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張愛玲是什麼樣的?
在我心中,張愛玲是那種缺少愛,所以極其渴望愛,但大部分時候對待這世界持種冷漠的態度。
張愛玲的冷漠很大程度上起源於她的悲慘童年。他的父親張志沂是位官宦遺少,思想保守,而其母親黃逸梵雖然也是官宦人家,但其思想開放,憧憬洋人文化。這樣一對夫妻註定是走不了多久的,其母親在她四歲時便隨其姑媽出國留學,丟下了她和她的父親。張瑛本來就極像其母親,這位專制父親想必是不會太喜歡她了。過了四年,因為張瑛的教育問題,其母親與其父妥協回到了這個家,其父也承諾不「浪」了。但其父依舊改不了以前的習慣,很自然,他們離婚了。她的父親娶了另外一位妻子,終究是後媽,也終究不是以為稱職的父親,張瑛在童年時候也必定受到了許多苦楚。此不一一列舉,只舉一例,張瑛在一時想離家出走,其父便將其鎖進了小黑屋。黑暗,潮濕,陰冷陪伴著她,她哭喊,她控訴,她病了,她快結束她這短暫色人生了,不過她的父親也許是怕招人閑話,也許是真地不忍,他給了她葯,但依舊沒有放離她,她依舊在屬於她的黑暗裡躊躇。
不過後來,她的母親接走了她,讓她學畫畫,學英文,學新世紀的一切東西,這時候她的人生中才真正多了份光彩。她開始求學,開始接觸更多的世界,開始寫文章,開始出名。
她的中短篇小說震驚了一大批人,她出名了,她終於脫離了那個束縛自己的家庭,在這自由的天空中無拘地徜徉。可是,不知是不幸,還是有幸,她遇到了她曾深深愛過的胡蘭成。
胡蘭成說實話還真是個萬人迷。雖然是個漢奸,可他有貌有才有情調,也的確讓幾位女人死心踏地地愛上了他,甚至在晚年還出了一本《今生今世》,裡面便有關於他自己的情史。
張愛玲愛上了這位大她14歲的男子,也許是缺乏父愛的緣故吧,而且也許是因為缺少了太多的愛,她極度渴望著這份愛,於是自己也便是深深陷入其中,愛得痴狂,不顧世人言語。可是,胡蘭成終究不是一位有擔當的人,他一離開她便就找起了新歡,雖然再見到她是依舊愛她,可這泛濫的愛怎麼可能不讓人難受,可是張愛玲依舊沒有放下對他的愛,用稿費養他,甚至被他弄得子宮頸折斷也依舊愛他。
直至一日胡蘭成又訪張愛玲,說了他的幾位「愛人」,張愛玲終於是忍不住了,當晚他們分床而睡,次日送別,張愛玲哭成個淚人。後來,張愛玲寄出了分手信,帶著30萬稿費,一併做了這個決斷。張愛玲傾盡了所有的愛一個人最終只落得這個下場。
我為什麼說張愛玲冷漠呢?其母客死倫敦,寫信望見她最後一面,她以為不過是要醫藥費,寄100刀以了事。其弟慘淡生活,寫信求助,她也毫不搭理,其弟最後甚至孤獨終老。還有很多,似乎對胡蘭成這麼好是她一生唯一盛開的一次。
張愛玲,一個缺少愛的人,缺別人對她的愛,也缺自己對別人的愛。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於張愛玲的歷史,推薦陶舒天的 《初妝》,《盛妝》,《卸妝》三本。(我不是推銷的!!!)
沒有什麼太好文筆,也對答題算不上熱衷,但看到此條問題還是想回答下,只因我和她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呵呵,別誤會我和她生活過哦。
據學者考證,天津赤峰道83號無限接近張愛玲兒時故居,而我也是在這幢法式洋樓里長大的。
在兒時有記憶起,總是會有一些中文系的大哥哥大姐姐來我家門前逛,後來得知他們是為了一個叫張愛玲的人,於是這份好奇心讓我也對她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可否認,兒時居住在天津的張愛玲應該是她這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後來悲劇式的命運伴隨她一生,冷漠疏離,孤獨終老。
張愛玲不世出的天才作家,但論其為人,恐飽受質疑,很多人評價她沒有愛心,包括與她齊名的梅娘也曾這樣說過。
其實我覺得他們似乎沒有說錯,張愛玲無論對人對己,一直都很涼薄,舉幾個例子:
1,她母親客死倫敦之前曾寫信給她,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她一眼,但她卻覺得是母親沒錢了,管她借錢看病,為了老死不相往來便匆匆寄了一百美元給她母親。幾個月後,她母親的遺產寄到了張愛玲美國的住處,裡面全是值錢的古董。
2,據其弟弟張子靜說,她離開大陸去往美國 ,半句都未曾和他提及,就這樣此生再未相見。而張愛玲去世時所留遺囑也未提到這個一生過得都很糟糕的弟弟。不留,不是無需,只因無情。
3,疏離朋友,批判父親,母親,舅舅。對文壇上讚譽她的前輩亦是無情的譏諷。
不僅對待身邊之人表現出來的蒼涼,即使對待自己也是苛刻自虐到極致。
在《小團圓》里,她竟然用盡耐心去細細描摹自己流產的心碎經歷。
張愛玲文字當中的冷則是她心中的冷,而她心中的冷,追本溯源是她原生家庭里的冷,是其風流成性的丈夫的背叛。
其居住在天津的幾年或許是她最美好的童年時代,因為那時父母風華正茂,有房有車,有兒有女,司機保姆樣樣皆有,生活得很是安逸。
但好景不長,因其父乃封建遺少,有逛窯子,捧戲子,吸大麻,賭錢,討姨太太等等惡劣行徑;其母是那個時代的前衛女,自然看不慣這一切,便毅然決然舍兒棄女,出國留學去了。
其母走後,其父更變本加厲的對張愛玲辱罵責打,後來搬回上海後更因得罪繼母險些幾次被其父打死。
是一次又一次的責罰與辱罵,讓這個原本天真善良的女孩的心開始冷化。
比起父親,她的親母也不遑多讓,她在香港大學上學時,放暑假時只有窮困潦倒的學生才會被學校收留,而她母親寧可自己住在半島酒店裡,也不讓她一起同住。
更有一次因為她得到了老師給的800元的獎學金,本興緻勃勃拿回讓母親高興一番,豈料竟被母親懷疑是靠身子才從老師手裡拿到的錢,讓她把錢放下趕出酒店,轉手就在牌桌上把這錢輸了。
正是被父母一次次的否定,忽略,貶低,冷落,遺棄,即使她有著曠世才華,但在心理上她早已是棄兒,她已無法感受到愛,更不會恨,只會冷漠的活著。
下面說到她更大的悲劇,就是與漢奸胡蘭成的愛情了。一個女孩,童年時期就缺乏父親的愛,甚至遭到嫌惡與毆打,那個真實的父愛是得不到了,那就找一個能像父親一樣的伴侶吧!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則讓她陷入了一段更大的不幸之中,胡蘭成這個情場老司機正是抓住了這點 輕易的玩弄她於股掌之間。
張愛玲是一個天才橫溢的其女子,也是一個心理受過創傷的病人,但她更是一個蒼涼的傳奇。
從《傳奇》到《流言》,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從《色戒》到《少帥》,張愛玲(1920-1995),這個紅透四十年代大上海的傳奇女作家為我們書寫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經久不衰的海上人物。迄今為止,她的遺作還在陸續出版中。
如果說,魯迅是寫國人劣根性和民族性的一支如椽之筆,那麼,解讀愛情之中的人性,張愛玲則無愧是大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她屬於特立獨行的一個傳奇女性作家,佔據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和文學地位。
晚清大臣張佩綸,是其祖父。而北洋重臣李鴻章則是張佩綸的岳父。自小成長於世家大族的張愛玲,並非是萬人寵的公主,正相反父母過早離異,她少時便獨行香港求學,因戰事未能畢業即返上海。後來輾轉搬遷,並開始了她的一發而不可收的寫作生涯。《沉香屑第一爐香》即是她的處女作,自此開始了她張氏風格的小說創作,並與蘇青齊名迅即紅遍上海灘。
《金鎖記》和《傾城之戀》是她的代表作,而且《傾城之戀》後被改編成話劇,電影,歷經眾多明星演繹、經久不衰。在以《金鎖記》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里,張愛玲以她細膩的筆觸,超俗的文風,對人性深刻的揭露,以及對戀愛當中的男女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寫,奠定了她獨特的寫作風格。並且,通過她的小說,舊上海廣闊的社會與人情得以深刻展現,可以說是研究近代上海的絕佳藍本。
解放後,張愛玲輾轉至香港,佳作漸少,以《十八春》(《半生緣》)為代表,這是她第一部長篇小說,以女主人公曼貞和世家子弟世均的悲劇愛情為主線,深刻揭露了沒落資產階級的生活腐朽和社會大變革時期的人心變化。她移居美國後,少有力作。不過她花了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翻譯晚清名著《海上花列傳》。為紅學研究和中國文學的推廣做了不少有力的貢獻。
張愛玲的美在於她的文字,她的文字來源於故事,但不拘泥於故事。她擅長抓住人性的弱點和女人的細膩情感,寫出來的人物以及情節,在我拍案稱奇的同時又會讓我折服,這就是社會的現實,這就是壓抑中的人性,這就是女人。
所以,《色戒》里的王佳芝才會在關鍵時刻放跑了大漢奸老易。這就是人性之愛,她筆下的女人都是寫到骨子裡了。也只有張愛玲才能寫出如此令人費解的傳奇故事。但是,她不動聲色的鋪墊,唯美華彩的遣詞造句,「反高潮」的獨特構想,讓我不得不由衷欽佩這樣一位才女,天才的女作家。
與「漢奸」胡蘭成的悲情婚姻不得不說是張愛玲一生兩段愛情中的另一個傳奇。
胡蘭成,也堪稱才子,他與張愛玲的相識相戀直到結婚似乎是上天註定。引用紅樓中的一句話即是「薄命女偏逢薄情郎」,當然,張愛玲涇渭分明的「愛情是愛情,政治是政治」的主張也是只有她才可以做到的,客觀的說,胡蘭成也算是她唯一的異性知音,她愛他,可是胡的文人風流和戰後政治上的背景最終葬送了張愛玲的愛情,在錢塘江邊,張愛玲決絕分手。
張愛玲自香港大學肄業回滬後一直過著獨居甚至是隱居生活,這一點自從她寫作第一部小說開始一直堅持到她在美國逝世。她很少交際,幾乎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謝絕來訪,但是並非自閉,她不想麻煩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來打擾她。
即使到了六七十年代,台灣和大陸開始掀起「張愛玲熱」,面對眾多的「張迷」,她也是婉言謝絕,甚至是文友的一包茶葉,她也要從大洋彼岸原封不動的寄回。她就是這樣一個以寫作為全部生命內容的女作家。在上海,她只有蘇青,炎櫻二三好友,到美國後結識了同是作家比她大近三十歲的賴雅,再度結婚。這又是一個傳奇。
中晚年一直在美國的張愛玲可以說是顛沛流離,凄涼無助。但是她仍以超常的毅力和筆力繼續創作和學術翻譯,而且,她也是中國少有的雙語作家。雖然,她的傳奇時代已經過去,在她後來的作品中我們已經難以看到她的張氏風格,但是我仍然欽佩她的專註和多產,並且耗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寫成學術專著《紅樓夢魘》,成為紅學有力的一支。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她做到了。她是一個女人,她摯愛旗袍和化妝。她是一個作家,她給我們留下了《傳奇》。她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大家,因為,讀她的小說,是最像小說的小說。
懷念張愛玲,點起一爐沉香屑,慢慢再聽她說說舊上海的故事......
這個寒假,我看完了張愛玲的一本傳記,對她的了解更近了一步。在讀那本書之前,我對張愛玲的印象是「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以及下圖這張用下巴看人的照片。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個高傲的女子,直到我看完那本傳記,才知道原來她最後獨自一人死在了美國的公寓里,才知道原來她也會為愛卑微到塵埃里。
同樣是民國時期不可多得的才女,她和林徽因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女子。她世俗、大膽,卻也孤苦。她曾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她的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愛過,受傷過,也淡然過。她愛胡蘭成,哪怕她只是胡蘭成眾多女人之一,哪怕是胡蘭成吹噓的談資,她也願為他「低微到塵埃里」。她敢愛敢恨,一旦狠下心,便老死不相往來。但她也找到了自己最終的幸福,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但幸福總是短暫的,賴雅的去世使她備受打擊。
輝煌如張愛玲,落寞如張愛玲。我喜歡世俗的張愛玲,也喜歡為愛執著的她。她真的很真實
張愛玲,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無疑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女,其文學創作成就與同時期的冰心等知名女作家不相上下,中華民國時期,在文化界、社會上享有較高聲望和知名度,應該在近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卻並沒有得到,做為近現代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文學明星,去世於當代的1995年,時間並不長,但當代人知之甚少。
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這個主要是不嚴肅的個人私生活造成的,張愛玲在追求愛情上只注重個人的文化、文釆,不問政治、人品道德;在中華民族關乎生死存亡、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歲月里,卻矢志不渝的眷戀日本侵略者扶持的汪精衛偽政權的文化漢奸——胡蘭成,與之成婚為漢姦夫人,甚至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胡蘭成倉惶出逃至浙江農村,仍然聞訊追隨而去,但下場卻很悲慘,遭遇胡蘭成的始亂終棄!
張愛玲的行跡,與魯迅的二弟周作人何其相似乃爾,論文學成就周作人不輸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屈指可數幾員文學戰將之一,文化界、社會上聲名頗高,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唯其在日偽華北政權充任文化漢奸而淪為不恥文人。
因而,張愛玲與周作人一樣,因其有失民族氣節的政治、人品污點,雖然文采斐然,卻難以被正義社會、熱愛祖國的中華民眾接納,自己把自己的路走進歷史的垃圾堆!
張愛玲還算有點自知之明,新中國成立前,惶惶如喪家之犬,移居美國,孤獨終老、客死他鄉!
管見,僅供參考。
看過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傾城之戀》,有感於讓她卑微到塵埃里的和胡蘭成的那段情,喜歡她的孤傲,喜歡她的寂寞,喜歡她的蒼涼;欣賞她的個性,欣賞她的美麗,欣賞她的才情。喜歡她文字里透露出的執著倔強,不管他人怎麼評說,依然我行我素,永葆一顆純真善良的心。
說起張愛玲,就想起了上學時,讀其作品全集的情景。到現在,依然記得《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白玫瑰與紅玫瑰》等作品。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根據其作品來說,張愛玲是一代才女,作品刻畫人物形象飽滿,故事情節貼合現實,不同的人看了都有不同的感受。另外其人容貌也漂亮靚麗,氣質典雅端莊。總之是一個有才華,有顏值的民國才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