是老朋友峰子哥,關注「峰子奇觀」,一起搞史交友哈!原創不易,謝謝捧場!
悟空問答,寅哥解惑!雍正在清朝歷史上是一個被人忽視的皇帝,存在感低不代表重要性也低!雍正才是清朝進入鼎盛時期的把控者!乾隆只是摘桃人!如果真如問答的設想,我相信歷史是會朝著不一樣的方向:
1清朝不會出現貪官污吏橫行的局面!雍正在歷史上是有名的鐵面無私,對吏治的整頓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打擊貪官,另一方面設立了「養廉銀」制度,可以說是雙管齊下。吏治清明是封建王朝保持穩定的重要一環!
2清朝的國庫不會空虛!雍正的一生不好聲色犬馬,自然也不會有大興土木的願望!更不會有六下江南這樣的勞民傷財的惡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世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國策的推行只會使清朝的國庫豐盈,而不會出現乾隆晚年國庫告罄的危局!
3雍正是一個是非分明而且大度的君主!從他對曾靜的處置就看的出來!而乾隆恰恰相反,清朝的文字獄在乾隆年間達到頂峰!清朝思想的僵化和愚昧在乾隆朝最終成型!這才是中國落後的根源!
當然,雍正只是針對清朝內部的頑疾和弊端進行改革,他同樣缺乏對外部的敏感和求知。清朝也許還是會落後,這不是雍正能把握的。感謝閱讀!我是寅哥解惑!歷史是供人探討的,歡迎評論,點贊!
推薦閱讀:
※乾隆時「兩淮鹽引案」,為什麼成為震驚朝野的貪污大案?
※愛新覺羅乾隆真的是漢人血種嗎?
※乾隆頭上藏了很多連如懿都不知的秘密
※乾隆是暴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