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看書,閱讀理解還是不太好怎麼辦?
這問題之前也有媽媽提出過,我們討論過。孩子看了很多書,但是閱讀理解還是不太好。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
給孩子看了很多書,結果孩子看了都和過眼煙雲一樣,看的就是熱鬧,哈哈一笑合上書就過去了,看完了在腦子裡沒有什麼印象,囫圇吞棗,更別說有思考出自己的想法和運用了。
首先、可以優先選一部分好書來讀
我們有時候給孩子看的書少看太多娛樂性的,語言和思想都比較膚淺的一些書。這些書看了很多,吸收不到什麼營養,孩子的思維沒有什麼提高,實際上等於耽誤了時間。
其次、邊讀書邊做筆記
建議讓孩子一邊看書,一邊做筆記。
可以在書上把關鍵詞寫出來,重點勾勾畫畫出來,喜歡的地方也可以摘錄出來,還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書的內容提煉出來。注意不是直接把書上的話又重新抄一遍,而是自己理解了,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樣不就理解更深刻了嗎?
不會的字詞,一定搞清楚了,下次再看不要不認識了。
這樣的讀法當然也有缺點,尤其在讀小說的時候,讀的時候這樣斷斷續續,不夠一氣呵成,不過癮不連貫,但是好書值得一讀再讀,可以先快速讀一遍,好書再精讀一遍,會有更多發現。看孩子自己的喜好了。
這樣,書的脈絡就很清晰了。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再看,也會覺得更有收穫。
真心爸媽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也是家教育兒研究者,孩子的閱讀,是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來分享一些我們的對此事的觀點。
這位題主說孩子「愛看書,閱讀理解還是不太好」,可能是指孩子在做語文的閱讀理解題目時,成績不佳。其實,這反應的是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問題。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由它整體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決定的,而且並不是孩子表現得很愛閱讀,它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自然就會高起來。
閱讀是有技術的,我們在培養孩子閱讀時,注重這些技術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這些技術包括: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一:複述複述,就是把讀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孩子讀了書,想講給大人的,一定是他們覺得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通過複述,孩子會加深他對書中內容的印象,也可以鍛煉做精準的語言表達的能力。讀了書想複述、想分享給爸爸媽媽的孩子,會比從不對閱讀內容作出任何個人反應的孩子,閱讀能力強很多。
如何培養孩子會複述?很簡單,經常和孩子談論:「你讀的某某書講了什麼好玩的事?」但切不可把「複述」當成一項功課,機械地說:「來,把你讀的某本書給我複述一遍!」那樣就完全把孩子嚇到了。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二:評論評論,是就讀到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讀了某本書,能就書中講到的人、事、知識等等有自己的見解,說明他把內容讀到腦子裡去了,而且經過了自己的消化,與自己的經驗、觀點相結合。經常就書中內容做評論的孩子,顯然會比從不評論的孩子,閱讀技術更高。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會評論呢?大人可以在孩子談論書中內容時,經常問問他:「你怎麼看?」孩子會很自然地說出他的想法。
但同樣需要注意,大人應該自然引導,不能機械地要求孩子「對書中內容做個評論」,而且當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無論是否偏頗,大人都要鼓勵,不要打擊。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三:討論討論,是孩子和爸爸媽媽或者同學、朋友共同談論他讀到的東西,各自發表看法,並且從他人的言語中,獲取線索和啟發,繼續深化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種深入的互動,也是閱讀的延伸和深化。如果家中有討論問題的氛圍,孩子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都會很容易培養。
大人可以在孩子複述或者評論他讀到的內容時,很自然地發起討論:「這事我知道,是不是如何如何?」或者,「我覺得如何如何」。在討論中,大人需要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貢獻自己的觀點,但不可以否定孩子的觀點。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四:抓住核心內容
抓住核心內心內容,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技術。我們讀了書或者文章,如果只是一大片文字在眼前過了一遍,核心內容全部都沒讀進腦子裡,那讀了也等於白讀。
孩子考試中的閱讀題目,可以很直觀地反映出孩子抓住核心內容的能力:給一篇材料,材料後面有相關的題目,這些題目,主要會針對閱讀材料的核心內容提出,如果孩子不能迅速在一大片文字中打撈到那些最重要的內容,那很可能在閱讀題目上得不到分數。
引導孩子複述、評論、討論,其實也同樣是培養孩子在閱讀中抓住核心內容的能力,孩子讀得越多,表述得越多,就越善於抓住核心內容。閱讀量非常大的孩子,甚至可以做到略去閱讀材料中不重要的表述,直接將關注重點定位到核心內容。「把書讀薄」,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五:泛讀泛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技術。會泛讀的孩子,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而是一整句話、一個句群甚至一整個段落地讀,並且能快速地從這些語句和段落中識別出重要內容。因為掌握了泛讀技術,善於閱讀的孩子也能讀得又快又多。
有的孩子不會泛讀,讀得太慢,遇到閱讀題目,別人已經開始答題了,他還沒讀完,自然就會成績不佳。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六:精讀泛讀重量、重速度,不求深入理解,即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精讀則相反,是深入閱讀的技術,不但需要把握核心內容,還需要深入理解,甚至深入到每句話、每個詞,而且可能需要反覆閱讀。語文課上學習課文,重點就是學習精讀技術。
孩子在學校學習中既需要用到泛讀技術,也需要用到精讀技術。泛讀可以幫助孩子預習新課程,快速把握到新課程的重點,精讀則幫助孩子跟隨老師的講解,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考試時也是一樣,每一場考試時間的有限,如果不掌握泛讀技術,就不能快速讀完閱讀材料,不掌握精讀技術,則即便是讀完了,也無法精準理解內容、無法準確答題。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七:擴展擴展,是延伸閱讀的能力。善於閱讀的孩子,會從一個專題的某本書,延伸到另外一本書,之後再繼續延伸,直到感覺自己在這個專題內的閱讀興趣已經得到充分滿足;也會抓住從某本書中獲取的線索,從一個專題,跳躍到另外一個專題。
這樣,孩子的閱讀範圍會不斷擴大,能夠閱讀的材料的形式和風格也會不斷擴展,知識面也隨之不斷加寬,慢慢建立起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閱讀體系,考試時遇到新的閱讀材料,也不會感到困難,不會完全不知從何處入手了。
孩子的閱讀技術之八:良好語感語感,也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術。語感好的孩子,閱讀時會很自然地從上一句,聯想到下一句,會快速熟悉作者的表達方式,能夠完整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語感不好的孩子,則沒有這樣的聯想能力,只能一字一句地讀,而且無法把前後語句連結起來完整理解。
現在小學和初中低年級語文課程大多會要求孩子朗讀課文幾遍,然後找家長簽字,爸爸媽媽們不妨留意一下,您的孩子在朗讀課文時,是順暢流利還是結結巴巴?遇到結結巴巴的地方,幫助孩子認識生字、理解語義,會幫助他提升語感和閱讀能力。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在文後點贊或轉發分享,也歡迎您在評論中留言與我討論。
歡迎關注「真心爸媽」: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大兒生於2002年,小兒生於2006年。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我是三姐,我的美食頭條號是@樓里三姐食記
我也是一位寶媽,孩子有7歲半,上二年級,是一個男孩,他也喜歡看書
看到你的問題,關於孩子愛看書,閱讀理解還是不怎麼理想這個問題,
我個人有點小心得
理解是閱讀的核心。理解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接受知識的快慢、深淺。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對於處理閱讀理解、寫作都會有極大的幫助。不理解讀物的意義,就不可能從中汲取知識、獲取信息,也就無法通過閱讀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更談不上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寫作水平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呢?
我這裡引用一位老師的話「高超的領悟力是理解力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大量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而優良的語感就是悟性的前提。語感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地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
郭沫若先生也曾說過:「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於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
心理學認為:語感是一種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一種悟性,是一種理性直覺,或者說是一種直接的理解。
語感是一種修養, 是長期的規範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字( 包括口頭、語言、書面符號) 比較直接、迅速、靈敏的領會和感悟能力。
許多潛藏在文字信息背後的思想、情感,很多時候可以憑藉語感來體悟。長期的課外閱讀可以在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領悟力。
上面說的這些,也就是我用的比較普通的方法,就是大聲朗讀,提高語感。
當然我不確定你孩子有多大,還有你說的喜歡看書,一般孩子是怎麼樣看書,就是默默的看,還是大聲朗讀,一般孩子在小的時候,要用大聲朗讀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不管是幾歲,只要你讓孩子給自己計劃好閱讀的時間,每天都要開嗓大聲閱讀,才能達到心、腦、口的同步思維,這樣對閱讀理解能力有大大的幫助,我想說任何時候這樣練習都不晚,包括成年人也一樣,
很多人都說有內秀,但是卻不能準確的表達,也不能把自己瞬間閃現的思維亮點,快速的闡述出來,這個就是心口腦,不能同步,就算再理解,也是在心裡。
我自己有切身體會,孩子2-5歲都是聽故事,和複述故事,到了5-6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讀,每晚的故事都是我說一句,他跟一句,一開始只能說短句,沒過多久就能整段整段的句子都能跟讀,到6歲半上小學的時候,認字以後,就是他給我念一個故事,我給他念一個故事,到現在他上二年級,長課文,只要老師上完課,要求背誦的課文,他回到家就已經可以全部背誦。
其實,我個人覺得你不要著急他是不是理解能力不太好,而是應該重視,他閱讀的方法正不正確,如果孩子是默默的看書,就給孩子一點引導,開嗓,聲音大聲洪亮的朗讀,讓自己的聲音觸動自己的思維,找到正確的語感,這樣很快就能感覺得到理解能力的提高。這樣也能讓個性內向的孩子,對自己更自信,加深說話的底氣。
個人拙見,希望能幫到你,哈哈,說完了,不忘給自己打個廣告
關注我的頭條號@樓里三姐食記
是你樓里的鄰居三姐,分享美食就是快樂。
能和大家在這裡相識成為朋友我很高興,如果喜歡我的問答可以關注我,我每天都有分享實用的家常菜和改良過給孩子做的小點心
我的頭條號是@樓里三姐食記,快來關注我吧,我在這裡等你~~~
我家的四年級小朋友也是這樣的啊。 但是我不是很愁,因為我很明白自己孩子的能力:
通過一些討論,發現他完全能夠讀懂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通過觀察他的閱讀速度,發現他泛讀能力很強。
通過朗讀課文,發現他有很好的語感。
通過一些引導,發現他可以給出一些很好的評論,表明他能夠抓住核心內容,也能夠在此基礎上引申,只是不熟練,沒有形成意識和習慣。
再加上他很愛讀書,所以,可以肯定的回答,即使不能拿到分數,也不表明閱讀有問題。
那為什麼,分數會比較低呢?
首先我們得指出,現在有些閱讀理解的題目出的就是很彆扭,就是我們大人去做也不見得能做好,所以,孩子做不好也很正常的。
其次,我認為,不太好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孩子們抽象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有所欠缺,而這個,並不是能馬上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通過小學中學長期的鍛煉學習,來慢慢提高的。
此外,不用孩子,心理成熟程度不一,差距可以很大。有的孩子現在就是特別單純幼稚,不明白出題人的彎彎繞,不理解題目,自然就不能正確的回答問題嘍。我們家長也沒有辦法拔苗助長。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彎彎心眼逐漸建立起來,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升後,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的。
反正我不急。只要孩子愛讀書,我就給他提供書,盡量鼓勵他讀各種類型的書,不要偏門,比如只讀故事,只讀科普,只讀漫畫……孩子一定會有偏好,所以這個需要家長想辦法來糾偏。必要時候家長一起陪伴閱讀。
愛閱讀的孩子,後勁長著呢,不在一時的分數。
愛看書和會閱讀以及會閱讀理解是不同的三個概念。
為什麼要加上會閱讀,因為會閱讀是愛讀書和會閱讀理解的橋樑。不會閱讀,讀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讀書,很多人有個體會,很多人讀了很多的書之後,往往發現自己記不住或者感覺讀書對自己作用不大。其實這就是沒學會讀書,沒學會閱讀。那如何才能學會閱讀呢?
就是要有目的的選擇書和有目的的閱讀,閱讀過程中要學會做筆記,即使不能記在本子上,也要在書上劃劃、寫寫,讀完一章或兩章要回過頭去想想作者寫了什麼,他說要表達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麼,那些句子讓你印象深刻?這樣不斷的重複訓練,你的閱讀的水平會不斷提升,會比較快的掌握一本書他說要表達的的主要意思等等。
有了這個基礎,那麼你拿到一篇閱讀材料之後,首先從整體上就會比較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等,而閱讀理解中一般是五個題,而這些題目有至少三個與內容和主題相關,剩下的就要根據老師講的解題方法來進行訓練,記住該記住的答題思路等,那麼他的閱讀就問題不大了。
讓學生從愛讀書到會閱讀再到會閱讀理解,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孩子愛讀書,閱讀理解還是不太好怎麼辦?或者說怎麼讓讀書促進閱讀與寫作。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在沒目的的讀造成的。為了以讀促理解力以讀促寫,我們可以讓孩子做讀書筆記,我介紹四種比較實用的做讀書筆記方法。
一、摘抄法。這是我們從小學就讓用的方法,老師經常讓我們摘抄好詞好句。其實對於對於「好詞好句」很學生還是一頭霧水。什麼是好詞好句呢?講真的,詞句沒有好壞之分,都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情感的,哪有什麼好壞之分啊。因為我們遇到一個新的,一個比我們積累的還要好的,一個以後我們可以用的,一句話,這個詞這個句對我們以後以且有用就是好詞好好句。也許是優美華麗的,也許是樸實無華的。
二、寫體會法。就是寫體會寫感受,如果讓學生聽到他頭就大了。什麼體會啊,他一行都寫不出來。體會就是讀後感的縮影。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讀後感。我只說從哪些方面「感」。最好捕捉的是文中人物,小到人物說的一句話。還有主要事情,小到其中的一個情節。選到感點後,重要的是聯繫實際談談。可以聯繫個人、班級、學校、家庭、社會等。這樣你的讀後感才有了意義。明白讀後感再寫體會就不在話下了。我們的孩子都很聰明,平時學習中就是缺少點撥。缺少學習某種知識的思路,我在平時教學中就很重視這一塊。這些思路方法就是窗戶紙,我們就做那個捅窗戶紙的人。
三、批註法。很簡單,孩子在讀書過程中有個字不認識,查字典註上音就是批註。好詞好句在你摘抄前用不同的線畫出來就是批註。難度大點的,運用修辭的句,人物描寫精彩的句子,這些句子都好在什麼地方。包括你的感想以及有不同看法的地方都可以寫下來,寫在書面的空白處。
四、思維導圖法。這個方法可以鍛煉孩子的歸納概括能力,對文章結構整體把握,把一篇文章讀小,把一本書讀薄。更重要的是,經常用思維導圖法提煉文章,孩子心中會有很多結構文章的方式,寫起文章來更輕鬆了,我經常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做閱讀理解。不但閱讀理解好,還有助於寫文章,一舉兩得。
孩子的閱讀理解不太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題主的信息過少,不能確定是否由某些缺陷引起的還是缺乏讀書的技巧造成的。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通常是由於孩子本身某些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國外已有研究證明以下幾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一,閱讀障礙症。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學習問題。由於孩子缺乏對語言的處理能力,他們無法將字詞與其表達的情景正確的聯繫在一起。二,專註力失調與過度活躍症。這個類型的孩子行為功能失調,無法集中注意力。他們通常記憶力較差,缺乏彈性思維與自我控制力。
三,非言語類學習障礙症。孩子通常在社交技能,抽象思維以及空間想像方面會受到影響。他們對信息的提取,還有對宏觀概念的理解等掌握較差。這類型的孩子通常對書里描述的幽默,情感,主題,比喻等無法準確的抓住。他們不喜歡讀虛幻的小說,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小說里到底是什麼推動著人物性格的變化以及情節的走向的。
四,龜速的信息處理速度。這類型的孩子通常無法在正常的時間內對看到的字詞做出相對應的聯繫。由於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過程太久,通常會引起孩子的煩躁。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丟失一些關鍵詞語和句子。 對於有以上癥狀的孩子,需要專業機構和父母的耐心指導,一起努力找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長期堅持,就一定會有改善。第二種情況則比較普遍,很多孩子只是沒有掌握到正確的閱讀技巧,那麼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以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一,做閱讀筆記。比如記錄下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或者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二,大聲的朗讀。大聲的念書通常會讓閱讀速度慢下來,和安靜看書時相比,人的心理和大腦會自動認為,耳朵聽到的會更容易一些。
三,復讀。鼓勵孩子重新閱讀可以刷新孩子的記憶,而且在復讀的過程中,可能會讀到之前忽略的信息,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上下文。四,複述。並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講的是什麼,並且提問一些可以拓展思維的問題,例如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等。
五,觀看電影。有很多出名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挑選一個故事改編而成的或者有類似情節的電影來看看,經歷一下文字被視覺化的體驗。這種體驗將會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你可以和孩子討論這樣的問題:看後的感覺怎麼樣?和書本里寫的有什麼區別?
六,仔細研究自己最喜愛的書中人物。比如給自己喜愛的人物收集信息,建立檔案。這樣孩子將對書中角色的性格,行為,各種推動情節的決定等等將會有一個非常深入的理解。
閱讀理解是一個複雜的大腦處理過程,孩子在收集信息的同時也要做出相應的處理,歸類,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丟失信息,因此這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鍛煉。爸爸媽媽們不要因為孩子暫時的理解力不好而灰心,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個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得到的技能,一個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鍛鍊出來的技能。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我在海外育兒多年,希望與你交流國際最新科學育兒方法,請關注我,謝謝。
喜歡做一件事兒跟做這件事情的能力之間還差著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方法。閱讀理解是一種能力,是積累漸進的技能,愛看書,堅持閱讀是一個條件,還要注意方法。如果您的孩子還只是幼兒園,到沒必要追求閱讀理解能力,而且下這個結論也太早。如果孩子已經是小學高年級或者更大,建議您引導孩子開始做讀書筆記。堅持下去,不管是對閱讀理解能力還是對孩子的寫作都會有很大的好處。
從做摘抄開始。哪怕之寫下作者的名字或者只記下一兩句話,都沒關係。開始就是進步,堅持下去,日積月累,簡單也就變成不簡單了。
用思維導圖法整理自己對一本書的印象和理解。思維導圖是個很好的工具,也是培養一種思維模式。不管是對孩子的學習還是閱讀,包括工作以後都很有用。剛開始,可以孩子一起就像玩遊戲一樣,用圖形思維導圖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參與畫圖,和我們一起完成。比如說用思維導圖做一個超市購物清單。中心主題畫一個購物車或者三個人手牽手,分支可以用各種圖形表示。孩子會覺得很好玩,在玩的過程中也就認識和理解了思維導圖。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孩子看過的一本書來做思維導圖。這個過程就是總結歸納深度理解的過程、。堅持下去閱讀理解能力自然而然會提升。
其實就是給孩子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做讀書筆記來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當然,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分享一些讀書的感受,這樣也是一種鍛煉。但一定要記住,不要著急,貴在堅持,養成習慣。
家長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得越多就自而然明白了。不是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嘛,其實就是讀書的人讀的次數多了慢慢頓悟了書中之意。
讀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理解其中之一,必須多讀,反覆地讀。毛澤東把《紅樓夢》讀了四遍才慢慢琢磨出了門道,何況一個孩子,識的字本就不多,能理解多少?
讀書就像修鍊,在慢慢的品讀精讀反覆讀的基礎上,讓大腦逐漸接受並貯存在更深層里為己所用。不能急於去理解,得慢慢地品,細細地賞,緩緩地理解。實在難理解,可以放聲朗讀。
通過大聲朗讀來增強語感,然後通過語感來加強理解。這樣一本書就完全變成自己的了!放置幾天,再拿起精讀一遍,發現理解能力又增強了!原來是這樣啊!
讀書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就像理解能力一樣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也急不得。
孩子喜歡看書,閱讀理解不太好,這是因為沒有掌握到看書的方法。
看書首先應該看懂內容,看後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或者是思考。這一點尤為重要。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看過很多書,但當和他交流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往往只是關注情節的發展,然而書中的主題.語言等等去沒有看到,並沒有看到書真正的妙處,囫圇吞棗的結果就是-書看的多,然而閱讀理解並不好。
在生活中,有這樣的孩子,他們讀的書並不是很多,然而每一本書看過之後他們會進行自己的思考。於是看過一本書,就收穫一本書。這樣思考的結果是,這樣的孩子他們的閱讀理解非常強。因為他們掌握了讀書的方法。
家長不能夠糾結於讀書的多和少,應該注意讓孩子掌握讀書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最終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
這是我對於讀書的粗淺的認識,僅供大家參考。有好方法的朋友,建議我們多做溝通和交流。
推薦閱讀:
※未來線上教育何去何從
※又到放假時,如何保證孩子安全渡過假期開開心心過春節?
※律所實習三個月,剛拿到實習證,卻對未來迷茫怎麼辦?
※悉尼大學2019全新專業課程最新公布!
※為什麼大多數家長都覺得看動畫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