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不好跟天賦有關係嗎?
教育之象頭條號來談一談這個問題。歡迎關注教育之象頭條號。
我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與天賦的關係不是很大。據現代科學的測試,特別是最為流行的智商測試認為,一般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很少有高智商或者是弱智的人。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些人學習成績那麼好,有些人卻學習成績很差呢?實際上這與後天教育關係重大。
一般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有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如曾國藩對他的兒子的教育就非常的到位。他的孩子們都是中國近代各行業的精英。
所以一旦有學識的人,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這些年,中國有很多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也是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
我們有些家庭,雖然很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卻不能落到實處。
整個家裡面沒有一個學習的環境。家裡面經常都有人來玩,或者是打麻將或者是的聊天。家裡沒有有一個單獨的書房給孩子做作業。
還有的家長自己從來不讀書,從來不學習,也不上進,但是卻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讀書。「言傳重於身教」,在家長的身教之下,有的孩子就不想好好學習了。
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離開這個環境是最主要的辦法。也就是說家長即使沒有時間學習,在孩子的面前做一個表率。那麼就把孩子送到一個學習氛圍很好的環境裡面去。
其次,讓孩子在內心裡樹立一個榜樣。這個榜樣不一定是身邊的人,但一定要是他最敬佩的人。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想一想他最敬佩的這個人會採用怎樣的態度來克服這個困難。那麼,孩子便會產生中克服困難力量和勇氣。
孩子學習成績差,其實是,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但目前教育的困境是,孩子遇到問題,家長不能夠給孩子解決問題;甚至老師都不能夠給孩子解決問題。大人們一味的指責孩子,讓孩子有逃離的感覺,甚至有逃離的行為。所以,我們才會見到了那麼多問題孩子。
如果你是冰箱,你就不要強制自己做洗衣機,天天去洗衣服,因為你擅長的是冷藏食品而不是洗衣服。如何恰好你這個冰箱恰好喜歡吃的是冰淇凌,那你和冰淇凌在一起,肯定是最幸福的。
同理,如果你能發現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天賦,從而發揮自己的熱情,那麼你的學習動機、學習效率、學習成果會高出很多倍,在外人看來,你的學習能力就比一般人強悍!
比如你有語言的天賦,那麼你學習語言的時候,就會比一般人得到領悟得到位、掌握得更快;比如很多音樂家畫家從小被家人發現的這些方面的天,加以後天的培養,才成大家。
注意,天賦也僅是天賦,還是更多還是需要後天的刻意培養,傷仲永的故事,我相信你也聽過。
那麼,有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天賦呢?找到自己的天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總歸時有一些方法的,在《發現你的天賦》這本書中,介紹了找尋天賦的三個步驟。
第一、屏蔽干擾。
通過獨處來讓自己的內在世界安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跟自己對話。
第二、變化角度。
利用小工具理清自己真正的願望,比如,製作一個願望板,通過自由書寫願望,找尋並嘗試自己的願望。熱情是一種能量,越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能量就越大。
第三、勇敢地嘗試。
天分是試出來的,評估自己的優勢之後,看看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不如去試一試,試過之後才知道行不行、喜歡不喜歡,當然,有些願望是需要評估風險的。
天賦每個人都會有,但是隨著我們接觸的事物多了,反而導致自己不知道真正喜歡深呢了,當然,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天賦,並發揮它!
若你喜歡這篇回答,點贊走一波!若你有任何關於職業規劃、職場溝通、職場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都歡迎私信我,我願意為你解答。
謝邀。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學生就應當優學優考。作為致力於學法研究的高中班主任,我對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天賦的關係有如下的認識。
現實中總有些學生,被家長描述成——孩子是很聰明,但就是不認真,要是認真學,一定好。其實,這話中包含著一個成績優異學生具備的兩個因素:聰明和認真。既聰明又勤奮,這樣的學生必然是成績出眾的,只可惜如此完美的學生實在是很少。
無論在哪個學段,總有那麼多學生要麼很聰明但不認真,要麼是非常認真但是效率低下。這兩類學生都不會成為學霸,充其量成績中等偏上。
如果要把天賦引入到學習中,就要對學生成績的期望值做出分類。
對於那些超級學霸,比如有實力考入北大清華、或者在學科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以上的,他們的成績必然跟天賦有關,因為他們取得的成績完全是鶴立雞群的。因為從努力程度上來說,比他們拚命的學生大有人在,但是能力卻遠遠不及這些學生,甚至高考連上二本都困難。
而對於低以層次的學生,情況就大不同,對他們淶說,決定成績的不再是天賦,而是學習方法技巧和刻苦程度。所謂勤能補拙,勤奮的確可以彌補很多能力的不足,這是真理。同時,我們又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指的就是聰明之外不知道認真,浮躁又自以為是。
作為高中班主任,我在五年前帶過一個男生,當年高考成績640多,考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成績位居全縣第二。這個男生看上去一點也不聰明, 但是他有著非常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熱衷於思考探究,對於不會的問題一定要解決。他的反應算不上快,很多問題課堂上都不理解,然而,到了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始終是最高的。
從看上去不聰明、課堂上反應遲鈍到成績全年級第一,他靠的是紮實、高效的學習策略。此外,還有對學習的熱愛、執著。
所以,對於除超越學霸之外的學生,學習好不好和天賦沒有必然聯繫,認真、刻苦回答系原創,
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抄襲,違者必究!始終是成就輝煌成績的關鍵。
不承認基因和天賦都是耍流氓!
為什麼同樣是學習,音樂 舞蹈 繪畫 體育 他就承認天賦,到了文化課就不承認了?
先得有一顆好的種子,才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小草不可能長成松樹一樣的偉岸,矮化的蘋果樹,它就不可能長高!
生長需要土壤和環境,種子好,沒土壤沒水沒肥料,它一樣長不成理想的樣子。同樣的外界環境,最茁壯的一定是種子最好的哪一個!
說回來,有人反駁,那誰誰誰的父母也不咋樣,孩子不照樣優秀? 你咋知道人家的基因不好?也許是環境不好,沒機會長大,但遺傳基因還在,要不看看祖上或者叔叔阿姨舅舅姑姑,沒準就有優秀的?
基因來自雙方,爸爸不行,不意味著媽媽不行,更不意味著,人家家族沒有好基因!
過去娶媳婦要看家族也是這個道理。你會發現,如果基因好,家族一圈的孩子學習都不差,如果有個別不靠譜的,估計是遺傳了不好的那一方,或者本來就有隱形的攜帶基因。
所以要承認天賦和基因,至於能不能發揮出來,那就看環境和機遇了!後天培養就是環境和機遇,很重要,只能說,能不能培養成它能達到的目標而已。
你娃為啥是你娃,不是別人的?這就是基因遺傳,不能到了學習這裡就不承認了!
人生來就有差距,但最後的成功要和後天的環境相加才是結果。但天賦基因是第一位的。
要不育種和繁殖的理論從哪裡來?
不要抱怨,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基因突變,也許沒準你就屬於那一類,恭喜了!你家祖墳冒青煙了!
平常心看平常娃,只要比你強??就是進步,一個貴族還要三代才能形成,著不得急!
寫在前面的話:學習跟很多因素有關,學習好壞也有很多因素影響。天賦,也就是一個人獨特的基因。學習好不好確實跟天賦有很大的關係。
[對大多數人來說,勤勞比天賦重要]愛迪生說過:「天才靠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中的「天才」就是天賦的意思。
「天賦」潛能可以被激發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潛能。如果這些潛能不能在某一個時期被激發出來,那麼那個人的潛能就被歲月所埋沒。
「關鍵期」是最好的激發天賦潛能的時期這個時期能激發天賦潛能的時間點在心理學上叫做「發展關鍵期」。這個「關鍵期」在心理學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比如說「語言關鍵期」,一名幼兒的語言關鍵期就是在幼兒時期,如果在語言關鍵期內加以教育激發幼兒語言的潛能天賦,有可能一個兒童會學到好幾種外語的可能。
高智商就是高「天賦」還有一種說法「智商也是天賦」,每個人生下來智商都會有很多差別,一般來說智商140以上的人擁有的學習天賦比智商80的人要高得多。
可見,「智商」「天賦」等等都可以影響學習的好壞。不過,智商不高,沒有天賦也沒什麼,重要的是勤奮,古人說「勤能補拙」那是真理。
結束語:任何人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要輕易說「我沒那個天賦」等等。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要用沒天賦來當借口不學習。謝謝大家!
感謝邀請。
大家好,我叫風塵舞劍客,專註教育,情感問答,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探討該領域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美國學者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觀,加德納認為人類有八種不同的智能:1.語言智能,詩人,律師都充分運用了語言智能;2.數理邏輯智能,科學家主要運用這種智能來處理工作;3.音樂智能;4.空間智能,比如工程師,航海家,外科醫生等等具有高度發達的空間智能的例子;5.肢體運動智能,比如運動員。6.人際關係智能,主要是對他人情緒,情感方面的理解,比如政治家,銷售員,教師都較多地運用它;7.自省智能;8.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能彼此獨立而又相互關聯,它們在人類智能結構中絕對是平等的,每個人擁有這八種智能中的若干種,但是可能沒有誰能夠同時擁有這八種智能的全部。正是由於每個人擁有的智能不同,構成了人與人的差異,也構成了人類社會的豐富性。
根據多元智能的理論,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範疇與性質卻呈現許多個別差異,從而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學習好壞與天賦有沒有關係這樣的話題。各種智能是以潛能的形態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中,只要給予恰當的鼓勵,機會,環境和教育,幾乎每個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達到相當高度的發展,而且遠遠超乎我們所預期的境界。
所以本人的觀點是:學習好不好與天賦的關係不大。不管你個人的天賦有什麼特徵,不管你的大腦結構是不是適合在數理化的學習上取得突出的成績,你都必須無條件地按照學校的要求背書,背公式,做練習題,最後以出色的考分為自己,為學校爭得榮譽,為自己爭取求學或者就業的好機會,你如果達不到這些要求,你一定會受到歧視,受到侮辱,甚至被老師或者同學譏笑為「獃子」「白痴」,「不可教的孺子」。這種忽視人的智能差異的評估標準,顯然是極其錯誤的。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布魯納也曾說過:只要適當的條件,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能學會的東西。
這些話明確地告訴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用一雙智慧的眼神去關注,去呵護,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兒童,知道他們的長處和短處,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測量評價他們,讓他們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潛能,走向成功。
說實話,我是認為天賦很重要的!
學習「好」要看看好到什麼程度,普通的「好」比如中小學生考試名列前茅什麼的,這個可以靠勤奮來補。但是再往上的「好」恐怕天賦的加權就會越來越高了……
不是勤奮沒用了,而是時間不夠你勤奮了……尤其是當越往上的時候大家都是比較勤奮的人,使勁比使勁節省時間能節省多少?
但是如果把時間去掉,那麼勤奮的作用就有可能又凸現出來了。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太可能接觸到特別高深的領域,那麼那些再有天賦的人實際上就有可能一直「等待」(當然也僅僅可能是某個具體的領域),而勤奮的人也是有可能「行頭追上」的。
但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是非常高精尖的領域,那麼真的有可能再勤奮也追不上去的……
雖然有點喪氣,但是也沒關係的,畢竟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也不太可能去接觸那些領域,那麼這麼一來「勤能補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天賦這事兒不好說,可遇不可求。但是勤奮這事兒卻是每個都有機會掌控的。
然而現實往往是既沒天賦還不勤奮的人更多。
所以對每個人來說此消彼長,那麼只要自己足夠的勤奮,很多機會還是可以抓得住的不是嗎!
強調天賦是流氓行徑。同一個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成績提高了,人沒變,難道說他天賦提高了?同理,不認真學習,成績下降了,難道天賦又變低了?天賦是可以移動的稱砣?
不可否認智商有高低之分,經過小學,初中升學的層層篩選,到高中段絕大部分同學智商處在差別不大的同一區間。遺傳因素拋開不談,雖然有高智商同學存在,但是他們的關注點不一定在學習上,同樣不能取得好成績。
我曾經也認為學習和天賦有很大關係,後來逐漸認識到所謂的天賦其實是學習的習慣,和思維的習慣。這種習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原生態的家庭環境。所謂音樂,藝術,體育天賦同樣是後天環境刺激的結果,只不過在某一方面下的工夫比別人多而已。後天的學習可以培養天賦,天賦離開努力毫無建樹。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在初中二年級時輟學,在成人期智商下降最多可達24分。相反,人們在校學習的時間越長,智商提高得越多。(原文來源於心理學概論,369頁)
有人反駁說,有的人學習很努力,成績上不去,難道不是缺少天賦嗎?其實他缺的是基礎知識,和思維習慣,與天賦關係不大,努力更重要。
言之有據可查,看下圖。
和天賦有關係,但是對一般人(沒有比較嚴重的生理缺陷),後天的環境和自身的心理動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說,我更傾向於認為,學習好不好,是基因和後天環境共同決定的,而且對一般人,後天因素起的作用可能更大。
天賦高的人學習起來會更輕鬆天賦是天生就具備擅長的能力,也就是心理學中的先天因素。
學習好不好和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外在的學習環境有關係。研究表明,這些因素中,認知能力,尤其是一般智力、識字、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更多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多。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則更多可以通過訓練培養,學習環境則純屬後天環境。
天賦高的人學習起來更輕鬆,這是我不曾體驗但是非常羨慕的。我有個同學,被師生一致公認智商極高,在我們當時全市優秀生雲集的尖刀班中,只有他在高三上課看小說、睡覺還能考上復旦大學。對於別人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思考才能解決的數學難題,他不聽課分分鐘就能搞定(也正因此,他上課看小說睡覺老師也不說)。
但學習好壞並不由天賦決定研究表明,即使受先天因素征仍然可能受後天環境的巨大影響較大的特影響。如果先天智力稟賦很高,但如果他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進了不愛學習的同伴群體,或迷上了遊戲,心思不在學習上,那麼他天賦很高,學習也可能不會好(這兩天非常火的「兒子同時上大學機會,爸爸髮長文怒斥網遊」的例子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相反如果天賦一般,雖然學習的效率低一些、費力一些,但是如果這個人的學習動機很強,願意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她也可以學習很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勤能補拙」。
這種情況我是親身經歷的。我爸爸從小就跟別人說「我家孩子智力就是一般人,能考上大學主要憑自己努力和勤奮。」我比較認同這個說法。我自認為因為遺傳的原因,我的數學一直學得不輕鬆,語文則不用太學習也比較好,初高中有段時間因為父母放養,差點就不想讀大學想從商;後來因為家庭原因,自己醒悟過來,學習動機變得非常強,高三開始全身心勤奮投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考入了大學。本科階段就更懂事了,加上自身努力,隨後也考入了心儀學校的研究生。
無論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環境,我們都不能孤立的看,他們會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和學習成績。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1、了解自己孩子的先天稟賦如何,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孩子智力一般,理解能力會弱一些,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導,而不是一味逼迫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愚鈍」,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多」的認知能力要用來應付來自父母的壓力,沒有更多的空間去學習。
2、採用更科學的養育方式。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理解、尊重而不失規則),比專制型、溺愛型的教養方式更利於孩子發展健康的自尊和自我以及健康的發展動機。這些都會促進孩子的學習。
3、對孩子學習科學引導。
從小幫助孩子養成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幫助人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有效的學習。
綜上,高天賦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更易於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但對於大部分天資一般的人來說,只要後天努力也能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其實這句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適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是夠不上拼天賦的,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如文科,你必須下功夫去記憶單詞,去記憶政治、歷史、地理知識,請問又有多少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既然沒有那就老老實實的去拿起課本去背吧。數據表明:大部分人的智商差距其實不大,也就是說學習好更多的需要你的勤奮,天道酬勤。一勤天下無難事,所以咱也許學習慢點,吸收慢點,沒關係,笨鳥不是可以先飛嗎?另外烏龜和兔子賽跑,可能常人覺得兔子一定會勝利,但是結局也不一定。兔子在賽跑上確實有天賦,但是如果條件變了呢?前面有個陡坡,那烏龜就可以蜷縮進殼裡面,從山上滾下去,如果有條河,那它可以游過去。所以學習的結果可以看兩個方面:
第一:你是否足夠努力,量變也會導致質變。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即使你再有天賦,但是你不努力,知識也不會自動跑到你的腦袋中。
第二:學什麼的問題,高中文理科加在一起有9門課,分開文科6科,理科6科,在高一未分科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的人就是理科優秀,文科很糟糕。有的是文科很優秀,理科很糟糕。就像馬雲第一次高考的時候數學也就1分,但是無法阻止人家英語成就很優秀,到如今,和外國人流利的英語交流。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輝煌。人生的成就不起取決於你最短的那一塊板,而是最長的那一塊。想當年喬布斯從一個不出名的文科學校退學,因為自己對於電腦感興趣,創立了蘋果公司。所以一個人不需要什麼都很擅長,把自己某個方面的優點放大,你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