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地瓜粉團是怎麼做的?
地瓜粉團,顧名思義就是用地瓜粉做的,那麼地瓜粉的好壞就決定了地瓜粉團的味道。我家做地瓜粉團用的都是自己家製作的地瓜粉,味道特別棒!以下就簡要介紹下這個地瓜粉團的做法。
地瓜粉團的配料是需要精心準備的!主要材料是:新鮮豬肉、巴浪魚乾(或乾貝)、香菇末、豆乾筍、花生、青菜、米粉等。
首先呢,將新鮮豬肉切片備用。然後巴浪魚乾撕成條狀。巴浪魚乾的魚刺一定要挑仔細了,不能有任何魚刺殘留。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用乾貝等海鮮代替。做地瓜粉團可以加一小把花生,味道也不錯。花生要提前炒一下,然後把花生碾成兩半。
準備好配料就可以開鍋了!放少許油,將準備好的肉、魚乾先下鍋炒一下,再加入香菇末、豆乾筍等。不用炒熟,感覺入味即可。然後將炒好的配料放進磨細的地瓜粉里攪拌成黏合狀。要攪拌均勻,不能有白色顆粒狀粉團殘留。顆粒粉團煮不熟,影響口感,所以攪拌前需要準備磨細的地瓜粉。
鍋里的水開了之後,用勺子將地瓜粉團,一勺勺放入鍋中。一定要在水沸騰的時候下鍋,這樣的粉團才不會散。煮十幾分鐘,當地瓜粉團煮熟之後,加入適量米粉和青菜,調味,一道美食就成功了!
有魚有肉,有菜有粉。這可是我家鄉的一道主食呢!(閩南網 連培煌)
優岳答題,不偏不倚。
「惠安地瓜粉團」在惠安人的通俗叫法不叫「地瓜粉團」,叫「煮署粉」、「署粉捏」,泉港人叫「煮粉猴」;是惠安、泉港、台商投資區家家戶戶的一道家常菜。以前在餐館、飯店很少出現,近幾年,有人專門開了煮這道主食的餐館,怕外地人不理解,於是叫「地瓜粉團」,象形上很貼確,叫法上已十萬八千里了;不過,第一家的成功,引來後面的無數複製,把惠安的「署粉捏」成功推廣出去,也不在意於以某種叫法了,只是,優岳有義務給大家科普一下,名稱的由來及變遷。
惠安早年間叫「地瓜縣」,地瓜是當地人們的主要食物,勤勞智慧的惠安人,把地瓜的吃法經過層層加工,演變成多種美食。把地瓜直接煮湯,地瓜湯甘甜潤胃;地瓜煮稀飯,濃濃米湯多一絲香甜;把地瓜刨成厚度一公分的片狀,蒸熟後晒乾,叫「署叩」,可水煮,可與稀飯同煮;把地瓜切成絲(類似於薯條形狀),直接晒乾,叫「署簽」,也與稀飯同煮;地瓜粉,是把地瓜打成渣,過濾水澱粉,去渣,在大缸中沉澱兩到三天,每天早晚換兩次水,可去掉澱粉中的雜質,直到沉澱的澱粉呈雪白,撈出晒乾,即是地瓜粉。惠安人對地瓜粉的品質要求異常之高,也許是為了後續的美食加工,因為,質量不好的地瓜粉,製作地瓜粉團或「圈署粉」都無法實現的。
地瓜粉團的製作,其實很簡單,方便又快捷,就是地瓜粉包裹著炒熟的花生,或巴浪魚乾,或花萊,或菜脯,或瘦肉;優質地瓜粉晒乾後呈小塊狀,將塊狀捏碎,加入你中意的配料(或瘦肉,或花生之類),用80度的濕水攪拌(粉團體積大,用冷水攪拌煮不透),鍋中水燒開後,用手隨意捏一團一團的下鍋,粉團煮透後會呈晶瑩剔透的形狀,可看見裡面的包裹物,煮透的粉團飄浮於滾湯之上,這時,可下麵線或米粉,煮開後,下青菜、調味料、蔥花、芫荽,一鍋美味的「惠安地瓜粉團」即可開鍋。惠安地瓜粉團:製作簡單 葷素結合嫩滑噴香
王藝琴將攪拌好的地瓜粉團分成小塊投入高湯
核心提示
在閩南地區,惠安因盛產地瓜而被譽為「地瓜之鄉」。在這裡,有一道與地瓜有關的美味小吃「地瓜粉團」,許多惠安人不僅喜歡吃也懂得做。近日,記者來到市區前坂街一家地瓜粉團店,一探這道傳統小吃的製作工藝。
□本報記者 王麗虹 實習生 桂曉芳 文/圖
製作 工序簡單 餡料多樣
「我八九歲時就會做地瓜粉團了,當時是跟著媽媽學的。」兩年前,店主杜國明和妻子王藝琴從惠安來到市區,開了家小店專門經營地瓜粉團、地瓜粉圓等小吃。
地瓜粉團的製作不算很難。首先,王藝琴將撕成絲的巴浪魚、花生、香菇末、肉絲、花菜以及蝦米等餡料放入一個小鐵盆中,加入適量磨細的地瓜粉,再倒入適量涼水,用筷子順時針快速攪拌,直至地瓜粉與配料形成黏合狀。然後她用湯匙把小塊的地瓜粉團投入沸騰的高湯中,滾煮15分鐘左右,最後加入適量米粉與青菜,一道熱騰騰的地瓜粉團便出鍋了。
「在惠安農村,懂得煮地瓜粉團的人大多懂得煮地瓜粉圓。」王藝琴又從冰箱取出幾顆橢圓形的黃色粉團,投入高湯中,「地瓜粉圓的外皮是由地瓜粉末搓揉而成,裡面的餡料是豬肉和韭菜,餡料相對於地瓜粉團來說比較簡單。」
一旁的杜國明介紹,過去這兩道小吃都被當成主食,人們喜歡加入麵線或米粉一起烹煮。
推薦閱讀:
※在家做麻花如何和面?
※廣式蘿蔔糕怎麼做好吃?
※用牛奶可以做什麼吃的?
※油炸帶魚變了一個做法 做成麻辣味 這一改不要緊 店裡帶魚不夠賣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