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冬筍是怎麼一回事?


我的家鄉盛產毛竹,也就是很多人口中得楠竹。我們這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兩塊竹林,所以對於什麼是春筍什麼是冬筍再了解不過了。前幾年我們村為了吸引一些外地遊客來參觀旅遊還舉辦過冬筍節呢!話不多說先來張我家鄉竹林的照片供大家欣賞下。

百度上能查找的一些介紹之類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就說說百度上沒有的吧。其實我們這除了有毛竹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竹子種類。這些竹子品種有些很大很高,有些卻只有筷子粗細。還有的像人的手臂粗細。不同種類的竹子出筍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要到六七月份才有。所謂的冬筍和春筍說的是我們這最多的一種竹子所出的筍的叫法,這種竹子便是毛竹。接下來我就分別介紹下冬筍和春筍。

1.冬筍

上圖就是我去年冬天挖的冬筍。度娘上說立春前採挖的為冬筍。這個說法基本上跟本地說法一致。只不過我們本地人會把農曆年前的筍稱為冬筍而農曆年後的筍稱為春筍。所謂冬筍,就是到了冬季,一般是中秋節過後,毛竹的竹鞭上生長出來的筍。剛開始的筍很小,只有手指頭大小,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長到兩三斤一條。有的甚至四五斤一條。每年冬季,我們這的老百姓都會去竹林採挖冬筍,然後賣給那些筍販子。冬筍有著不錯的經濟價值,一個冬天下來,很多老百姓可以靠著採挖冬筍收入三四萬。

2.春筍

所謂的春筍,就是經歷一個冬天的蟄伏,在春天成功生長起來並破土的筍。它是由冬筍生長而來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冬筍都可以成功長成春筍。有些破土較早的筍會被凍死。還有一些冬筍由於生長環境不好,也會枯死。而那些成功破土而出的筍會不斷的往上生長,最終就會變成一棵新竹。春筍一般不會有人採挖,也很少有人會來買春筍。只有偶爾當地百姓會弄些回家做菜,或者壓製成筍乾。現在這個時節正是我們這春筍最多的時候,竹林隨處可見。

好了,關於冬筍和春筍的區別就說到這裡,回答完畢。


春筍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

立春後踩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因其種類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綠竹、剛竹、麻竹等,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祖國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筍菜:「春筍燒鰣魚」、「春筍白拌雞」,「南肉春筍」和「糟燴春筍」,「問政山筍」,滬菜中的「枸杞春筍」,陝菜中的「春筍燜肉」等。

春筍悶肉

用料

豬肉300克、春筍200克、蒸鹹菜100克、雞精適量、鹽適量、冰糖適量、老抽適量、蚝油適量

春筍悶肉的做法

  1. 準備好需要的材料,春筍焯水備用,豬肉用腌制10分鐘左右,蒸鹹菜用開水泡開洗乾淨備用

  2. 豬肥肉熬油,等豬肉變成金黃色。就可以倒入春筍,腌制的肉炒香,放入漠過食材的清水

  3. 湯汁燒開後可以加入蒸鹹菜,依次放入調味料,直至入味即可出鍋

  4. 燒好了的春筍悶肉

小貼士

1:筍一定要焯水

2:冰糖也可以用白砂糖代替

冬筍

冬筍是立秋前後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道人們十分喜歡吃的菜肴。主要產區為江西(農佳源冬筍)、浙江一帶。雖然採挖冬筍影響竹子繁殖,但合理採挖不僅可以保證竹子正常生長,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滿足消費者需求。

冬筍炒臘肉

用料

冬筍去皮後300克、臘肉一塊、小米椒幾個、大蒜葉適量、油適量、鹽適量、白糖適量、白鬍椒粉適量、生抽適量、雞精少許

步驟:

  1. 拿到從冬筍尾部到尖部.劃開一刀!

  2. 二邊一剝開.冬筍就整個出來了!去掉老的地方!

  3. 切成片.無視這個刀工吧...那誰切的!

  4. 鍋里放涼水.燒開後把冬筍放下去.水開後煮一分鐘撈起過涼水備用

  5. 臘肉切片.小米椒切碎.大蒜葉切段..

  6. 鍋里放油.把臘肉放下去翻炒到臘肉變色

  7. 放辣椒下去爆香

  8. 放大蒜葉下去炒的微微變軟

  9. 放冬筍下去翻炒

  10. 翻炒幾下後放白糖.白鬍椒粉.鹽.生抽.料酒.下去翻炒均勻!然後放雞精調味起鍋!

  11. 特好吃..每次都能光碟!

小貼士:不吃辣椒的可以不放!


冬筍和春筍由於採摘的時間不同,所以以不同的時間來命名。

冬筍是春筍的雛形,春筍是冬筍的發展,它們都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而成,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一般竹筍長出土面前稱為「冬筍」,出土後叫「春筍」。

所以,冬筍肉質更細密,有一點澀麻有一點鮮甜,口感很豐富;而春筍因為已經長出地面,就像樹芽一樣,所以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筍的豐富口感。


冬筍是立春前還沒有出土的南竹的幼筍,春筍是立春後已經在泥土面上冒尖或者全部出土的南竹的筍。冬筍通身沒有一點綠顏色;一露尖的就是春筍了。冬筍是直接從土裡面挖出來的,價值比較高;春筍是已經破土而出的,比較好採摘,所以價錢不貴。  

如何分辨春筍、冬筍:一:春筍毛多,而且外麵包著的皮有黑色條紋,整體顏色發黑;冬筍外面的筍皮是金黃色的,沒有黑色條紋。二:冬筍的外皮都是緊緊包在一起的,摸上去很實在,而春筍外皮有點鬆動。三:冬筍的個頭也偏小一點,大部分都在三兩左右,而春筍多在半斤以上。


其實,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以冬、春為多,營養價值也較高。

冬筍、春筍都是竹筍,由竹子的地下根莖(竹鞭)筍芽發育、生長而成,只是因採挖的時間不同而分為冬筍、春筍。

(上圖:冬筍)

在農村、山區,村民、山民多以農曆立秋後至下一年立春前採挖的竹筍為「冬筍」,這時的筍一般依然藏在土裡,要挖開表層的土才看得到;在(次年)立春後採挖的竹筍叫「春筍」,這時的筍大都已破土而出,而且很快就可長成竹子開鞭散葉。如果再通俗籠統點,說冬天採挖的筍叫「冬筍」,春天採挖的筍叫「春筍」,這也大致不錯的。

(上圖:破土而出的春筍)

因為才挖時間不同,冬筍、春筍在肉質口感、營養價值等方面都有些差異。

一般來說冬筍生長緩慢,「筍節」非常短,筍肉結實、細膩,口感豐富、爽脆,民間認為冬筍營養價值較高;春筍生長快,「筍節」較長,筍質幼嫩,水份豐富。

由於冬筍味道鮮美,一直都是人們喜愛的「山珍」之一,是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冬筍可以炒、燜、煲等,各具特色,各有其味。

春筍,除了鮮吃,還可製作成筍乾,以長期保存,要吃時再浸泡後再加工成各種菜式。

冬筍、春筍,都是我老家農村常吃「山珍海味」,其中有滿滿的回憶和鄉情。


其實冬筍和春筍都是一家人,只不過採摘的時間不同,所以以不同的時間來命名。冬筍是春筍的雛形,春筍是冬筍的發展,它們都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而成,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一般竹筍長出土面前稱為「冬筍」,出土後叫「春筍」。所以,冬筍肉質更細密,有一點澀麻有一點鮮甜,口感很豐富;而春筍因為已經長出地面,就像樹芽一樣,所以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筍的豐富口感,但偏老的春筍容易纖維過多而吃著有點渣。

外形上來就更好區分了,因為冬筍是底座所以短粗,春筍細長。

關於筍的烹制,也是有講究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多油。筍為瘦物,以多用油,尤其是豬油,所以最好用豬肉,尤其是五花肉來燜。哎呀,寫到這兒我口水又泛濫了。就像昨晚的鮮冬筍白吃了一樣(是的,昨晚沒忍住,又吃了)

不過值得一說的就是,筍為發物,不宜多吃倒是真的。另外過敏體質者慎食,外,14歲以下兒童及尿路結石和腎結石者、消化性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的患者應少吃或忌食。炒菜時最好先用開水燙5—10分鐘,同時,吃筍時盡量不要和海魚同吃,避免引發皮膚病。 

不過不管如何,這麼好的季節里這麼珍貴的機會,還是不可放棄的美味。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略知一二,春筍是立春之後,從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叫春筍。冬筍是在冬季里隱藏在土壤中的竹筍,因為冬季寒冷氣溫低,竹筍不能生長出土,一般冬筍都要在土中挖出才有的。


推薦閱讀:

TAG:植物 | 香菇 | 竹筍 | 美食 | 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