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婆媳難相處的心理根源是什麼?


我來從心理學角度說說我將近十年處理家庭矛盾和家庭教育問題中總結出的一些結論吧,不一定權威僅供參考。婆媳難相處的心理根源在於兩個女人之間的不安全感、控制欲和佔有慾、相互共生的糾纏。

先說不安全感:這一點來自5000年中華文化的積澱,自古就有女子是賠錢貨、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教育。封建社會裡婦女沒有地位也不能獨立生存。需要依賴某一個男人(父親、老公、兒子),婆婆要依賴老公和兒子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媳婦兒同樣也要依賴老公和兒子才能生存下去,這裡就形成了一個矛盾點,那個既是老公又是兒子的男人,就成了兩個女人本能的去爭搶的目標。從而形成了女性無意識中的巨大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根植在潛意識裡。

還有,雖然當今社會中女性已經相當獨立,無論文化還是學識都不輸男性,但是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以及社會上約定俗成的一些風俗造就了我們民族的無意識:「天下的婆婆都是《孔雀東南飛》里拆散鴛鴦的惡婦」、「媳婦兒都不是好東西,再說我是當了媳婦兒就受氣熬到現在的,現在我是婆婆了,她也得受點氣才公平!」。所有類似情況的認知造成了婆媳矛盾的根源。

再說控制欲和佔有慾:人一旦沒有了安全感,就像溺水一樣,一旦發現一棵稻草如果可以救命就會死死抓住。所以媽媽想死死抓住兒子;媳婦兒想死死抓住老公,一棵稻草決定兩條命的生死,那誰都會拼了命的去搏對不對?很多婆婆見不得兒子兒媳感情好,你們兩情相悅恩愛有加,我豈不是失去了話語權和影響力?我要干擾一下你們找點存在感!

最後就是相互共生的糾纏了,什麼是共生?聽說過藤纏樹嗎?藤依賴於樹才能生長,離開樹小命兒就玩完了。聽說過連體雙胞胎吧?她們依靠一套生理功能生存,沒有邊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心理學在咱們國家剛剛普及,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很多人在心理層面是在和他人共生,生理上看起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心理和情感上是互相糾纏的分不清我與非我的共生關係。母子共生的現象就更普遍了。這樣的心態下,媽媽把兒子當成了自己,跟媳婦兒搶重要性,搶位置,搶關注度!媳婦兒本性里也是女性,也繼承了這樣的無意識,本能的和老公想要共生,像藤一樣去緊緊纏住老公這棵樹,這樣就像兩個同時溺水的女人在搶一根救命稻草!那矛盾不激烈才怪!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我分析的都是共性問題,每家都還有每家的獨特性,還有一些特定原因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淺識拙見,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如果不對,權當小女子的黎明夢話,一笑了之!


兒媳婦不想老公做兒子該做的事,婆婆不願兒子做老公該做的事。這就是最最最根本的原因。

首先說明一下在這篇回答里說的都是通事理、曉明義的人,真是遇到了蠻不講理,四六不懂,胡攪蠻纏,為非作歹什麼辦法都沒用的,就一條,分家,搬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大部分都是比較好的,都是懂得好歹,知道好賴的。你送倆瓜,她還仨桃,你做麵條,她買水餃,你一口一個媽,她能滿世界誇你好。人心都是肉長的,哪有那麼多的吃人不吐骨頭的大灰狼?真要是感覺遇到一個老巫婆,也想想自己是不是魔法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話雖然有和稀泥的成分,但是仔細考慮考慮還是有道理的。

多理解,多尊重,多思考,多體貼。換位思考一下,她需要的是什麼?投其所好,肯定不鬧。胡攪蠻纏,度日如年。針尖對麥芒,她可是你老公親娘。退一步海闊天空,退半步風平浪靜,不退不進啥事沒有。

婆婆不是媽,嘴上叫叫就完了,不要當真媽。你和親媽能撒嬌,和婆婆試試?把關係分清,主次理順,好好的過日子吧。


結婚後很多女性面臨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即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比如婆婆喜歡指出媳婦的短處,媳婦忍受不了老人的生活習慣,如此總會出現關係危機。那麼為什麼婆媳關係難相處,其心理根源是什麼?

  媳婦不尊重婆婆

  為什麼說媳婦不尊重婆婆呢?雖然說向來都是婆婆挑剔媳婦的份,但是婆婆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是蠻不講理的。何況誰能排除媳婦挑剔婆婆的情況發生?當然這裡所說的主要是指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上,媳婦或許不懂得怎麼說話,年輕人性子直,沒有婆婆的閱歷深,有時候可能會因為一句無禮的話傷害到婆婆。

  其實婆媳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如母女般的相處關係,女人是媽媽的小棉襖,所以很多友善的婆婆都會把媳婦當做半個女兒,希望能教給媳婦更多的生活經驗,當然這個若是「兩廂情願」自然最好,若是只是婆婆一邊給力,可能就會因為媳婦的不了解而產生矛盾了。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

  我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現在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婦共同持家,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愛」的競爭與威脅

  「母愛」和「情愛」原本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愛,但作為同是女人的妻子和母親,卻往往混淆這個問題。對她們而言,這種衝突並不是愛的本質的類別差異,而是「愛的對象」被掠奪的問題,這才會產生「妻子和母親同時掉進河裡,是先救哪個?的千古無解難題。

  三方的溝通不良

  婆媳糾紛不一定從「大事」引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出生,對同一件事物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看法和做法,若是溝通不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引爆大衝突。對那些家裡莫名而生的「戰火」,男士既要「擺平」又要「安撫」,也不是一件易事。


你好,感謝邀請,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婆媳難相處的心理根源。我總結婆媳之間難相處有以下三點原因:

矛盾一:婆婆總覺得我不夠好,婆婆畢竟不是親媽,很多事情也不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事事包容。對於90後女生,又怎麼受得了婆婆的指指點點?

矛盾二:婆婆處處向著老公,家裡的事情都要我來做。很多90後的女生就會想:我嫁到你們家又不是保姆,你兒子是家裡的少爺,我還是家裡的千金呢!憑什麼讓我做,所以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矛盾三:婆婆喜歡干涉我們的生活 很多90後男生就算結婚了,婆婆都沒有避嫌,不管媳婦在沒在房間隨意進入房間走來走去,跟他兒子總有說不完的話,就讓媳婦覺得自己永遠都是個外人,矛盾就發生。


婆媳之間難相處的根源就是缺乏有效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與包容!

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最難應付的關係。媳婦只是看在愛人的面子上對婆婆關心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裡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感情,我不是你從小養大的,因為我和你兒子結婚,但我憑什麼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裡會想,你在我家裡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就應該有個兒媳婦的樣子!兩方都不滿意。當婆媳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時,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心生不滿。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婦或抱怨媳婦的婆婆常常忽視一個現象,那就是無論婆婆還是媳婦,她們的母女關係一定比婆媳關係要好。被兒媳婦看作是「惡婆婆」的人,卻對自己的女兒疼愛有加,在女兒眼裡,「母親」、「娘家」都是無法替代的情感港灣。反過來,被婆婆認為不懂孝順的媳婦,卻總是對自己的母親時常惦念,關懷備至。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兒媳婚後改口稱婆婆為「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並且想著婆婆就應該像媽媽一樣關心疼愛包容自己。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彼此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不滿的情緒出現後,婆婆會說:「無論你怎麼對她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媳婦就更容易說:「哪個兒媳婦是婆婆養大的?她怎麼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麼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彼此的母女關係來看對方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係就一定會與母女關係一樣,成為家庭關係的新的情感支柱。

婆媳之間如何相處才能美滿幸福呢?婆媳之間要通過促膝長談認真交流耐心傾聽,來改變惡化的婆媳關係。婆婆心裡有話,盡量讓她說完,媳婦應以最大的耐心去傾聽。婆婆人生活閱歷豐富,或多或少對年輕人是有所啟發的。婆婆也要接受媳婦的新思想新觀念,坦誠不公暢所欲言,彼此諒解接納對方的觀點。作為媳婦作為小輩要尊老愛老。主動出擊緩解婆媳關係,免得愛人受夾板氣。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婆婆談自己要聽的事,使這些問題引起婆婆的興趣,媳婦又從中得益,融洽了關係。有時候婆婆自己都覺得太嘮叨,媳婦可說:「沒關係,我喜歡聽」。婆婆見媳婦這麼說,嘮叨乏味的話反而會減少了。不懂得問題多向婆婆虛心請教,融洽的交流,暖心的話語,真誠的關懷,坦誠直接的溝通,彼此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替對方著想。親情感情會融化心裡障礙和心裡鴻溝。

   只要有良好的溝通,就能消除一切婆媳之間的問題,建立美好和諧的關係。


婆媳相處,心裏面就有一根分界線,婆婆認為兒媳婦是外人的,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自己的,把兒媳婦當成外家人。

兒媳婦也認為,婆婆不是親人,母親才是自家的親人。

這就是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的根本原因。

婆媳都要把對方當親生,都是不分彼此的親人,就對了。


當然是女性思維了。

女性為感性思維,感性是啥,是憑感覺,感覺我是最好的,至少我是對你最好的,所以你也得對我最好,如果你把對我的好分給別人了,那個人就是我的敵人,雖然責任在你,但我對你好,所以敵人只有是別人。

如果是理性思維的話,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共同對一個人好,我們應該合作,共同摸索怎麼樣才能對他更好。

也只有感性思維才會胡亂地把不同類的東西在一起比較,婆媳雖都是女人,到根本不同類,本來就不可在一起比較的,就比如養寵物的人們在一起爭論是貓好還是狗好一樣。

任性是對感性思維最好的詮釋,倆人都任性,當然不好相處,如果有一個不任性,那看起來就和諧多了。


我家婆婆從我結婚就對我不好,年輕時為我做次飯都覺得是在伺候我,現在老了就想我伺候她,她總想在我的面前高高在上,你說這樣的婆婆讓人怎麼想處!


是錢,這倆個女人其實都不是這家的,不過婆婆經過時間考驗,將這個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可是現在的媳婦就不同了,她們是沖錢來的,這倆個女人為了錢,就:暴發了大戰,一個要將這家的錢弄走,一個又要護住不讓弄,她倆個能和平相處那就成怪事了,


推薦閱讀:

3歲孩子突然不愛吃飯,後來就開始總愛發燒有什麼辦法嗎?
內心充滿負能量怎麼辦?
孩子親戚送點東西 總用惡意說明別人送的東西並不是好心是一種什麼心理?
人最應該明白哪些道理呢?

TAG:婚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