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關羽,為什麼到了東吳中間就杳無音信了?


謝謝邀請,開始答題。

于禁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可是好多人即使看過《三國演義》的夥伴們都不知道,或者對於禁這個名字沒什麼印象。先簡單介紹一下於禁,陳壽的《三國志》:于禁是漢末名將,山東泰安人,跟隨曹操30年,曹操對他很賞識,曾稱讚于禁可與古代名將相比。可于禁在後來的襄樊之戰中投降了關羽。再後來關羽與孫權兵敗後投降了東吳。晚節不保,忠貞不四。至於為什麼就杳無生息了,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三國演義》里,于禁的名氣和武力戰功比起其它名將黯然失色。蜀國有關張趙馬黃。魏國有張頜,許褚,東吳有周瑜,甘寧,

其次,任何時候投降的將領都很難得到重用的。于禁投降關羽,投降孫權都不用他,最後孫權還把他遣送回曹魏。

第三,于禁對三國影響力度太小,對《三國演義》故事情節影響推動甚微,羅老師對於禁的描寫淡化了。

結束語:于禁最近有些小熱完全歸功遊戲《鎮魂街》

,在這裡于禁被刻畫成男主角曹炎的第一個守護神,為了主人出生入死,一句『末將于禁,願為曹家撲湯蹈火』感動了所有人。

歷史是歷史,演義是演義,動畫是動畫,遊戲是遊戲。大家都不要太認真了,茶餘飯後,娛樂而已。


謝謝答友邀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破曹仁於沔水,圍困曹仁於樊城。曹操派于禁率領七軍救援曹仁,關羽稍退與于禁對峙。八月,天降大雨連續十幾天,造成漢水暴漲。關羽趁機掘開江堤,水淹于禁七軍。關羽乘大船順水攻擊,于禁全軍覆沒,無奈投降。

同年年末,孫權趁關羽與曹軍相持,派呂蒙、陸遜等進攻荊州,輕鬆奪取南郡,並且切斷關羽回軍之路。隨後關羽軍隊潰散,部屬大多投降東吳,關羽自己也敗走麥城,被孫權擒獲後斬殺。由是于禁隨同關羽投降的部屬一起歸了東吳。

曹丕稱帝次年,孫權遣使請為魏國藩屬,順路把于禁送回了魏國。

于禁從被擒投降關羽,到再被孫權「解放」不過短短四五個月的時間。復歸曹魏卻用了接近一年半的時間。之所以在東吳沒留下什麼活動軌跡,我覺得原因也簡單。

其一,于禁既然投降了關羽,那麼對於打敗關羽軍的東吳來說,也意味著俘虜或者投降之人。其身份的甄別肯定要經過與曹魏的商討,所以多半於禁不過是個等待審判甄別的降將。在東吳肯定要被限制活動的。

其二,于禁讓曹操失望之極。于禁曾經是曹操五子良將中最先被假節的大將,可以說是五子良將之首,曹操對他是很信任和寄予厚望的,萬萬沒想到于禁的投降變節。所以深深的感嘆道,于禁跟了他三十年,危機關頭反而不如龐德。可見對於禁肯定有怨恨或者耿耿於懷,不想再提起這個人,就由他在東吳自生自滅吧。

其三,于禁讓曹丕深為不齒。終曹操之死也沒再提及對於禁的處理意見,稱臣的東吳自然還是把于禁當做降虜對待,又怕引起曹操的不滿,只能不去理會于禁這茬子事。可曹丕不想就這麼放過於禁,所以讓東吳把他送了回來。結果就是狠狠羞辱了于禁一番,逼得于禁不得不選擇死亡。

所以說不是于禁在東吳杳無音信。他第一是個降將或者俘虜,第二怎麼處理要看曹操的意思,第三要看曹丕的意思。殺刮存留怎麼處理是要聽魏國的意思的,東吳對於禁也只能是半管制半軟禁的狀態。于禁自個怕也是心有戚戚,對未來充滿了迷惘和恐懼的吧,大概齊能隱姓埋名在東吳活下去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並列。但在五子良將中,于禁的下場卻是最不好的,因為他打輸了襄樊之戰,關鍵輸了就輸了,他還被俘虜了;俘虜就俘虜了,他還投降了。

《三國志-于禁傳》里記載:「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成了關羽水淹七軍的背景板以後,于禁果斷投降了關羽,手下人只有龐德死不投降後被殺。于禁投降的消息傳到曹操那裡,曹操非常鬱悶啊,我和于禁認識三十年了,這麼多年的老哥們老部下了,怎麼這傢伙一出事,連那個投降我的龐德都不如啊!

不過沒等多久,關羽也死了,于禁這個關羽的俘虜又投降了一次,做了孫權的俘虜。孫權留著這麼個大寶貝也沒什麼用啊,於是就把他送回了魏國(此時曹操已死,曹丕已經篡漢)。

也就一兩年的功夫,當曹丕再次見到于禁的時候,他已經蒼老的不行了(鬚髮皓白,形容憔悴),一見當年的世子、現在的皇帝就一邊哭一邊磕頭。

看著這麼個形容枯槁的老頭在自己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淚,曹丕揮揮手,好言撫慰了他幾句,說你看以前春秋的時候,晉國的荀林父、秦國的孟明視都打過敗仗啊成了俘虜啊,後來他們的國家不都不計前嫌恢復了他們的官爵啊。區區一個諸侯國都能這樣,我堂堂大魏國豈能不如他們啊?襄樊會戰打輸了不是你的錯嘛,不要介懷啦!(昔荀林父敗績於邲,孟明喪師於殽,秦、晉不替,使復其位。其後晉獲狄土,秦霸西戎,區區小國,猶尚若斯,而況萬乘乎?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其復禁等官。)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並沒有。曹丕真的是那麼心胸寬廣不計前嫌嗎?當然不是。

不久以後,曹丕就讓于禁去出使吳國去了。但是出使以前,他還交給他一個小任務,就是去高陵(曹操的陵墓)祭拜曹操。

講道理,本來人家剛從孫權那裡回來,你又要讓人家去,這就已經很恥辱了;去就去,你還要先去拜拜曹操,這不是往人家傷口撒鹽嗎?不過你放心,曹丕最壞的地方並不在這裡。

曹丕在於禁到高陵前,先派人在陵宮裡搞DIY塗鴉,具體的創作內容就是把襄樊會戰給畫上去,著重刻畫于禁被俘、龐德不屈而死的細節。

于禁一到,正好看見他自己在壁畫上呢,又氣又惱的他沒多久就死了。死後,曹丕賜給他謚號為「厲」,這是個地道的惡謚。

(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

所以啊,叛徒這個東西,千萬不能當啊。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于禁先當囚犯,後成東吳政治吉祥物,再被新主羞辱,可憐可嘆。

曹瞞相知三十年,臨危不及龐明賢。

歸來頭白已憔悴,泣涕頓首尤可憐。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于禁和他的3萬部下大半被擒。

在增援襄樊之時,曹操點名派他帶中央3萬多人前往。這隻大部隊人數和圍城的關羽軍相當,與龐德部2000人一起駐紮在城北十里。結果正值雨季山洪暴發,關羽早有準備,用船隊突襲,曹軍城外部隊全軍覆沒。

于禁和護軍浩周,司馬東里袞一起被抓。除了龐德部有所抵抗,其他曹兵基本直接投降,抵抗微弱,以至於俘虜眾多。多到了關羽都發愁怎麼把這些人餵飽。

作為俘虜,于禁和士兵們被押赴江陵之後,全部關押在大牢。他雖是左將軍的高位(僅次於夏侯惇),本來會有特殊照顧。但關羽為人傲上不辱下,對他和其他俘虜多半是一視同仁。

3萬多俘虜3萬張嘴,把關羽所轄荊州三郡都要吃空了。結果導致關羽擅自動用了湘關一帶剛收穫本屬於東吳的糧米。後來自然就是孫權大蓄謀已久的大偷襲,導致關羽北伐失敗身死。

作為囚犯,這段時間,于禁自然是什麼也做不了。在牢里除了回想自己當年雄姿英發東征西討斬殺朋友,就只能反思為何不知天文地理,直到吳軍攻入城池。


孫權釋放了于禁和他的部下,對他加以禮遇。東吳諸將皆不以為然,虞翻更說:「這傢伙就是放了也要為害,不如斬殺,方可告訴大家身為人臣不能有二心啊!」

虞翻曰:「禁敗數萬眾,身為降虜,又不能死。北習軍政,得禁必不如所規。還之雖無所損,猶為放盜,不如斬以令三軍,示為人臣有二心者。」

後來孫權與于禁一同騎馬出行,被虞翻撞見。向來刻薄的虞翻當面呵斥于禁:「你個降將!怎敢和我主並駕齊驅!」說著就舉起馬鞭要抽他。還是孫權制止方才了事。

魏將于禁為羽所獲,系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後權於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權悵然不平。

接下來孫權在樓船里設宴款待群臣。于禁觸景生情,聞樂流淚。虞翻又譏諷道:「呵呵,你這傢伙,想裝可憐來求赦免嗎?」搞得孫權也一臉尷尬。

于禁此時既沒有臉接受孫權這種恩惠,也不會再投降第二次,無法做任何操作,只能忍氣吞聲。成了孫權展現他「寬宏大量」的一個道具。

直接的結果就是于禁迅速衰老,鬚髮皆白。


至於後來他被孫權利用完畢,送回曹魏,更是受盡凌辱。

曹丕先把他說成荀林父孟明視,好生安慰,讓于禁淚流滿面。典故的潛台詞會讓于禁以為自己還能被再次任用。心裡重新燃起了希望。

先喂一顆糖,再是一耳光。曹丕就是這樣處心積慮的人。他稍後讓于禁準備出使東吳,先需要祭拜曹操。結果壁畫全是表現關羽水淹七軍,龐德英雄抵抗,于禁跪地投降的打臉情節。這對他簡直是五雷轟頂,羞憤交加,不久就含恨病逝了。

高陵畫像何詭譎,乃令慚痛入九泉。

淯水之師勇冠世,英雄成敗皆偶然。


我是中原一哥,歡迎閱讀。

三足鼎立之後,建安二十四年,于禁投降關羽,沒見過他上戰場,不是杳無音信,而是被關押在荊州。

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中的重要位置,曹操、孫權、劉備必爭之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派于禁率七軍援助曹仁,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

于禁也是這時候被關羽關押在荊州,荊州一直忙於戰事,關羽也沒時間考驗于禁是否真的降了蜀國。

此時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後來曹操派人通使孫權,要求攻打關羽後方。又派將領殷署等人率兵十二營增援徐晃,自己也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就近指揮。

吳國魯肅多次向關羽討要荊州未果,當曹操派人通使孫權,一拍即合。

于禁魏國大將,又是降將,此時只能被關押,而不會重用,所以這期間就沒有他的一切消息。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七軍,把于禁俘虜勒,之後呂蒙偷襲荊州成功後,于禁從荊州獲得釋放,在東吳待了一段時間。

《三國志》:魏將于禁為羽所獲,系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後權於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權悵然不平。

意思是說魏國將領于禁被關羽擒獲,囚禁在城中,孫權攻破荊州後釋放了于禁。有一天,孫權和于禁一同騎馬出行,虞翻看到後大罵于禁是一個俘虜,沒有資格與孫權並排而行。準備用馬鞭抽于禁,孫權立即喝止。隨後孫權與大臣們一起在樓船上宴飲,于禁聽到樂曲時傷心流淚,虞翻又說于禁裝可憐。可以說于禁在東吳總是被人看不起。

公元221年,曹丕稱帝,孫權怕劉備報復,向曹丕示好稱臣,並將于禁送回魏國。于禁回國後也沒有逃脫被人嘲笑的命運,當時于禁的頭髮和鬍鬚都是花白的,面容消瘦。曹丕表面上安慰于禁,並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曹丕讓他出使東吳,去之前先去拜謁曹操陵墓,曹丕事先暗地裡安排人在那畫了一幅畫,于禁去後看到一幅畫上面畫的是關羽水淹七軍的勝利的場面,龐德悲憤赴死,于禁乞求投降。于禁看到後羞愧難當,之後病死了。曹丕追封于禁為厲侯!

于禁從投降之後就算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了,總被人瞧不起,被人排擠,最後被曹丕背地裡用殺人誅心的手段活活給逼死了,不得不說于禁不光晚節不保,而且晚年是個悲劇!

(本文原創,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于禁為什麼在投降關羽後就悄無聲息了呢?因為他在投降關羽之後就遭到了關押一直到孫權佔領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二爺水淹七軍,于禁被打敗投降了,由此也改變了他的一生。如果只有他自己因為一時失利暫時屈服也情有可原,關鍵就怕和別人比較,很不幸地是龐德在他投降之時不屈而死,這讓曹操對他很不爽。曹操聽說他投降後,內心悲痛不已,曾說:「于禁跟從我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

于禁並非是真心投降,而是形勢所迫,內心還是向著曹魏的,此後一直被關押在江陵。因為投降一事,于禁的晚年備受羞辱。當呂蒙攻破江陵,孫權釋放他和他見面時,于禁乘馬與孫權並行,卻遭到虞翻的諷刺:「爾乃降虜,還敢與我主齊馬?」差點要拿鞭子打他,還好孫權及時阻止。于禁在東吳的日子並不比在荊州好過多少,物質上雖然沒有問題,精神上卻要遭受東吳群臣的嘲諷。

曹丕稱帝後,孫權稱臣,把于禁還給了魏國。回到魏國的于禁也不好過,雖然被曹丕封為安遠將軍,但實際上也是遭遇到冷遇。曹丕讓他去看曹操的陵墓,陵中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之後怎麼不會感到羞愧,最後因此得病而死。


于禁投降關羽應該是被收押的,我覺得這裡面有疑案,不過我也沒有仔細的去研究。我以後有機會我會重新去查找一下資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按照于禁的性格不應該去投降的,他是一個很剛硬的人,從他前面的幾十年跟隨曹操來看忠誠度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曹操也明白于禁治軍嚴謹,後來他看到自已跪在關羽面前的像,自己就憂憤而死。你可以看得出他的性格。

送回去的時候于禁鬚髮斑白,人也不成樣子了,說明他在荊州的時候受了很多苦,是心裡壓力,第二個關羽可能對他也不太好,這就是出現的第一個疑問,如果他真的是投降了關羽,為什麼是被收押的而不是為關羽效力,那麼我們是不是大概可以猜測一下他不是真心投降?關羽也看得出所以不敢重用。

既然如此那麼于禁會不會有那種可能,就是他愛兵如子,因為北方人不會水,遇到大水就不如南方人那麼靈活,茫然不知所措。那時候他為了救下這些人,所以整編製的投降,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是很高的,如果他是拋棄了部隊,然後自己帶著親兵投降,那個是真的投降。

于禁為降將,這個對於魏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裡面會不會有一個大的冤情,等我以後查資料再說吧。


西方人對投降比較寬鬆,甚至規定了作戰中到了什麼地步時,可以投降。相對於此,中國人更重氣節,尤其是軍人,對於戰敗投降,引為恥辱,為同僚所不齒。

于禁是晚節不保的典型,去世前2年帶兵出征,遭遇失敗,投降關羽。沒過幾個月,東吳來攻,又被東吳抓了。

(于禁)

這下就尷尬了。

于禁已經投降一次了,再投降東吳,就是兩次投降了,不管是誰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屈辱。因此于禁不投降東吳,但是孫權雖然放了他,卻不讓他回魏國,不管是當作與曹操談判的籌碼,還是作為展示孫權寬宏大度的樣板,于禁在東吳一待兩年。

當時東漢未亡,于禁、關羽、孫權、曹操名義上都是漢朝的官員,因此也談不上國家大義。世無常勝將軍,于禁遭遇山洪大雨,導致失敗,也不能是大罪過。因為投降的早,陷於澤國的曹軍士兵大多被俘,死傷不多。于禁投降時,其勢已敗,不可復為。

(水淹七軍)

于禁客居東吳期間,被人百般嘲諷挖苦,于禁不能言,心中苦悶,形銷骨立,頭髮灰白。

隔年東漢滅亡,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東吳遣使稱臣,就把于禁送回了魏國。

闊別兩年,于禁再次站在魏國朝堂,不知他做何感想。曹丕好言勸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又讓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暗中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

于禁感到丟臉慚愧,不久得病死去,謚號給的也不好,是「厲侯」,可見曹丕對於禁的真實態度。

于禁本為國家宿將,以威懾眾,能治亂伍,亦當時之傑,惜乎為德不終。可嘆當面唯欠一死,以遺後人羞。

對於國人來說,投降過了,就已是大節已虧。即便整體認知如此,依然架不住近代出了數量眾多的漢奸。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他投降後一直關在荊州。江東偷襲之後,從監獄中放出來,轉移到江東,屬於監視居住。

221年,曹丕稱帝,江東上表祝賀並將于禁送還。曹丕封了個將軍,實質閑置。同年祭祀曹操時,曹丕令人在曹操陵墓前做壁畫,其中有一幅,畫的關羽水淹七軍,龐德不屈,于禁奴顏媚骨乞求活命的畫面。于禁看到之後,知道曹丕看不起自己,羞愧而死(大體應該是絕食自戧)。


推薦閱讀:

吳三桂的功過怎麼評價?如何評價吳三桂?
古代個稅發展史
四十七——最後的較量
同是宋代汝瓷,為何有的拍出數億港幣,有的卻值不了多少錢?
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剛繼位即和敵人同歸於盡,以死報國

TAG:關羽 | 三國 | 于禁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