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為什麼沒月亮?
我國農曆以月圓月缺、盈虧變化的一個周期為「月」,以日出日落、晝夜交替的一個周期為「日」。因為月相盈虧變化的一個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日之間(現代精確測得為29.53日),所以農曆平年十二個月,有六個小月各二十九日,六個大月各三十日。既然時間的「月」本就源自月亮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一個周期,所以每月的開頭即初一和每月的末尾正是沒有月亮的時侯。(「沒有月亮」只是習慣上的說法,其實是肉眼看不到月光而已。正如習慣上說「日出日落」,其實我們知道,日既沒有「出」,也沒有「落」。)
農曆每月初一日,古人稱為「朔」;每月最末一日,古人稱為「晦」;小月十五、大月十六這日,古人稱為「望」。「望」這天則月亮必定圓又圓。一輪明月,千里同望,美哉!鮑照詩曰:「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正是寫此情此景。還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只記得上聯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依朔望月計算下來,一年總共354天。古人又測得寒來暑往、四季循環的一個太陽年的周期為365日多點,並據此逐漸發展出二十四節氣等曆法。為使這兩者趨於一致並和四時自然相協調,我國在殷、商時就有了「置閏(增加一個朔望月)」的做法。古人很重視置閏,有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等等置閏方法,力求精準。古人認為,如果置閏出錯(「失閏」),一年的長短就要出問題了,後果會非常嚴重:星辰逆亂、山崩地裂、草木不生、洪水泛濫……
常言說,「二十八九,月亮一扭」,也就是說,每月的的二十八、二十九,(每月初二、三、四也是這樣)月亮顯幾分鐘就消失了,到三十,初一,就完全看不到了,這一天也被稱為「朔月」。再從初二、初三開始慢慢出現,一直到十五、十六的滿月。
具體的原因是月球繞地球一周周期為一個月, 月光為月球反射的太陽光,從地球看月亮的形狀實際上就是月球反射太陽光面積的多少。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時,由於月球可以反射的太陽光全都在月球的背面,我們就看不到月亮反射的太陽光了,所以就看不見月亮了,而這個時候正是三十、初一這兩天。
這是千百萬年來的自然現象,是月球繞地球自轉出現的每個「月缺」,二十八、九月亮沒有。之前由於我國邊遠農村沒有通電,晚上看不見微弱的光,只好說沒有月亮(即伸手不見五指)之類來形容,這些出生在城市的朋友是感覺不到的。其實初一見不到月亮並不是什麼奇怪天文現象,是正常的月球與地球公轉,謝邀回答。
推薦閱讀:
※想想你為什麼沒有扒蒜妹!
※法制的缺位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三塊廣告牌》影評
※唐家三少:「我的木子走了」
※寵物狗完全是浪費了大量社會優質資源,群眾普遍反對飼養寵物狗,群眾呼籲禁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