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坦克還在用滑膛炮?
現代坦克防護能力有了長足發展,貧鈾裝甲、複合裝甲等新一代裝甲進入實用,只有採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才能擊穿這些裝甲,
APFSDS的原理就是用巨大能量來擊穿坦克穿甲,彈芯多採用鎢、貧鈾等超硬材料製成,對於線膛炮來說,需要在炮膛加工膛線,對於身管強度存在影響,在同樣條件下,身管強度顯然不如滑膛炮,也就是說滑膛炮可以承受更大壓力,能夠賦予APFSDS更大能量,穿甲能力更強,隨著坦克防護能力提高,對於APFSDS穿甲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發射葯產生能量也越來越大,身管承受壓力也在提高,所以線膛炮缺點也越來越讓人無法接受,另外膛線固然提高了火炮射擊精度,但是尾翼存在讓APFSDS用線膛炮發射非常彆扭,雖然滑動彈帶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增加了成本和費用,並且威力也不如滑膛炮,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再去用線膛炮。
長期以來,坦克所採用的各種口徑主炮都是線膛炮。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所裝備使用過的各型坦克,T-34、M4「謝爾曼」、「虎」式等等。這是因為這些坦克所使用的火炮都是從榴彈炮、加農炮和高炮等線膛炮發展而來的。
一般來說,滑膛炮就是炮管內沒有膛線的火炮。在早期,一般這種炮的口徑不會很大,但是可以發射炮射式導彈且造價低。滑膛炮與線膛炮的主要區別在於膛線,而膛線的主要作用在於賦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得彈頭在出膛之後,有如陀螺定軸性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但是,隨著坦克炮成為單獨的一個火炮類型,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坦克炮的口徑、膛壓、彈丸初速、身管長度等指標快速增長,穿甲威力大大增強,但是也帶來的身管壽命的問題。於是,各國軍事科研人員便想到了以滑膛炮來取代線膛炮,作為坦克大口徑主炮的思路。
蘇聯是現代最早致力於把滑膛炮復活作為坦克主炮的國家,其於20世紀60年代前所研製T-62主戰坦克,就裝備了115毫米口徑的滑膛主炮。此型坦克炮採用由彈翼穩定的炮彈,好處是能把炮彈動能幾乎全都用於彈道和穿甲,而且對於高爆反坦克彈(HEAT)來說,若由會令炮彈自旋的線膛炮發射,會因其穿甲噴流消散而減弱穿甲威力。至於動能穿甲彈方面,由於要追求高長徑比以增強穿甲威力,若長徑比大於1:7的話則會很難自旋,再加上線膛炮由於炮彈和炮管內壁之間劇裂磨擦而令其壽命較短。諸多原因的考量下,滑膛炮成為一種比線膛炮更適合用於坦克主炮的設計,而重新成為今日主要的火炮設計型式。
如今,現代大部分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都相繼裝備滑膛炮,因為滑膛炮具有更高的膛壓,發射高初速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以及較低的製造成本,只有少數坦克,比如英國「挑戰者」1/2主戰坦克繼續裝備線膛炮。
因為彈種原因!
現在穿甲彈都是用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APFSDS),彈體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不需要旋轉,彈體旋轉反而消耗能量,削弱穿甲效果。
同時,滑膛炮沒有膛線,炮膛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炮管可以做的更加緊湊,穿甲威力更強。
最開始的坦克都是滑膛炮。
後來發現在槍膛內增加膛線可以提高槍械的精準度,受此啟發,坦克的炮膛內也增加了膛線,精準度也確實有所提高。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滑膛炮更適合坦克,為什麼?因為坦克往往是鋼鐵洪流,覆蓋式打擊,要那麼高精準度幹嘛?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滑膛炮工藝和使用維護都很簡單,炮管壽命要長,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
此外,有些炮彈不適合用線膛炮,比如穿甲彈,自轉的彈頭反而不利於穿甲。
不是還在用滑膛炮,而是大多數都改用滑膛炮了,坦克開始是用的線膛炮的,後來坦克裝甲越來越厚,為了擊穿裝甲,炮彈在炮膛里要得到的能量就越大,由於線膛炮在炮膛里的有一部分能量要克服線膛摩擦,同等條件下,線膛炮口能量要明顯小於滑膛,從t62第一個改成滑膛炮後,世界各國都改了回去,現在只有大英帝國還用線膛炮不過是由於英國還有生產碎甲彈,而別的國家由於破甲碎甲對現代裝甲殺傷不大,現在主流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高爆榴彈,一個是求擊穿,一個是損壞坦克炮塔外設設備或者震暈成員造成坦克失去有效戰鬥力
推薦閱讀:
※823炮戰中1個台灣籍步兵:我們就著洗米水吃美國軍糧
※詳談美軍步兵分隊戰鬥(1975)——營連排班進攻篇
※美國《海軍軍種兵棋13》推演概要
※美媒稱台灣足以抵擋大陸軍隊,結尾露餡了
※步兵鐵騎(3)——蘇聯步兵裝甲車БМ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