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劑取代糖可以減肥嗎?


減肥的核心道理就是能量消耗>能量攝入。所以,用很低能量(甚至沒有能量)的甜味劑代替普通白砂糖、蔗糖等高能量物質,當然不增肥。當然有個前提就是:除了糖以外的其他食物攝入量一樣。

這個答案也是2012年美國心臟病協會和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研究報告的結論,新版飲食指南里代糖有關的內容也是這個意思。

甜味劑(低熱量甜味劑、高倍甜味劑、代糖指的都是一個東西)的甜度是蔗糖的幾百倍,甚至幾萬倍。只需要使用一點點點點,就可以達到和蔗糖一樣的甜度。例如著名的可樂,每一聽普通可樂的熱量大約是142卡,而旗下零度可樂的熱量只有1卡左右。是不是很厲害,喝零度可樂142瓶攝入的熱量才相當於普通的一瓶。

理論上說得通,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有研究人員做了實驗,讓103個碳酸飲料愛好者分兩組,看喝代糖飲料組的體重會不會降低。經過25周的實驗,代糖組的減肥效果非常明顯。實驗也提出,代糖飲料要達到減少能量攝入的目的,必須同時避免後續的過量能量攝入。

所以,在同等條件下,甜味劑取代糖是可以減肥的。

作者:趙力超


發明人工甜味劑的初衷的確是為了在不影響口感(甜味)的前提下降低熱量攝入,起到減肥的效果,比如糖精(Saccharin,鄰苯甲醯磺醯亞胺),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完全不含熱量;阿斯巴甜(Aspartame),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熱量很低。

圖為糖精(鄰苯甲醯磺醯亞胺)的化學結構式


甜味劑熱量很低或者完全沒有熱量,而甜度非常高,這樣只需使用少量甜味劑就可實現大量天然糖分才能達到的甜度,這樣便可大幅降低熱量攝入。

圖為阿斯巴甜


人工甜味劑的初心是好的,也得到了眾多減肥人士的認可,但無奈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前300)的最新研究表明,低濃度的甜味劑就可以對人體腸道的益生菌群產生毒性作用,破壞腸道微生物平衡。

腸道的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非常大,從數量上來說,人體所有的細胞里有一半是和人類共生的微生物,只有一半是真正的『你自己』的細胞。

肥胖、糖尿病、多種代謝病和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動脈硬化,甚至脫髮都被發現與腸道中健康菌群多樣性的缺乏有直接關聯。

也就是說,吃了使用了人工甜味劑的包裝食品(大部分零食都有)、喝使用了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如零度可樂),不僅不能減肥,反而可能會變得更胖,並增加其他多種健康風險。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與添加糖相比,甜味劑不是碳水化合物,在提供甜味之餘不會引起齲齒、不會引起血糖升高、也不含能量。

舉個例子,一瓶 250 mL 添加糖(果葡糖漿)的普通可口可樂里就有 26.5 g 的遊離糖,喝一瓶就攝入了 44 千卡,450 千焦的能量,相當於「喝了」半碗米飯;而使用代糖作為甜味來源的健怡可樂(安賽蜜)、零度可樂(安賽蜜、阿斯巴甜),就不含能量。

同時,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甜味劑的甜度高,添加量低,在食用量下是安全的,不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這樣看來,添加糖攝入過量引起的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似乎都可以通過甜味劑來解決。

可事實上,至今都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單純憑藉「用甜味劑替代添加糖」這一方法,就可以降低體重、控制血糖、促進健康。

如何選擇常見的甜味劑?

安全指數:最安全 5 —— 最不安全 1;經濟指數:最貴 5 —— 最便宜 1

上述幾種常見甜味劑都是經過批准,除了甜度以外互相也並沒有明顯差異。

此外,也沒有證據證明,甜葉菊糖和羅漢果提取物兩個從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比化學合成的甜味劑更安全和健康。

在使用這些甜味劑的過程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1. 推薦僅用於飲品和烘培食品中,不要在烹飪炒菜過程中使用;

2. 對於阿斯巴甜 / 怡口糖來說,苯丙酮尿症患者禁用,並且不能用於需要加熱的飲品和食物。

為了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髮展,不論對於健康人,還是有糖尿病、肥胖問題的人,都應該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這一點,應首先通過健康飲食來實現,即避免從飲品和加工食品中攝入糖。

如果能做到不吃或偶爾吃甜飲料和加工食品,就沒有必要刻意選擇甜味劑以及添加甜味劑的無糖食品;如果做不到,那麼,在健康合理飲食、限制總能量攝入的基礎上,選擇用甜味劑替代添加糖,才可能有利於健康。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 App 科普文章:

吳遠《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各種糖該怎麼選?》

編輯 / 李壞

丁香醫生 查看官方網站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App)


文:許相攸

糖能導致肥胖基於「碳水化合物—胰島素假說」。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精製穀物和加糖)驅動體內的胰島素,導致身體存住脂肪並抑制卡路里燃燒,最終導致體重增加。

根據這個假設,減肥需要你減少碳水化合物卡路里的數量,降低胰島素水平,提高卡路里燃燒,並幫助脂肪融化。

這種減肥方法代替了傳統節食法。飲食不只是要減少卡路里,還應該改變飲食中卡路里的來源,即少攝入碳水化合物。但是低碳水化合物方法仍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科學假說。

不過添加了糖的食品容易讓人過度消費,從而導致肥胖。比如給冰淇淋添加更多的糖,冰淇淋口味更好,然後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多吃一點。

與脂肪和蛋白質相比,糖在人體內分解更快,所以它不容易膩,你更容易吃多,尤其是添加在飲料中的糖分,你總是根本感覺不到自己已經吃了很多糖。

人造甜味劑既美味又沒熱量,可以用它來替換糖嗎?

人造甜味劑,例如蘇打水中的阿斯巴甜,沒有卡路里還有甜味,是不是可以代替糖呢?

有研究表明,無論是真實的還是人造的,甜味的味道都能促進食慾,並使人們多吃東西。如果你下午喝了一瓶健怡可樂,然後你很可能覺得自己糖吃的不多,可以用一碗冰淇淋來獎勵自己。而且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注意到自己多攝入糖分了。

還有研究表明,當人們服用三氯蔗糖時,他們的胰島素水平急劇上升,但血糖水平卻不會下降,好像人造甜味劑能夠阻止胰島素髮揮作用。這是胰島素抵抗的標誌,也是糖尿病的先兆,雖然還未被證實,但感覺並不很安全啊。

此外,從嚙齒類動物進行的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劑中的化學物質會引起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相關的腸道菌群失調。也就是說,假糖可能會觸發我們身體對真正的糖的反應。當我們嘗到含糖的東西時,我們的身體會釋放像胰島素這樣的激素來代謝糖分,然而你攝入的是人造甜味劑不是糖,腸道就會紊亂。

許多人用低熱量替代含糖飲料,希望能夠藉此控制體重。但長期的觀察性研究發現,飲用蘇打水的人傾向於比不飲食的人更重。 (不過觀察研究只能說明相關性而不能證明因果關係。)

總之就是,糖很危險,代糖危不危險我們還不能確定。


不同的超市貨品種類各不相同,但是食品區總是能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心。人類的食品工業這些年來實在是發展快速,貨架上全是滿滿的餅乾、糖果、糕點和各色汽水,不用說,這當中很大一部份都散發出令人難以抵擋的誘人甜味。

在童年時期,人們就養成了偏愛某種特定口味的終身習慣。所以,你現在的選擇就可能會對你餘生的飲食習慣產生影響。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人類當中很多人的舌頭已經習慣沐浴在各種甜味中,這僅僅增加了人類對超甜食物的渴望。

即使人工甜味劑是安全的,但你要把減肥的希望寄托在無糖食品上,那可能未必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因為人工甜味劑是否能真的幫助人們控制體重的問題上一直沒有得明確答案。一些研究者甚至認為,人工甜味劑會引起食用者對糖類普遍成癮。實際上,食用人工甜味劑食品還可能會破壞你為減肥所做的努力。在一個幾年前的研究中,喝了大量含有糖精的增甜飲料的老鼠,比喝了含有等量的含糖甜飲料的老鼠吃的更多。這令人不解的結果背後是什麼呢?也許是人工甜味劑蠱惑了大腦,大腦僅僅是嘗到了甜頭,但沒有得到相對應那麼多甜食所產生的熱量。於是老鼠吃了大量的無糖食品後,卻需要吃更多的高熱量食物來彌補。

對人來說同樣適用,你吃的甜食越多,你就需要吃更多的甜食來滿足你吃甜食的慾望。如果就餐時選擇了人工甜味劑的食品,那你可要小心了,有可能需要瘋狂地多吃一些才能找到『幸福』的感覺。還有,至今還沒有任何可信的證據表明「減肥」食譜是一個健康的食譜。


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代糖不會被人體消化。(這也是大多數廣告的宣傳點)

但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會建立另一套機制去代謝代糖。並且代糖攝入還會增加身體的依賴性,同樣也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身體炎症和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促進脂肪存儲和Ⅱ型糖尿病。

也就是說,最終結局和吃普通糖是一樣的,甚至更嚴重的。

有關代糖的商業謊言,可參照一下,2016年國際期刊《PLOS ONE》上一篇綜述,這篇研究指出,從世界範圍來看,每年全球有184000人死於甜味劑濫用。並且,過去大多數指出甜味劑無害的研究或多或少的都收到了贊助方的影響。

並且,代糖對身體的危害不僅僅是針對使用者本人,同樣,也會由母乳,進入下一代,改變它們的身體代謝。

近年來,有關代糖危害健康的研究不在少數,舉幾個例子:

  1. 2019年6月末,美國國立研究院發布了的最新研究指出,孕期及胎兒出生後40天內,攝入安賽蜜(Acesulfame-K)、蔗糖素(Sucralose),會導致後代代謝及微生物群發生明顯改變,致使未來更容易患上代謝性疾病。

  2. 2018年3月18日,在芝加哥召開的內分泌學會100屆年會(ENDO 2018)指出,食用低熱量甜味劑同樣會促進代謝綜合征,導致糖尿病前期癥狀,並最終引發糖尿病。這種影響在肥胖個體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3. 2018年,有研究指出一種叫做善品糖的人工甜味劑能夠加重腸胃炎(克羅恩氏病)的炎症反應。這是由於它導致了腸胃微生物中的變形菌門數量顯著增加,進而改變了腸壁的通透性,加重了疾病。

  4. 2016年,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指出,甜味劑、尤其是人工甜味劑會損害卵子質量,導致卵子受精後胚胎質量變差,從而影響到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5. 2013年《Cell》子刊上一則研究指出,即使低熱量甜味劑的攝入量低於FDA確定的每日可接受攝入量(ADI),也會帶來和糖類攝入類似的健康風險,如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更詳細解讀,您也可以參照知幾未來研究院針對2019年6月末,來自美國國立研究院的這篇研究解讀:《怕了怕了,孕期接觸代糖,還會「毒」害下一代。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現,代糖可由母乳傳播,改變下一代微生物及機體代謝》https://www.toutiao.com/i6709591445499544068/


糖雖好吃,但不能多吃哦~

核心提示:精製白糖是廚房的常用調味品,但是仍有選用其他甜味劑的理由。(比如說蜂糖……)

?為了你的健康著想,女人每天攝入的糖控制在6茶匙,而男性控制住9茶匙左右。

甘蔗糖和精製白糖的區別是什麼?

那蜂蜜和楓糖漿呢?現在能代替糖的選擇較以往增多,所以現在時候了解一下隱藏在糖背後的故事。

精製白糖是廚房的常用調味品,但是仍有選用其他甜味劑的理由。不同的甜味劑會帶給食物(例如,烘烤食品、沙拉醬或者雞尾酒)一種新的味道,其中一些甜味劑 甚至有健康功效。儘管如此,但是還是要記住,不管這種糖取自何處,添加糖就是糖。為了你的健康著想,女人每天攝入的糖控制在6茶匙,而男性控制住9茶匙左右。

?蜂蜜:蜂蜜會附著一些花粉的味道。吃碎片燕麥時,加一點奶油,再滴一兩滴蜂蜜使口感更好。

楓糖漿:非常感謝來自羅得島州的研究人員為我們帶來的關於楓糖漿的好消息。他們在楓糖漿中發現了一些抗炎物質,其中含有一種名為Quebecol的新成分。一滴楓糖漿就能讓咖啡充盈楓木的獨特味道

甘蔗糖:甘蔗糖榨取自甘蔗,與紅糖相比,其經過的加工較少,並含有少量的天然糖蜜。甘蔗糖是代替精製白糖的上佳選擇。甘蔗糖一般呈顆粒狀,撒一些在烘焙的食物上,讓食物的口感更好。

? 糖蜜:糖蜜是一種老式甜味劑,但因為對身體有益,因此卻是最好的甜味劑之一。但是最好的一個額外的健康好處。黑糖蜜呈暗黑色,粘稠狀,香味濃郁,是補鐵和補鈣的絕佳選擇。(一湯匙的黑糖蜜能夠提供每天鈣鐵攝入量的20%)赤糖糊,黑暗中,強烈的香味,是一個很好的來源的鈣和鐵(一湯匙給你每日營養攝入量的20%)。烤餅乾或者烤土司時也可以添加一些黑糖蜜。

甜味劑的種類

甜味劑(Sweeteners)是指賦予食品或飼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劑。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劑很多,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按其營養價值分為營養性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按其化學結構和性質分為糖類和非糖類甜味劑。糖醇類甜味劑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與蔗糖差不多。因其熱值較低,或因其與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謝過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類甜味劑甜度很高,用量少,熱值很小,多不參與代謝過程。常稱為非營養性或低熱值甜味劑,高甜度甜味劑是甜味劑的重要品種。

? 天然甜味劑又分糖和糖的衍生物以及非糖天然甜味劑。通常所說的甜味劑是指人工合成甜味劑、糖醇類甜味劑和非糖天然甜味劑3類。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糖和乳糖等糖類物質,雖然也是天然甜味劑,但因長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營養素,通常視為食品原料,在中國不作為食品添加劑。

天然類: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鈉、甘草酸三鈉(鉀)、竹芋甜素

化學合成類:有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紐甜、AK糖、山梨糖、甘露、糖醇和麥芽糖醇等。

具體到糖替代品,它們為人類帶來的好處是明確而顯而易見的。同時,他們所伴隨的「安全隱患」科學研究和監管機構的結論是「沒有發現」。對有的人來說,做了那麼多的研究檢測,還沒有發現,就是「沒有」了。

而對於有的人來說,「沒有發現」意味著「可能有,只是沒有找到而已」,類似於「莫須有」。到底該如何選擇,取決於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選擇。

?有一種糖替代品導致肥胖的說法是這樣的——因為無糖,覺得不用擔心就大量食用,而吃進去的別的食物太多,到頭來還是導致了肥胖。

高糖價也將刺激食糖替代品的生產。當食糖替代品的價格高於白糖價格時,企業將意識到要建立無糖食品的生產基地,特別是在中國的大城市。在食糖及其替代品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無糖食品的生產似乎會變得更為普遍。

世界食糖消費1.5億多噸,但有超過10%的人群卻因各種原因不能或不宜攝入食糖,為此發展來源廣闊、功能明顯、安全可靠的糖替代品,是國際功能食品的發展重點。隨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糖替代品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所以對於甜味劑是否能夠替代糖,成為甜味的來源,我的態度是中立的《至少目前是》,因為糖的作用機理及甜味劑的是不樣的~甜味劑的研究還在進行中……對於他的副作用我們都還不完全了解……因此不能冒冒然使用甜味劑替代糖……

還需要一步一步的考察待定……


一般常用的甜味劑指的就是低或零卡路里的這一類。它們是一些天然或人工的化合物,共同特點是比常用的糖類要甜幾百到上萬倍不等,但含卡路里的量極低或幾乎不含,因此取代傳統的糖類被添加到食物或飲料中。

甜味劑的使用並不會造成糖尿病人血糖的異常升高,不增加蛀牙的形成,對普通人群也沒有其他負面健康影響,因此,歐美權威專業機構和政府組織,包括美國糖尿病協會、營養與飲食協會、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食品和藥品食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機構,都聲明,「低或零卡路里甜味劑適量的使用是安全的」。所謂適量,是指按照體重人日均攝入量(Average Daily Intake, ADI)不超過5-50m/kg,不同甜味劑的ADI值在這個範圍類稍有不同。唯一的例外是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病人,這些病人不能正常代謝阿斯巴甜,因此要避免使用這種甜味劑。

另外,對於孕婦和新生兒,美國兒科協會認為阿斯巴甜的使用是安全的。有證據表明小劑量的安賽蜜、蔗糖素和糖醇類對孕產婦也是安全的。關於糖精和甜菊糖苷類對孕婦安全性的研究還不夠,尚無明確結論。

2014年,發表於《肥胖》雜誌的另一次隨機臨床實驗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303位肥胖人士參加了一個為期12周的減肥計劃,除了改變飲食和鍛煉的諮詢和指導外,這些人還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以水為飲料,一組則使用加了非營養性甜味劑的飲料。12周後,水飲料組平均體重下降4.09公斤,而甜味劑飲料組平均體重下降為5.95公斤(p < 0.0001); 而且,在這12周的減肥過程中,參加者的主觀飢餓感甜味劑組比水飲料組要明顯小很多。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甜食和碳酸飲料的胖子,那麼,請放心地使用「低糖」飲料和食品來幫助你減少糖分的攝入吧!

如果你已經這麼做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做對了第一步,接下來,試著慢慢減少這些「低糖」飲料吧,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健康飲食和新鮮的蔬菜水果上。


 

? 作為一種讓人實在是又愛又恨的物質,糖類(碳水化合物)既是重要的能量來源和調味物質,又能夠引起包括齲齒、肥胖、代謝綜合征在內的多種疾病。而在攝入不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的危害早已被明確的今天,「限制精製碳水化合物(代表是果糖、蔗糖)的攝入量」這一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用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NAS)代替零食和飲料中的糖類,從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必擔心健康。

  然而針對越來越火熱的NAS,也不斷有反對聲音出現,著名的「糖精緻癌」流言就是這種反對聲音的代表。那麼,使用NAS代替精製碳水化合物,對健康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呢?

NAS的本質是什麼?

  儘管「非營養性甜味劑(NAS)」這個概念的提出,要比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NAS糖精的應用晚了許多,但在目前,NAS的確是形容這類食品添加劑的最佳名稱。所謂NAS,便是指那些本身不會在食品中提供熱量(即「非營養性」),同時有著足以替代碳水化合物的甜度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甜味劑。

  NAS與碳水化合物和營養性甜味劑(糖的衍生物,如木糖醇、異麥芽酮糖)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非營養性。營養性甜味劑儘管不會擁有精製碳水化合物導致齲齒之類的缺點,但由其結構決定的可吸收性,還是難以克服精製碳水化合物導致肥胖、代謝綜合征的問題;而NAS結構往往與碳水化合物不相關(少數幾種屬於糖衍生物的NAS也不可被腸道吸收),人體攝入NAS後不會獲得任何能量,因此從理論上講,NAS不會導致如同碳水化合物一樣的代謝問題。

  在美國,截止2014年,已有5種人工合成NAS[1](糖精,阿斯巴甜,紐甜,乙醯磺胺酸鉀(俗稱安賽蜜)和三氯蔗糖)和一種天然來源NAS(甜葉菊粉,以甜菊糖苷為主要成分,在美國的商品名為Reb-A)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作為替代食品添加劑。從化學結構上看,糖精和乙醯磺胺酸鉀屬於磺胺衍生物(和一些抗生素、止痛藥是「近親」),阿斯巴甜(在用於醫療時被稱為「阿司帕坦」)和紐甜則是擬肽(由氨基酸所組成的肽經過修飾得來),三氯蔗糖屬於蔗糖的不可吸收衍生物(和蔗糖相比,分子中有3個部位被氯原子取代),結構最複雜的莫過於甜菊糖苷,它是9種來源於甜葉菊的物質的統稱,而這9種物質無一例外均屬於配糖物(糖分子與其他分子化合形成的物質)。

NAS對人體有何影響?

  在研發NAS之初,篩選潛在物質的重點指標無疑是「甜度」,NAS由於和常規碳水化合物相比用量少很多,因此擁有比蔗糖大很多倍的甜度這一點至關重要。然而在第一款NAS糖精上市後,監管部門對糖精展開的調查則說明了一個問題:NAS是消費者可能會每天都攝入的物質,因此安全性才是研發NAS的第一要義。

  早於20世紀70年代,糖精就曾在大鼠實驗中被發現能夠誘發膀胱癌,並招致了FDA的短暫禁用和持續近20年的致癌警告。當然在後來,糖精的致癌性被發現是「種屬特異性」(即只對某一種屬的動物有該項作用,而對其他動物無影響),持續20多年的靈長類動物試驗也證實糖精沒有長期毒性,美國也於2000年取消了含糖精食品的「致癌風險」警告。隨後一段時間,包括甜蜜素(同屬磺胺衍生物,在美國沒有上市,但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委員會(JECFA)確認安全)、阿斯巴甜在內的多種NAS也被懷疑致癌,甚至在民間鬧出了「抗議」風波,不過它們的安全性在食品學界和醫學界已經沒有了爭議,普通民眾更不必擔心其危害。

  然而隨著NAS在食品工業的廣泛應用,圍繞著它們的另一個疑問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和糖類相比,NAS究竟能否如理論所言,規避碳水化合物攝入帶來的潛在危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儘管NAS在減重和維持減重領域的應用越發廣泛,但小型研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卻是,「NAS也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且機制和能量代謝相關」。這是因為在一些探索性研究中,部分NAS(如糖精)可能和果糖一樣,干擾下丘腦對人體能量攝入的調節信號而影響攝食。而最近發表於權威科學雜誌《Nature(自然)》的研究,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在這項主要於小鼠間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糖精鈉餵食給實驗組小鼠持續數天,結果發現實驗組小鼠出現了明顯的糖耐量低減(即身體對口服糖類的反應和對其引發高血糖的降血糖能力下降),而這種糖耐量低減則和被糖精所改變的小鼠腸道菌群密切相關,且能被腸道菌群選擇性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此類抗生素可以選擇性清除腸道內的部分「有害」細菌)逆轉。研究者同時還對普通人群進行相似試驗,並分別對最近食用過糖精和未食用過糖精的人群的腸道菌群進行分析,結果同樣表明糖精導致了人類的腸道菌群改變,和由此引發的糖耐量低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大型研究中所用到的,是由於「致癌風波」而幾乎已經沒有市場份額的NAS——糖精,佔據目前甜味劑市場大半份額的多種甜味劑(如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酸鉀)則並不在研究範圍之內。此外,這種NAS在人體腸道與菌群的相互作用,並沒有受到隨後的研究證實。

  例如最近在美國肥胖協會會刊《Obesity(肥胖)》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含有NAS的食品(如這項研究中所用到的市售無糖碳酸飲料)倘若能夠被用來替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對減肥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這項研究還發現,NAS的攝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減肥者的飽腹感,從而間接減少減肥期間的能量攝入。與此同時,曾在糖精中被發現的糖耐量低減效應,卻沒有在此項研究中發生,這可能在一方面說明了NAS導致負面效應與攝入量相關(前述研究中受試者攝入的糖精接近FDA允許的日最大攝入量,由於糖精的甜度很高,這在正常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暗示著,NAS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可能並不會出現在所有NAS之中。

  綜上所述,儘管NAS在對抗肥胖方面的作用仍處於研究階段,但大家至少不用擔心攝入NAS會帶來系統毒性或是健康問題。而如果能夠用含有NAS的食物來取代掉飲食中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這本身就是對健康有益的一件事。下次你在嘴饞的時候,不妨試一試「Light」版本的飲料吧!(作者:陸遠熙 醫學科普作者)


推薦閱讀:

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知道自己被人愛著,也有能力去愛別人
上聯:黛玉葬花,如何對下聯?
單身久了,會不會覺得很孤單?
男生應如何追到自己喜歡的女生?
為什麼要談男女朋友?

TAG:健康 | 減肥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