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擺脫「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儘管很多人聽了之後會覺得是不是說的太嚴重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個確確實實存在的問題。喪偶式育兒,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指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缺失,只有媽媽一個人帶孩子。
說的似乎看起來很嚴重,但是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哪個孩子打電話第一句話不是喊媽。而對爸爸說的第一句話也是,爸,我媽呢,孩子長大後,父親有時也會挑理,總是喊媽,怎麼不喊爸。
但這其實就是很多孩子從小對於母親的依賴,日常生活以及各種各樣的事,都會第一時間找到媽媽。在人們傳統的思想中,家裡的父親是在外掙錢養家的,母親在家照顧孩子以及處理好家庭瑣事是理所應當的事。
但是其實爸爸們也是有苦衷的,不掙錢怎麼生活,尤其是在現在高消費的大環境下,所以作為父母的,也應該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事實上,父親也是有帶娃的潛能的,帶娃也並不只是女性的強項。
那麼,父母如何才能「均衡」的帶娃呢?
1、換位思考
在很多爸爸心裡,都會認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自己只要負責工作掙錢養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就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很多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陪伴,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
或者是父親剛剛帶孩子,對待孩子沒有耐心,不是很了解孩子,所以會覺得帶孩子太麻煩。孩子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但是一旦孩子哭了或者生病了,就趕緊找媽媽幫忙。
這個時候,父親和母親可以角色互調。母親可以離開家,自己出去玩或者散心,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爸爸,讓他體會一下帶孩子的艱辛,這樣父親會越來越理解孩子的媽媽的辛苦。
2、建立家庭規範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的地方一定會是亂七八糟的,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家庭,也存在著秩序的存在。比如家裡分工,兩個人下班後,家裡的媽媽負責帶孩子,做家務,家裡的父親買菜,處理家事。
可以在一段時間過後,兩個人再互相換位,互相體會,家裡的爸爸負責帶孩子,做家務,家裡的媽媽買菜做飯,處理家事。
3、媽媽要適當的「放鬆」一點,多一點信任
很多媽媽在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時間久了之後,就不放心家裡的爸爸做事,爸爸做事也會時常遭到嫌棄,以此導致了很媽媽不讓爸爸做事,因為這樣自己還得收拾爛攤子,也造成了父親慢慢的被放棄。
所以很多媽媽不要著急,既然自己想輕鬆一些,也想讓這個家更和睦,就應該更加的信任爸爸,即使一次兩次做不好,不要著急,慢慢來。
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家庭壓力,爸爸不得不工作掙錢養家,也就造成了所謂的家庭里父親角色的缺失。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要總是埋怨,因為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中國很多家庭都處於:」喪偶式育兒。」大多數都是母親擔起育兒責任,超成這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父親沒有育兒意識,認為育兒就是母親的責任,傳統觀念就是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造成父親的缺失。
二,夫妻兩地分居的,因為工作原因沒辦法一家團聚一起的,母親只能自己擔起育兒責任。
三,夫妻兩人在外地打工的,沒辦法和孩子在老家上學,因為本地戶口和外地戶口之分,沒辦法,只能讓爺爺奶奶或家人擔起育兒責任。
怎樣擺脫這喪偶式育兒,只能希望男人能漸漸的回歸家庭教育中,家是兩個人的,孩子是夫妻倆人的,共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但是能大多數父親是不容易回歸擔起教育責任的,傳統觀念太深,很多男人會逃避育兒責任或心有餘而力不是,出去喝酒打麻將多輕鬆呀,育兒是長久費心的事,所以擺脫喪偶式育兒,除非男人有這意識才行。否則都是空話。
還有盡量夫妻倆能為了孩子在一個地方,否則也是空談育兒。
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因為要養家糊口,所以很多實際困難不是好解決的。有些也只能順其自然,但是為了孩子盡量做到完美。
關於一個家庭如何帶娃,我還是想提提西爾斯那本書,那本書里有的不僅是育兒技巧,而且字裡行間都在告訴我們怎麼去做好父母。
西爾斯夫婦一共養育了八個子女,他的妻子從來沒有放棄工作,而他自己也在診所和家庭之間,不僅做為一個醫生,而且也在丈夫和父親的角色里遊刃有餘。
書里隨處可見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哄孩子睡覺,如何安撫惱怒或者累虛脫的妻子,如何在妻子崩潰的邊緣立刻將孩子接管過來,讓她去泡個熱水澡。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和育兒中保留夫妻二人的私人空間...都是他自己親身經驗的總結,也在為所有當父親的男人立了一個範本。
我覺得能做到那些,不僅僅是錢夠不夠的問題,更是因為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對家庭的態度。現在人們對育兒這個問題的矛盾這麼大,我覺得也在這裡,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很自我的環境中長大的,不管男人女人,都習慣於過於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沒有結婚還好,一旦結婚,一旦有孩子,問題就凸顯了。
從婚後家務之爭到帶孩子之爭,其實都是如此。我們太習慣把自己當成那個必須被照顧的對象,不能去為對方著想,也沒辦法兩個人一起,去為孩子著想。
因為現在80後的大部分都是當初最早的獨生子女那一代,當初就是六個大人一個孩子的模式,現在她們生了孩子,依然是六個大人一個孩兒,生了孩子基本都是爸爸媽媽忙工作忙應酬,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帶孩子,自然而然淡化了自身的責任。再有的就是請保姆,或者媽媽自己帶孩子,爸爸在外掙錢,早出晚歸的,跟孩子見面機會就很少。我先說的這個就是社會現狀。
再有就是最早由雙方老人帶孩子,新手爸爸更是缺乏經驗,到最後直接甩手。孩子大點從老人手中接過孩子後,當媽的開始了學習,自然付出更多,對爸爸的育兒方式和經驗不能認同,越來越自己大包大攬過來,爸爸們正好躲避帶孩子的責任。還有的媽媽們從孩子出生就是自己帶孩子,所有的重心都圍繞著孩子,無形中弱化了孩子爸爸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任何一方都是不能缺失的,所以試試從現在開始,不管孩子多大了,都做到明確分工,爸爸們用周末來帶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放開電腦手機,試試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分享,媽媽們做到放手,嘴和視線都離開孩子。
嘗試一段,你就會發現真的有所改變。
第一次看到「喪偶式育兒」這樣說法的時候,感覺很微妙。心想得有多大的苦毒、多深的傷感,才能說是」喪偶式「……同時,也讓我想起了另一句話:生了孩子後,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還是鬼。有了孩子,不僅是多了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結構完全變化。
所以,在正式成為父母之前,我們首先都應該有足夠的生理和心理準備,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的角色轉變和承擔的責任。讓自己有足夠的成長,成熟,只有真正明白養育生命的神聖職責後,才會有實際的行動和付出。畢竟育兒的瑣碎和辛勞,不是一日兩日的事。
第二,就是夫妻雙方的溝通理解。兩個人的觀念衝突,在育兒過程中會有明顯體現。此時,需要對方協助的,一定要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不要總等著對方去猜你的需求和心思。共同成長,才是王道。
在親自照顧孩子過程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大腦中的"哺育網路"都會被激活,這個網路被激活的人會顯示出"母性"。這意味著,"母性"並非女性獨有。
有趣的是,當孩子母親在周圍的時候,父親的這個"母性"腦迴路似乎就關閉了。研究者說,丈夫這個大腦迴路的活躍程度與丈夫和孩子相處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活躍程度越高。
03
關於如何讓丈夫在關鍵期內快快轉變成"父親",這裡有一些建議。
第一,如果正計劃要孩子,妻子和丈夫就要提前建立"父母團隊",最好提前同步。
第二,別把丈夫踢出撫養孩子的團隊。
妻子可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解育兒知識,當孩子出生後,妻子已經像個"專家",而丈夫還是"門外漢"。當妻子看見丈夫"不達標"的照顧行為,會忍不住指責和命令丈夫,然後自己接過照顧孩子的任務。
如果看見丈夫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溫和地給與建議,指責只會讓丈夫更不自信,更加不願參與到撫養孩子的任務中。
第三,給丈夫一些時間單獨照顧孩子。這樣做不僅是讓丈夫獨立照顧孩子,也給妻子一些休息時間。
第四,如果有時能有人幫這對夫妻照顧孩子,夫妻要利用這段時間單獨相處,約會也好,聊天也好,繼續維持自己的情感紐帶,他們之間不僅僅只有一個孩子。
如果夫妻已經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怎麼辦?
首先,妻子要放棄時時刻刻當孩子撫養"權威"的身份,至少劃分一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給丈夫。多給丈夫照顧孩子的建議,多和丈夫聊聊孩子的喜好,性格,少指責。
其次,給丈夫和孩子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不要參與其中。
最後,讓丈夫和孩子學會擁抱彼此,如果孩子還小,讓丈夫多抱抱孩子。疏遠的父子或者父女,往往也缺少身體的接觸,孩子從小肌膚接觸到的都是母親,而肢體接觸是打開情感的重要開關。
如果不改變,丈夫只會離妻兒越來越遠,而妻子只會越來越累。改變的過程需要耐心,而改變的效果會令一個家庭收益巨大。
推薦閱讀:
※貴陽和美醫生道:寶寶走路姿勢及時糾正才是正道!
※面對寶寶發燒正確的處理方法
※孩子流鼻血了,你應該做什麼?
※每年3000名兒童被噎死,另類解讀海姆立克急救法「頂你的肺」
※外國樂高玩家,潛伏中國市場,找出樂高與樂拼6大關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