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為何會有濕氣,如何判斷是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4.排便粘稠(不易衝掉)且多便。
5、比較怕冷。天氣稍微涼一些,就感覺到身上很冷,手腳也冰涼了起來。
6、體型偏胖。感覺沒怎麼吃,就胖了起來,還總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很吃力,不得勁。
7、食不知味。感覺舌頭上有厚厚的舌苔,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怎麼能感覺得到好吃。
8、耳朵裡面很濕。有時候總感覺到耳朵痒痒的,然後用棉簽一蘸,就感覺棉簽都是濕濕的。
如何解決濕氣呢?
1、紅豆薏米粥:
一把紅豆和一把薏米,《記得千萬不要加大米,因為大米生長在水裡,含有濕氣。》因為不宜煮爛所以需要把紅豆和薏米提前用水泡3個小時左右。
作用:是養生保健的營養食品,又能清除體內毒素。
切記:食用薏仁應該注意的事項
因為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2、香椿豆腐
1.香椿頭焯水一分鐘。
2.將嫩豆腐500克攪碎,加入蔥花、生薑末、鹽、味精、花椒水和料酒拌勻;
3.將焯好水的香椿頭放入燒熱的油鍋內加鹽炒至熟香,倒在豆腐鍋內撒入味精,淋入香油拌勻,即成。
三色相間,味厚香濃,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特別好吃~~最後15天,把這最後的一點濕氣從我們體內逼出去吧~
其次可以多喝薏米祛濕茶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濕氣輕重也不一樣,但都身體的傷害比較大。時間久了會引發各種病態,薏米祛濕茶是一款最方便,最有效的祛濕茶,主要他一年四季都適合喝。它是又茯苓,芡實,懷菊花。甘草。紅薏米。枸杞。梔子等七種原材料。熱水冷水都可以沖泡,祛濕原理分析,芡實主要是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懷菊花枸杞茯苓能可以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梔子甘草可以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血茶。,日久生變,身體康健。
平時也要多運動哦運動本身就對身體健康有益,。因為夏季本該從體內排出來的濕氣因為長時間在家在公司吹著空調導致體內濕氣積壓在身體排不出來。那麼通過出汗把體內的濕氣加速排出體內。運動其實不僅能將濕氣排出體外,對身心的健康也很有幫助,但是一定要適量。
濕氣重有內濕和外濕之分。自然界的六氣太過時不適合人體正常的適應即為六邪。而此處的外濕即為自然界濕氣太勝侵襲人體,由於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又因其重濁粘膩往往伴有肢體困重麻木的感覺,另外脾喜燥惡濕,易被濕邪所困出現脾虛生內濕的癥狀: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納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粘膩等。觀其舌苔厚膩,察其脈象濡臨床間夾其他徵象,都表現出濕氣重的癥狀體征。
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時下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5個薏米祛濕小秘方薏苡仁淡滲甘補,既能利水消腫,又能健脾補中,最宜用於脾虛的腹瀉、水腫、腳氣浮腫等病證,可以單用熬粥、煮飯,也可以與党參、白朮、黃芪、茯苓等藥物一同配合製作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參苓瘦肉湯等。同時,薏苡仁藥性偏涼,能清熱利濕,可以配合冬瓜、陳皮、荷葉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湯等。
值得注意的是,脾虛腹瀉的人群可把薏苡仁先炒熟後再食用,其效果更佳。由於薏苡仁擅長利濕,因此,熱病後津液耗損,或者平素陰虛、陰虛火旺的人群慎用。
1、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腹瀉、脾虛水腫、關節疼痛。
2、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豬肉400克,生薑適量。豬肉洗凈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凈,冬瓜(連皮)洗凈切塊,生薑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3、薏苡仁八寶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紅棗5枚,白扁豆10克,蓮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圓肉1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上述用料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調入紅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開胃、益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體質或脾胃虛弱、食納不香、心煩失眠的人群食用。
4、薏苡仁赤豆鯽魚湯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陳皮5克,生薑3片,鯽魚1條(約400克)。鯽魚去鱗及腸肚,洗凈,入油鍋煎熟備用。薏苡仁、赤小豆、陳皮、生薑洗凈,與鯽魚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時,加入適量料酒,煮沸片刻後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水腫、腳氣浮腫的人群食用。
5、薏苡仁車前草飲
材料:薏苡仁10克,車前草15克(鮮品30克)。上2味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鐘,去渣留汁,當茶飲用。
老中醫【薏仁茶】
將薏仁搭配茯苓、百合、芡實等材料,萃取草本精華製成養生袋泡茶。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輕鬆祛濕消水腫。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6f000b5193c37e58bc", "vname": "", "vid": "a903dba4f5b4418ab0089913c505a117", "thumb_width": 360, "src_thumb_uri": "2cf2000f44aa0cd835a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c6f000b5193c37e58bc",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545564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3898862}}, "md5": "b74f9762a882bd4a30f94b95b5b8bf2a", "duration": 203.667, "file_sign": "b74f9762a882bd4a30f94b95b5b8bf2a", "thumb_uri": "2c6f000b5193c37e58bc", "vu": "a903dba4f5b4418ab0089913c505a117"} --}
最簡單的鑒別就是舌苔比較膩,屬於體內有濕。濕氣重的癥狀很多,比如頭沉,胸口悶,身體疼痛酸楚,肚子脹,大便粘。
中國人很多都有苔膩,如果舌苔厚的話是有食積,需要消食。
濕氣比較重的人,濕化熱,舌苔就變黃了,有可能舌頭變更紅。
濕主要盤踞在中焦脾胃,祛濕的話暢讀中醫建議食療,沒什麼大病不要吃藥。
可以借鑒台灣同胞常用的四神湯祛濕,因為台北濕氣比較重。
四神湯裡面有薏米、芡實、茯苓、山藥、蓮子等。
最核心的是薏米和芡實,但芡實是補的,薏米是瀉的。一補一瀉,一陰一陽,符合天地之道。
薏米又叫雞頭米,補脾腎,祛濕邪。薏米祛濕的力量很強,單吃也可以祛濕,但不能常吃,但和芡實配起來就可以常吃。
山藥補脾,蓮子補五臟,茯苓健脾祛濕。
如果孩子濕重,常上火,一著涼就感冒,可以去買蘆茅根。
蘆根和茅根煮水喝。既清熱、祛濕又生津液,尤其舌苔比較膩的時候。
更加簡便的祛濕食物是冬瓜。
為了祛濕的話,燉冬瓜湯不要放油,放鹽或者香菜就行了,香菜是芳香化濕的。
冬瓜皮也不要扔,是一味中藥,祛濕力最強。
煮湯的時候一塊煮,吃的時候扔了就行。
還有白蘿蔔,通氣祛濕效果也很好。
鍛煉的話,渾身均勻地出一身薄汗就可以了。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要與自然做鬥爭。如果衛氣不固,或與自然現象不付,就會受傷害'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外感六淫且濕為六淫之首,往往與風`寒`火等混合浸入人體。初則在表在衛,如果人們重視的話,按時一場發汗除風祛濕就沒問題了!而現在的人把感冒不當病,硬抗。也可能過幾天會好的,但風祛了而濕並沒有祛,症雖輕了'而濕邪日久從表入里,浸害五藏六腑,就會遺害無窮。這就是一六謠入侵為病之根。其二就是內因為病。這就是內傷七情。中醫是整體觀念'任何 ̄藏出問題都會波及脾藏,這就脾虛生內濕。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天長日久不治,大病必會找來了。現在人們保健意識高了,中醫藥知識也普及多了。這是好事。然而,佣醫殺人也!-定找好中醫通過仔細診斷,開出適合的葯才穩當。你說昵?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那麼教大家三種祛濕好方法:
一、運動
運動可以排毒,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 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二、針灸祛濕
針灸配合艾灸具有很好的祛濕效果,能夠治療濕邪帶來的疾病。
三、食療
推薦:蒲公英馬齒莧茶
配方: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馬齒莧0.5g、芡實0.2g、綠茶0.2g、淡竹葉0.2g、槐花0.2g
蒲公英用來治濕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濕,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是難得的補益佳品。
綠茶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葉多,營養豐富。
淡竹葉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人的身體里為什麼會產生濕氣?
中醫講你濕氣太重,這個濕氣是怎麼形成的?
中醫上常講人體有「六淫邪氣」之說,分別是「風,寒,熱,躁,濕,火」,位於六大邪氣之首,就是人們常說的濕氣。
先談下濕氣的由來:大致來說,跟一年的節氣的特點和相應人體五藏六腑的變化得來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在夏季和秋季的之間,有一個特殊的時間段,這段時間天地萬物由開花到結果,就是所謂的長夏,在人體對應為脾藏,在五行對應為土,濕氣的名字由來大概從這段時間的氣候特徵得來的吧!
再談談的人體內濕氣的外顯:第一,濕氣在天為長夏,在人體對應為脾藏,而脾主一身之肌肉,濕氣重的人必然會出現人體肥肉與肌肉的比值偏大,通俗的講,會出現虛胖的癥狀;第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火生土,土克水,而心藏的屬性是火,腎的屬性是水,濕氣太久的人對上可能給心臟很大的壓力,造成心臟之類的毛病,對下可能會影響到人的腎藏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根據的脾藏的功能,主運化四方,人體消化吸收功能不好,肯定會造成排泄異常,判斷人體是否有濕氣的簡便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是否長期出現便溏狀況。
然後再談談怎麼治療人體濕氣:在《尚書》上講,火曰炎上,水雲潤下,木曰曲直,土爰稼穡,金曰從革,稼和穡原指古人所指的穀神和土神,谷是生髮,土是收藏,就是要讓人體生長化收藏全有,出現先群龍無首,吉的徵兆。在飲食中注意,既要在外圍生髮,又要在外固里,中醫講的方法就叫做固本培元。可實用的辦法有:第一,紅豆薏米粥,黑豆小米蓮子粥(紅入心,黑入腎),多吃大棗和根莖農作物加米飯,可以養脾和胃;第二,久坐傷肉,脾主一身之肌肉,日常生活中多動動,可促進消化吸收,養脾胃。
6個壞習慣招來濕氣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最後談談為什麼濕氣是六淫之首和養脾胃的重要性:一個人,在30歲之前,全靠從父母帶來的元氣,在30歲之後,全靠自身後天的消化吸收,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這也許就是說濕氣為邪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女人在28之後,陽明脈衰,面始憔,而跟後天之本的脾胃有關的一條奇經走於臉頰和額頭,所以脾胃功能不好就可以讓人提前衰老,而養好脾胃的確可以延緩青春。為了美麗而又聰明的妞,知道怎麼奮鬥吧!
中醫教你簡單的1個方法,中槍的童鞋要多用。穴位敷貼:
在古代藥典《清太醫院配方》中有一個去濕氣的最佳方法,載有「延年湧泉膏」之防病保健方,這個方子是去濕氣的最佳方劑。此藥方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種中藥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攪拌成膏,製成膏藥。拒載:此膏藥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常多疾病。若常貼湧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此後漸漸流傳於民間,經現代科技改良製成藥包貼於湧泉穴叫足貼。
起初濕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濕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在皮膚上會出現長斑長痘,暗黃無光;表現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無精打采,睏乏無力。
1、濕氣為禍,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適,背後的原因是濕氣會侵入五臟六腑:濕在脾,則脾虛,濕在胃,則胃弱,濕在腎,則腎虛,濕在肺,則肺弱......五臟六腑不調和,濕氣根本不可能完全祛除。
2、濕氣在外會有很多表症,如皮膚油膩,口乾口苦,嗓子干癢,長痘,濕疹,腰酸背痛等等。
中醫祛除濕氣採用以下方法:
主責:健脾健胃、利水滲濕
在內:兼主責更益腎宣肺、清心凈肝、促腸胃等調和五臟六腑。濕氣的根源在於脾虛,雖首責脾,實非局限在脾。所以真正的中醫祛濕的時候,必然會用健脾健胃的藥材再配合利水滲濕的藥材,同時兼顧五臟六腑才能真正從根本去濕。
在外:針對濕氣引發的表症同時用藥,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幾天就見效,讓濕氣重的人能增強信心,長期堅持吃下去。
中醫濕氣重需要健脾養胃,燥濕化痰,與脾虛無關!指人久食肥甘厚味損害脾胃,引起水 濕停滯導致胸痹(胃炎、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非出血性心腦梗),人體有濕氣指人們生活水平高多吃肉、蛋、奶、肥肉等引起高血脂導致冠心病等血管病宜降血脂,把濕毒排出體外!冠心病是人營養過剩沉積在體內引高血脂宜瀉不宜滋補(降低血脂非氣虛血虛)!中醫虛宜補,實宜瀉兩種理論,清朝中醫有四種理論!因此年輕人學習中醫的很少!
濕氣的產生,比較常見的有三種原因。
01肉吃太多
長期攝入高熱量、油膩的食物,這些無法被吸收的物質,在脾胃中越堆越多,超出了脾胃所能承受的範圍,逐漸就化為痰濕。
02運動量少
脾主肌肉四肢,肌肉得不到鍛煉,長期慵懶使脾胃功能下降,而脾又主管食物吸收和水液代謝,久而久之,食物積存和廢水積存,就會生濕。
03不良生活習慣
很多女性嗜甜喜涼,衣物能少穿就不多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調節身體陰陽平衡,導致身體代謝效率減緩,積存的水液化為濕。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內有濕氣?
1、吃飯時,看食慾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2、清早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3、入廁時,看大小便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小便也不爽利。
4、感覺一下,你的體態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5、工作時,看精神狀態
是否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推薦閱讀:
※男人腎虛都有什麼癥狀?
※痛風患者喝飲料時需要注意什麼?
※減肥,增肌減脂分別在什麼階段進行呢?
※寶寶被蚊蟲叮咬後,該怎麼護理呢?——五種消腫止癢藥膏分析
※痔瘡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