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孩因父母偏心弟弟、帶7歲妹妹離家出走,父母怎樣做到一碗水端平?
這個女孩子家裡大人有重男輕女的嫌疑。生了兩個女兒後,再生一個兒子,兒子就是小皇帝了,兩個姐姐本來是小公主,然後弟弟出生了,就成了灰姑娘。甚至連好吃的都只給弟弟吃。這都什麼年代了,好吃的還只給兒子吃?這要說不重男輕女都不信。
即便沒有重男輕女的家庭,也很多爸媽會在二胎出生後,忽略了大寶的感受。我大侄子就覺得他弟弟出生後,爸媽就不愛他了。他覺得爸媽只愛弟弟,總是在照顧弟弟,甚至有時候他自己還需要照顧弟弟。在七八歲那兩年,他非常失落的,和我媽說:「奶奶,只有你和爺爺喜歡我,我爸媽只喜歡弟弟」。
可是我大哥也兩個孩子,女兒八歲時,她弟弟出生。她很寵弟弟,從小就幫忙帶弟弟。但她爸媽在兒子出生後依然寵她,沒有說什麼都留給弟弟吃,對她還和以前一樣,所以她從沒覺得有了弟弟爸媽就不喜歡她。
二胎出生後,做爸媽的真好意識到大寶的感受,不要忽略他們,其實很多大寶感受到爸媽一樣愛自己時,根本不會去妒忌弟弟妹妹。很多妒忌弟弟妹妹的,基本都是爸媽態度造成的。10歲姐姐帶著7歲妹妹要坐火車離家出走,原因是覺得父母對3歲弟弟太過偏心。我還真是挺佩服這個女孩的勇氣的!可以想像,這幾年來,她對於父母積累了多少怨氣,又因為父母的「不平等對待」受了多少委屈。只不過,這個辦法實在不是好辦法,車站人多事雜,她和妹妹都還不大,還不足以應付這樣的環境,出了什麼意外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二孩甚至是多子女家庭,如果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父母的公平,的確是一件需要父母特別關注和下功夫的事情。但我覺得老話所說的「一碗水端平」其實是很難絕對做到的,但我們最起碼可以做到:
1.給口渴的孩子喝水時,也問問其他孩子:你們渴嗎?要不要喝水?而不是完全不理不顧,把其他孩子當空氣。
2.經常跟孩子們溝通感受,關注行為背後的需求。比如,媽媽會優先照顧弟弟,只是因為弟弟比較小,而不是因為媽媽更愛弟弟:在弟弟睡著後,媽媽要主動擁抱姐姐。
3.在姐弟發生矛盾時,要看事情、看對錯,而不是只看歲數,上來就批評指責年紀大的,甚至把「你怎麼不讓著弟弟」當口頭禪。
4.要教育弟弟,學會疼愛和保護姐姐。這些話最好也當著姐姐的面說,讓姐姐在內心有被父母支持和重視的感受。
真心感謝火車站民警及時發現並攔下了這對姐妹。希望她們的父母接到他們之後,不是責備和打罵,而是能有所觸動、有所改變。以上這些,也分享給所有家庭,願家庭和美,子女和諧!
記得關注我,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學孩子的母親,關注育兒和父母成長。
我覺得每個人都感覺到公平不容易,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心裡感受也不同,但是題中提到的父母明顯太偏心兒子了,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怪。
多子女家庭,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愛,他們之間有衝突時,不盲目介入,問清楚情況再當裁判,或者乾脆讓他們自己解決。不因為小的年紀小就必須要求大的讓著TA.現實中太多小的持寵而嬌欺負哥哥姐姐。
所以總的說來還是需要家長多用心吧,不因某個孩子聰明或者與自己貼心就親近TA,冷落其他的孩子。
我父母只生了我和我妹妹,從小爸爸就很疼愛我們,從來沒有說女孩沒有男孩好的話。我最不能接受重男輕女的觀念了,特別是那種一定要要求生男孩的家庭。
既然生了她們就好好愛,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盡量做到公平相待!我現在就是連個孩子的媽媽,老大是男孩12歲,小寶寶是女孩2歲,生了小寶後,我對老大更好了,非常顧及他的感受,畢竟這麼大的孩子心理需求比小寶更多,小寶現在不是很懂事,只需要有人陪她玩耍,吃飽穿好,注意安全就好了!
因為我對老大更好,所以他也很愛妹妹,經常哄妹妹玩耍,很喜歡妹妹,每次放學回家就要抱抱妹妹。妹妹也喜歡黏著哥哥玩耍,看到他們相親相愛,非常欣慰,一定要好好引導他們一直都要相互愛護,這也是我生二胎的願望。
我兩個女兒,說一下我的觀點。首先,討厭重男輕女的家庭,因為現在的社會和以前完全不同,現在社會兒女都一樣,結婚後都是分開住。不在是兒子養老送終的時代,而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活好自己不要干涉兒女的生活。有能力多給自己和老伴兒留養老錢。兒女是父母的全部,但父母不是兒女的全部,因為兒女都會成家他們會有另一半和孩子。
其次,家裡兩個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要一視同仁,以理說事。很多家長兩個孩子每次買東西都會買兩份一模一樣的,我不會,我只買一份不是錢的問題,我是想讓她們學會分享。
還有一點,聽得最多的就是,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畢竟妹妹小,把你叫姐姐。這樣的情況太多我不贊成這樣。為什麼姐姐大就要讓著妹妹?妹妹打姐姐了,就因為妹妹小不懂事,姐姐大就應該被打?這樣是錯誤的。應該告訴妹妹不能打姐姐。批評妹妹
教育孩子跟年齡沒有關係,錯與對也與年齡沒有關係。
謝邀。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很容易啊,只要他們想。但是問題是最小的是兒子,上面的都是女兒的話,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想一碗水端平!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想公平對待子女,不是說對所以子女的要求都一樣。而是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要求。這一點灌輸到每個孩子的心裡,平時也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矛盾就會少很多。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傳統思想的培養。兄友弟恭永遠是美德。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從小做家務等很多方法。人,有權利就有責任。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有責任感的人,將來才能成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很對孩子離家出走,跳樓自殺,或者打父罵母等等,都是缺乏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有了責任感,大的孩子就會知道照顧謙讓於小的孩子,小的也就懂得父不在兄為長,怎麼還會有矛盾?
謝邀。其實這種現象在國內較為普騙,主要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這也是千年遺傳下來的父系社會的詬病。小孩特別是在6到10多歲這段期間,正是培養和形成其獨立意識的關鍵節點,也是會影響到將來自己個性形成的最重要時段。而往往這個階段,父母的痛愛不夠極容易造成孩子長大以後親情關係的梳理。這就需要做父母的有足夠的耐心,多給女兒一份關注和關愛,讓她能感觸到父母的痛愛,而不是斥責嚇罵,關心多了,女孩內心的比較也就慢慢少了,畢竟家的氛圍就是給她們溫暖,而不是冷落疏遠甚至打罵。
父母在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時,會下意識地要求大的讓著小的,或者要求強勢的讓著比較軟弱的一方,這在大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甚至有時候,在父母看來,孩子的委屈並不是委屈。比如說沒餓著你們、凍著你們,也沒少你穿的,你們有什麼好委屈的?而在孩子看來,有這些並不夠,他們會要求父母的愛公平、公正點,心不要偏得那麼厲害,在關愛弟弟(妹妹)的同時,也多點關心和愛。
孩子的成長,光有物質上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外在與內心同時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的心理才不會出現偏差。手足之間有天生的相親相愛,但其樂融融並不是常態。爭玩具、爭零食、爭父母的目光和關愛………甚至為此而打架……父母會責罵大的孩子,而護著小的孩子,也許明明錯的是小的,但父母潛意識裡就覺得應該是大的欺負了小的,孩子的委屈父母在那一刻並不知道……一件同樣的事,如果父母只誇獎了小的,卻沒誇獎大的,孩子心裡也會覺得父母偏心:自己做什麼都不對,但弟弟(妹妹)做什麼父母都開心……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讓大的孩子從心裡感覺到父母,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自己,並讓大的孩子明白,作為哥哥(姐姐)應該有怎樣的責任,如何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成為他們的榜樣、朋友與小老師,讓愛在孩子們之間自然流淌。作為弟弟(妹妹),又要如何尊敬哥哥(姐姐),不因自己小而理所當然地要求。父母應該理解和接納孩子們的心理,從而幫助他們在愛與競爭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謝邀 區域不同、環境不同、 教育不同 ;當父母的責任感不足、把自己的意願,強制的加負於孩子 ,覺得應該把所有的愛心放在小的或男孩身上;卻忘了,孩子們的敏感,忘了跟他們溝通,忘了給他們安撫;輕輕的一個擁抱、淺淺的一個吻,告訴孩子,教育孩子,愛是相互的,大的有責任照顧小的、愛護小的,一家人相親相愛是必須的;而不是靠壓力、靠指責,最最主要的是不能偏心!你不愛他們,憑什麼讓他們愛你們?
不管這家父母是否真的是偏心弟弟了,能讓兩個小女兒離家出走,肯定是平時做法有偏頗。一方面兩個女兒後還要第三胎,想兒子的心思很明顯,有了兒子加倍疼這是肯定的。另一方面做父母的一般更疼小的,「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這是老話。想來這家父母以後會注意對兩個女兒的態度。沒有不愛孩子的,無論男女,只是多寡問題。
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不少家庭準備第二胎,怎樣顧及第一個孩子的情緒認知真的很重要。也聽說了第一個孩子反對媽媽第二胎做出極端行動的事例。獨生子女享受父母全部注意力,情感多年,突然多了一個分享著,心理有落差很自然。這就要求父母更多估計大孩子的想法。我一同學,大女兒13歲
,正進入青春期。同學也是要了二胎。生前就和大女兒溝通,給她講為什麼要生第二個,有了弟弟妹妹對她有什麼好,保證以後她還是爸媽的寶。一開始大女兒不樂意,最後同意了,要求爸媽以後都要先疼自己。爸媽同意了。有了弟弟後。同學很是顧及大女兒,什麼關於弟弟的事都和女兒商量,女兒感覺自己仍然是爸媽心頭寶,自己還是小大人了,照顧弟弟還很有成就感。慢慢接受了弟弟,姐弟情深,血濃於水,現在她護弟弟比誰都厲害。二胎家庭怎樣顧及長孩心理非常重要,所有有了二胎或者準備二胎的父母,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手心手背都是肉,虧待了誰都不好。
推薦閱讀:
※父母老去,工作纏身,這家公司能否解決你帶娃的後顧之憂?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評:心靈上細養,身體上放養
※成長工場寶媽:寶寶越喂越瘦?你也許忽略了這一點!
※【育兒經】寶寶每月應該長多少?
※寶寶拉綠色便便的各種原因,你都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