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愛因斯坦是不是民科?


這要看你怎麼定義什麼是民科了。如果你把它定義為民間科學愛好者或民間科學工作者,那愛因斯坦確實算是民科出身。

但是目前國內的民科字義並不是這樣,比較客氣的話是指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科學理論學習並取得相關博士學位的民間科學家。

但這也並不是目前網民對民科的定義,至於網民對民科的定義....自己看圖吧,我不好意思說......

很明顯,以目前的字義,無論是客氣的還是不客氣的民科定義,都不包括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是正規離開大學的物理專業畢業生,在他的成名作狹義相對論發表的時候,他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了。他1905年發表的幾篇論文里,就有一篇是他的物理博士畢業論文。(當時歐洲學物理拿的都是哲學博士學位....)發表時間比狹義相對論早。也就是說他發表狹義相對論時已經博士畢業了。

所以無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民科,都不是他們以為的民科,因為愛因斯坦是專業的。不要叫專利局小職員,叫愛因斯坦博士。(?????)


這取決於你怎麼定義民科,以及你想從這個問題中得到什麼結論。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把民科定義為沒有學術機構身份的人,那麼1905年愛因斯坦做出一系列偉大發現(狹義相對論、對光電效應和布朗運動的解釋)的時候,不在任何大學、研究所工作,而是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職員,確實可以把他算作民科。

實際上,很多在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當對另一個領域發表見解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自稱為民科。這一方面是幫助對方理解自己的專業背景,一方面也相當於一個免責聲明,如果問的問題或者提的建議在對方聽來太外行,也請多多包涵。不過,由於他在自己的領域很專業,而各個行業的專業人士具有一些共同的品質(這些品質是後面講的那些「民科」所不具備的),例如尊重專業,重視基礎知識,重視積累,能夠反思,所以他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發言時,也往往是有啟發性的,那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很樂於跟他交流,講出一些跟一般人對話時不會觸及的深層思想。

因此,如果你想問:學術機構之外的人,能不能做出學術成果?回答當然是:可以!其實不止是愛因斯坦,法國數學家費馬也是個著名的例子。他的正式身份是律師,但在數論、解析幾何等方面的成果卻超過絕大多數數學家,費馬大定理就是他提出的。

費馬大定理

但是,如果你想問:現在常見的這些民科,能不能做出學術成果?那麼回答是:不行。無論是所謂「提出引力波」的郭英森,還是提出「電荷不存在」的凡偉,還是大量的推翻相對論、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都是胡鬧。

其實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是:愛因斯坦和費馬,為什麼能在學術機構之外做出學術成果?

原因在於,他們本來就受過良好的學術訓練。在進入專利局工作之前,1900年8月(21歲),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現在努力刷存在感的這些民科,許多連高中學歷都沒有,更不用說大學期間在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了。

此外,他們一直跟學術界保持著聯繫,而且一直在用學術界的方式思考和跟人交流。愛因斯坦1905年的論文寫得很規範,也發表在正規的學術雜誌上,所以一出來就得到了高度評價。常有人說「世上只有12個人(甚至3個半人之類)懂得相對論」,其實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且說來形容廣義相對論還差不多,狹義相對論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和概念對專業人士都不難理解,而且解決了重大的現實問題(解釋邁克爾孫-莫雷實驗),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數科學家的公認,愛因斯坦也一躍成為當時最著名的科學家。

民科們不妨想想,自己能做到這些嗎?

當然,如果有反思能力,大概也就不會作民科了……


愛因斯坦當然不是民科了!因為,他不具備民科的三大特徵:缺乏基本科研訓練、罔顧基本常識、沒有科學精神。

首先,愛因斯坦先後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蘇黎世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因此他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因此,在42歲的時候,就因為發現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於1905年和1915年,先後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而相對論堪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發現之一!可見,愛因斯坦是真正訓練有素的職業科學家!

其次,民科都罔顧基本常識!而愛因斯坦一生都沒有做違背常識的事情。並且對待科學研究精益求精,從來也沒有像民科一樣動不動就推翻牛頓三定律!

最後,民科沒有科學精神,即不斷探索、不斷思考的精神。而愛因斯坦一生不斷思考如何解決高速運動物體及微觀離子的運動規律。雖然,發現了相對論,但是他依然認為,牛頓運動定律對宏觀低速物體完全適用!而不是像民科那樣,試圖發出驚世駭俗的言論,如推翻牛頓三定律等等,來博取眼球、炒作自己!

總之,雖然缺乏基本科研訓練、罔顧基本常識、沒有科學精神的民科們,急需拉一個著名科學家成為他們的一員,並以此來轉移自身毫無科學成果的壓力,但是愛因斯坦永遠不會是你們的一員!


我們只要簡單翻看一下愛因斯坦的學歷就可以知道了,愛因斯坦大學本科是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讀的,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下圖中就是該學院的照片】是什麼水平?我們只要簡單看一下這個學校的世界排名就可以知道了,妥妥的全世界前十,跟什麼麻省理工、牛津、劍橋、哈佛是齊名的。而且要知道,那是在一百年前,即便那個時候歐洲教育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大學生依然是稀罕物。

說白了,愛因斯坦是在一百年前,世界前十的學校讀的大學,他本人接受過非常嚴謹的科學教育,而且他的同學、老師都是當時最一流的學者。至於說他本人後來怎麼會在專利局當了職員,完全算是他本人在過渡時期的一個臨時選擇,根本不是說他的能力只能夠做一個專利局職員。

所以說,那些高中都沒有畢業的民科怎麼好意思把愛因斯坦說成是民科?世界前十的大學裡畢業出來的博士生,你們隨便一個民科去考考試試?人家愛因斯坦最多是屬於虎落平原,在博士畢業之後沒有馬上留校成為大學老師,所以不得不找個相對不那麼顯眼的工作【事實上,這份工作技術含量一點兒也不低】。

而民科呢?大學入學考試要幾個錢,你去考考試試?你說你偏科被歧視,那你隨便那個學科競賽拿個獎也能說明問題。你說所有的考試都是應試教育,不適合你這種天才,那你倒是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呀?你說他們主流學術圈害怕你們的科研成果威脅他們的地位,那我倒要問問你,那你們口中的民科愛因斯坦怎麼能在愛因斯坦奇蹟年連發五篇科學論文呢?所以民科說什麼都是託辭,他們的本事就是舉著牌子到大學門口跟教授們碰瓷,其他就沒了。

所以說了半天,實際上就是民科自己不學無術,非要把愛因斯坦最落魄的時期拿出來說愛因斯坦也是民科【實際上愛因斯坦就是最落魄的時候也比他們強五萬倍】,這臉皮也是厚的可以了。愛因斯坦本人要是知道自己被這麼群人貶低為他們的同類,估計也是要哭笑不得了。


愛因思坦有兩個最有名的相對論:第1個,當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其物體時間會變慢。第2個,原子彈爆炸時的能量,等於原子彈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以上兩個相對論,是對是錯,鬼才知道,因為至到今天,人類也無法去驗證。

愛因思坦參與過原子彈的研發,不得不說,愛因思坦又是個人類屠夫,但即使如此,仍有天文數字的愚人們整天吹奉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對人類貢獻巨大的科學家,這些糊塗人,真的該在他們頭上仍仍原子彈!用原子彈炸醒。

我的天,世界萬一發生核戰,真不知該怎麼辦,我怕,我怕????。

據高僧講,愛恩思坦死後下了地獄,核爆地獄。


關鍵是對民科的定義。民科,我想最早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加上網路傳播的效應,這個詞由中性變成了貶義詞,其實是語義發生了改變。

今天的民科一詞,怎樣界定?我想可以看「能否與當前主流科學界進行交流」。因為科學,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本身就是一個群體性的認知。僅僅是個體的,無論是感應信息還是意識工具兩大塊,不能被主流群體接受,肯定不是科學。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被認可,但是不被認可與不能交流是兩個概念。

愛因斯坦,年輕時不是職業的科學家,但是他寫的論文,可以發表在當時的學術期刊上,並且可以讓當時的科學家看得懂,能與當時主流科學界進行交流,這一點上看就不是民科,可以稱之為「民間科學家」,因為民科與民間科學家語義上發生了改變,不是一個概念了。

往往最顛覆性的理論,不是由職業科學家做出的,不是中老年人做出的。

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年輕的學生休·埃弗雷特提出了一個假設,他認為觀測量子世界會導致我們的宇宙出現「分裂」,一次觀測導致了宇宙衍生出不同的次級宇宙,每個次級宇宙中都對應著一種可能性的結果。1957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但是這篇論文當時被沒有受到重要,然後他便從學術界消失了。直到他1982 年去世(終年51歲)為止,他一直是美國國防工業的一名工程師和分析師。但是一些物理學家卻認為,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對科學的深遠貢獻意義深遠。

平行宇宙理論,現在看都是最具顛覆性的思想,西方科學界已經逐漸將多世界詮釋作為主流思想,而傳統的哥本哈根詮釋在很多科學家眼裡有認知方法論上有缺陷(如人的因素)。

再看看中國。拉馬努金是印度偉大數學家,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國際上今天還有職業研究他的人。最近《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中有文章專門介紹了中國的一位數學奇人—劉治國,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生於河南焦作,1979年16歲考入河南師範大學數學系,1983年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和新鄉教育學院。在工作之外,劉治國刻苦鑽研數學,因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Ramanujan)的工作,劉治國從中得到靈感,在θ-函數、q-級數、數論等領域得到了豐碩成果,震驚了國際上研究拉馬努金工作的專家。1998年,在英國數學家劉易斯(Lewis)博士的努力下,英國皇家學會破格授予只有學士學位的劉治國「王寬誠皇家學會研究獎學金」,促成他出國訪學一年。2001-2003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曾衡發教授邀請劉治國訪問合作。2003年,劉治國被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直接聘為教授。

劉教授取得成就最主要時期也是非職業數學家時期。另外中國還有很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學家認可的成就,但實際上他們是非職業科學家,本身並不是靠科學研究獲得報酬,研究條件也很艱苦,如陸家羲,中國現代數學家,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

顛覆性理論的發明者是非職業的年輕人,關鍵詞:非職業、年輕人。還有幾個,如當今比較熱門的用量子糾纏研究時空的Mark Van Raamsdonk剛開始被《高能物理學期刊》拒稿之後,又提交給了《廣義相對論和引力學》期刊,但是評委的審稿意見言辭苛刻,請他重新改寫這篇文章。而今天時空由糾纏產生的思想已經被很多科學家追捧,並且投入大量時間去研究。進化論是達爾文剛剛大學畢業就去做環球考察時的成果,發現物質波的德布羅意其實是學歷史的。等等。

以上討論的,當然不包括那些無法與科學界交流的認知,即使主流科學界不認可,但一定能交流。不能交流才是真正的民科。不被認可,或許還需等待時間。


這樣說那牛頓也是民科咯!

其實不是啦!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民科!

民科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英語:crank。指的是那些極少接受過(或拒絕)正規科學學習及訓練,卻又經常熱衷於相關領域研究之人士。

那麼愛因斯坦?

如果你是一個名人,很多軼事都會被放大!

「專利局的小職員成功逆襲稱為蜚聲世界的大科學家」這個反差與其轟動效應足夠稱為恆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是,在這之前愛因斯坦可是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蘇黎世工業大學的師範系。

該校誕生了一大批對瑞士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包括愛因斯坦等21位諾貝爾獎得主:

雖然他是一個非典型的學生。偏科嚴重,數學和物理異常突出。其他就呵呵...同時他也很不受物理老師韋伯,和數學老師閔可夫斯基的待見,但是愛因斯坦可是正常從學校畢業了。

6分制的成績愛因斯坦畢業論文4.5分,最終得分4.91分。

雖然他大部分好友都留校了:格羅斯曼留在斐德烈那裡;埃拉特留在魯迪奧那裡;科爾羅斯留在胡爾維茨那裡。

但愛因斯坦並不能指望找到理論物理或實驗物理方面的工作。韋伯與佩爾內對他屢屢缺課深為不滿。

但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上的特點和當時的就業環境,讓愛因斯坦不斷事業再就業。

  • 1901年2月:愛因斯坦取的瑞士國籍;

  • 同年5月:他在溫特圖爾技術學院當了幾個月老師;

  • 1901年秋他又失業了,這次在萊茵河畔的小鎮夏富豪森的一所寄宿學校當補習教師;

期間愛因斯坦的就業問題也讓父母苦惱,父親甚至寫信給大名鼎鼎的奧斯特瓦爾德教授祈求幫助。

現在的文獻中找不到奧斯特瓦爾德是否伸出了援手,但9年之後,愛因斯坦將和他一起在日內瓦接受名譽博士學位。

這樣屢次受挫後,愛因斯坦終於在好友格羅斯曼的幫助下,在專利局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對此愛因斯坦曾評價道:

「馬耳塞羅·格羅斯曼作為我的朋友給我最大的幫助是這樣一件事:在我畢業後大約1年左右,他通過他的父親把我介紹給瑞士專利局 (當時還叫做 『精神財產局』)局長弗里德里希·哈勒。經過一次詳盡的口試之後,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兒了。這樣,在我的最富於創造性的活動的1902—1909這幾年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

所以愛因斯坦才不是民科,他經過正規的訓練,而且專業水平過硬,這是溝通表達與人際關係方面偏弱。

這一點可能和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有幾分相似。


真正的民科

雖然民科由於能力有限,多數做不出什麼成就!

但也有民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比如魚類研究學者日本明仁天皇!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讓人莫名其妙。愛因斯坦若是民科,那你讓其他物理學家情何以堪,民科都能搞出相對論,那還要正統物理學家幹嘛?

我們現在所說的民科,相當於英文的「crackpot」的意思。就是指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不懂得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學術規範,卻妄想著有一天能做出改變科學現狀的成就,特別是想推翻科學的的基本結論,這樣好一夜成名。他們所謂的學術論文以及實驗成果往往都是建立在自己編造的那一套原理上而得來的,並不被現代科學所接納,甚至和已被證實的理論相衝突。而且他們是非常的自信,從不覺得自己的理論是錯的。他們在自我的內心裡構建了一種封閉的理論框架,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完全不理會現代科學的已有結論。

而愛因斯坦卻不是這樣一個人。有人可能會說,愛因斯坦出名之前,是一個專利局員工,他不是專業的物理研究員。不過那時的他,只是拿著普通員工的薪水,勉強養活家庭。如果看過愛因斯坦自傳的人應該會知道,他在上大學期間大多時間都是逃課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物理,他的老師韋伯並不喜歡他,而愛因斯坦很厭惡考試,每次考試都是臨時抱佛腳,抄別人的筆記,最後到畢業時混了個文憑,也沒能取得在大學裡任教的資格,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在專利局做技術人員。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了五篇劃時代的物理論文,打破了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的限制,十年後更是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一舉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如此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物理學訓練,他能寫出相對論?可能嗎?不僅如此,相對論不僅要求你懂的所有經典物理學的知識內容,而且還要完全弄懂其基本數學原理,廣義相對論對數學的要求更是高等,所以說沒有深厚的物理學知識和過硬的數學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相對論的。而這對於民科來說就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過,是絕對不行的。

雖然愛因斯坦只是一個專利局技術人員,但是他在大學學過系統的物理和專業的數學。所以對內行人來說,愛因斯坦就是專業的算物理學家。

我們今天的民科,網路上一大把,什麼樣的民科都有,看起來說的頭頭是道,實則沒有任何理論作支持,皆是憑空想像而來。退一步說,就算愛因斯坦是民科,那他也是民科中的天才,天才無論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最後筆者想說一句,愛因斯坦無論是不是民科,他始終都有著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嚴謹的科學思維。他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某種意義上說,愛因斯坦是一位超級民科,因為他本科畢業後,脫離了學術體系,來到了瑞士專利局工作,是一位三級技術專家,年薪3500法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年薪超過了大學裡普通教職的收入。在瑞士專利局長達7年的工作時間內,他經常是2-3小時完成全天的工作,然後一個人在饒有興趣地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

因為屬於超級民科,愛因斯坦沒有受到學術圈種種權威的限制,可以沿著自己的路徑進行天才的科學研究。

在研究的早期,哲學家休謨和馬赫的思考對於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

其中馬赫對於愛因斯坦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哲學家有著堅不可摧的懷疑態度和獨立性,他曾經嘲笑牛頓的「絕對空間是一種概念畸形,是純粹臆想出來的東西。」事實上他後來的確是顛覆了牛頓的經典物理體系。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比較值得玩味的是,瑞士是一個鐘錶國度,很多瑞士人都在研究如何讓鐘錶走得更准,愛因斯坦受理了很多這樣的專利申請,這也給愛因斯坦帶來了很多靈感,從中他窺見了相對運動的秘密。

其實當時的幾個物理學家比如洛倫茲和龐加萊都和愛因斯坦在一個方向上研究,但是他們無法超越牛頓經典理論的束縛,而可能身處在學術體制在外,愛因斯坦具備的學術懷疑和叛逆性讓他毫無顧慮地堅決顛覆了牛頓經典定理,最終他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奇蹟所在。1909年,愛因斯坦被邀請來到了蘇黎世大學工作,第一個學術職位就是教授。


愛因斯坦不是民科,在他做出重大發現的26歲,他是一位業餘科學家,不以科研為職業,但以科學研究為興趣。後來,他進入大學任教,成為了一位專業科學家,以科學研究為職業。

區分民科和科學家,要注意以下特點:

首先,科學是基於現象和數據基礎上,經過邏輯、推理和演繹得到的合理認識。「民科」與科學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是理論研究,需要說明該理論的前提和假設是什麼,通過什麼方法或途徑進行推理和演繹,得到了什麼結論。而且,結論的正確與否,最終要經過實踐和實驗的檢驗才能被廣泛接受。而「民科」往往只是羅列一些科學名詞,他們並不了解這些名詞的實質含義,更無法給出具體的實驗數據。這也是為什麼物理和數學是「民科」們的主戰場和重災區,化學、生物等實驗學科的「民科」較少的原因。而天文上的一些成果,例如發現新的小行星、彗星、超新星,就是一些業餘的天文愛好者發現的,然後被專業天文台認可。

其次,真正的科學研究十分重視學術民主,批判和質疑更是科學的本義。所以,科研論文投稿之後要經過必要的專家評審,科研成果要進行同行評議,這都是科研領域最普遍的做法。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的,科學理論的真偽判別並不會因為是誰提出的而有什麼變化。但即便經過審稿,論文得以發表,也不能說明成果多麼重大。因為審稿專家是否熟悉論文涉及的領域,是否認真細緻,論文的細節是否經過驗證等,都可能影響審稿結果。發表論文的目的,是把研究成果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公示」,經受質疑,只是研究成果得到認可的第一步。

2015年的韓春雨事件,雖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雜誌上,但由於實驗結果無法重現而廣受質疑,河北科技大學和韓春雨被搞得灰頭土臉。「民科」們雖然經常拿著論文找專家,但往往不能對正確面對質疑,更給不出合理答覆。他們會認為科學界在故意打壓他們,害怕他們的重大發現搶了科學家的飯碗。實際上,科學界內部吵吵嚷嚷,不同研究團體之間的觀點相互打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這些爭吵都必須在理性的基礎上。

再次,真正的科學研究非常重視學術傳承和科研合作。優秀的科學家不僅善於從前人和同行的理論和觀點中得到啟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學高峰,也注重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和優勢,針對某一問題與其他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以LIGO科學合作組織2016年2月11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為例,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一研究的論文作者多達1011位,分別來自四大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深空探測、巨型望遠鏡、高能粒子加速器等科研項目的科學家人數更是多達數千人。而「民科」們的理論往往橫空出世,既不看文獻,也不做實驗,靠一本中學物理或中學數學教科書包打天下。「民科」們的「科研」基本靠冥思苦想,單打獨鬥,「民科」之間既不合作,也不交流。


推薦閱讀:

年輕的數學家們都去哪裡了?
用科學可持續發展觀點看待人設崩塌
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
科學第一巨獎「突破獎」頒發,庄小威、陳志堅、許晨陽上榜
那顆曾經轟動全世界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現在在哪呢?

TAG:物理 | 愛因斯坦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