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課餘時間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


謝謝邀請。關於補課這個問題,我有很深的感受,那現在好多家長為什麼要給孩子補課呢?甚至像題里所說的一樣,孩子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切莫讓補課扼殺了您的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一:現在有好多家長讓孩子補課,就是盲目跟風。好多家長都認為,別家的孩子在補課,如果我家孩子不補,成績會不會落後?可是,這些給孩子補課的家長,您認真考慮過孩子的需求嗎?孩子補課有效果嗎?我可以告訴您,如果您的孩子連在學校都不好好學,連作業都不完成,那您還給他補個啥勁兒啊?會有效果嗎?那您補課的錢,花的可真不值。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您還是別補了,先把孩子領回家,給他做好思想工作再說吧。還有些家長乾脆認為:他去補課班倒省的自己看著啊,家裡倒是可以省點兒心。這樣的家長,您不夠負責任啊!

第二:有些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我本身不是太贊成補課,尤其是去同時多人上課的補課班。因為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補課班的計劃未必適合您的孩子。我建議:如果實在需要補課,最好一對一。這樣,老師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有的放矢,有目的的幫孩子補習功課。而且,在補課之前,您就得做好思想準備,成績的提高,並非朝夕之功,別指望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個把月孩子的成績就會有明顯的提高,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家長要關注孩子補課的內容。現在大多數補課班都是在給學生講新課。究其原因,是因為講新課更有形,學生到家可以說學了什麼什麼東西。而我認為,大多數孩子如果補課,他們需要的不是講新課,而是複習學過的東西,可是這是無形的,效果也比較慢,所以補課班很少有人這樣做。為什麼我建議複習舊知識呢?因為,孩子成績不好是由於學過的知識有欠缺,新知識老師在學校會講的,而且也不會比補課班的老師差。怕就怕,孩子補課已經學過一遍,可是又不夠紮實,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搖。說不會吧,還會點兒;說會吧,還不夠紮實。這樣,他在學校也不好好聽,考試很難考到理想的成績。尤其是,有些補課班,十天或半個月講半本書,甚至一本書,這樣的班乾脆別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講那麼多孩子根本也接受不了啊,吃的都是夾生飯。

說一千,道一萬,學習關鍵還是在憑孩子自己。如果他不想學,去哪兒補課都沒用;如果他想學,補不補課問題不大。家長還是要在平時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多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這遠遠比給他補幾節課重要的多。

大家好!我是孤獨劍客829,教師一枚,歡迎大家關注,共同探討研究教育教學相關的話題!更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我們共同探討研究!


不請自來

我是阿正,喜歡的話不如點個關注!

為什麼孩子在課餘時間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

首先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因為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模式就是要考大學考上名校。孩子的父母都被灌輸著這樣的思想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問。

這種情況在城市裡面尤為常見。同一個小區的總有不少孩子是同學,父母也會時常碰面,聊聊日常。加上如今都有微信家長群大家經常在一起溝通孩子們的學習問題,稍微有一點落下,家長馬上就能知曉。

我是阿正,喜歡的話請關注我!

其實在城市裡面的孩子有時候真的不如農村孩子幸福,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每個家長都在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的成績排名,稍微落後一點就要準備補習班,找老師去給孩子補課。然後本來不準備給孩子補課的家長看到其他家長都在給孩子補課,一想到如果不補課自己的孩子可能很快就會被超越,於是同樣的去給自己的孩子找補課老師。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源源不斷的在剝奪孩子們的課餘時間。

其實我覺得還有一部分原因來源於老師的待遇問題。有一部分老師確實是會鼓勵學生補課的,一方面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一方面也是給自己帶來一些收入,雖然說出來不是很好聽但我覺得這是現實情況。如果老師每個人的待遇都能得到提高,能夠讓老師們有一個舒適美好的生活,那麼這種補課的勢頭也會得到一定的遏制。

我是阿正,喜歡的話請關注我!

謝謝!


作為一名老師,我想說,家長如果這麼想,其實就已經被「綁架」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如果第一批觀眾站起來了而沒被制止,第二排、第三批以此類推,就都會站起來。如果一群人都闖了紅燈,你可能也會跟著去闖,雖然知道這是不對的。教育也是一樣,其實多數學生去輔導班都是被動的,家長也是被動的,是無可奈何或者不明就理之下,被迫做出的選擇!

家長不了解教育、不了解孩子、沒有時間,這幾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家長在孩子假期不知如何時候,因此只能隨大流,而輔導機構正是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大肆宣傳,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被送進了輔導機構。

那麼,如果孩子真正上了輔導班,就有效果嗎?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想說對於多數學生收效甚微,有些學生甚至是副作用,您所追求的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學生假期和周末,從學校直接走進輔導班,不僅給學生增加了負擔,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冷靜、理性,如果錯誤的把孩子送進輔導班,花錢是一回事,對孩子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那真是花錢找罪受了。


給孩子補課,報補習班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很多人怕孩子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被淘汰,即使諸多埋怨,可還是人云亦云,身不由己的加入這股熱潮。

一,順應型家長;受社會環境影響,不報班怕孩子落後,大家都在報班,自己不給孩子報班,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會,怕人嘲笑。或者是看到別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績優異,非常羨慕。於是效仿他人。

二,要強型家長。重視孩子的成長教育,對孩子的期望值高,希望能處處走到別人前面,所以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給孩子充電,報班補課。

三,無奈型家長。由於前期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和培養,孩子成績差,跟不上學校正常進度,被老師經常「約談」,而自己又不能有針對性的輔導,只好選擇課外輔導,希望查漏補缺,取得進步。

個人認為,無論社會形勢如何,從孩子自身實際出發,各取所需。

在我們周圍,有的孩子從不補課,成績一路遙遙領先,考入名校。這類孩子學習主動,方法得當這肯定也離不開家長背後的教導和付出。也有一部分是通過補課,讓自己如虎添翼;當然也有花費人力物力折騰一番後,成績毫無起色。

那麼應該怎麼做好呢?

一,補行為習慣、學習方法比補知識更重要。

對於不同的學科,做不同學習方法的指導。紮實的基礎再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彎路。小學一到三年級數學的培養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在學與玩的過程中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選擇老師應有新理念,新教學方法有獨到之處。

二 ,文體藝術方面的培訓,以孩子興趣愛好為主,不要盲目為考試加分而報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真正喜歡,願意投入其中,才能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持之以恆,有所建樹。家長不可自以為是,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只求功利性的投資勢必會得不償失,一旦孩子失去興緻,在逼迫的枷鎖下負重學習,自然是徒勞無功

三,補課是一種外向性的注入,孩子的學習態度對補課效果有很大影響。

補與不補首先得徵求孩子意見,只有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才是補課是否卓有成效的關鍵。鄰居家的初二女孩??,數學相對薄弱,在沒有徵得孩子同意下,家長不惜巨資重聘名師指導,可孩子很不配合,應付了事,一段時間下來,沒有什麼成效,孩子反而被逼的鬱鬱寡歡,對學習失去興緻。真是苦不堪言,那又何必呢?

四,補課得有目標針對性,有的放矢,不要一路跟風隨波逐流。

今天看到李家孩子畫畫好,心生羨慕就給孩子報個美術班,;明天覺得張家寶貝字很漂亮,書法也很重要,得報!改天又看到新聞報道圍棋開發孩子思維益處多多,也得學啊!……有些人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明白到底該培養孩子哪項技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隨。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之道。

五,補課要有度,量力而為,適可而止。

有些孩子的課餘時間被各種各樣的補習佔滿,一放學就在各種補習班來回穿梭,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得在路上匆匆解決。我們都知道,任何彈簧都是有個承受度的,過分的拉扯可能都會崩斷。那麼我們稚嫩的孩子何嘗沒有這份承受的力度呢?愛他不僅僅是為他運籌帷幄,也要為他眼前的負荷累累適度鬆綁。

相信沒有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也不能在迷失的環境中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成長,安撫下焦灼的心,放飛孩子在理性的天空成長。


只能說整個社會在教育上的風氣已然如此,並將在以後的發展中變得更為惡劣!這是教育的一種病態,也是家長對於孩子學業過於擔心的緣故!

在當今世界,可以說孩子們日後的成就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你比別人先跑一秒,你就能比別人走得更遠,社會的競爭已經蔓延到了低齡的孩子身上。教育以逐步步入了拼學業,拼成績的階段,掀起了一股「補課熱潮」。在很多家長們的觀念看來,所有的孩子都在補課,自己的孩子要是不補,說不定就會被其他孩子超越一大截。就連哪些孩子成績好的家長看到別的孩子補課,生怕自己孩子不補課就會被其他人超過,所以很多家長補課其實都是迫於無奈。

我們普遍認為的教育的實質就是考試考得好,以後的前途就越大,國家選用人才的標準也是通過考試,那麼成績就是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必然標準來。並且由於現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均,孩子們想要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就需要和同齡人進行競爭,只有通過考試成績來爭取到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大家都是不得不爭,被迫去爭!

因此並不是「孩子不補課,家長心裡就不踏實」。而是因為置身於這樣一個時代里,家長和孩子也是身不由己啊!


現在補課的孩子確實很多,一般來說有兩類,一類是跟不上學校的學習課後來補習的,還有一種就是提前去學習為了變得更加優秀。但是並不是大面積的孩子跟不上,而是說很多的家長希望孩子更加的優秀,所以參與課外補習的人越來越多。

補課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學習,但是沒有絕對,不補課就跟不上的只是一部分孩子,這類孩子可能都有或多或少不好的學習習慣,值得家長早注意早糾正:

1、基礎知識落的太多。

很多孩子在學校學習時因為貪玩、三心二意、理解能力差、反應慢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跟不上老師教學的節奏,回家後也沒有向家人及時反映,家長和老師都不了解孩子學習的狀態,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基礎知識落的太多,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所以家長平常要多多關注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態。

2、自主學習的能力太差。

有一些孩子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太差,比如有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家長不督促孩子寫作業,孩子就一直在到處玩耍,並沒有主動寫作業的意識。類似於這樣的孩子都屬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必須在老師或者家長的監督下才能更好的學習。對於孩子這樣的習慣家長要及時的糾正,正確引導孩子去學習,儘早給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以上回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為什麼孩子在課餘時間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這個問題可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1)、社會風氣:現在的補習班是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都在課餘時間去補課,來充實自己。(其目的:希望自己能有個高的起點)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補習班,就會產生跟不上時代的感覺,同時也會覺得將來的某一天回落後於別人的孩子。

2)、競爭力 :目前的社競爭可以說越來越嚴重。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校園招聘活動。如果你在一個不錯的學校對書,那麼用人單位會主動找上門。若是一個一般的學校,那就不好意思,得天天像狗一樣跑招聘會。

3)、父母自身 :現有父母一輩受過高高等教育畢竟還是少數。所以他們深深的明白學歷在現實社會中的重要性。並且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避免從走父輩的老路。


我覺得主要是兩點原因吧。

一、有的學生確實在學校沒有學好,需要課外輔導。這是大部分選擇課外輔導的同學的實際情況。學校教學是班級教學,老師只能照顧大多數,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就造成了必然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存在問題,在學校得不到解決,家長也不能解決,進而轉向輔導班學習。

二、家長和孩子怕吃虧的心態。國人的這種心態不止在孩子學習這一件事情上,處處可見。超市促銷一大堆人排隊,自己不排隊總感覺錯過了什麼。其實省不了幾塊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學習這方面也是一樣,從眾心理嚴重。看別人家孩子都去補課自己家孩子不去好像對不起孩子似的。孩子也有從眾心理,看別的學生去補課,自己也要去,不去好像就是很虧。一部分選擇補課的學生和家長處於從眾和怕吃虧的心態去補課。

其實一個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補課,完全看孩子的學習狀況而定。不能見別人補課自己也去,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我曾輔導個學生,學習很好。能考650分左右,給他上課非常尷尬。講什麼知識點都會,做個題,不但會做,還直接說答案。幾乎所有題都刷了一遍,這樣的孩子為什麼要補課,我也很苦惱,我都不知道該給他講什麼了。其實他學習這方面沒什麼問題了,差的是應試能力的訓練和臨場的發揮,這兩點輔導班老師為解決不了啊!


謝謝邀請。孩子在課餘時間不補課,家長就不踏實。這種現象,據筆者了解有這幾方面原因:

一、不去補課,孩子無人照顧。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筆者不少親朋好友,要麼大家要上班,要麼忙生意。在課餘時間,家長無瑕照顧孩子,又怕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所以很主動的把孩子送去補課,這樣既有人幫孩子輔導作業,還為家長省下了時間,更減少孩子獨處引發的不安全事故。

二、不去補課,怕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現在社會的攀比之風已漫延自孩子身上。有不少家長擔心不讓孩子去補課,孩子成績就差了或興趣愛好就少了,與周圍人比較怕抬不起頭,擔心旁人閑言碎語,怕被別人說自己不關心孩子的學習,這樣一種從眾心理。

其實,補不補課這一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根據孩子自身學業情況和興趣愛好而定。也不能為了家長自身原因,而強迫孩子去補課。雖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剝奪孩子課餘時間,應該在引導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自由選擇。


這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中國自古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人多資源少,除了那些錢權二代,大部分孩子的前途,全靠自己的能力,全靠教育。華山一條路,走的人多,家長會很焦慮,唯恐自己孩子落後。這樣的心態下,只要發現一點孩子落後的苗頭,那麼砸鍋賣鐵也要補!輔導班的各種廣告,進一步加劇了家長的焦慮。一旦看到熟悉的人去了輔導班,家長會忍不住跟風。

每個人都這麼想,就演變成全民上輔導班,除了讓孩子們更累外,沒有任何用處。結果,家長付出長期的金錢支出、精力支出,卻不見得能換來好的結果,家長的焦慮可能更多,沒有金錢付出還好,一旦金錢付出了,總希望有回報,一旦回報不夠,對孩子會更加苛刻。

全民都上輔導班,輔導班其實已經沒有用處了。因為提升分數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名次,輔導班可以提分,不見得提名次。

如果不去上呢,自然更擔心。還是上吧,至少付出金錢後,焦慮多少能轉移點。轉移到哪裡去了,到可憐的孩子那兒去了。


推薦閱讀:

第26篇 奶爸奶媽雷區分享——關於奶粉的「新發現」
止癢神器無比滴、青草膏,給娃用真的安全嗎?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耐心的方法
獎勵和懲罰一樣,本質上都是控制
「謝謝你,來做媽媽的寶寶」

TAG: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