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原生家庭?
近年來,隨著心理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早期養育對孩子一生髮展的重要性。平心而論,人們對「原生家庭」概念的重視,確實啟蒙了不少人的獨立意識,也令不少父母輩開始反省自己的養育方式。
這樣的認知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任何一個新知識出現在生活中,都需要磨合。當你錯誤地或者過度地使用它,一定得不到你真正想要的結果!而且,是在對這個新知識一知半解的時候。
於是,「原生家庭」這個原本只在心理學領域使用的詞,以勢不可擋的速度佔領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茶餘飯後的聊天到娛樂八卦記者的筆端。
「原生家庭」作為專業辭彙所應有的謹慎、使用限制已全然沒有了,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與星座、血型、塔羅牌等比肩的標籤貼。
當一個概念被過度解讀,本身就已經不是一件理性的事了。有足夠臨床經驗的諮詢師都知道,原生的家庭影響並不是單一的模式,比如被打過屁股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會去打自己孩子的屁股。
所以,即使不徵詢科學證據,這些以「父母皆禍害」、「家會傷人」等為代表的「原生家庭決定論」是不靠譜的。道理很簡單。根本沒有人可以永遠生活在「家庭」這個真空環境中,所以,原生家庭不可能對一個人成年後所有悲劇、錯誤、不快樂負全部責任。
其實,現代發展心理學早已意識到,人格和行為模式的形成不存在一個單一的影響源,基因、社會環境、家庭、成長過程等,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著人。
近十年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和變動,以及社會結構的改變。
一方面,父母們越來越擔心無法保障孩子未來經濟、價值和身心健康。在各式各樣科學育兒的觀念衝擊下,父母們開始在孩子的價值觀和性格塑造等方面尋求精細掌控,還包括學習計劃、生活安排,甚至細微至睡覺習慣的養成。他們擔憂自己的小小疏忽將為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父母們巨大的生存競爭焦慮已經完完全全投射到了對孩子的未來設想上。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將難以適應的焦慮回溯歸因到自己父母的養育方式上,以對父母的不滿來疏解心中無法應對變遷的無力。
對父輩養育方式的否定以及對自身的不自信,使得很多人對父母這個角色變得極端敏感
這種對父輩養育方式的否定以及對自身的不自信,使得很多人對父母這個角色變得極端敏感,「家會傷人」、「父母皆禍害」等這類原生家庭決定論,正是迎合了當下的這種心態。
一旦有人能看見他們曾受過的傷痛,「設身處地」的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說話,那些受傷的靈魂自然感激涕零——原來這世上竟有這麼懂我的人!
原生家庭根本就不具備對孩子百分之百的塑造能力同意這類觀點的人,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無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都無法保證孩子在未來的任何時候萬全應對。也就是說,原生家庭根本就不具備對孩子百分之百的塑造能力。
那些將自己的問題全方位地都歸結於一個概念並歸罪於他人,本身就是一種推諉,是一種不成熟、自我沒有力量的表現。其實,一個孩子的健康發展,孩子自身的「消化」功能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同樣佔有了很大的比例。
就是有能力放棄對父母不現實的期待,接受他們的有限性,承認他們真的沒有能力做到百分之百好,並且有能力吸收他們好的部分,以中和自己內部傷害的部分,也包括對自己的傷害。
正如作家葉傾城所說:不想被父母改變的人,幹嘛要改變父母;覺得父母的迷信、愚蠢、不良生活習慣難以接受,何必強求父母接受自己的。小情小愛如是,大是大非亦然。
其實,在家庭關係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參與者,都是「合謀」。
大家常年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導致了越來越多的積怨每個家庭組建之初,都是源於對對方的積極情感。每名家庭成員為了維繫家庭和諧做出的智慧的努力與取捨,是每一個有著完完全全成人心智的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人是為了恨而組建一個家庭;沒有一個男人是娶一個老婆回來打的;沒有一個女人是嫁一個人來罵的。同樣的,沒有一個父母是為了要恨一個人而生個孩子的。
當這種積極的情感之所以漸漸變質,不是因為我們嫁/娶錯了人,也不是因為我們生錯了孩子,投錯了胎。而是在家庭生活中,大家常年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導致了越來越多的積怨。
溝通的不暢和相處模式的功能不良,導致了家庭關係朝向糟糕的方向演化。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該是激發恨和憤怒,也不能就是簡單拋開一切,獨立做自己。畢竟,在中國這個集體文化大背景下,家是無法割捨的情懷……
當然,「原生家庭」並不是個全然無用的糟糕概念,是時候把它從狹隘的養育偏見和拙劣的妄議之言中區分出來了。
助人自助——幫助來訪者去完善自己,才是心理學工作者的本質。市場上那些有著狹隘偏見與拙劣的妄議的所謂專家,是一定需要謹慎對待的。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原生家庭一般指父母的家庭,到其實仔細去探尋就會發現,原生家庭是相對於自己結婚後組成的家庭而言的。其實,原生家庭更確切的意思是說,早年成長經歷中的主要家庭環境,所以當自己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或者父母離婚以後變更了家庭環境,那父母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這樣的解釋就不跟準確了。另一個方面,有研究者也利用家庭系統的角度來說明原生家庭不僅僅是父母組成的小家庭,還包括家族,如姑姑姑父,姥姥姥爺等所營造的大的家庭環境。
只聽說過原生態唱法、原生態舞蹈。原生態的定義是:沒有被特殊雕琢,存在於民間原始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唱法和表演。
「原生態家庭」還是第一次聽說,應該是指夫妻原配,孩子是彼此所生,不是重新組合的家庭。家庭和睦和諧、溫馨幸福,妻子賢惠淑德、相夫教子,丈夫看重家庭、事業有成,孩子健康成長、孝順父母。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這個家就叫做原生(態)家庭。
原生家庭即使指父母的家庭,子女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范指原生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模仿對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每個恩人都一定要了解到自己的原生假體呢,才能不被原生家庭的一些負面因素帶到新家庭中。很多人問我,那麼多家庭治療流派,為什麼選擇薩提亞,我想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薩提亞的價值觀在吸引著我,「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賞你而不批判你,和你一起參與而不傷害你,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離開你亦無須言歉疚,批評你但並非責備你,並且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那麼我倆的相會就是真誠的,彼此滋潤的。」
推薦閱讀:
※近來,網上全民領紅包,搶紅包,談紅包,這背後是怎樣一種文化現象?是喜慶還是悲哀?
※你理想中的春節應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感覺晚上的時間比白天的時間過的快?
※一直哭窮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