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在說的佛繫心理指的是什麼?


感謝受到邀請,這個問題很適合我回答,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對佛學和禪道非常感興趣的人。

我從22歲開始跟隨一位老師上禪學導讀的課程,到如今不間斷地「修行」已經超過十年了。首先我來說一下我對於佛學的認知:

佛教是什麼意思?我的理解是,佛教乃是佛陀的教誨!佛,是覺者。因此,佛教是一位覺悟了的智者在向我們傳達生存哲理,佛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生存哲學,一種人生智慧。

禪,是一種心靈境界,一種生存方式,是一種擺脫了世俗的羈絆,瞭然超脫的人生狀態,也可以說是為人處世最高深的智慧。它讓我們從心靈的角度去透析世界,看待生活中的紛紛擾擾,讓你用「心靈的開悟」來解答生活的謎團。

我們之所以常常覺得心裡充滿困惑,總有煩惱不斷湧現出來,是因為我們的心靈沒有「開悟」,很多事情看不懂,很多現象看不透,很多道理想不通,「痴」就是看不懂,「迷」就是看不透,「惑」就是想不通。真正能夠理解佛學的意旨,領悟禪的精髓,就可以對世間萬事萬物瞭然通脫,讓幸福和快樂如同一泓清泉從內心深處緩緩流淌出來!

所謂的佛繫心態,就是能以佛學的智慧來指導生活實踐。怎麼指導呢?鏡心來給大家解釋幾個最簡單的例子。

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麼意思?色,就物體的各種具體形態,空就是無形的能量。任何有形的物體,比如桌椅板凳,或者人的身體,原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由無形的能量因為某些因緣和合而成的,所以,從無形而來,又將歸於無形中去,何必執著於它外在虛假的形態呢?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空也是一種物質形態。所以,對於一件事物,既能看到它的外在形態,又能意識到它的無形之態,懂得了這個道理,就算你有一定的慧根,能夠理解「禪意」了!

再來解釋什麼是「妄想執著」?妄,是虛妄的意思,執著,是放不下的意思。我記得很清楚,上第一堂禪學課,老師問我們:你們會不會覺得崔老師的課我特別喜歡聽,所以不管今天有什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我都不能耽誤來聽課,我聽了老師的課就歡喜得不得了,不聽就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損失,這樣的想法對不對?老師接著說:錯了!這就是執著,這就是妄念。我瞬間領悟了這個詞,以後不管面對什麼我覺得無比喜歡,無比珍視的東西,都會提示自己,不要執著,要隨緣,這樣才不會被妄念束縛,不會產生「求不得苦」。

此外,「夢幻泡影」、「生命在呼吸間」、「人生八苦」、是什麼是「極樂」等等佛學概念一次次敲打著我的靈魂,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脫和舒暢。十幾年過去了,崔老師作為我禪學的啟蒙老師給我們講的每一堂課都如醍醐灌頂一般,讓我覺悟和開釋,當我以這些思想來指導生活的時候,我的人生變得豁達、洒脫,任何名利都不能牽絆你,任何困難都不能打倒你,任何流言都不能中傷你,任何慾望都不能控制你,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心理強大的人!

我曾一度想要報考中國佛學院,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在家修行,不斷參悟禪的智慧,不悲不喜,隨緣自在,這樣的佛繫心理,讓我同樣每一天同樣生活在凈土中。

佛繫心態,不是消極,也不是迷信,就看你會不會用。信,又不知因何而信,就叫迷信。你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並在生活中總能有效地運用它們,這樣的信,就叫信仰。

我是心理諮詢師鏡心,歡迎您關注我,和我做朋友,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生活充滿幸福感!

最後,一首鏡心做的偈語,和大家分享:

緣來如潮散如風,痴心用心終是空。

來去隨它無悲喜,明鏡台上自空明。

——鏡心(作)


這是一種隨和的態度。「今天把這個文件處理好」「好的」;「今天加班」「好吧」……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自己的態度,沒有自己的原則。

而恰恰是一種大智慧。佛法的空性智慧里,強調無我無執,隨順眾生,把一切所遇到的緣都理解成為善緣,哪怕對方是不善的,也以善心善念對待對方,使這次交流結出善果來。

緣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是規律的必然,自然而然的來到身邊,古聖先賢老子也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所遇到的一切是花,都是以前種過的一粒種子,成長而來的。

佛家智慧的隨順眾生,視天下眾生為父母;與道家智慧提到的,順其自然,道法自然,從根本意義上來說,不謀而合。「不代大匠斫」,也就是不人為的做干預,成全別人的意志,會開出不一樣的花來。

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買這雙鞋的時候,喜歡的藍色沒有了,橙紅色太艷不想買,服務員十分熱情,心想「隨順吧」,事情過後也沒有放在心上;不日,《山西電視報》刊登了一篇「最美橙紅色」的大幅文章,心裡一動,明白一朵「無我」之花開了。

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佛家智慧可以指引人們找到自己本來的真如自性,明心見性,洞見自己一顆心停留的地方,自己並沒有親力親為,但事情客觀里呈現出來,所以說,客觀世界是人心所化現的。

佛性便是人性,是人性中慈悲為底色的本來本性。

學佛就是為了找見自己。


現下年輕人流行說自己是佛系,佛系青年、佛系少女、過的佛系生活,求的是佛系人生……

佛系,好似是看淡了一切的一種態度。

有也行,沒有也罷,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細思極恐!

那標榜自己佛系生活狀態的那些人(不是專指年輕人)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心理狀態呢?

這個可能要從社會大環境說起。

年輕人的佛繫心態是不是父輩給予的呢?

父輩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的辛勞,為了給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超越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從而導致下一代對物質需求的饑渴程度很低很低,條件稍好一點的年輕人對於物質的獲取或者是失去就沒有了父輩那麼的敏感。

條件差那麼一點的年輕人,他們也不是不想努力,他們也曾經的努力過。但稍微遭受一點挫折,就認為努力了事情依然解決不掉,就退卻了。

年齡段稍大一點的所謂佛系,卻是經受的磨難多了、挫折多了,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的運氣,所以就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看開了、我放下了,我一切隨緣!

這就是佛系生活狀態的人的心理活動!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說不是!

佛系的無欲無求,不是什麼好事!

人生在世,總要有些執念的!

你們根本不是什麼佛系,那只是無能的代名詞!

那只是你們不願背負風險、不敢冒險的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形態!

是求之不得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一種無奈!

只是認識到自己的理想生活無法實現時的一種宣洩!

電影《少林寺》中有句台詞:蛇蠍纏身應換沼,我佛慈悲亦懲惡!

真佛都有怒火,何況人乎!

醒醒了,佛系!


佛系,是網路新興的一個流行詞,大致代表著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隨緣」為指導精神的生活的總稱,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是一種怎麼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跟佛或者宗教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

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佛系人生的大意是:有也行,沒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是年輕人的一種面對壓力焦慮的一種常見的自我消解的方式。表面上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實質上是一種消極怠慢,無所謂的心態。

【佛系學生】不因為學習任務重而焦慮,也不因為考試結果而痛苦,以超然的態度安慰自己。 考試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考上大學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考試而放棄玩耍,回頭想想又何必。翻翻課本記一記,記不記住都是命……

佛系學生語錄:「考過就是緣,掛了也是命。」


佛,原本是無欲無求,追尋真我的一種精神代表,但是最近,「佛系青年」的盛行改變了「佛」的本味!下面我試著分析一下佛系青年心理:

「佛系青年」這個詞源於日本,是指現在九零後青年的一種心理!一種近似阿Q精神的一種「自我安慰」心理!什麼事成不成功都行,學習成績好不好都行,吃東西也是一樣的,吃好吃壞都行!一切事情隨波逐流!

佛系青年常用語句:都行、可以、隨它去、沒關係……遇事淡定,內心無甚波瀾,雲淡風輕。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排解身上的壓力,心裡的鬱結!這種心理是好是壞,暫時無從評價!

但是真的佛教心理講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出自《華嚴經》),是指不要忘記最初的理想,目標,決心!不要丟掉最初的善良,純潔!這樣才能走到最後達成正果!


一種看似勵志的心境

一種「淡然」的心態----凡事不願生氣較勁,不想折騰自己和別人,生活中遇到不滿意的服務和不平等的待遇也能平靜地接受,對愛情也不再患得患失。

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心境不同

我有句口頭禪,不知能不能成為流行語。「少怕懶,老怕貪,窮怕懶,富怕貪」。年輕人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應該勤奮一些,不要把淡然作為偷懶的借口。而老人,應該坦然面對自己的身心腦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放慢自己追趕的腳步,別因為太想得到而掉入別人的陷阱。

年前看報道,一個年輕人能把自己餓死在家裡,他真是把一切都看淡了;還有人不顧非議,心安理得的當起了啃老族,他們可能特想給自己戴一頂佛系的帽子;有人不想結婚、有人不想養育後代,似乎都成為了再正常不過的人生。

不經歷風雨,怎扛得住風浪

年輕人的「佛系」其是「懶系」,不怨、不怒、不爭,就是不去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追求理想和信念。或許,不該用這麼消極的語言來評判「佛系」90後。一個年輕人要活得「佛系」,需要很多條件,並非自己的意志所能左右。

生活無憂但遠非經濟自由,工作穩定但上升通道狹窄,情感充實但並不轟轟烈烈,「佛系」青年的畫像最好也不過如此。他們未必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卻一心期待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世間最大的浪費,就是對時間的揮霍和對未來的透支,這也讓他們失去了抗住未來風浪的能力。

橋的使命是承重,人的使命是擔當

這是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說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精彩的人生,50歲前應該是爬山,50歲後開始下山。20歲剛到半山腰,在看不到頭的路上,應該不斷告誡自己,探險之旅才真正開始,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不要停下你攀爬的腳步,不要想著爬到那算那,每個人都應該爬上巔峰,那裡風光無限。

誰也不能阻止一個人「佛系」生活,但這個時代還遠遠不能容許大多數人不爭不怨。建立一個有規則、守秩序的社會,讓道德和法律守護我們的生活,讓良知和正義成為公民的義務,讓經濟生活和營商環境健康發展,讓綠水青山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環繞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可以「佛系」的看淡物質的需要,但一定要找到精神的寄託,發現奮鬥的方向。人生可以不急不緩,生命卻容不得隨意辜負。

展大才幹、有大擔當、做大事業,何嘗不是人生的完美境界。


謝謝邀請,這個佛繫心理,最近是沒太關注這些,不過感覺也都是大家的在交流時候的以一種自嘲和戲謔。這個世界能做到佛家所指的高度,那些人也已經早早的成仙了,哪還有到現在的。

佛繫心里明了說,其實就是淡泊一切、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其實說白了還是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和殘酷的現實,卻無力改變的情況下,只能看淡、冷漠、平靜下來勸慰自己的一個名詞而已。

與其說是淡泊、不爭,其實是無力抗爭,隨遇而安這樣說也只是因為比隨波逐流來的好聽一些罷了。佛繫心里的根源,體現出來的還是中青年的人無奈。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過生活!

感謝邀請回答,我是實用心理學主編小欣!

手握保溫杯的中年人,在朋友圈刷屏養蛙的單身男女,與假裝看破紅塵一切隨緣的佛系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逃離焦慮。

這是佛系背後的心理,逃避焦慮的情緒,導致了佛系行為,一臉看透人生的樣紙,其實是在用一種感覺代替另一種感覺!

舉個例子,夏天被蚊子叮咬後,我們用風油精,花露水,用一種感覺代替了另一種感覺,其實被叮咬的那個感覺還在,我們用何種方式欺騙自己!

佛系的心理,深層次是焦慮的情緒!

焦慮的背面,是我們對自己的猶疑。

而在猶疑中,我們才能有機會去平衡當下的心態和能力,想清楚未來想走的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讓你越變越強的,不是你對目的有多執著,而是你的能力和心態有多平衡。

直面焦慮,才能讓我們解開困惑,學會抵達。


「佛系追星」,「佛繫戀愛」「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最近「佛系」一次莫名變得火熱,佛系……隨後旅行青蛙有進入大家的視野,收好三葉草,準備好行囊,出發旅行,這大概是最「佛系」的遊戲了吧!

認真想想佛系這個詞,大概這也算是逃避的一種方式吧!不爭不搶,順其自然,不慌不忙,平靜如水。

如果將這種生活態度放在工作中,就可以用不思進取,不求上進來形容了吧!雖然生活穩定,但也沒有了繼續努力向上走的動力,從個人的工作上來看「佛系」就不大好了

反觀在生活中,「佛系」這種心理不能說好與不好,但這種生活態度我覺得不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來一場說走就走旅行,拍點美照,用本子記錄下心情,用心欣賞這個世界,隨心所欲,這樣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

不知你眼中的「佛系」是怎樣的?期待你的留言

如果喜歡這些文字,點擊左上角快快關注吧!

如果不喜歡這些文字,我會努力讓你喜歡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隨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社會也越來越複雜,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很多人嘗試看淡一切,畢竟生活的煩惱這麼多,要是每天都揪著某件事不放,又如何能笑著活下去呢?

在這樣的喧雜聲中「佛繫心理」出現了,並逐漸被大家認可,而「都行」、「可以」、「沒關係」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佛系朋友的經典語錄。

佛繫心理講究把一切的都看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要是哪天我們要同行,那就「嗯嗯,都行」,反正獨木橋也不一定並行。

「佛繫心理」成為茶前飯後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有朋友把它做成表情包,不過無論對它的看法態度如何,它都這樣出現了並被大多數人接受。面對「佛繫心理」的出現我們也只能佛系的說一句:「可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想家越想媽?
一個總將過錯推給另一半的人,然後宣稱受傷的總是我,為什麼?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讓誰幫你帶孩子?配偶帶,自己父母帶,配偶父母帶,上託管班?
應該原諒傷害過你的親人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