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按目前的趨勢越來越快的膨脹下去,最終會怎麼樣?


?冷寂說

宇宙學有一個觀點,應該比較主流,就是宇宙膨脹下去,物質相互間越來越遠,最後歸於冷漠孤寂,當然宇宙也就這麼死亡了。

由於物質過於分散,很難有足夠的氫原子聚集成新的恆星,宇宙中只能流浪著大大小小的不發光的星球,但是太空曠了,也不會發生交通事故。孤寂的黑洞等物質會慢慢蒸發,中子星也會蒸發,其他不發光的星球雷同,最後都變成了光子遊盪於虛空中。

在越來越空曠的空間里,也許會有新的粒子誕生。這個也是某些人的一種說法。認為虛空中有量子漲落,說不定就有基本粒子誕生,而且還計算了誕生的概率,很小,但不是0。不過孤寂的基本粒子壽命都不長,很快又會衰變和死亡。

目前的資料看,冷寂說似乎最可能,但是它主要的思想還是體現著經典理論。

?震蕩說

宇宙不會一直膨脹的,最後會減速,然後反向匯聚塌縮成一個奇點。就像地球的子午線,從北極出發,最後都回到南極。當宇宙又聚集成奇點後,宇宙將再次爆炸,鳳凰涅槃般重生。但是在大塌縮過程中什麼都死亡了,包括我們的時間。

震蕩說是人們心中的願望,因對死亡的恐懼,想到的靈魂最好不死。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震蕩說不成立。

?子宇宙的創生

空寂之中也許會有新的大爆炸,就像我們的宇宙一樣?不過這個宇宙已經與我們無關,我們也進不去。

新宇宙的誕生,就像我們生了個兒子,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也許我們應該給他留點什麼遺產。可是我們沒有發現上一代宇宙的遺產啊?所以,這個願望也是落空的。

?多宇宙的碰撞

有一個設想,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之一,各宇宙之間可能有相互作用,也許會在碰撞中創生新宇宙,或消滅舊宇宙。這個思想起碼比震蕩說更符合一般哲學,不過還沒有啥證據。

?宇宙的本質

我們現在宇宙的本質我們還沒認清楚。從能量物質統計看,常規物質不到4%,算上暗物質也不到總量的1/4,剩下的是暗能量。暗物質我們現在能夠觀察到,主要是通過對引力的分析和對光線彎曲的分析,現在能夠知道暗物質的大致分布。我們的銀河系就包括大量的暗物質,太陽系就在暗物質中穿行。

但是暗能量是什麼,我們還完全沒影。大尺度看,宇宙的結構是絮狀的。看下圖:

圖中的每個亮點都是象銀河所在的本星系團一樣的大物質團,明亮之處則是更大的星系群。

這種絲狀結構,或者說是絮狀結構,說明宇宙的主角不是我們熟悉的常規物質。就像看紅樓夢裡大觀園,主角不是鮮活靚麗的是薛寶釵、林黛玉這樣的大小姐,也不是是襲人、晴雯活潑靈動的年輕丫頭,而是決定大觀園命運的是很少露面的老祖宗,她的左膀右臂王夫人、王熙鳳,和她當官的兒子賈敬們。

如果我們不能清晰底了解暗能量,不能弄懂宇宙大尺度為何是絮狀的,那麼現在探討宇宙的結局就有點早了,這個時候真有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味道了。


目前,科學家關於宇宙未來的結局或末日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根據熱力學定律形成的「熱寂說」或「大凍結說」。另一種是「大塌縮說」。

首先,熱力學定律說明,一個有一定溫度的事物最終會變得溫度均衡,失去溫度差。例如,一個水杯里的涼水,再加上開水以後,就開始往溫度均勻的方向發展。直到完全均勻。這種現象被稱為「熱寂」。熱寂就是熱死亡的意思。那麼,一旦宇宙抵達熱寂狀態,宇宙中任何區域,一切事物都將是同一個溫度。這就意味著什麼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果一灘水溫度均勻,不再流動,那麼,就將變為死水。同樣地,當宇宙各處溫度均勻,所有的物質都會分解殆盡,溫度降低到極點,出現「大凍結」。宇宙的萬物都不復存在了。這就是熱寂說或大凍結說。熱寂說,就是在宇宙熱膨脹到一定程度後,溫度開始均勻化,最後大凍結而消亡。

其次,是大塌縮說。這種理論認為,宇宙不可能永遠膨脹下去,因為宇宙要永遠膨脹下去,宇宙的體內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填充物,即暗能量或暗物質,而假如宇宙中的暗能量暗物質是固定不變的話,那麼,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就只撐不下去了。譬如,一顆氣球,吹到一定程度之後,繼續吹,就爆炸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如同宇宙的熱寂說;但是如果氣球吹到一定程度,氣球還沒爆炸的程度,就開始放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氣球是不是就回到原點了?那麼宇宙的大塌縮說就是這樣。

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到達一個臨界值水平,宇宙的膨脹就將不斷減速並最後停滯。隨後,宇宙開始出現收縮,變得越來越小,溫度不斷上升,密度不斷加大。最終,宇宙迎來終極壓縮的命運——與大爆炸的情景相反,這種情況被人們稱作「大塌縮」。

以上兩種情況,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目前的宇宙,包括宇宙里的一切生命,都將不復存在。也許,宇宙會在暴漲——膨脹——大塌縮——再暴漲——再膨脹——再大塌縮……中循環往複。而其中的所有事物,也無限經歷產生——消亡——再產生——再消亡……這樣的生死輪迴。

我本人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探究,繼續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認為上述的熱寂說和大塌縮說,都不正確。也就是說,宇宙的大凍結和大塌縮都不會發生。那麼,依我看,宇宙終將如何發展下去呢?

我認為,我們的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其中的宇宙體內的填充物——暗能量暗物質將源源不斷產生出來,支撐著宇宙永遠永遠膨脹下去。同時,在局部宇宙,如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宇宙各處,會以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或星系團為單位,持續上演暴漲——膨脹——大塌縮——再暴漲——再膨脹——再大塌縮……的循環往複。而其中的所有事物,也無限經歷產生——消亡——再產生——再消亡……這樣的生死輪迴。我暫時把我的這些宇宙發展結局的猜想稱為「整體宇宙永遠膨脹和局部宇宙生死輪迴說」。

這樣,我們的整體宇宙永遠不會消亡,永遠在膨脹中。而局部宇宙會有產生和消亡。當人類文明發展到可以超越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生活的時候,可以在不同的銀河系之間穿梭的時候,人類就無需為本銀河系的滅亡而擔憂了。因為這個銀河系快要滅亡,人類無法在其中繼續生活,就會通過星際航行移民到另外一個銀河系裡繼續生存。人類再也不用擔心後世子孫的存亡問題了。到那時,人類已經成為永遠可以在宇宙中生活下去的物種,當然,處於星系航行時代的人類,也會像傳說中的諾亞一家人一樣,逃難時候不會忘記帶全地球上的各種物種,以便他們也能像人類那樣繼續生存下去,做人類永遠永遠的伴侶。

說到這時,有善於思考的讀者不禁會問:請問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你根據什麼說,我們宇宙中的暗能量暗物質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永遠持續不斷地湧現出來,產生出來,以便充滿膨脹宇宙體內的「真空」?

好吧,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認為,我們宇宙的本源本體是宇宙自己的自性,我把宇宙自性又稱為宇宙意識能量母體,而我們每個眾生的自性是宇宙自性的一份子。如同一個人體由眾多的細胞體組成一樣,宇宙自性由每個眾生的自性組成。宇宙自性(宇宙意識能量母體)和眾生自性(即宇宙意識能量子體),又可簡稱為自性母體和自性子體。這個宇宙意識能量的母體和子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但卻具有意識性。它時時刻刻不斷產生念頭和意識,這些念頭和意識實質上就是宇宙能量波,即宇宙暗能量暗物質。宇宙以宇宙能量波為基礎,又不斷形成夸克、中微子、電子、原子等量子形態物質,這些量子世界的所有物質又成為構成中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物質的基礎。。。所以,暗能量暗物質是會源源不斷產生出來的,宇宙自性母體和自性子體就是那用之不竭、永不枯竭的源泉,也是我們宇宙永恆存在的,不增加也不減少的,無善無惡的生命母體和生命子體。????

最後叮嚀大家一句:希望通過大家的閱讀和轉發,讓眾多對宇宙知識好奇的人,特別是讓那些研究宇宙學、物理學、天文學的科學家,都能聽說我的宇宙發展大猜想——「整體宇宙永遠膨脹和局部宇宙生死輪迴說」。也許,這能給他們帶來科學上的啟發或大發現呢?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不就是這樣產生的嗎?!


如果宇宙在膨脹,最終會變成什麼?

如何理解宇宙大爆炸?相信你可能在電視上看過一兩個科學節目,向你展示了宇宙大爆炸是什麼樣子的,而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犯了根本性的錯誤。不僅僅是其中的一些,而是大部分人。

通常大爆炸被描繪成這樣:

看起來像是爆炸。有一大堆空的空間,宇宙正在爆炸進入那個空的空間。我們——觀眾——在爆炸的外面,從遠處觀看。如果你把它想像成這樣,那麼這個問題就變得很自然:宇宙爆炸形成的那個真空是什麼?

但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就是一切。外面沒有。在過去的某個時刻——大約138億年前——宇宙的總體積小於今天原子的體積。

宇宙中的能量——構成今天宇宙的一切事物的前身——是難以想像的炙熱。最重要的是,宇宙在迅速膨脹——也就是說,組成宇宙的體積在不斷增加,宇宙的能量(以及後來的物質)變得不那麼熱(「更冷」似乎也不太合適),密度也越來越小。這種膨脹和冷卻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所有的科學紀錄片中——從膨脹的宇宙之外——根本不存在這樣的觀點。外面沒有。唯一有效的觀點來自宇宙內部。在早期宇宙中,你只會看到強烈的能量,然後最終會看到難以想像的熱物質。

在大爆炸後的24萬年到30萬年之間,宇宙的整體溫度已經冷卻到3000度左右,宇宙第一次變得透明——也就是說,從那個點開始,光可以長距離傳播而不被物質吸收。從宇宙內部看,你現在看到的空間是黑暗的。這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時代。

所以忘記宇宙膨脹成某種東西的想法吧——它不會。宇宙的大小在增加,宇宙中物體之間的距離在增加,但它沒有膨脹成別的東西。

順便說一下,為了完整起見,需要注意的是,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在過去的某個時刻,宇宙非常熱,非常小,非常密集,膨脹速度非常快。但它沒有告訴我們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最初是如何以這種狀態存在的。


@臆想天開,你蠢死也不會思考的問題,我替你思考,量子力學本身存在即合理,而是人類自身的思維被固化在一般邏輯常識,人類的科技能力越是深入探測了解量子的真實狀態到最後會發現什麼?發現宇宙根本就不應該存在,但是宇宙偏偏存在了,這就是最大最大的違反常理的邏輯,量子力學的結論不是實驗表相的推理而是越深入發現本質上越糟糕,認知能力、視野寬度、知識積累、達到最高水平永遠不可避免宇宙第一力的矛盾問題,所以電子穿越雙縫或多縫的概率波、疊加態、是詮釋宇宙偶然又必然存在的最佳解釋,神馬光光效應的激發只會讓軌跡又深又粗根本就不可能產生明暗交替的干涉條紋,自己去拿個板板割兩條豎孔或三條或更多豎孔,拿個手電筒照照,看看照射在孔後面的光子軌跡到底是明暗交替的波動形式還是你的妄想激發又粗又大


謝邀請!

原創思想,宇宙的膨脹如果是超光速的,那只是時空場的一種效應性幅射的現狀。如果說宇宙的膨脹是分散了天體的能量,而被分散開的能量,亦會在冰冷的極寒空間而又凝結出物質,而又成為了某種的天體了,而在異域處繼續的發熱發光了。宇宙是始終保持著能量的物質循環演化的,而能量是沒有終結的,是永遠保持著循環性作用的。


按現在的認知,似乎是說宇宙依然是由一個能量奇點爆炸逐漸冷凝形成,並且持續著爆炸的影響保持著膨脹的狀態。事實未必如此,我們視界內的宇宙部分可能是處在青少年成長壯大時期,視界外的部分宇宙已經老去,處在冷卻收縮時期,使得我們所處部分的宇宙有了膨脹的空間。而當視界外的宇宙部分得以重生,我們所處部分恆星發光的能量耗盡,就到了冷寂收縮的老去時期,並孕育著下一次的誕生髮展壯大。總之宇宙的哪個部分是膨脹的還是收縮的,取決於是否存在大量的恆星不斷發光把能量投放到空間里,還是大量恆星都處于越來越弱直到停止發出光能量的時期。光能量在太空里滯留的部分,或許就是人們想像出的,並且尋找的暗能量。


就像一片樹葉,小的時候不斷地生長由小變大,大到合適了就不再長了,逐漸穩定下來,到了秋天,水分開始減少,養分開始回攏樹榦,樹葉開始枯黃直至萎縮,最後掉落化為塵土。如果宇宙還在膨脹,那說明還在成長期,未來還很遙遠,當然最終的結局將如枯葉一樣終會終結,之後再以其它形式得以重生,萬物不過如此。


首先,宇宙是不是真的再膨脹,我認為證據不足,儘管大多數科學家都贊同目前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假如說宇宙真的像現在這樣膨脹下去,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會更加遙遠,它們之間的引力或者是相互作用力會逐漸變小,當兩星系間距離無窮大時,其引力作用會無窮小。星系的擴散會讓宇宙空間變的很空蕩,那時再看宇宙會很黑暗,宇宙微波背景也不會象目前這樣均勻了。但是,他們認為宇宙是多重結構的,那現在可觀測的宇宙一直膨脹下去其邊緣會到另一個宇宙嗎?要把另外一個宇宙擠跑嗎還是相互溶合呢,或者另外的一個宇宙擋住了它的通路又改變方向不再膨脹呢?我不知道,我也不相信有多重宇宙。同樣不相信宇宙在加速膨脹。只不過目前可觀測宇宙範圍內的大多數星系正處於相互遠離的階段,在若干年後,又說不定會相互靠近,人類對宇宙的觀測太短暫,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證明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如果大爆炸理論成立,大爆炸後形成物質的分布為什麼不均勻呢,在我們的銀河糸內就存在著還沒有生成星球的星雲,難道那就是130億年前的大爆炸遺迹?我看不太可能。宇宙處處都會發生大爆炸,只要條件成熟,大爆炸是無序的,也不是唯一的,東邊不亮西邊亮,無限的宇宙空間星系在以目前運動的趨勢為出發點繼續運動著,目標飛向哪裡,連星系它自己也不知道,它只知道,只要永不停止的運動,就會有生機,就不會孤單,有機會還會和旁邊的星系夥伴快樂的牽手,也許還能孕育出新的生命。總之,宇宙自始沒有至終都是存在的,膨脹收縮都是暫時的現象,宇宙沒有盡頭,只有無限,沒有所謂的極限膨脹後的坍塌,否則,物質不滅定律就失效了。


宇宙在不斷的膨脹,都是大科學家的定論,至使科學界,更多的人們也在跟風。民間也有很多照宣。事情是這樣,有想信的,也有不想信的。我從不想信的方面作一分析。不認人們作什麼事,或搞什麼科研,得出結論總有兩種耒源。一是從客觀實際存在出發,經過驗證,確實了,再下結論。屬於真實可信的一面。這是理性認識。若不從客觀出發,而是主觀隨意想像或只看到表面現象,找不到根據,或因是科學家有影響力,出來結論就會有人跟風。這屬於感覺認識。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才是科學,才能成為真理。是不是宇宙在膨脹?為什麼膨脹?怎麼膨脹?以什麼速度膨脹?在時間上是永遠還是暫時?這些都必須有真實的證據。象我們一般的人,在地球上看太陽都不敢看的太久,恐怕打了眼。幾百光年以外的根本就接住不到,那裡還曉得。最終會怎麼樣,只能聽科學的


一直膨脹下去,唯一的結果就是毀滅

當然了,也許會出現另外的結果,比如真的有平行宇宙,真的有別的文明或者說外星人存在,結果說不定就不一樣了

但是顯而易見,以我們地球的文明和科技手段來看,我們肯定是在無限膨脹的宇宙中優先滅亡

也許會重生宇宙,重生可以存在生命的地球,但是我們熬不過這樣的災難


推薦閱讀:

蟲洞真的可以把一切物質切割成分子嗎?
宇宙,地球,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整個宇宙到底有多少個小行星?
俄羅斯要建太空酒店,不是宇航員也可以去體驗太空生活,你會想去住這個酒店嗎?

TAG:宇宙 | 天文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