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口服或者靜滴抗生素都會對人體有副作用,副作用是藥物本身屬性,一般來說為了治療疾病,輕微的副作用,是不影響使用藥物的。但是如果過度使用抗生素,那麼就涉嫌濫用抗生素,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就比較大。
通常情況下靜脈使用抗生素比口服帶來的用藥風險要大的多。因為靜脈用藥,是將藥物直接滴入血管,隨著血液循環帶到身體各組織和器官。如果藥物中含有雜質或熱源,那麼就很容易產生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皮膚瘙癢發紅,重者則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而口服藥物是要通過胃腸道進行吸收,胃腸道本身就是一個屏障,可以阻止藥物中的雜質進入血液循環,這就降低了用藥風險,一般發生不良反應也是比較輕微的胃腸道不適。所以我們提倡用藥的原則能口服不靜注,能靜注不靜滴。從而降低因為給藥方式帶來的副作用。
上面說的是口服或者靜脈滴注兩種不同的給藥方式帶來的用藥風險不同。下面再說說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帶來什麼危害。
眾所周知,抗生素濫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是在我國可能更為突出,我國的抗生素使用量佔全世界的一半,世衛組織就提出: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的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達到60-70%,而歐美國家使用率只要20-25%。
抗生素不僅被大量用到我們人身上,就連動物也難以倖免,畜牧養殖業使用抗生素也是觸目驚心的。2013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發了一篇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人使用了16.2萬噸抗生素,其中52%為獸用。動物飼料,養殖廢水以及醫療廢水的排放,造成環境抗生素污染十分嚴重,以2013年為例,課題組的研究認為有超過5萬噸的抗生素被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
抗生素被過度濫用,對個人來說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本來不該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增加了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破壞了身體正常的細菌菌群,篩選出更多的耐葯菌。
抗生素濫用更多的是給整個社會帶來危害,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細菌耐葯問題日益突出。許多人對細菌耐葯所帶來的危機可能沒有直觀感受,只是經常會在媒體上看到超級細菌等字眼。但是作為醫院工作的人員來說,卻是有更切身的感受,對於臨床藥師來說,經常要去會診感染性疾病患者,而這些患者大多都是染上多重耐葯菌,全耐葯菌。對於這些患者,如何控制感染讓醫師常常抓耳撓腮,通常也會用到最高檔的抗生素比如泰能,萬古黴素,而且經常會幾種抗生素聯合使用,即使這樣,許多時候依然不能控制感染。所以許多住進ICU的患者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因為繼發耐葯細菌感染。
那麼,耐葯菌是如何出現的?一方面是人體本身就存在一些攜帶耐葯基因的細菌,但是這些細菌是弱勢菌,他們和其他細菌共同生存。當我們過度使用抗生素的時候,那些沒有耐葯基因的細菌很容易就被殺死,這些攜帶耐葯基因的細菌就會趁機大肆增殖,從而變成強勢細菌。另外一方面細菌也會發生變異,他們會針對抗生素進行防禦性改變,比如產生各種酶水解抗生素,或者對自身結構進行一些修飾讓抗生素對自己無能為力。另外耐葯菌也會傳播,在一個人身上如果存在大量耐葯菌,正常人如果接觸到他們的分泌物或者接觸到他們使用過的物品,就很有可能感染上耐葯菌,這些耐葯菌在正常人身體寄生,一旦我們生病或者免疫力降低,這些耐葯菌就很可能會成為致病菌,引起感染。
所以,遏制細菌耐葯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責任。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份第三周確定為「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旨在宣傳抗生素合理使用,預防細菌耐葯。這幾年我國衛生行政部門對細菌耐葯問題也是日益重視,發布了各種預防耐葯菌的法規、文件、技術性指導原則等。比如從2011年開始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抗生素專項整治活動,2015年發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6年發布《遏制細菌耐葯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等等一系列措施,目的就是為了遏制減緩細菌耐葯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說如果不採取行動,全世界可能會進入後抗菌藥物時代,也就是幾十年來可以治療的普通感染和小傷會再次變得致命。這不是危言聳聽,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使用抗生素應該諮詢合格的醫生。
推薦閱讀:
※人大肚腩以後,肚子里的器官也會隨著大起來嗎?
※黃芪補氣功效第一
※被騙了!一點點、COCO等14款「無糖」奶茶大揭秘!
※肥臀大象腿?你的這 3 種激素出毛病了| 4 步改善激素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