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運用心理學說服別人?


說服別人,要用好高球策略

高球策略,顧名思義,就是先做出一個對方不太可能會答應的要求,讓他拒絕,再提出一個你真正想要滿足的要求。

譬如,你想要去募款,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直接問:「請問您願意為我們的慈善機構捐五百元嗎?」

第二種是先問:「請問您願意為了我們的慈善機構捐五百元嗎?不方便的話,捐五塊錢也可以。」

有研究表明,第二種說法效果會好很多。

箇中原因,就是使用了高球策略——捐五百元就是提出了不太可能答應的要求,就是拋了個「高球」,捐五塊錢就是你真正想要滿足的要求。

這種高球策略真正有效的原因是:面對一個正當的請求,拒絕兩次,真的很難。

募捐是好事,面對這種要求,拒絕了會有愧疚感,本就會產生一種「我不是好人」的自責。當你拒絕了第一次之後 ,對方把要求降下來,再問一次,說捐五塊錢也有幫助,這種時候如果再說「NO」,自己也會過意不去,覺得自己不夠善良。

高球策略利用的心理學原理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自我認知與自我行為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改變行為的衝動,換句話說,就是被說服。

還是舉上面的例子,每個人都在心底認為自己是好人,這是自我認知;兩次拒絕捐款,這是自我行為。好人居然兩次拒絕捐款,這就產生了認知失調,這種認知失調引發的內疚感是不舒服的,於是我們需要調整行為來讓自己舒服。

如何調整?就是去捐款!這樣一來,我們就被高球策略成功說服了!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用好高球策略,必須得是正當的請求。

因為只有正當的請求才能產生與「我是個好人」這種自我認知相違背的認知失調,這樣說服才真的有效。

對於高球策略與認知失調還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於說服力的技巧,就《觸龍說趙太后》這個故事,帶大家一起學習先人的智慧。

先介紹下故事的背景,看看我們觸龍大師要說服的情況有多糟!

當前呢,趙國是我們的趙老太太當家,沒錯,整個趙國都得聽她的!可老太太運氣不好,當政沒多久,秦國就要來打,這不是欺負女人嘛!

趙國沒辦法,只好求救我們的齊大哥。齊哥也可能是被女人騙多了,不相信女人。要幫忙可以,你得把你寶貝兒子送過來當人質,免得到時候要好處的時候你不認賬。

趙國的大臣心想反正不是我兒子,各個都拿國家大義勸趙老太太。趙老太太不高興了,你們這幫死龜孫,不是自己兒不知道心疼啊!誰再勸我兒當人質,我老婦吐口水淹死你!!!

好啦,接下來到我們的心理學大師觸龍大師出場了。一起看看我們的大師運用了哪些心理技法完成說服的。

01破冰,營造溝通氛圍

為什麼很多人好心的勸說總是無效,因為你只顧理不講情。人家老太太正煩著呢,你一上來就要人家把兒子交出去,沒吐你一臉口水就是給面子了。

我們觸龍大師是老司機,知道溝通要先營造氛圍,我不急,我先跟你嘮嘮嗑!

02類比,引入話題

不愧是老司機,就是不直接說要你把兒子當人質的事。我先說我兒子,繞個彎,悄悄把你引到這個話題上來。

很多人覺得中國人說話愛繞彎子,其實用好了,這也是個很好的解除抗拒的辦法。為什麼很多人好心卻遭人煩,就是二愣子上來就一通勸,不煩你煩誰!

03先肯定後否定,擴大認知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認為的對的,在別人那不一定就正確。事實,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大家看待問題的局限程度不一樣。

一流的說服力專家從不直接說誰對誰錯,而是通過恰當的技巧,幫助對方更深層次的看待一個問題,擴大他的認知。其充當的是眼而不是嘴!

04封閉式問句,讓對方自己肯定你的建議

在說服過程的高潮階段,我們觸龍大師問的兩個問題都是封閉式的。

你聽過嗎?(有/或沒有)。有在的嗎?(在/或不在)。這些封閉式問句的好處在於會讓趙老太的潛意識自然接受觸龍大師的建議。這時候我們觸龍大師再動之以情,你看,最後不就那句:「諾,恣君之所使之」(都聽你的!)


關於勸人,最後想說的是,如果只是憑好心就想說服對方,最後只會是滿滿的傷痕與失望,小心趙太后唾你一臉!


永遠不要試圖說服別人:而是讓對方對自我的固執而感到後果代價嚴重,對你的建議能帶來相些特別的好處。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方的問題:你必須100%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同時要走進對方的世界,深入了解對方的內心對話、掌握對方最關心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天生的不相信、天生的自卑、天生的恐懼:一個人之所以恐懼,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深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沉浸在自己的領域,沉浸在自己的行業,對自己的世界以外的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天生的恐懼和害怕。

而這時,你去盲目的說服別人就一定會有反作用力,大量的質疑,你無法喚醒裝睡的人和對未來無知的人:

你應該先做好這4件事,具體操作如下:

1、走出自己的世界:忘掉自己的利益,忘掉你的一切

你不要試圖說服對方,不要強迫對方相信,更不要盲目的例舉你所知道的一切的有關美好、承諾、以及證明,這些對方都毫無關心,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方的顧慮和利益,忘掉你自己,才能走進對方;

2、走進對方的世界(深入了解對方的內心談話)

走進對方的世界,最核心的就是「成為它」,比如你要賣好一件產品,你首先得是「購買這種產品的-體驗專家」,你在交流你的感受,要比你講道理更有效、更有共鳴性;多談感覺、感覺、場景、及每個細節,這些看似是多餘的,但這卻能解決「走進對方的世界-相信你」

3、將對方帶到他世界的邊緣!越遠越有效!

努力把對方帶出它所習慣的世界、它所習慣的領域、它所習慣的經驗,比如,為什麼很多會銷、直銷、傳銷都喜歡把人帶到外地旅遊呢?就是這個原因。比如,你要說服對方做新零售,你就要讓對方明白互聯網的價值。

4、將對方帶入你的世界!

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固執所承受的痛和後果,並啟發對方對自己所表達的事物感興趣,盡量感受得到、看得到、體驗得到,多用場景、可腦景化的語言,少講大道理,彷彿是深在其中。

在還沒有充分融合思想的情況下,千萬別上來就以自己是專家、你是權威、你是大師、你是醫生、對方是病人,而是當對方明白了自己的苦、自己的渴望、自己的痛點之後,你再去壟斷它、佔有它、接管它。

加關注,看更多創業投資營銷相關原創回答,點贊-留言,獲更多互動和社交:用別人的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

今日頭條孫洪鶴:互聯網創投、創業導師、品牌營銷、商業模式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作者,每日更多原創請關注,若認同請點贊-轉發。


謝邀。我的看法是,沒有必要用心理學去說服別人。

如果一個人做錯了事,你可以去指出,去建議,如果他不接受,那麼你搬出心理學來也是無濟於事。因為他的內心是不想改的,你就算從道理上說過了他,他行動上不改,你又奈他何?把心理學當做一種說服對方的武器,以為搬出這個武器,別人就能心服口服,按照你說的去做,那未免太天真了些。

我的小侄子最近在學寫字,寫了一個「初」字,卻寫得是衣字旁,我告訴他寫得不對,他還不服氣,說字典里就是這麼寫的。我翻開字典,指著「初」字的士旁給他看,本想他應該服氣,從此寫對了吧?可他看完字典一聲不吭,該怎麼寫還怎麼寫。說服別人,從來就不是一件表面功夫。從道理上說服一個人,很容易,讓一個人從心裡服你,並且行動上也跟上,太難太難。

如果你只是想口頭上勝過一個人,借心理學的典故,來打敗他,擊潰他,讓他無話可說,那是可以的。但你若想用心理學來說服他,讓他照你說的去做,卻異常困難。況且有些人就是討厭別人引經據典地來說服自己,你運用心理學知識,自以為論據非常雄厚完備,但其實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徒增人反感罷了。

要說服一個人,並不需要什麼理論。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活成一個榜樣。很多時候,費再多口舌去告訴別人要怎麼做,還不如自己默默按照這個標準去做。人們不會接受強加的理論,卻很歡迎榜樣的力量。亘古至今,這個道理仍未改變。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陳諾,願帶你探訪每一片花葉上的佛陀。


心理學,是用來「說服」別人的嗎?顯然不是。我們學習心理學,或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去做事情,一來是提高自己,二來是幫助別人。此所謂「自助助人」。但是我們終究是要「助人自助」。那麼,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自助助人,助人自助呢?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存在?就是在當你看一部電影,或者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電影或文章中的某些情節觸發了你內心的某一樣東西,你便會潸然淚下與之產生深深的共鳴。這個時候電影或者文章想要達到的效果,就體現了出來。而並非是以一種「課堂說教」的形式強行灌輸給你,倘若那樣的話,你是不會引起心裡的共鳴的。也就是說我們學習心理學,要讓心理學對我們自己的認知行為產生作用,那也一定是引起了你心靈的共鳴,從而對你產生作用的,這叫「自助助人」。

當我們想要使用心理學去做事情的時候,比如說去用心理諮詢的方式幫助某人脫離困苦,其中一定會用到你所學到的心理知識。怎樣使用你所學到的心理知識,達到幫助別人的目的呢?看看上面所說的你自己通過心理學如何影響到了自己,就不難發現。運用心理學到心理諮詢中,幫助別人的這樣一個過程,同樣也很難僅僅使用心理知識的本身達到療愈別人的目的。一定是通過你足夠的共情,陪伴和適時的使用心理學的知識,幫助來訪者自己去探索內心的情節,幫助他打開自己內心深處的世界,把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的潛意識層面里的東西,提到意識層面中,探索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形成的深層次的原因,讓來訪者自己去覺察,自我感知,自己去調整自己的認知模式,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為,此所謂「助人自助」。所以說,心理學不是去說服別人,而是幫助別人挖掘自己的內心深處不為自己所知的部分,幫助他人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元元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只是想要說服別人的話,只要你所說的話是合理的,並且對上的別人的胃口,那麼自然而然別人也會相信了。心理學的存在往往只是一個能夠讓你運用一些方法去更好地解決一些平常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而已。而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往往都是在實踐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這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書本上去獲取這些心理知識的來源,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去證明這些心理學知識是否在你身上能夠發揮相應的效果是否在你身上能夠發揮相應的效果。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適用於同一種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的,因此,我們不要總是活在一個怪圈圈裡面,覺得只要是學習了心理學知識,我就能夠更好的去解決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至於你如何把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當中,那麼就要看你的個人能力了。有一些人可能不需要這些心理學知識,憑藉自己的經驗積累也能非常好的去處理髮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和問題。假設你沒有辦法從理論知識和自己的經驗去做出相應的總結的話,你可以去找那些你認為在這個方面上有傑出表現的人,向他們請教一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去做到現在這個你喜歡的狀態的。並且在他們經驗介紹的過程當中要結合自己的一些經歷做進一步的理解和分析,以便以後能夠比較好的運用到自己的處理方式當中。


一般而言,說服別人不外乎三個目的:

1,改變被說服者的觀點。

2,使被說服者接受說服者的觀點。

3,被說服者主動說出說服者想要的觀點。

這三個目標是層層遞進的。

根據目標的層級不同,以及個體差異,採用心理學的方法也不一樣。通常,常用的說服別人的技巧分為三個步驟:

一,選擇舒適的環境,增強信任感 有研究表明,人們在舒適環境中,容易產生愉快的心情,對談話者也容易產生好感。這會為進一步溝通與交流做很好的鋪墊。

二,拉近距離,表現出相似性 你的處境或經歷與被說服者相似,就能很快拉近雙方距離,往往更能說服別人。比如甲乙二個釣魚愛好者,甲說用了一種新型釣耳並推薦給乙,乙多半會接受建議。

三,直擊心靈,產生共鳴 在被說服者的專業領域或最愛的事物上與之專業地、深入地交流與溝通,直至產生強烈共鳴(有些牛人甚至可使被說服者處於亢奮、忘我狀態)。此時,你要達到何種目的,一般都能成功。

下面是個真實案例: 二次大戰期間,被譽為海底幽靈殺手的德國U型潛鋌給盟軍造成巨大損失。該潛鋌的一大優勢就是水下航速極高,令盟軍無法捕殺。

為此,盟軍派出間諜把該型潛鋌推進系統的設計專家(少校軍銜)"請"到了英國,想弄清該系統的核心機密。盟軍審訊官軟硬兼施,但少校理工男忠於元首、忠於日爾曼,硬是一字不吐。只好把他丟進牢房。可是,U型潛鋌每天還是戰果輝煌。

無奈之下,盟軍向美國戰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前身)求援。情報局聞訊並做了大量功課後,派出一名特工卡爾前往英國。

卡爾把少校從牢中撈出,安排入住一座舒適小院,讓他似乎有家的感覺。少校是日爾曼貴族後裔,生活認真、守時,內心充滿自尊。卡爾對他彬彬有禮,頗具紳士風度,並向其表明,可以保持沉默,也不會以戰浮對待。

卡爾每天分秒不差準時早八點陪少校進早餐,並陪他散步、健身、聊天。聊他的家鄉科隆,聊科隆的教堂,聊他曾就讀的中學。

至此,卡爾完成了第一步。少校對他產生了好感。 一天早餐後散步,似乎無意間碰到熟人:你好!卡爾,怎麼來英國了,你不是在潛鋌研究所嗎?......... 卡爾瞟了一眼,少校臉上顯出些微的詫異。

第二天早餐桌上,少校抬抬屁股,上身傾向卡爾:在潛鋌研究所工作?在哪個系統?......... 卡爾第二步也完成了,與少校拉近了距離。

少校是個技術迷,他樂意與卡爾談潛鋌、談大洋、談海流.......。像找到了知音。 卡爾主動出擊了:少校,我來英國前,我們所正在試驗,準備將推進系統的葉片由三片增至四片,理論上可增加航速三節...... .

少校連連搖頭:不,不,不。葉輪採用三片是最佳設計。找到轉速與葉輪的最佳匹配點才能產生最大航速.....。

卡爾故作不敢苟同。少校急了:你找塊黑板來。

寂靜的房間里,少校 凈白的臉上泛起微微紅暈,雙眼閃閃發光,又是畫圖,又是計算,還祥細講解。仿拂宇宙就他一人。

卡爾第三步完成。目的達到了。

臨別前,卡爾再次爭取少校:跟我去美國? 戰爭結束後,美國人爭奪了大量德國科學家;而蘇聯人搬運了大量機床設備及其它破銅爛鐵。

事後看,美國人高一籌。


心理學上講說服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稱之為中心途徑,另一條稱之為外周途徑。

中心途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依靠論據來說服。這種路線適用於有一定教育程度,或者有一定動機,想去了解這一所需的人群。這一說服過程需要更多的智力投入,正反兩方面論點全部呈現將會對說服更有利。

外周途徑,可以簡單理解為更多通過包裝和外部信息去說服。這種路線適合於沒時間去了解,或者不愛仔細思考的人群。說服方法更多依靠的是外部的線索,比如外觀,過去的經驗,他人的感受等等,不過多地聚焦於論據本身。這一過程不需要太多的腦力投入,經驗和感官更為重要。

舉一個例子,說服某人戒煙,如果說服對象戒煙動機不強,文化程度不高,那麼可以先採用外周途徑,更多地展示吸煙危害的恐怖圖片,或者提醒開銷可以節省很多。如果對方原本就有點戒煙的動機,或者受教育程度較好,則不僅需要告知危害,更多地是進行是否戒煙的利弊分析,長遠的好處是什麼,以及討論更多的可行的戒煙方法,這就在採用中心途徑方法。


說服別人?這個問題要看被說服人的性格吧!運用心理的意思,就是看每個人的心裡弱點,之後加以運用,以達到說服那個人的目的。舉個例子,像我這個人比較逆反。很多事情你順著說,我一定不會聽。你說東,我就往西,這是我的思維習慣,所以,針對我的話,你想讓我往西,你就說東。不能說百分之百奏效,至少有六七成把握。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有獨立性格和思考能力的。沒有人喜歡被別人說服,也就是說沒有人願意認輸,所以你要是從正面來說服,應該作用不會很大。就像小的時候家長總是希望用自己的經驗來說服我們,結果我們都聽了嗎?難道我們不知道家長是為我們好嗎?我們知道,但是就是不聽。許多以後,才會後悔,為什麼當時不聽大人的話。

當然,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首先,就是要擊潰對方的心理防線。怎麼做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覺得安全舒服的環境,你要說服,就必須讓他離開自己的安全環境。比如她覺得在家最舒服,討厭人多。那你要說服他,就帶他去嘈雜的環境,讓他想逃離,這個時候意志比較薄弱,你跟他提什麼,不太嚴重的話,他都會答應。

其次,就是要對症下藥。針對他的心理弱點,比如他怕麻煩,你就把要說服他的觀點包裝一下,讓他覺得如果他不同意你的觀點,後果就會無比麻煩,那麼他就會乖乖就範。

做這些的首要條件是被說服的人對你不要有防備之心,他要對你有起碼的信任。一旦被說服人對你有戒備之心,你說的話他都不會認真聽,也不會贊同,無論怎麼努力他都不會真心相信。


如何利用心理學技巧說服別人?所謂類比法,就是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把較為簡單的事理跟比較複雜的事理相比較,通過較為簡單的事理證明或導出與之有某些相似之處的複雜事理。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簡明、直觀,所以往往能迅速打動人心,使其信服。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費米等人先後來到美國,並給美國帶來了鈾裂變的好消息。與此同時,歐洲大陸傳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壞消息:納粹頭號人物希特勒先下手為強,已經在秘密研製殺傷力極強的原子彈。受費米、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委託,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顧問薩克斯準備勸說羅斯福,希望羅斯福能夠對原子彈的研究予以重視,好搶在希特勒之前製造出原子彈。薩克斯首先向羅斯福總統遞交了愛因斯坦等人的長信,接著又為羅斯福總統讀了科學家們關於發現核裂變的備忘錄。然而,羅斯福總統根本聽不懂那些艱澀、枯燥的科學論述,儘管薩克斯費盡唇舌,說得口乾舌燥,羅斯福總統卻對此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熱情:「這些東西聽起來很有趣,但政府如果現在就干預此事,似乎還為時過早。」事後,羅斯福總統為了表達歉意,特地邀請薩克斯共進早餐。然而,薩克斯此時正心急如焚,因為他深知原子彈的威力,但是羅斯福總統不懂物理學,所以他必須想其他辦法說服總統。第二天一大早,薩克斯剛在餐桌旁坐定,羅斯福總統就說:「你有什麼絕妙的想法,就請在吃飯之前先說出來吧。」但是,羅斯福總統話鋒一轉,「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和那些所謂的原子彈理論,明白嗎?」「我想談點兒歷史。」薩克斯深知,儘管總統不懂物理,但卻對歷史頗感興趣,於是他接著說,「英法戰爭時期,在歐洲大陸上無往不勝的『戰神』拿破崙,在海戰中卻不盡如人意。有一次,一個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去找拿破崙,建議他把法國戰艦上的桅杆全部砍斷,然後裝上蒸汽機,並把木板全部換成鋼板,這樣就可以所向無敵,很快拿下英倫三島。而拿破崙卻想,戰船沒有風帆就會無法行走,木板換成鋼板就會沉沒,所以他認為,富爾頓根本是一個瘋子,於是將其趕了出去。」說到這裡,薩克斯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歷史學家在評價這段歷史時說,如果當時拿破崙採納了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歷史將會重新改寫。」說完,薩克斯用期待的目光注視著羅斯福總統。羅斯福總統低頭沉思了幾分鐘,然後拿出一瓶拿破崙時代的法國白蘭地,斟滿一杯,遞給薩克斯說:「你勝利了!」在這則案例中,薩克斯巧用類比法進行勸說,把羅斯福與歷史人物拿破崙進行類比,暗示羅斯福如果不採取自己的建議,就會像拿破崙一樣慘遭失敗,從而成功地說服了羅斯福。由此可見,類比法是一種極具說服力的方法。類比法在人際溝通中應用十分廣泛。我們在與人交流時,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滔滔不絕地說了大半天,結果仍然無法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其實這件事自己心裡很明白,但是直接講出來聽眾未必清楚,這時候該怎麼辦?不妨運用類比法,把它與聽眾確實熟悉的事情相比較。美國前總統福特就非常善於運用這種說話技巧。一次,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是一輛福特,不是林肯。」眾所周知,林肯是一種高級品牌轎車,福特則是一種比較普通的大眾化汽車。福特總統運用這種類比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表明了自己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總統。 我們在說服別人時必須懂得這個道理:能起到類比作用的事物要比生硬、籠統的原則和道理更具有說服力。因此,我們在試圖說服別人時,不妨多採取類比的方法。


推薦閱讀:

今年春節怎麼過,才更有意義?
剛剛看了一個帖子有陰影了怎麼辦?

TAG:心理學 | 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