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應不應該募捐?


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不應該募捐,非要募捐,則是一種道德綁架。


也不可否認,有些看似已無法救治的人,給醫院判死刑的人。後來也有生還可能,甚至還活的很健康。但這個家人儘力就好了,自己沒錢了,還想去救然後尋求募捐,這是讓外人花無畏的錢。自己家人不忍心,然後綁架了社會上的人也跟著不忍心,是不可取的。錢花的不是對方。

我記得有一個地區性的募捐公益救助網站,就公開列舉了幾種情況明確不幫上傳救助。具體我忘記了,憑著記憶大概說下,或許還有疏漏之處。

一,歲數比較大的,比如八九十歲的人。不募捐。

二,家裡有充足房產的人。不募捐。

三,不是自己已經傾盡所有,想盡辦法,確實很難再借到錢的。不募捐。

四,重大疾病,治療希望不大的。不給募捐。

五,即使能治療好,但後續人不能自理的人。不給募捐。


我吧,覺得定的這個規矩挺好的,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於是發出來給參考下。


首先,感謝邀請。其實對於基本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該不該募捐,只能說,募捐是情義,不募是本分。人都會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當然,佛學說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燥。如果一個人卻因為經濟方面而失去生命那不得不說是真的可惜。根據自己的判斷,視情況而定,至少以後回想起來不會覺得愧疚就好。但在有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不要募捐。

1.病人或病人家屬自願放棄治療的,不宜募捐。

2.醫院已經下達病危通知書,確定不可救治的,不宜募捐。

3.家裡經濟條件充足的,不宜募捐。

4.病人年齡過大者,不宜募捐。

5.家人要求募捐,但實際情況卻增加病人痛苦的,不宜募捐(這一點要根據自己判斷)

所以說不要讓道德綁架的善良佔領了你思維上的理智,儘力就好。


真的沒有辦法治療的病人應不應該募捐呢?這是個傷感的話題。雖然很傷人但我認為這種情況就不要募捐了。

首先募捐是在消耗社會的愛心。然而社會的愛心是有限的,你用掉一點別人就少一點。明知沒有希望就不應該再消耗善款。這邊只能延續痛苦的錢也許就可以拯救另一條生命。

其次,如果一個病人已經不可能治好,生命只能靠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延續,那他必然是痛苦的。與其讓他繼續承受這種痛苦,不如讓他安詳的離去。幫他解脫就是對他最大的愛。

話題太沉重了,說法有些傷人,但這就是生活。不喜勿怪!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角度不同,回答也不同。國內生命教育缺失,作為人的自我意識比較差。從患者角度,自我意識獨立的人不會做這些。從家屬的角度,個人素養高的也不會做這些。當然如果有其它想法的就無法形容了。從醫療的角度,這種治療屬於浪費和佔用醫療資源。可以從臨終關懷的角度,讓患者舒服的走完人生。


有些事情,結果如何並不重要,但過程卻怎麼也省略不了。但這種情況個人認為最終還是要取決於病人的意願。

就類似於明知人固有一死,那為什麼還要活著?

贊同不應該救治的人是理性的,但人在大多數時候是個感性動物。

如果病人本身還有求生的慾望,儘管救治的成功率為0,也要儘力去試一試。

我認為一般這種時候,要取決於病人的意願,因為活著本身就比死去要難得多,

而且還是在病痛折磨的情況下。


不應該了。因為基本就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再募捐對病人本身和家屬來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而我們的社會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與其再為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募捐還不如把這個機會留給那些可能救治的病人為那些能救治的病人募捐。這樣對沒有救治可能的病人和家屬來講雖然有些殘酷。但我們的社會力量真的有限。我們需要募捐來救治的病人還很多應該好好珍惜。


挽救生命,不能輕言放棄。只要一息尚存,就應當樹立大病可愈的信心,懷抱峰迴路轉的希望。對一線救治希望,付以百倍的頑強努力。你一份,我一份,募捐的是人人辛苦錢,體現的是,我們這一方有難八方支持的人間大愛。


真正遇到困難的人,如果是真心需要幫助的,都可以提出。

至於捐不捐獻是另一回事。

而且就算是無藥可救,也可以讓他安度餘生,不是嗎?在精神上,讓他消除恐懼感。


如果已經確診的疾病,沒有醫療意義,那麼從道德上講都覺得不近人情,但如果從醫療角度看執意的治療為患者爭取多的時日,是一種醫療資源的浪費,畢竟晚期或重症患者每天醫療費用非常巨大,少則五六千甚至過萬,而且有些資源非常緊缺比如血源,也會給家人帶來經濟和精神上的負擔,因此募捐要有理智,合理分配社會資源


謝謝邀請!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只要不是病者自己放棄生命,有求生慾望的人都應該得到生命權的尊重。是否病入膏肓,不得而治,醫生的診斷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生命的奇蹟和起死回生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募捐對很多捐款者來說只是捐的零花錢,如能創造生命奇蹟,為提高救治生命醫學創造更多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方式是否可取?
葫蘆為何能夠成為經典?
挽回男友該發什麼簡訊呢?
為什麼提供住宿服務的店店要叫做"酒"店,而不是旅館、賓館、招待所?
宿便怎麼排最快?

TAG:慈善 | 健康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