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你該怎麼做?


這種情況我遇過啊,孩子沒有錯,卻被打了。如果我在場的話,我會立刻拉開打我孩子的那個「壞孩子」,第一時間保護我的孩子。

當然,是溫柔地拉開,免得遇上熊家長,到時說不清了。

如果我不在場,我的孩子回來告訴我,他被別人欺負了,我會首先詢問清楚情況,確認孩子沒有錯,抱著他,安慰他,並且明確地告訴他,在這件事上,他是無辜的,錯在對方。給孩子樹立強大的信心和可依靠感。而不會像老一輩一樣,為了所謂的聲明大義,一味地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自己的孩子。

然後,我會教導孩子,要盡量遠離這個熊孩子,避免傷害。

當然,因為我是基督徒,耶穌告訴我們說,若有人打你的左臉,連右臉也伸過去給他打。好吧,我只好忍淚,我不會教導孩子打回去的。我會帶著孩子一起祈禱,求上帝保護他。

這些做法僅限於孩子年紀幼小,譬如幼兒園小朋友或者是低年級的孩子,如果是已經上了高中或初中,真的把自家孩子打得很嚴重,甚至造成了刑事案件,那就要毫不猶豫地報案。

教導孩子如果被打,可以自衛反擊,但是,不要因為上一次被打,為了報復,就在下一次伺機主動打對方,因為,這樣很容易把自己繞進去,承擔法律責任。現實中,我見過好幾次這樣的情況,這是得不償失的。


其實我一直好怕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我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我媽媽教我永遠是忍讓,所以我現在性格很軟弱,害怕與別人發生衝突。有時候看到別人生氣我都會緊張,不知所措。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和生活中的不自信與當時媽媽教我面對衝突時的態度有直接關係。

現在我大寶三歲,她兩歲多時開始會主動攻擊別人。不過大人眼中的攻擊,與孩子實際要達到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我跟告訴她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讓她把我的話變成她自己張口就來的話,比如:打人是不對的。這是我的你不能搶。

現在大寶上幼兒園了,成天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生活,發生衝突就很頻繁也很正常了。此時我的心境也沒有之前那麼緊張和害怕了,畢竟孩子們嘛,再大的衝突也不過是被推倒摔個屁股蹲兒。

我基本都是先看孩子自己怎麼處理,她還手也罷,躲開也好,我都只是觀察。當然這是在我認為安全的前提下。等她哭著來找我,我會問她發生了什麼,她的感覺是什麼,她以後準備怎麼辦。孩子的辦法千奇百怪,我權當是她在發泄。如果衝突中她勝利了,沒哭,我還是會這麼問,但是會再次告訴她她這麼做不對,而且要去道歉,因為對方小朋友哭了。

因為孩子還小,我也不知道這種辦法能堅持多久……


孩子之間,能有多大惡意呢?被打了,只要傷害不是很大,那就算了,不要過於計較。我們家2個孩子,她們之間也會偶爾的打在一起,我媽就一味的批評姐姐,於事無補,反正打完沒多久,她們又開始一起玩了。

那些打人的孩子,才開始是沒多大惡意的,只是慢慢的看著大人的反應,才會變本加厲的,所以小的爭吵,大人不要太在意,如果玩不到一起,換一個地方玩就行了。還有被打的孩子,哭多了,也就知道自己要堅強。如果每次父母都幫忙解決,孩子反而會有依賴心理。


在孩子從小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6、7歲之前,被打或者打別人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家長會很心疼,也會很生氣,那到底該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好好保護自己呢?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三個小方法:

1.先認可理解孩子!

有的家長朋友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而心疼 ,也會很生氣地批評自己的孩子無能,為什麼不能好好保護好自己等。其實,被打後的孩子已經夠委屈的啦,孩子多麼希望家長能理解他,這時家長千萬不能再責怪、批評孩子。

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寶貝,今天你被打了之後,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吧,也一定很疼吧,媽媽也很心疼,你能給媽媽說說當時是什麼情況嗎?」這樣營造了孩子的情緒安全後,他更願意告訴我們家長:「原形」呈現。

2.鼓勵孩子和對方溝通

孩子在學校或外面被打之後,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不敢給爸爸媽媽說,這時我們家長不能再批評孩子,而是適當鼓勵孩子慢慢的表達,給孩子創造情緒安全。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貝,能給媽媽說說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嗎?媽媽保證不發脾氣,不發火。」當孩子說出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說:「謝謝你告訴媽媽這些,讓媽媽了解了情況。」

3.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教孩子如何自我保護而不輕易被打。

在學校時,孩子如果被打了,告訴孩子要主動告訴老師或組長,讓老師來協調處理。如果在外面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被打的孩子可以告訴打人的孩子:「有話好好書,請不要動手,你先打了我,請給我道歉。」

當孩子被打的時候,以上的三種方法你學會了嗎?你會引導孩子用哪種方式呢?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幕:

有天傍晚,一媽媽帶著女兒在遊樂場玩兒,忽然走過來一男孩上手就搶了女孩的玩具還把女孩推到在地,然後揚長而去。還沒等女孩媽媽反應過來,女孩就追了上去,一把搶過玩具,還打了男孩。男孩瞬間嚎啕大哭,引來了家人。家人立馬領著男孩去找女孩的媽媽,要求女孩道歉。你猜女孩媽媽說了啥?

讓你兒子自己說剛才發生了什麼?如果你兒子先和我女人道歉,我女兒一定會向你兒子道歉!然後男孩的媽媽就拉著兒子走了。。。。。。

或許有人不認同這種「以暴制暴」的方法,但現實社會的「恃強凌弱」「人善被人欺」有時又不得不讓我們論起袖子。試想一下,如果今天被打的是你小孩,你孩子還手了,請問你會主動讓你孩子去認錯,打罵你孩子做的不對嗎?

個人雖然不贊同這種方式,但如果我的孩子真這麼干,我一定會支持到底!

說回教育的問題,如果孩子已經被打,當下再怎麼教育都已無法彌補對孩子的傷害,所以我就談談如何預防或者說面對可能被別人打孩子應該如何應對?

1、面對比他大個的:學會保護自己(防守),特別是保護重要部位(頭、襠下等),然後迅速跑開,尋求老師或者大人的幫助;如果比他小個的,可以用氣勢或者言語,甚至一些肢體動作嚇走對方2、告訴孩子學校里發生的異常情況,比如有人嚇唬他,打他等一定要告訴家長或者老師,萬一真的被打了,一定要多觀察詢問孩子等情況,看是否有必要去醫院做檢查

說起這個話題,又想到大寶小班時發生的一幕類似情況。孩子放學回家說被同學咬了(牙印很深),當時我的處理。私聊了老師微信,讓老師聯繫對方家長,第二天相約到學校,當著雙方家長的面,讓兩個孩子說說當時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咬人,讓兩個孩子重述可以讓他們以旁觀者的心態重新看待這件事,真正知道做的對還是錯。從此以後,大寶再也沒有被這位同學欺負過。或許我的做法並不完全對,但想說不管是打人的還是被打人,小孩子的世界並不一定和大人想像的一樣,讓他們自己重新審視問題或許比我們嘮叨一整天更有用。

親身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有不同意見看法也歡迎留言評論,大家一起探討育兒之道,也歡迎關注我,瀏覽更多育兒經。


不同的家長可能處理方式都不同,但是在心理學和教養界里,我們更多的還是不鼓勵「孩子打回去」。

為什麼呢?我們最大的擔心是給孩子,特別是敏感的孩子留下了,原來父母是支持我「以暴制暴」的印象。從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跟蹤研究中看出,參與觀察的1000多家家庭中,很有意思的是支持孩子打回去保護好自己的家庭,大多數可能平時生活中也是默許「打人」這個行為,或者自己也曾有意無意地說過這樣子的話。

而這樣子長期有意無意的默許、容忍甚至家長也是這樣子的行為表現,孩子會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即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和無解的教養難題。

如果要破解這樣的難題,父母最好是從一開始就先明白,我們面對任何孩子之間的衝突,最好的方向是幫助孩子學習並且掌握更加成熟、有效的社交能力。暴力永遠都不是最成熟的做法。這裡有一個三步法可以提供給到大家:

第一步: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被打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安慰和傾聽,這個不僅僅是需要表達給擔心的父母知道,也需要告訴傷害自己的人。我打個比方,當我們不小心劃破某一個部位的時候,處理傷口的第一個步驟一般是用清水洗傷口,再貼上止血貼。安慰和被傾聽,就是清水和止血貼,它們能夠讓孩子被打的創傷更快、更徹底地癒合。

「和媽媽說說,他為什麼打你?你覺得疼嗎?哪裡疼?」——我們需要傾聽孩子的感受,並且可以通過這個溝通方式來了解孩子之間的衝突的嚴重程度,也可以做好應對的準備。

第二步:教孩子學會正面防衛和敢於說「不」

讓孩子學習到自己是可以有權利和能力去保護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很有意義的過程。讓孩子明白自己也可以和不舒服的事情說不,並且爭取維護自己的安全,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下次,我們可以用手擋住他,保護自己,對他說,你不能打我。」——在平時里,我們就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去意識到自己可以去保護自己,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了。這個做法很適合一些「被打的當下不知道如何反擊」的孩子,反擊不意味著一定要撲上前去打對方,還可以通過堅定的表示反對、制止對方的行為來表示自己的態度。平時要練習,關鍵時候才能發揮作用。

「打人是不對的,你不可以打我,請你離開。」——這些也同樣是被打的時候,我們孩子可以做的表達,而只有孩子意識到,我可以用堅定的態度去表達自己和保護自己,孩子內心才會強化「原來我不是弱者」的印象,不管是學會用手抓住對方的手腕,還是用腿擋住對方的腳,都是可以保護好自己的方式。

第三步:引導孩子可以尋求幫助

為什麼第一步要讓孩子說出感受呢,因為這也是有利於父母去分析事件的嚴重程度,這些程度都影響了父母是否要介入,孩子是否要尋求幫助,孩子是否可以自行解決等等。

孩子終究會在社會中長大並且遇到很多難題,停留在嘴上的道歉,或者停留在嘴上的原諒都沒有太大意義,孩子也需要明白他自己是可以有選擇權的,我可以選擇保護我自己,也可以選擇是否要原諒對方,甚至在需要的時候,我可以尋求幫助一起去解決問題。

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沒有辦法去制止和改善「打人」的狀況,那麼孩子的確是可以尋求幫助的——不是因為尋求幫助就變得懦弱,而是孩子是可以通過尋求幫助來一起解決問題。

「你不還手並不是你怕他」——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父母需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不還手不意味著懦弱,尋求幫助也不意味著無主見。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被打的困境里,也會有比較大的受挫和無助感,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還手,而且不知道還手是對還是錯,不還手一直被打也很難受,如果真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對方也不聽,自己也會很痛。這個時候,尋求幫助是年幼的孩子可以做的辦法之一。

父母或者長輩介入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一個分寸,就是不要當「法官」,我們不是來成為年幼的受害者的保護傘的,我們是來引導孩子如何學會自己更好地處理同伴難題的。如果第一二步的做法中,還是沒有辦法真正改善打人和被打的狀況,孩子尋求父母的幫助了,我們也介入了,那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如果孩子遇到的不是熊家長哈,那麼一般來說對方應該都會讓孩子道歉的,不管是哪種程度的道歉,那麼作為被打的家庭,我們可以這樣子和孩子說:

「哥哥你很痛很痛,但是我聽到你還是對妹妹說,你不可以打我,我很生氣。哥哥你做的特別棒。」

「哥哥,你看妹妹的媽媽也教育妹妹不可以打人了,是的,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可以打人。」

「哥哥,原來妹妹是很想和你一起玩沙,但是妹妹還小,不知道如何把握分寸,就不小心把你推倒了,還打了你。她也覺得很對不起,並且向你道歉了。妹妹還是想和你玩,她把玩具遞給了你想和你一起玩沙,哥哥你現在想和妹妹一起玩嗎?」

讓孩子學習如何和對方相處,如何化衝突為契機,也是我們父母要一起努力的方向。我們也沒有辦法永遠保護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孩子總得學習如何更好得面對外面和社會的風風雨雨,也終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遇到了問題可能也不會和我們說,那麼在我們孩子還小的時候,抓住每一次的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這類問題。


如果我的孩子在沒錯的情況下挨打了,我的第一反映是火冒三丈,並鼓勵打回去。

但是,冷靜下來考慮還是不想灌輸給孩子用暴力來解決事情。有句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再犯我……」。意思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我敬著你,我讓著你,不是怕你,如果得寸進尺,我就不客氣了。其實我們可以灌輸給孩子一個這樣的思想。「得饒人處且饒人」是一種美德。

如若出現題主所描述的情況,我們首先考慮到「被打」不是無能的表現。

在孩子交往的過程中「被打」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大多數家長對此的態度是:我不教孩子打人,但孩子絕對不可以被欺負。但是站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孩子被「打」,跟大人理解的「打」有著本質的區別,孩子天性純真,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很正常,「被打」了,不會像大人的意識一樣是被別人欺負,一定會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睚眥必報。即使孩子當時覺得疼,但一會可能就不在意了,不記仇。家長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兩個孩子打鬧,媽媽剛調解完,在一旁氣還沒消下去,兩個孩子又到一塊玩去了。

所以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之間的這種打鬧,會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階段性的正常行為強化為問題,更不要鼓勵孩子打回去,會讓孩子認為打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且崇尚暴力,持強凌弱,一旦遇到問題思想便會比較陰暗。

我們一定要放寬心,這是短暫性的行為,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好,我們需要教孩子,當認為被欺負時,要保護好自己。在這個前提下,孩子可以根據形勢判斷自己應該怎麼辦。跑、逃、打回去、告訴家長,告訴老師……等各種方式都可以,孩子不要受傷就好了。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或者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事情即使是對成人來說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有的本身不是為了傷害別人。這一點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清楚的。

那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打了,身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第一:理智的判斷。

家長的言行舉止以及對於事物的處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上去都是情緒很激動的爭吵甚至動手,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這就是處理事物的方法也會跟著學習模仿,因此家長首先要理智的判斷,不要過於激動。

第二: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我會在平時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比如當被別人攻擊時及時躲開或者用力推開對方,並且大聲呵斥或者尋求幫助。我不會教育孩子還擊打到別人怕你,因為暴力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別人懼怕你從而疏遠你。

第三:懂得勇敢堅強。

其實矛盾與衝突沒什麼可怕的,動手打人使用暴力是最無能的表現。我會教育孩子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絕不主動去挑起事端,但是也絕不怕事。當遇到困難和問題要積極的尋找解決的辦法,畢竟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困難是永遠存在的,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更加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孩子間的小磕碰,推搡,我一般不會細問,簡單了解一下,告訴孩子以後如何處理。

但對於孩子無端被打,我是不能容忍的,我會告訴孩子,如果有小朋友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打你,那說明他是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壞孩子,一、我們要遠離他,不和他玩,直到他認識到錯誤向你道歉。二、我們要學會還手,不能讓他覺得好欺負,給他再次打你,欺負你的機會。三、自己解決不了,就及時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我們會和你一起面對和解決。


首先,得看孩子被誰打?為什麼被打?要了解發生被打事件的經過,然後我們才教育孩子該怎麼做!

如果小孩和小孩一起玩,互相搶奪玩具而打架,這樣的情況,只能和孩子講道理,慢慢引誘他的四維。別人的東西不能搶,想玩,必須要經過別人同意,方可玩。別人不同意,那麼,就不能去搶來玩,更不能動手。

如果是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孩子,說了幾次不聽,那麼就可以告訴小孩,別老是讓人揍,應該學會還擊。一味禮讓,只會讓人覺得好欺負。

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還擊。熟話說得好「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


推薦閱讀:

月子里該不該洗澡?要怎麼洗呢?
閱讀,為什麼一定要從嬰兒抓起
孩子臉上的白斑是怎麼回事?小兒推拿一推就靈
想要寶寶出生聰明健康,千萬別再忽視孕前檢查了!
寶寶不會這個 永遠擺脫不了奶睡抱睡

TAG: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