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瓜果蔬菜都沒有以前的味道好了?是品種不佳還是人們過早培育呢?
很多人說現在蔬菜瓜果沒有那麼好吃了,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品種原因和栽培技術。
1、品種方面:我們吃的蔬菜大部分都是設施蔬菜,尤其番茄、茄子、黃瓜等在夏秋季可能有少量的露地蔬菜,大部分都是大棚菜。隨著設施蔬菜的快速發展,蔬菜育種方面也在迎合設施種子,都是抗病耐低溫弱光的品種,這些品種的即使種好了口感也要差一點。
本來口感不錯的地方老品種,比如青肩番茄、秋瓜、菜瓜等,這些品種易感病產量低,生產上種的越來越少,只有農戶少量種植,我們基本上買不到。
2、栽培技術:設施種菜一味的追求高產,大水大肥催生蔬菜,尤其氮肥用的多,這樣種出來的菜口感自然也不好,就拿黃瓜來說,在生產旺季基本上隔一水就要追肥尿素,這樣黃瓜產量很高,黃瓜味就淡了點。
所以如果大家想吃到好吃的蔬菜,還是自己種吧,種老品種的蔬菜,用最傳統的方法,種出的菜肯定好吃。
0614瓜果蔬菜的味道變淡了嗎,還是人們的味蕾變刁了,還是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從作物育種及商品性的角度講,現在的瓜果蔬菜品種更新換代非常得快。
更新換代好壞的唯一判斷標準就是對於生產的效率有沒有提高,能不能降低勞動成本,或者降低物流損耗率,讓有限的勞動產生盡量大的價值,不管是商品價值還是營養價值都算。
所以在育種家的思維裡面會儘可能的解決一些關鍵問題,比如西紅柿的產量和耐儲運問題,就難免會在篩選過程中丟掉很多的風味獨特的基因,讓果實本身就會丟掉了自身風味。
一般的果實風味,主要由果肉中的糖、有機酸、生物鹼,以及大量的芳香類揮發性物質融合形成的。
控制這些物質合成的途徑和遺傳機制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依然還不清楚,而且哪些成分會影響我們對瓜果蔬菜的喜好也不知道。所以,要想吃到兒時的味道,只能靠個人運氣和造化了。
其次,做這種判斷的人一般會有對比的來斷定那個時代的好吃或者不好吃,只有吃貨具有這種精神的味蕾。不過兒時的味覺感受可能會在潛意識裡面形成刻痕,也可能隨著時間變化發生一些遷移,轉化成自己想像出來的味道,這樣就會產生對現實社會中的品種果實產生懷疑或者厭倦。
這種情況就是人的口味變了,而不完全是果實品種變壞了。一個時代的飢餓記憶,是無法用另一個時代的豐盛來滿足的。就像朱元璋永遠吃不到他的翡翠白玉湯的味道一樣的道理。
已經吃蔬菜按季節吃
現在有大棚,有高科技,四季都能吃到的水果
物種被改變了,味道會變化估計也不奇怪,
而且以前種東西,都是純天然
不會放化肥,不噴農藥
現在幾乎什麼都用
味道肯定不一樣了
過早的培育,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光照和氣候,各種蔬菜水果也是在這樣特定的氣候形成的,如果人工在溫室中培育的就少了自然的條件,也就少了真正的味道了
仿野生循環的自凈生態農業,味道媲美野生,當然,抗菌素、農藥、化肥是不能用的。還有一點,是沒見識過的人都難以相信的,就是成本不會比你現在做的高,前提是養豬和種菜必須結合進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