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慈安太后?


說到慈安,人們往往會把慈禧牽帶進來,的確不能算錯,自1861年同治繼位,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二人雙劍合璧、二鳳戲珠般的活躍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說到慈安,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以慈禧太后這個心機婊一樣的存在做對比,慈安太后沉默寡言、不愛管這個那個軍國大事啥的,慈禧則不然,她是一件不落,能多發言就不少說一句。

但是,要說慈安太后沒脾氣,那也是瞎話,坐在她那個位置,就是再沒脾氣,點點頭動動手指頭也能要人命。

按說慈安太后比慈禧太后資歷老,慈禧太后入宮的時候,慈安都是皇后了,不論哪行哪業,有時候資歷是比能力更重要的東西。

具體到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身上,雖然慈禧太后是皇帝的親媽,但慈安太后由於封后較早,在當時人的心目中,慈安太后仍然比慈禧太后高人一等況且慈禧太后事事愛出頭,對政治表現的過於積極。

這對於一個後宮的妃子來說,未免管得太過太寬,管過界了,因此,慈禧太后的名聲,並不如慈安太后一邊倒的好。

更何況慈禧太后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好脾氣的慈安太后,有時候也受不了,雖然表面上二人一團和氣,甚至在垂簾聽政的時候,慈禧太后往往能夠多聽多問慈安太后的意見,但兩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仍是家常便飯。

由於兩人同屬太后序列,平起平坐,並沒有誰比誰嬌貴,因此,在權力劃分上,二人也是同等大小。

慈安太后脾氣好,但不等於沒有,她不愛過問政事,不等於放棄權力,有那麼一次,慈安太后就開了殺戒,殺的不是別人,就是慈禧太后的寵監――安德海。

安德海恃寵而驕,根本不把慈安太后以及奕?等人放在眼裡,頤指氣使,甚至對這些王族,都耍起小性子來了。

在宮內,由於有慈禧太后日夜庇護,倒也相安無事,奈何安德海找死,竟然求慈禧太后讓自己出宮,外出溜達溜達。

安德海溜達溜達就到了山東,當時的2巡撫是丁寶楨,丁寶楨跟安德海認識,安德海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說過丁寶楨壞話,丁寶楨剛正不阿,落得一身騷回了山東。

等安德海到了他的地界,沿途官員又是送禮又是送錢,惟有丁寶楨,以清廷祖制太監不得離京為由,直接把安德海下了大獄。

丁寶楨鐵了心弄死安德海,但又不敢自己做主,於是便把奏摺遞到了慈安太后和奕?那裡,就安德海的得瑟勁,慈安太后和奕?都吃過虧,現在這個假小子竟敢擅自離京,慈安太后便下了一道命令「斬立決」!

安德海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不過像這樣的事情,慈安太后似乎很少干,倒是慈禧太后乾的多了,光緒七年,慈安太后暴斃身亡。

其中是否有黑幕,有套路,你認為呢?


同治時期真正的操刀者!

慈安太后相對慈禧多了些穩重溫和、端莊謹慎。這與她把守後宮有關,她十六歲就被封為皇后,統管整個後宮。

清朝晚期著名的同治中興和洋務運動幾乎都是慈安太后主持,同治時期,兩後垂簾聽政,表面是慈禧在打理,實際上大事都是由慈安太后決定的,古代的尊卑禮儀,慈禧是不能逾越的,在殺安德海和為同治帝選妃的事就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的開啟是離不開慈安太后的支持的。

慈安太后是一個很會放權的人,同治時期她實際是最高統治者,但是檯面上的事幾乎都是由慈禧做的,大事再由她裁決。

在同治時期,慈禧就如一個公司內勤勞的經理,而慈安就是公司內開明的董事長。

總體看來,她是一位知人善用,思想開化,盡心輔佐幼主,沉穩果斷的女性統治者。


慈安是咸豐的皇后,她十六歲入宮,二十四歲死了丈夫,二十五歲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薨,終年四十七歲,死因是個密,有人說是被慈禧害死的,有人說是患心腦血管疾病自然死亡。

因為慈安活的時間短,不到五十,慈禧活的時間長,七十多歲,另外慈禧專權,執掌大清長達四十八年之久,不管慈禧做的對也好錯也好,她都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話題,太多的愛恨情仇,慈禧的存在遮蔽了慈安的光芒。其實慈安對中國的貢獻,是慈禧無法比擬的。

慈安沒有權利慾,她就想安安穩穩過日子,但是歷史捉弄人,把她推到了權力頂峰,咸豐駕崩,慈安作為咸豐的正宮,實際上成了大清最高統治者。

慈安不想當大清最高統治者,但沒辦法,歷史選擇了她,這時候,她盡不盡責,可以看出一個人做人的擔當和品德。可以說,慈安是品德高尚的,有擔當的人。

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出現了「同光中興」,這種局面的產生,第一功勞應該是恭親王奕訢,第二功勞就是慈安。

奕訢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他眼光敏銳,兩次鴉片戰爭失敗讓他感到,必須向西方學習,於是他任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大批優秀漢人,開展洋務運動,效果很好,大清朝出現了中興局面。

我們知道,奕訢是議政王,開展洋務運動,最後需要兩宮皇太后拍板定案,大家都知道,慈禧是個保守派,不願接受新事物,支持洋務運動者實際就是慈安。慈禧守舊,歷史上有很多例證,這裡我們不說,單說慈安在,洋務運動搞得風生水起,慈安去世,慈禧自己垂簾聽政,洋務運動就搞不下去了,這就很說明問題。

慈安去世,慈禧獨攬大權,打擊奕訢,打擊光緒,打擊進步勢力,加大了中國與西方的距離。

假如慈安比慈禧活得久,一直掌握著大清最高權力,洋務運動將繼續下去,中國將快速向西方先進技術靠攏,也許中日甲午戰爭就不會爆發,中國的恥辱也許會少很多。

歷史不容假設,不過因為慈安的存在出現了「同光中興」,這功勞也夠讓我們後人心生敬意。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慈安皇太后即孝貞顯皇后,她是咸豐皇帝的繼後,也是咸豐帝登基後的第一任皇后,她是深受咸豐皇帝敬重和寵愛的人,咸豐一朝她是母儀天下正位中宮的皇后,同治一朝,她是力挽狂瀾,扶大廈將傾的垂簾太后。儘管身處晚清動亂歲月,但我們幾乎找不到關於批評慈安太后的任何記載。她短短的不到五十年的人生中,始終書寫著自己的精彩。

一、出身高貴,頗通詩書:

慈安太后姓鈕祜祿氏,出身於廣西柳州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鈕祜祿氏的父親是個典型的封建官員,他非常注重對子女的教育,鈕祜祿氏因此從小接受了系統而良好的教育。要知道那時的女子,不要說是普通人家,就是很多官宦人家的女子乃至皇帝的嬪妃都是目不識丁的。剛剛垂簾聽政時的慈禧的文化程度基本也就是一個半文盲的水平。慈安太后從小飽讀詩書,因此相對於一般的宮中女子,她更為端莊有禮。

二、貞嬪入宮,火速扶正:

慈安皇太后並非咸豐皇帝的原配,由於咸豐帝的原配妻子薩克達氏在他即位前便已去世,所以咸豐帝即位時宮中是沒有皇后的。慈安太后於咸豐二年入宮,入宮之時她被封為貞嬪,成為咸豐皇帝的中等級的嬪妃,然而,就在此後的短短四個月中,她就由貞嬪晉為貞貴妃,隨即又晉為皇后,這樣火箭般的晉陞速度不要說是清朝,我們翻邊中國歷史也是非常罕見的。我們可以說,慈安太后的身上一定有著某種東西是深深地吸引著咸豐皇帝的,這種東西一定不單單僅是美貌,而是高貴的氣質,高尚的品德。

三、內憂外患,佐治後宮:

咸豐帝繼位後,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外有英法聯軍步步緊逼,咸豐皇帝因此經常情緒失控,動輒打罵嬪妃宮人。為了麻痹自己,咸豐帝經常終日酗酒,醉酒後就經常撒酒瘋,每當這時,作為中宮皇后的慈安總是能夠及時出現,好言相勸,而咸豐皇帝則像一隻受傷的小鳥,總能在皇后的規勸下有所收斂。對於一些失寵或者遭到責罰的嬪妃,皇后也總能夠及時安撫,宮中上下因此對皇后都非常禮敬。

四、辛酉政變,共同垂簾:

公元1861年,三十一歲的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咸豐帝臨終前將朝政大權委託於顧命八大臣。但是皇太子生母慈禧太后妄圖謀取最高權力,她於咸豐帝去世後不久聯合慈安太后及恭親王共同發動了政變,將顧命八大臣拿下。這在這場影響清王朝政局的變動中,慈安太后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只有有了慈安太后的首肯和參與,才讓這場看似違法的宮廷政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因為慈安是先皇的正宮,也是新帝的嫡母,如果沒有她的參與,辛酉政變將是不合法的。慈安太后也由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垂簾聽政生涯。

五、同治中興,功不可沒:

整個同治年間,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實際上慈安太后並非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軟弱無能。誅殺居功自傲的勝寶,將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問斬,就地正法私自出宮的權監安德海,皆出自慈安太后之意。同治年間,恭親王等洋務派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積極發展洋務事業,另外慈安太后對漢族封疆大吏委以軍權,讓他們剿滅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最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清朝的國力在這一階段有所恢復。整個同治時期,慈安太后對於朝政事物有著最終的決定權,而一直被我們認為專權的慈禧太后在這一時期僅負責一些日常的朝政事務,所有大政方針的施行,必須得到慈安太后的首肯。古代嫡庶有別,慈安的地位是慈禧無法撼動的。

慈安太后於光緒七年突然崩逝,享年四十五歲,清朝政局也由兩宮垂簾變為一宮獨裁,沒有了慈安太后的制衡,慈禧太后終於為所欲為的玩弄權術了。而恭親王則失去了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慈安太后是晚清時期出色的女政治家,作為特殊時期的掌權者,慈安太后做了她該做的事情,她沒做她不該做的事情。我可以負責地說,慈安太后上對得起大清的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咸豐帝的臨終託孤,儘管由於歷史和個人的局限性,慈安太后並沒有讓清朝有脫胎換骨的變革,但是作為一個女性掌權者,她反而不遜於清朝很多男性統治者。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清朝那些人。(約500字,閱讀需2分)

慈安太后是比慈禧太后起點高很多的歷史人物。

我們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而相對應的東太后,就是慈安。

慈安像

雖然在晚清史上,慈安的知名度遠遠趕不上慈禧,但是不可否認,慈安在世間的時候,絕對是慈禧寢食難安的一個存在。

在咸豐皇帝上位的第二年,大選秀女,慈安和慈禧都在這一年入了宮。

然而慈安就在這一年就被封為貞嬪,而後晉陞為貞貴妃,就在這一年,竟然當上了皇后。

咸豐皇帝像

同時進宮的慈禧只有羨慕的分了。

時光飛逝,直到咸豐皇帝駕崩之時,慈安已經在正宮皇后的位置上穩穩待了近十年,隨著皇帝的去世,成了皇太后。

而慈禧這時候還只是個貴妃,雖然她為咸豐皇帝生下一個兒子,並且兒子被選為小皇帝,但是慈禧的命運並沒有慈安那麼好,咸豐御龍歸天之時,將皇權交給小皇帝和慈安皇太后,並沒有慈禧什麼事。

慈禧決定抗爭,發動了歷史知名的辛酉政變,幹掉了咸豐選定的肅順、載垣等八大輔臣。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在慈安皇太后的默許和協助下進行的。

之後的大清,就是兩皇太后垂簾聽政了。

此時的慈禧和慈安,各司其職。

史料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咨訪利弊」。

慈安雖然對權力的渴望沒有慈禧那樣強烈,但是絕不是庸主。

慈禧在慈安還在世時,對慈安也是很恭敬,遇到大事還要去給慈安彙報。

從慈安太后雷厲風行誅殺安德海這件事可以看出,東太后也不是好惹的主子,雖然平時與世無爭,真正做起事來,也是很有手腕和決斷。

安德海像

可惜慈安過世的早,之後慈禧獨掌權柄,再無人約束,在跋扈貪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西太后慈禧也因此而惡名遠揚。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推薦閱讀:

樣貌古今談
因紐特口傳歷史:冰原上的同類相食
每日一拍 3.28 | 夏加爾:我是個畫家,也是一個炫妻狂魔
十五、一上任就要殺親兄弟的皇帝
奴隸是城市形成的關鍵因素

TAG:慈安太后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