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潮汕有很多地道的小吃,比如各種粿類,所謂「無粿不潮汕」,粿條、粿汁、鼠殼粿(乒乓粿)、麥粿,鹹水粿、腸粉。還有反沙芋、蚝烙、砂鍋粥、糖蔥薄餅、牛肉丸、膠羅錢等,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來潮汕一定要準備好放開了吃!
粿汁:滾燙的粿汁淋上滷汁,加上各種滷水,再泡上兩根油條,嘗起來既美味又果腹,是潮汕人鍾愛的早餐之一。
腸粉:
提起潮汕美食,自然少不了潮汕人老少皆喜歡吃的腸粉,以米漿為原料的腸粉皮,吃起來不僅嫩滑而且帶有米香,加上蔬菜、雞蛋、瘦肉或鮮蝦、蚝等炊制而成,最重要的是淋上鹵湯,放上一勺蒜頭菜脯粒,特別香!
牛肉丸:
來到潮汕,一定要吃一頓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講究材料新鮮,牛肉都是現切上桌,能夠保證食客吃到最新鮮最嫩的現涮牛肉。還有彈牙的牛肉丸,真正用牛肉手打而成的牛肉丸,才是最正宗的潮汕牛肉丸!
鹹水粿:
鹹水粿口感軟糯,加上一勺菜脯粒,非常香!
蚝烙:
潮汕蚝烙在做法上與台灣蚝烙略有不同,嘗起來的味道也各有特色。
糖蔥薄餅:
落湯錢
兵乓粿
反沙芋:
麥粿:
在潮汕,1、你當然要嘗嘗牛肉丸和牛肉火鍋,牛肉丸蘸沙茶真的很好吃
2、粿類。如蘿蔔粿,鹹水粿、鱟粿、各種菜粿、糯米粿、乒乓粿……3、蚝烙是潮州久負盛名的傳統民間小食,蚝烙實際即是蚝煎,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蚝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品嘗時要放上洗凈切碎的青青翠翠的芫荽,配上的醬碟便是沙茶和魚露。
4、蝦棗
5、潮汕反沙芋頭
薯粉豆乾
從小就喜歡吃,油炸一遍撈起來涼了再炸一次這時已經外酥里嫩了。
潮汕牛肉丸是著名小食,來源於客家菜,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市挨街串巷叫賣。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製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聞名。以後又有外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鎮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攤檔均有經營。,煮好的肉丸子可以在桌子上彈跳起來,美味
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很是有點嚼頭。
傳統製法
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鐘,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一、蚝烙
【菜 名】 潮汕蚝烙
【主 料】 鮮蚝(牡蠣)250克,鴨蛋3個,蔥頭20克,生粉75克,熟豬油150克,味精1克,魚露5克,辣椒醬5克。
【做 法】
1、先將鮮蚝仔用清水漂洗乾淨,用生粉水調勻,並將蔥頭切成細粒放入,同時加入味精、魚露攪勻待用。鴨蛋打散備用。
2、用旺火燒熱平鼎有足夠熱度後,加入少許豬油,將蚝仔、粉水混和成漿狀,用匙再調和後下鼎,撥開薄薄1片,煎至成形後,下半份蛋液,煎至金黃色,反轉面,倒下餘下之蛋液,又煎至黃色上碟,灑上少許胡椒粉,並伴上芫荽葉。食用時蘸上潮汕特有的魚露。
【特 點】 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是潮汕名小食之一。
二、無米粿
【菜 名】 無米粿
【主 料】 番薯粉,韭菜
【做 法】
1、無米粿的粿皮製法是,先將番薯粉加入等量的清水,攪拌均勻;鍋中放入清水(清水的分量應是番薯粉的兩倍),放爐上燒至水沸,加入白礬(按1000克水加入5克白礬的比例),倒入番薯粉,攪拌均勻,成稀飯一樣的糊狀(應比糊略稠),待其半熟的時候,即端離火位,待其涼後才使用。(如隔一夜後使用,效果更好)。把粉團分成小粒,滾成圓形薄皮。
2、餡的製法是:韭菜逐條洗凈,切成約一厘米小段,炒過,調味。包無米粿的時候,要用番薯粉做培粉,因粿皮含水量大,故在包餡的時候,手勢要輕,能包住即可,包後上蒸籠蒸熟。食時下鼎煎至雙面呈金黃色,並配以辣椒醬為佐料,更感開胃爽口。
三、水晶球
【菜 名】 水晶球
【主 料】 特級生粉、甜芋泥、綠豆畔、蝦米
【配 料】 五香粉、香油、味精、蔥白粒、胡椒、精鹽
【做 法】
皮製法: 先用開水將生粉沖成漿糊狀用力攪拌至生粉糊有彈性。把粉團分成小粒,滾成圓形薄皮。
咸餡製法: 將綠豆畔洗凈去外殼蒸熟,用面棍將其壓幼,加入蝦米茸,經腌制過煮熟的赤肉粒、生蒜茸,調入魚露、胡椒粉、味精,炒勻即成。甜餡的製法則採用綠豆沙或芋泥。
將生粉做成的皮包上餡料做成小球狀,放入蒸籠蒸熟,放入盛熱油盆即可。
【特 點】 晶白透明,玲瓏可愛。老小適宜。
四、炒糕粿
【菜 名】 炒糕粿
【主 料】 糕粿750克,嫩菜心150克,鮮蝦肉50克,雞蛋3個,鮮蚝仔150克,味精5克,豬油250克,白糖25克,上等魚露50克,紅甜油5克,上湯75克。
【做法】
1、糕粿的製法:粳米先磨成粉漿,粉漿中加適量的礬。把粉漿先倒一部分在墊有白布的蒸籠中,先蒸熟第一層,再倒入粉漿,蒸熟第二層,如此反覆—下去,一直蒸至有10厘米厚左右。把蒸熟的粿置放到第二天,使其變硬,就做好了。
2、將糕粿用刀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的小塊,放進平煎鼎中炒,加入魚露、紅甜油,把粿調勻,使其成紅色而入味,用瓷盤盛起。
3、把爐火加熱,將糕粿下鼎分布平,用豬油慢慢煎到兩面金黃,加入白糖粉炒勻,然後將雞蛋去殼打散加入鮮蚝調勻,淋在糕粿上面炒勻後抹在一邊。
4、再把瘦肉片、鮮蝦肉調以魚露,雪粉水後和嫩青菜心一起進鼎的另一邊用豬油炒熟,然後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和粿一起炒勻,盛入餐盤即成。
五、豬腸脹糯米(糯米豬腸)
【菜 名】 糯米豬腸
【主 料】 豬大腸,糯米,豬五花肉,水發香菇,蝦米,蓮子等。
【配 料】 醬油、味精、胡椒粉
【做 法】
1、取豬腸中段,直徑約為3-4厘米,不能太粗也不能太小,用鹽、食用純鹼等反覆搓洗至乾淨無異味。
2、生糯米放水中浸3小時,蒸熟備用。豬五花肉、水發香菇、蝦米、蓮子全部切成小粒,炒熟並和糯米一起拌勻,調入醬油、味精、胡椒粉,然後裝入洗好的豬腸中,頭尾用小竹籤紮緊,放開水鍋里中火煮約半個多小時,撈出橫切成小塊,澆上少許甜醬即可。
【介紹】 糯米豬腸為潮州傳統民間小食,歷史悠久。該小食一年四季均有。
六、粿汁
【菜 名】 粿汁
【主 料】 米 (配料繁多,主要有炸花生仁、鹵豆腐乾、滷蛋、滷肉、鹵豬大腸、鹵豬粉腸、臘腸等)
【配 料】 精鹽、糯米粉漿、蔥花
【做 法】
先將米磨成漿,取米漿放在平底鍋上煎熟烤乾,切成菱形小塊成為粿角。食用時將適量粿角放進沸水之中,調入精鹽、糯米粉漿煮熟,然後放上蔥花即成,同時以炸花生仁、鹵豆腐乾、滷雞蛋、滷肉和臘腸之類作佐料。
牛肉丸,雖然在外也有很多潮汕人開的牛肉店,但是吃著總沒有在家吃得爽。
生鹵皮皮蝦,在外地這麼久就沒有看到,把皮皮蝦加醬油香菜大蒜等各種調味進行滷製,鮮得不得了!這就是最正宗的海鮮,鮮美可口!
蚝烙,在老家是用番薯磨成的粉加上生蚝、蔥和雞蛋液等原料煎成的,料多好吃。就是吃多會有點膩。
粿汁,潮汕很經典的小吃,嫩滑爽口,上面的料香味十足,滿口留香。可惜在外吃不到。
腸粉,潮汕腸粉不僅有鹹的腸粉,還有甜的腸粉!特別好吃!料有蝦、有香菇、有豬肉、有雞蛋,反正一條腸粉上來肯定是被料塞得滿滿鼓鼓一大條。
在潮汕,早餐一條腸粉,一碗豬雜湯或者鮮蝦魚丸粉,完美啦!
魚丸就不得不說墨魚丸啦,Q彈可口,想起了星爺在電影《食神》中把丸子當兵乓球打的畫面。
紅殼粿,逢年過節時候自己會幫著奶奶做,有甜的餡和鹹的餡,甜的有芝麻綠豆,鹹的就是豬肉香菇啦!
草粿,上面是紅糖,甘甜解暑。小時候很多人走街串巷賣,現在很少看到了。
很多很多,真的大晚上看餓了!
想念大潮汕、想念家裡的味道!
潮汕小吃歷史悠久,是潮汕地區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身為地道的潮汕人,今天小編就給您介紹幾種常見而又美味,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潮汕小吃。
代表小吃牛肉丸
汕頭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丸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吃起來就有點嚼頭。
「蚝烙」是潮州久負盛名的傳統民間小食。
老媽宮粽球
普寧豆乾
紅桃粿
鱟粿
粿汁
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滷汁,再點些鹵豬腸、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
鴨母念
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盪浮沉而撰名。
我在運城,沒去過潮汕。可以介紹一下運城的小吃嗎?
首先,當然是我最愛吃的羊肉泡。運城的羊肉泡和陝西牛羊肉泡饃有淵源,但是不知道誰繼承了誰。同樣是羊肉湯,陝西光泡饃,運城人什麼都泡,不好命名,索性就叫「羊肉泡」。一碗鮮香的羊湯,羊肉片切成大約5cm長、2cm寬,配上羊血、粉絲,泡上剛出爐的死麵餅子,或者麻花、餅絲,湯上面漂著蔥花、香菜,筷子未動,香氣已撲鼻而來,令人垂涎欲滴。
其次是擀麵皮,製作方法不贅述。成品呈半透明狀,彈性十足,澆上一層紅紅的辣椒油以及其它調料,入口回味無窮!
來運城不要忘記品嘗這兩樣美食,很好找,遍地都是。
太多了,有很多小吃打名字出來看上去感覺怪怪的但是還是得讓你們知道啊!牛肉丸、魚丸、獅頭鵝、粽子(一半甜一半咸)、炒糕仔、濕炒粿條、朥餅、蚵絡、絲瓜絡、紅桃粿、菜頭粿……太多了,想知道的人去聽李緒傑〈潮汕小吃〉這首歌吧,裡面有說到一些但希望你能聽得懂潮汕話
潮汕地方特色小吃很多,但是很多在外面比較難找到,找到了也不一定正宗,想吃到正宗的潮汕小吃,還是要到當地去尋覓。最近剛好在做潮汕美食小吃的推文,有興趣可以關注了解一下。另外介紹給各位一首歌,裡面介紹了潮汕各地方的特色美食小吃。歌名:我愛潮汕小吃,演唱:李緒傑。當然,用的潮汕話唱,潮汕人聽得懂,聽不懂也不怕,可以看歌詞。謝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