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可謂家喻戶曉,每當清明時節,人們總會吟誦這首古詩。不過今年北方的清明和以往略有不同,不是雨紛紛而是雪紛紛。但是全國有很多杏花村,那麼詩里的杏花村指的是何處的杏花村呢?
作為山西人來說,杜牧詩中的杏花村自然指的是山西省呂梁地區汾陽縣北三十里的杏花村,汾酒集團便坐落於此。據史載這裡的村民自古就有釀酒的傳統,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北齊時期,成武帝時這裡的酒倍受推崇,汾酒第一次被載入二十四史之中,成為最早的國酒,從此名聞天下。
據傳,杏花村還是茅台酒的老家。明清時期前往貴州做鹽業生意的晉商由於懷念汾酒的味道,便利用當地糧食結合汾酒工藝自釀美酒,手藝經過發展變化,釀出了茅台酒。
除了汾陽的杏花村外,還有山東省梁山腳下、湖北省麻城縣、徐州豐縣、南京城郊、安徽省貴池縣等說法,不過都沒有山西汾陽具有說服力。沒辦法,誰讓汾酒集團就在這裡呢?
謝@戲曲說 邀,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
這首《清明》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作。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基本上都會背。那麼詩裡面提到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我們先來看看杜牧的生平。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
可以看到,杜牧大部分的官場生涯都在江西、淮南、黃州、池州、睦洲等地,基本上都位於南方。
根據《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清明》詩中杏花村即指此處。而池州杏花村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所以以史為鑒墨上桑認為杜牧原詩中指的杏花村應該是池州杏花村。
但是杏花村這種小地名在中國可以說比比皆是,後來由於名人和當地旅遊經濟掛鉤,所以才有大量搶佔名人的事情發生。比如爭奪貂蟬出生地,爭奪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地,甚至爭奪奸臣賈似道這種糟粕的出生地情況屢見不鮮。
所以說大家讀詩,讀出來意境就好,別一定要搶佔杜牧的杏花村在哪,當年杜牧喝的是啥酒。。。
今天剛好是清明節,北京也剛好雨雪紛飛。以史為鑒墨上桑也想吟杜牧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時候干一杯汾酒或者是干一杯二鍋頭有區別嗎???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自問自答一下。其實這個杏花村是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可謂是千古流傳,同時也為杏花村打了不少年的廣告。
每當清明節的時候,腦海里總是不由自主的響起這首詩,而在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也不禁暗暗的想,杏花村到底在哪,杏花村的酒是不是都特別香。
就按照題中給的圖,來一一推斷吧:
其實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是在山西汾陽,那裡生產汾酒,實際上是錯誤的說法。
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杜牧有到山西任職、以及在山西留下的足跡,但有沒有可能杜牧在去任職的時候,曾經經過汾陽呢?
先看一下杜牧當過哪些官吧:杜牧在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今江蘇,不是安徽的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湖北)、池州(安徽)、睦州(浙江)刺史等職。
這個路線應該是從西安一路向東南方向遞進,看一下從西安到汾陽的地圖,則是東北方向,顯然不會經過汾陽:
另外,汾酒在南北朝就成了國酒,如果他到了臨汾,喜歡喝酒的他,第一時間就能找到杏花村,根本不必借問牧童。
所以可以排除山西汾陽杏花村。
再來看一下杜牧的路線圖,大概是這樣的:
當然,杜牧喜好遊山玩水,這個路線圖只是大體的,但是通過路線圖,發現杜牧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在中東部的長江流域,基本上也能排除以下幾個省份的杏花村:
甘肅、雲南、黑龍江、四川、河南、遼寧、山東、山西的杏花村。
除此之外,這三個杏花村表示不爭議,你們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杏花村、江蘇省徐州市杏花村、安徽省合肥市杏花村。
那麼大概就剩下了以下的五個杏花村:
南京市秦淮區杏花村、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杏花村、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上海市青浦區杏花村、江西省玉山縣杏花村。
一、南京市秦淮區杏花村南朝劉宋間,在建康設有錦署,上品佳釀「金陵春」在全國堪稱「一地之長,一方之秀」,已膾炙名人之口,杏花村則以出售「金陵春」佳釀聞名於世。進入杏花村,酒肆門前酒旗飄,以招攬顧客,在村內酒令飛揚,每每醉飽而歸,故是時有「來到杏花村,不飲也醉人」之說。
在南北朝的時候,南京的「金陵春」已經聞名於世了,杜牧時任池州刺史,於大和七年春,由宣州再赴揚州淮南節度使府,途經南京,差不多剛好是清明節的時候,於是在南京喝了杏花村的酒,寫下這首詩。
二、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杏花村這個地方,剛好是黃州(黃岡)境內的,杜牧外出當官的第三站就是這裡。
彎弓片戰作男兒,夢裡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杜牧《題木蘭廟》
這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為木蘭廟所題的詩。杜牧從黃州到木蘭山,必定經過杏花村。清明遇雨,想借酒消憂解乏,於是找到了杏花村。正是因為此,宋代蘇軾謫遷黃州,也曾路過這裡,剛好在杏花村裡遇到了舊友陳季常。
三、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曾在明天啟末年任池州大守、崇禎末年翟池太兵備道,兩度出守池州的顧元鏡賦五律《杏花村》云:
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紅杏添新色,黃壚憶舊時。遠山層作畫,好鳥解吹箎。偷得餘閒在,官錢換酒卮。
據史料記載古時杏花村,杏花遍野,村裡酒壚如肆,尤以「黃公酒壚」著名。清《杏花村志》記之:
酒壚茅舍,坐落於紅杏叢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啟,烏桕梢頭,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酒壚院里有一口「黃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釀出的酒,為時人所爭飲。
這黃公酒這麼好喝,也比較符合劇情。
四、上海市青浦區杏花村按理說不應該扯到上海,但是杜牧在睦州(今杭州市淳安縣)任職的時候,也是很有可能溜達到上海的。
上海杏花村位於青浦區白鶴鎮(原青龍鎮),早年間酒坊林立,酒坊以杏花樓為最著名。
坊間流傳有杜牧的《吳淞江夜泊》:
清路白雲明月天,與君齊卓木蘭船,風波煙雨一相失,夜泊江頭心渺然。
據說十多年前與他一見鍾情的女子,那時已為人婦。為此杜牧很是傷心,於是寫下了《吳淞江夜泊》,其意境和心情與《清明》十分相似,而位於古青龍西面的杏花村,是前往青龍鎮的人必到之處,於是就到杏花村去借酒澆愁。
五、江西省玉山縣杏花村當年杜牧外出做官的第一站就是江西,所以江西這個杏花村也有可能,當然,這個說法其實有些勉強,他們認為,在《玉山縣誌》里如實的記載了杏花村在玉山,當時的編纂者肯定不敢亂寫,因為這意味著欺君之罪。
但同時又否定了其他地方縣誌所寫的內容,雖然杜牧在這裡做過官,但也不能亂搞啊,就算是找理由,也得找個靠譜一點的啊。
其實除了這五個之外,其他地方也還有爭杏花村的,但是咱們根據史實來說話。
下面繼續分析這五個地方,首先江西的可以排除掉,沒有有力證據,並且現在的杏花村,連個品牌酒都沒有,杜牧的一千多年廣告白打啦?同理可排除湖北的杏花村。上海雖然有酒坊,但多為傳言,現在也沒有了,可以看看我全景導航出來,上海杏花村現在的模樣:
接下來還有兩個:南京杏花村、池州杏花村。
在唐代,清明節,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
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
開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唐會要》卷八十二)
到貞元六年,假日加到七天。
前面說了,經過南京是因為要去揚州公幹,可是這是清明節啊,杜牧已經放假了,所以把南京的排除掉。
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了,那就是安徽池州杏花村,它就是當年杜牧去喝酒的地方,古風古色的池州杏花村。
據《江南通志》記載,《清明》應該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金陵也就是今天江蘇省南京一帶
清明時節討論這個話題很是應景,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全詩:
清 明 時 節 雨 紛 紛,
路 上 行 人 欲 斷 魂 。
借 問 酒 家 何 處 有,
牧 童 遙 指 杏 花 村 。
詩的大概意思是清明時節外面下著濛濛細雨,路上行走的人因上墳去或回心情悲痛欲絕。詩人感覺有些冷想喝些酒暖和暖和,問放牧的小孩哪裡有酒館,小孩指著遠處開滿杏花的村莊說那裡有。
詩人杜牧把時間交代清楚了,是清明期間。雖地點沒有說的太清楚,但說此時開著杏花的地方。清明時杏花正在盛開無外乎是大西北或華北,絕不是詩人當官的所在地安徽池州,這時池州的杏花早已凋零了。
其實詩人就是現在活著也不一定能說出在哪裡喝的酒,其實地點不過是一個偏遠山村裡面一個很普通的小酒館。至於這樣詩人去沒去喝沒喝到酒,酒好不好喝沒有人會真的知道。但因此詩而名揚天下的「杏花村」卻讓人們爭了一千多年,而且還會永遠的「爭奪」下去。
呵呵,這個問題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一位小朋友提的呢。雖然我的頭條號是 「陪娃學科學」,不過,既然這首詩是小學必讀的名篇,那我們就試著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一下。
杏花村到底在哪裡?我們先找第一個線索,作者生平: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第二個線索,這首詩描寫的時間,第一句就告訴我們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以說,我們讀了那麼多詩歌,很少能如此確切地知道具體時間的。
好了,有了詩人的生平和詩歌描寫的時間,我們可以推斷在這個清明節,詩人肯定是在陝西,江西,安徽為官,其中大半生都生活在唐朝首都長安一帶。考慮到江西,安徽均為江南水鄉,不適合杏樹種植,那麼,我們基本可以推測,杏花村就在陝西西安一帶。
下一步,我們分析一下杏花村,詩人並沒有告訴我們,杏花村到底是「一個村子的名字」,還是暗指一個「掩映在杏花中的村子」。然而,我們不應該忘了,作者還有一句詩「借問酒家何處有?」既然詩人對此地很陌生,就自然不會知道村子的名子,考慮到詩人浪漫唯美的氣質,所以我傾向認為是指後者。
當然,以詩人的鼎鼎大名和這首詩流傳的程度,從唐代開始,就不缺杏花村這個地名了吧?如果小杜在世,光品牌收益,就能富可敵國了!
原詩出自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膾炙人口,被世人傳頌稱讚,但有一個問題深深地使世人疑惑。詩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關於「杏花村」,有三個地方可供選擇,山西汾陽、安徽貴池、以及江蘇豐縣。 根據繆鉞編著的《杜牧年譜》,在山西找不到杜牧到過的痕迹。杜牧在池州待了兩年,那時,他是池州的最高長官,不會去荒山野嶺找酒喝。豐縣一帶自古以來只有一個「張杏村」,且向來不產酒。三個地方都不是詩中提及到的「杏花村」。那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實是虛?
「杏花村」在唐宋詩詞中,出現頻率非常高。比如「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雨干楊柳渡,山熱杏花村」、「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而這些詩詞中出現的「杏花村」,都只是泛指杏花盛開的村莊。 類似於「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較常見的還有「葦花村」、「菊花村」、「夕陽村」等等。因杜牧名氣太大,杏花村才使人深感疑惑。
古人作詩填詞時,多以含蓄為美為名,而談到村名、地名的時候,多以自然景觀、人文特色,或者某種意境來替代。所以,詩中的「杏花村」,應該是泛指開滿杏花的村莊。《清明》一詩,表象寫景,實則抒情。「雨紛紛」、「斷魂」和「酒家」,寫出了詩人不被朝廷重用愁緒;「杏花」一詞,反映了詩人對前途命運的期待和憧憬。而「遙指」一詞更是說明「杏花村」只是詩人心目中看到的,想像的,而非現實中的,故詩中「杏花村」根本就不存在。
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不脛而走。
其中杏花村指的是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因中國名酒——汾酒、竹葉青的產地而聞名天下。
杏花村始建於南北朝,北依文水,南靠汾陽,景色十分優美!
不請自來蹭熱點。杏花村不用爭是山西汾陽杏花村,酒也是指汾酒。原因如下。
第一,杜牧是唐朝陝西人,而且是一代詩人。自然對吟詩飲酒是一往情深,這就造就了他喜歡喝酒喜歡吟詩。對於愛喝酒的他,自然喜歡喝好酒,喝名聲大噪的酒。
第二,山西汾陽杏花村,釀造酒已經有4000年歷史,而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最適合高粱的生產,也是我國高粱的主產區,最近十幾年因為高粱的產量低於玉米的產量高粱種植減少,但多少年來民間一直有自己釀酒釀醋的傳統習俗,許多農民自己都會用高粱釀醋釀酒。所以在南北朝時汾酒酒被定為御用酒,換句話說南北朝時汾酒就已經有名了,也是好酒的代表。
第三,杜牧是陝西人,生活在唐朝,也是在黃土高原也是在都城皇家身邊,自然有獲得名人,名酒的信息來源。而且又喜歡飲酒,這樣一個酒鬼,不會不知道御用汾酒是個好酒吧,他或許很喜歡喝御用汾酒,喝名牌好酒。
第四,在山西汾陽一帶,基本是多旱少雨,但每年清明前後,多是要下幾天綿綿細雨的,對於少雨的地區下一段時間綿綿細雨,人們或許有點不太適應,於是就有借酒感慨之情,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酒家是做酒賣酒的地方,遙指是很遠的指,杜牧在雨分分的清明,想起了要借酒抒情,自然就想起了好酒,名酒,在雨分分的時刻喝上個好酒,那是多麼的愜意。而什麼酒最值得期盼呢?那就是牧童都知道的天下好酒,御用杏花村汾酒。牧童遙指杏花村,那是在雨分分時想喝好酒,對好酒的一個期盼。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