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沒有人情味的事情?


人情味似一壇老酒,適量飲之有宜健功效,過度豪飲則害多無益。人情往來,利弊各半。

一往的中國是傳統農耕社會,一村一庄的人口大都是世代在此繁衍生活,僅有少量人口流失到外地,那些流失的人口又是跑商、兵卒和撈得功名官爵的讀書人,也有躲災避難的。流失的人口中有大半是短時性的,最終還是迴流村鄉故土。婚娶嫁配在中國傳統中是就近原則,無論是養兒防老、抱團取暖,還是走親訪友、互幫互助,就近互動婚姻就現實方面看,是比較合情合理。農耕社會注重禮教,用人倫道德來約束人在本能上的放縱和不理性,因此禮教往來,人情漸長。

世世代代共處一村一鄉一鎮一縣,抬頭不見低頭見,走在路上只要見個人,上前互相略談幾句話茬子,都能扯上親緣關係,不是表兄就是姨妹,人情味是相當濃厚的。人情味是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心靈感受,正因為大家都是親戚鄉里,相互都不會預設心理防線,彼此信任。

自古都有「市井小人」這一說,古代中國也是有城市的,只是沒有現代社會工業化城鎮化的程度高。古時的城鎮面積很小,大部分是廣袤無邊的山野鄉村,毫無誇張地說「一隻腳站在城內,一隻腳站在城郊」。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和事。市井環境下,人與人之間沒有親緣關係,且又不知根不知底,依靠互助度極低,彼此會預設心理防線,信任度幾乎為零。這種市井現象要求人的內心不能朝外部傳導太多真實意圖或想法,亦真亦假、亦假亦真,變幻難測,搞的人人成了「心理學家」,個個做了「營銷大師」。

言歸正傳,閑話少敘。題主問,怎麼看待沒有人情味。在我看來,大都多數的人都是好人、善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吃虧上當的人選擇把人情味的意識性濃度下調了,並非完全沒有人情味。人的價值觀具有傳導性,人本能會下意識的效仿,在這些條件下形成全社會意識形態。人的心態還是要坦然面對,淡定處世,不必過於糾結人情味的是與否。

中國基於農耕文化的長期影響,歷來有著講究人情事故的氛圍。社會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社交活動生產機體。每個人能有人情味固然很好,但是那些人情過多甚至嚴重涉及參入到巨大利益的時候,可是要小心了。貪污腐敗、聚眾鬧事、結黨營私、資產分割等等,以上不管哪一項都能找到人情的影子。


說真的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沒有同情心人,只有你遇到事情才能知道,人是自私的,但是大部人都是有同情心的,你提的問題可能你遇見這樣一種人關鍵時候出買了你。或著傷害你建議:遠離這種人自私心態。


不知道所問問題的真實意思是都是如何看待沒有人情味的人?因為事情本身並不存在有無人情味的問題,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萬物都不是因為對我們好或者對我們壞才存在的。

對自己有無人情味的是人的言行。而人與人之間,有愛人、家人、親人、朋友、同事、路人等等,由於親疏關係、利益關係、價值理念、性格特點的不同,也不能指望人人都要對自己好,這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才能心胸豁達,也才能正確應對。《易經》上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我們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確定哪些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一輩子用心交往和值得花時間善待的人,才能正確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為人真誠,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不過就是他的思想中有一種要善待一切人的觀念,於是只要有人提出任何請求,他都要不遺餘力地援手幫助,於是乎他自己應盡的家庭義務、工作責任、朋友關係等反而不能安排出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好,因而嚴重地影響了親人、朋友的關係。他個人認為自己這樣做沒有錯,客觀而言也似乎找不到他做錯了什麼,但是他親疏不分、義務和責任不明的做法是極為不妥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精力和時間畢竟都是有限的,對愛人、家人、親人、工作應付的責任與對朋友、同事、路人應盡的義務也是不同的。就像一個人非要把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妻子孩子放在第一位,而對自己妻子孩子的事反而放在了次要甚至是末位來辦理是極不正常的行為一樣。所以,真誠善良、善待他人、樂於助人、甚至見義勇為是一回事,但別人親疏有別是無可非議的,自己親疏有別也是正常之舉。


敬而遠之


推薦閱讀:

作家陳嵐是不是一個利用相關熱點事件獲取利益的人呢?
公約10年|殘障平等權利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麼?
江歌案會讓你不敢做好人嗎
世界太危險,我給女兒報個防身術
秦皇島:北戴河旅遊是我永遠的痛(三)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