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父母,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的孩子,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呢?


作為父母,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的孩子,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呢?

許多年前,英國最受歡迎的育兒專家阿特金斯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成功,而有些卻沒有呢?她得出的結論是,優秀的孩子與他人,尤其是他們的直系親屬關係密切,感到被重視,並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掌控感。而沒有成功的孩子,或者說陷入成長困境的孩子失去了應對生活挑戰的四個重要需求: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感覺,感覺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感覺自己很重要,勇敢的感覺。也是優秀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的區別。

這四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讓孩子們覺得他們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戰。

感覺跟別人緊密聯繫在一起,感覺自己有能力,感覺自己有價值,感覺自己有勇氣,這些都將大大有助於鼓勵孩子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並賦予它目標。

如果我們確保我們的孩子們發展出這四種品質,他們就會接受生活,並讓它為他們工作。孩子們會形成一種「我可以的」的心態,他們會有能力處理生活拋給他們的任何事情。

在這四個關鍵因素熏陶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負責任,自力更生,快樂,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1、感覺跟別人緊密聯繫在一起

當孩子們成長為蹣跚學步的孩子時,他們會不斷嘗試,犯錯誤,並通過不斷的嘗試和錯誤來學習。一個相信自己是跟別人有緊密聯繫的人,是有著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因為他們不害怕被拒絕或被孤立。他們更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歡迎,更容易被吸引別人。而一個沒有感覺到被聯繫的孩子會感到不安全,孤立,會尋求關注,並相信任何關注總比沒有好。

2、感覺自己有能力

初學走路的孩子從學會抬起頭走路開始他們的生活。蹣跚學步的孩子不會在第一次摔倒後就認為走路不適合他們!

孩子們通過被允許探索和犯錯誤來發展他們的能力,他們必須被給予有意義的活動。我們生活在一個繁忙的世界裡,父母總是匆匆忙忙,剝奪了孩子們「掙扎」穿鞋或拉拉鏈的機會。

對他們來說,這樣做往往更容易、更快,但這種幫助孩子的方式可能會產生長期的嚴重後果。

孩子們可能會把你不相信他們做這些事情理解為他們做不到。你剝奪了孩子的能力和經驗。他們得到的信息是:『你認為我不能為自己做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會學會怨恨你,覺得自己不夠格。

一個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可能會變得過度依賴他人,可能害怕在以後的生活中孤獨,或者變得如此困惑,以至於他們「指揮」周圍的人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那些被鼓勵要有能力的孩子會發展自我控制,變得自立。他們會與他人建立尊重的關係。

那些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的孩子可能會抵制你的引導。

被剝奪權利的孩子抗拒責任——需要被嘮叨著起床、做作業或洗碗。所以,也許允許他們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例如,因為遲到而被拘留,開始對自己負責的過程。

3、感覺自己有價值

也就是感覺到「我很重要」。我們都喜歡覺得自己很重要,很重要——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要做出回應並照顧他們,孩子就會感到安全。他們覺得他們可以信任這個世界,可以依靠別人,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他們很重要。

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嬰兒可能會發現他們不能信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可能無法超越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體驗。

那些受到鼓勵的孩子知道他們很重要。而那些沒有被賦予重要意義的孩子們則在尋找一種更具破壞性的方式來感受被重視的感覺。

4、感覺我很有感覺

它需要勇氣來經歷生活的起起落落,好的和壞的經驗,以及挫折和挑戰。這是一種冒險,所以培養孩子的勇氣很重要。

初學走路的孩子在他們做的每一件事上都表現出勇氣,從學會走路到學會說話。當他們從一個錯誤到另一個錯誤,直到他們掌握了許多技能,他們表現出勇氣。這需要勇氣。

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上學、離家或結婚都需要勇氣。感受恐懼,無論如何都要去做。孩子們也會像我們一樣經歷挫折和失望,這種勇氣會讓他們一生受益。

正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說,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克服恐懼的能力。沒有勇氣的孩子專註於他們不能做的事情。他們放棄了,避免了各種情況。他們因為恐懼而錯過了生活。一個擁有「能做」態度的孩子表現出勇氣、希望和樂觀。他們擁抱生活和生活中所有的機會。

成為一名孩子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時期——一段充滿困惑和不確定的時期,這是一種不斷前進三步、後退五步的感覺。缺乏勇氣的孩子會融入背景中,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或加入集體活動。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註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一個內心充盈強大的人遠比那些內心缺陷脆弱的人,要幸運得多。因為心態不同,世界也就不同。

就在今天上午上班的時候,我的大女兒就問了一個讓我非常驚訝的問題。通過這個問題也使我看到了小小年紀的女兒,卻有著一顆充盈強大的內心。

我正在摘菜,女兒推門進來,興緻勃勃地跟我說:「媽媽,如果我是一個男孩,是家裡的長子,我的爺爺會不會更喜歡我一些。」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十分震驚。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搬著凳子坐到了女兒身邊,問她為什麼想到了這麼有趣的問題。不料,我女兒的回答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她說,「媽,如果我是一個男孩,我爺爺奶奶老了,走不動了,我可以背他們呀!以後你和爸爸老了,我也可以背你們呀!而我是一個女孩,力氣小,背不動你們,也替你們幹不了重的體力活,保護不了你們。」瞬間我淚濕眼眸,心裡五味雜陳。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與女兒來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面對這樣一個善良真實的小傢伙,我已感動不已,已深深淪陷在她的善良里。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便與女兒討論了起來,與她說一個人的力量與能力跟她的性別沒有關係。跟她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無論她是女孩還是男孩都會非常的愛她,也以擁有她這麼善良、可愛的孩子而驕傲。女兒聽了我說的話後,立刻站起來,高興地跟我說:「媽媽,謝謝你這麼愛我,使我懂得了原來我是這麼的幸福,也使我懂得了,有智不分男女,無智皆是痴人。媽,雖然我背不動你們,但是我可以做你們的拐杖,做你們一生的拐杖。」

聽著女兒的話,我頓時覺得,我的寶貝長大了。我心裡暗自高興,我的女兒長大了,她不但聰明善良,而且內心還很充盈強大。她小小年紀就能理解與接納這複雜的世界與險惡的人心,那以後成長旅途中的暴風雨,她還會畏懼嗎?

作者楊東紅老師在《修鍊強大的內心》書中寫到:「人生,是一趟沒有回程的旅行,沿途有坎坷泥濘,也有春花秋月。對於旅途中的人來說,精神的豐富和內心的強大是最重要的。內心強大是幫助你積聚外界能量的前提。有了強大而豐富的精神領域,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怎樣去努力,從而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色厲內荏,他的精神世界卻堅不可摧。」

世界如此艱難,我們靠什麼安身立命?面對人生和未知,我們不是無能為力。從今天起,做自己人生的主宰,一切由自己掌控。就算現在我們一無所有,只要有強大的內心支撐,總有一天,世界將在我們的腳下。

讓自己強大起來,勇敢向前,無所畏懼。因為媽媽強大了,孩子才能更優秀。


1963年,有兩位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長達30年的母嬰關係實驗。他們招募了100多位即將生產的母親,對她們以及她們的孩子進行觀察和研究,最終有76個人堅持做完了這個實驗。

心理學家通過長期的跟蹤記錄,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孩子的核心人格基本在3歲以前就已成型。父母對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的養育方式是否恰當,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以及他們成年後的社會生活起到巨大的影響。

兒童精神分析研究領域的先驅梅蘭妮·克萊茵甚至認為,嬰兒在出生後的4~6個月,他的核心人格就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架構。

由此可見,早期嬰幼兒撫養方式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很多父母對此都大大低估了。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會通過模仿、吸收和內化,來習得父母各種不同的品質,父母的行為、情緒、防禦機制和整體的風格,都會成為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

可以說,一個孩子所接受的早期教育,會影響他的一生。

「成功兒童」的父母,具備哪些特徵?

經過追蹤研究,在參加實驗的76個人當中,有7個人過著健康充實的生活。

他們的父母是在童年早期教育中做的最好的那類父母。30年之後,他們也是這群孩子中生活的最好的。

當然這裡所說的「好」,並不僅僅是指外在的條件,比如說富有或者出名,而是內在的豐盈和幸福。

他們懂得如何生活,如何積極地應對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他們樂觀開朗,風度翩翩,自信獨立。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他們的工作穩定成功,婚姻幸福,人際關係融洽。

那麼培養出「成功兒童」的父母,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

心理學家得出的結論是,想要培養出發展良好、幸福健康的孩子,父母需要具備的品質包括:

1、對孩子有信心

2、樂觀

3、鎮靜,有反省意識

4、充足的愛和溫柔

5、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夠與孩子共情

6、對孩子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表示肯定和驕傲

7、對子女的獨立性感到愉悅

8、給孩子樹立基本的紀律和規則

9、母親富有感染力

早期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得他們的人格基本穩定,不至於被厄運「連根拔起」。

綜上所述,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無論父母看多少本育兒書籍,都比不上一個健康、積極向上、自信的人格所帶給孩子的影響。


自從上天賜予我們一個孩子,成全了我們成為媽媽之後,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就開始了。當今社會功利的價值觀固然會影響很多媽媽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但究其根本,願孩子將康快樂則是大多數媽媽們的終極追求。關於如何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的孩子,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我有些許看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1.讓我們的孩子多多與自然打交道,培養其具有一個開闊的胸襟。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多了,自然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天地是最好的老師,自然是孩子的密友,遊戲天地間,孩子的快樂就是最好的成長。

2.讓孩子愛上閱讀,閱讀能幫助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很喜歡那句話,如果有天堂,那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與書為友,如與智者同行;與書為友,更似和閨蜜交流。書中有讓你忍俊不禁的內容,書中更有曲折離奇的情節和各型各色的人物,它能讓孩子的心思細膩、內心豐盈。充實自己的同時,更多的品味幸福。

總之,只要我們的目標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媽媽們就一定有辦法也必須有辦法讓孩子不虛此生。


內心充盈,我的理解是三觀端正,內心強大。順境時不驕縱傲物,恃才自大,逆境時能泰然處之,勇毅自洽。心中就像裝著一個小馬達,永遠有不竭的動力,不會成為任何事物的附屬品,永遠做自己命運的主宰。任何時候,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如何抵達。

這也是我這個當爹的,想培養出的孩子的模樣。我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導師。家長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會點滴映射在孩子身上。你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會以行為、語言、表情等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孩子往往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正向和負向的效應都會被放大。比如,如果你認為這世界是弱肉強食,能者為王,法律是底線,道德是奢侈品,那你的孩子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有才無德的危險品,帶著社會精英的標籤,但靈魂其實幹癟蒼白。讓孩子內心充盈若水,作為家長內心就要寬廣如海,因為你要給孩子一碗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我覺得家長至少要教會給孩子幾種能力:1、遇事冷靜分析,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2、注重感情交流,精神充盈要遠比物質富庶要重要,要學會表達和珍惜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3、學習成績僅僅是考量人生前半段的重要指標之一,但道德情操終身為伴的考評標準,做個坦蕩的好人要比得多少個100分重要得多。4、準確的評價自己,不自大也別自卑,相信自己有達成自己願望的一切能力。

身為父母,請記住,你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會什麼樣。

給孩子創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的環境。

這是三件事。讀萬卷書是要從小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孔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裡強調的是只讀書不思考,效果會大打折扣。一本書就是一個優秀的人的一段人生閱歷,讀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三觀,但這個三觀是理論上的,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是隨時都會改變的。行萬里路解決的是為理論三觀定型的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說的都是別人的感受,只有自己去大千世界親自體會了,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我是一個東北人,小學時語文課本寫「桂林山水甲天下」,腦子裡總是想到底美成什麼樣的,後來取了桂林老婆,真正來到桂林,坐在竹筏上行在灕江中親眼看見象鼻山,才知道水能清澈到能看見5米深的水底,老版20元人民幣的真實風景到底有多醉人。閱人無數就是給內心添加煙火氣,讀書和走路很容易陶醉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溝通和連接才能真正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才能了解更多他人對世界的看法,比書本生動,比走路精彩。

勇於放手,別怕孩子受傷。生活交給孩子的,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家長只是在孩子無法照顧自己時的助手,是沒有權力決定孩子的人生的。任何以愛之名的強加束縛都是作繭自縛,自己和子女往往兩敗俱傷。原來我總向多告訴我的女兒一些道理,心裡想讓她少走一些彎路,但後來我越來越發現,不走彎路就沒法走直路,任何走過的路都是必須要走的,根本沒有捷徑。比如,我想告訴我的女兒,早戀很害人,弊遠遠大於利,但你說破了嘴也沒用,只有她自己先去體會,再後知後覺,才能明白早戀雖然很美好,但真的得不償失。

明知道孩子會受傷,我們手裡也有經驗,就看著不管嗎?這確實是很矛盾的。我現在的做法是,先預警,把道理講給女兒聽,她聽不聽我都要講,然後放手讓女兒自己去選擇,把決定權交給她,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至少女兒不後悔,因為這是她自己的決定,對了還是錯了,經歷過後自然就有定論。但在這個過程中,生活交給孩子的,比家長自己認為的道理要精彩豐富得多。

內心充盈,我想就是「千帆歷盡,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吧,願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願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充盈的人。


感覺我和你想的一樣,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幻想孩子的將來一片光明,成龍成鳳,但一旦真的有了孩子之後,想法馬上有了逆轉,孩子,媽媽不要求你爬得多好,飛得多遠,只希望你一生平安快樂就好。媽媽也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你身上,你做你自己,成為最真的自己就好。

現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話,陪伴是最好的愛,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為父母,也許我們不都是大富大貴,不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但是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有效的陪伴。這裡的意思不是說在一起就是陪伴了,而是參與進來和孩子有個很好的互動。心靈?的滋養勝於物質的享受。

原生家庭的烙印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庭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心中無愛很難培養出一個陽光有愛的孩子,相反如果父母樂觀開朗,孩子同樣也是不會差。所以說父母要做好榜樣,儘早在孩子心裡埋下善良勇敢的種子。身教勝於言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除了給予孩子快樂的心靈,告訴他讀書也能帶給你快樂!知識能夠武裝自己,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充盈。



家庭環境的健康狀況,經濟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孩子的內心成長,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做父母的能傳遞給孩子些什麼?與其說培養孩子的內心,不如說是父母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孩子的內心,令其對周圍的人事物能有正確的認識。對於成年人來說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內心充盈,保持自我,而不隨著生活左右搖擺呢?就像是物慾橫流的世界,人們不斷的在追著很多東西跑,等有一天覺得這種追逐的過程對自己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了,回頭看看事實上已經跑出去很遠很遠了。所以無論什麼,只有經歷過,擁有過,才會具有放手的豁達。內心亦是一樣,充盈平靜的狀態是從躁動不安中歷練出來的。要想讓孩子的內心豐裕強大,父母在心境上應該有一定的高度,讓孩子通過父母的眼睛看世界,透過父母的內心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說實在的,這個話題太大了,如果要詳細說,可以展開為一篇論文或者書。

昨天放學回家,我跟往常一樣,在忙著談生意,聽到車響,我知道他兩回來了。

「媽媽,我回來了。」她進得屋,放下書包。

我也從電腦旁站起來,走過去,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寶寶,回來了呀,給媽媽說說今天在幼兒園有什麼有趣的高興的事兒?跟媽媽分享下?

說著,我倆抱著摔坐到了地板上,她咯咯的笑:媽媽,你跟我出來,我有個事兒要給你說。

哦?去哪?

她拉著我走出屋子,來到院里的車後面,躲著,小聲給我說:媽媽,今天星期幾?

我雖然很想她一下把事兒說完,但是還是很配合的笑著回:今天星期四。

「那明天就是星期五,後天是星期六,那星期六的前一天是星期幾?」(她一直還沒有分清楚日期的前後是如何正確表達,也不太明白星期六的後面為什麼不是星期七,而是她記不住的星期天或者星期日。我也有鄭重教過,但是後來,想想,或許等再大點,她就能想明白了,這會分不清也並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還是那麼的可愛,所以也就不再糾正,順其自然吧)她一邊數著手指頭,一邊問。

「寶寶是說星期六後面那一天是吧,星期天呢~」我蹲在她跟前(跟她聊天我基本都是保持蹲著或者坐著的姿勢,這樣我倆就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眼神好對接),微笑著回。

「媽媽,那天是爸爸的節日(父親節),我已經在幼兒園給爸爸製作了一個秘密禮物,你不要告訴爸爸哦,這是我倆的秘密哦,記得喲,來我們拉鉤~」說著拉著我的手,開心的做了個拉鉤約定。

我想:大部分孩子生下來,她/他的內心就是充盈的,就是美好的,那時的她/他在羊水裡的感覺是多麼的幸福溫暖安全。一朝分娩,來到一個沒有羊水撫觸(水中分娩畢竟還是少),需要自主動手動口解決衣食住行的世界,這是個多麼陌生的環境,所以會有第一次脫離母體溫暖的不安,會有第一聲啼哭,但此時如果只要把她/他抱到剛剛生產的媽媽的胸前趴下,她/他就會又變得如羊水中那樣的舒服安靜,我想這就是父母的愛給新生兒帶來的安全感受,而此後的養育過程中,如果可以,父母或者養育者可以不斷的給孩子輸入愛—安全的愛,不是放縱的愛也不是功利的愛,是從培養孩子一生能夠擁有幸福的能力的角度出發的愛,而這又恰恰需要父母或者養育者自身對幸福,及獲取幸福的能力或者說途徑有一個更清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用愛滋養長大的孩子,幼年時就已經內心充盈,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順其自然的養成了獲取幸福的能力。假以時日,通過繪畫,音樂,舞蹈,閱讀,同齡人交往,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讓其始終保持著一顆快樂向上仁愛的心,去理解和接納在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好與不完美,那麼她成年後,也會因此更懂得愛人,懂得如何去獲取幸福,並給身邊的人帶去快樂和幸福。


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的孩子,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方法論。有哪些方法培養?

第二,理由和依據。為什麼這個方法是對的?

首先,談方法論

方法一:不要阻擋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孩子來的世界上,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有趣的。孩子愛觀察,會有無數的問題和想像,以及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輕易告訴他們答案,要引導。不要打斷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嘲笑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嫌孩子啰嗦。因為這是他們探尋世界的最好方式。

為什麼我們成年後,很多人對事情都很茫然,麻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好奇心,沒有一種深入專研的好奇心了。

方法二:善於引導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善於發現他們興趣的敏感期,及時的引導和利用。當孩子對某個事物感興趣時,譬如彈琴或下棋,父母要創造條件讓他去學習和專研。這個時間點的把控相當重要。

方法三:愛和陪伴

父母要以身作則,夫妻恩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適時的引導他們,鼓勵他們,鍛煉他們。孩子的自信心,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在這些日常的小事中逐步形成的。

其次,談理由

1.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美國加德納教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成了多元智能結構理論,研究表明,人具備多元的智能結構,而不是單一的。這種多元的智能結構表現形式就是興趣的多元化,能力的多元化。有的擅長歌舞,有的擅長運動,有的擅長數理邏輯,有的擅長想像與創新。絕不要用單一的維度去評價孩子的優劣。

2.愛和自由。這是孫瑞雪老師的教育理念。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每個孩子的敏感期都是不同的,具有鮮明的個體特徵。

3.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是尹建莉老師結合教育理論與育兒實踐總結出的精華。教育沒有那麼複雜,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最有效。

我是超哥,育有一子。樂於分享孩子成長的點滴,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超哥super。

你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呢?希望在下面提出你的留言。


要想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終生有幸福感的孩子,這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教育目標,說明題主也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

人們常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所以要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終身有幸福感的孩子,首先要從自己做起。

根據積極心理學觀點要幸福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一、積極樂觀的心態

積極樂觀的人比起消極悲觀的人更具有挑戰精神,遇到困難不是退縮而是克服。往往對新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好的結果而不像消極的人總是想到最壞的結果。正因為預期效果不同,所以樂觀的人心態總是很好,敢於挑戰新工作新環境新任務。因為心態好,看到的總是事物陽光的一面,好的一面。事物的光芒總是照進樂觀者的心裡,內心一片光明,幸福感油然而生。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首先改變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成為一個樂觀的人、積極向上的人。

二、要獲得充盈的感受必須喜歡讀書,同時興趣廣泛、愛好多多。

要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這一點與素質教育不謀而合。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慾望,興趣愛好要通過嘗試不同的事物來確定,往往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孩子的特長所在,也是天賦所在。所以要儘早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而進行合適的培養。

孩子的好奇心是學習的最原始動機,要保護好。現在的應試教育很容易磨滅孩子的好奇心從而厭學。只要做到這點,充盈而有趣的孩子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當然作為家長首先要垂範,不能自已整天打麻將玩遊戲還指望孩子喜歡讀書,這是不現實的。

三、人生的意義感。

從哲學的角度講,人生本無意義,所謂意義在於自己的賦予。

賦予人生意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人生目標,制定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如果一個階段目標實現,則必須有新的目標形成,否則就陷入了哲學家叔本華所設定的"人生就是一團慾望,未滿足時痛苦,滿足後無聊"的循環中去。設定目標的目的就是給自己的人生一種意義感。不會處於無聊狀態中而不能自拔。

四、做有意義的事情。

哈佛大學教授寫的一本書巜忠誠的付出》講到人生只有吃飽穿暖滿足各種慾望後會出現"空心化"!就是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大學生"空心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絕對不會發生空心病,為什麼基本需求滿足後反而空心且容易抑鬱甚至自殺呢?《忠誠的付出》給了我們答案:人需要忠誠的付出才能獲得存在的價值。比如養一個孩子,無條件的愛他,或者養寵物都行。這樣讓我們在付出時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一點很重要,人不光是自私的,更重要的是利他的。

因此,培養一個充盈而幸福的孩子必須首先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

該文較長,閱讀後關注並點贊,謝謝!


推薦閱讀:

父母老去,工作纏身,這家公司能否解決你帶娃的後顧之憂?
說起例假的時候,你會覺得臉紅嗎?
小孩睡前不要吃多
閱讀,為什麼一定要從嬰兒抓起
6個月寶寶發育指標:主要有這些變化和注意點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